打下包票的唐亮當即便不顧自己還在打哈欠,立即帶著坦克支隊和“裝甲騎兵”趕赴南線戰場——畢竟華中派遣軍的第15師團部隊離得最近,先近後遠,趁著鬼子東邊的主力還沒抵達,先把這撥鬼子抽一頓再說,如果能把他們打的失去進攻能力那就最好了。


    於是鬼子第15師團的北援部隊首當其衝遭到了反攻,唐亮為了速戰速決,甚至都沒打算節約彈藥,一枚枚150和105毫米炮彈落下,將第15師團這個旅團直接打的頭都抬不起來。


    “八嘎,就是重慶軍的火力也沒這麽猛的。”


    此前在銅山縣,第15師團的炮兵就被坦克支隊削了一陣,損失了過半的火炮,這也導致第15師團北援部隊作出暫時後撤,等待第5師團和第10師團援軍的決定。


    此刻東邊2個師團的鬼子友軍還沒抵達,膽肥的八路卻已經主動衝上來了,第15師團便隻能硬著頭皮單獨往上頂;雖然第15師團兵力更多,但是到了這個時代,人海要跟火海抗衡還是很難的,除非通過夜襲近戰將對方的火力優勢縮小。


    隻是既然唐亮選擇了南下進攻第15師團,自然選擇白天作戰,雖然白天作戰免不了要被鬼子的飛機趕來炸炸炸,不過相比於鬼子飛機感人的轟炸精度以及轟炸頻次,唐亮寧可在白天硬扛轟炸,也不想夜裏麵對鬼子步兵的“人彈”。


    於是雙方很快戰成一團,隻是基本上是第15師團被坦克支隊的炮火壓著打。


    “八嘎,‘傻瓜元’的飛機呢?都跑哪兒去了?”


    ……


    “司令,八路的廣播通報攻占了徐州,恩,是跟第51軍一塊幹的。”


    “嗯?什麽?消息可靠?”


    “事出突然,我們也在核實。”


    “立即給我進行核實,必須核實清楚咯。”


    “是,我立即派人去核實……隻是需要點時間。”


    “集團軍以下,隻要你需要的人,都帶過去,我需要立即得到確切的消息。”


    看著手下情報處長離開司令部,孫桐萱心情不斷跌宕起伏著。


    作為接任被槍斃的韓複榘留下的第三集團軍位置成為的司令,孫桐萱原本在第3集團軍中地位就不低,在韓複榘沒被槍斃前就是這個集團軍的副司令,也是真正意義上的二把手而不是空架子,而這個集團軍下的3個軍——第12、55、56軍,其中實力最強的第12軍,其軍長原本正是孫桐萱。


    第12軍所屬的第20、22、81師,隻有韓複榘創建、孫桐萱任師長10年之久的第20師是甲種師;而這個第20師在蘭封會戰中調撥給粵軍第64軍指揮,是蘭封會戰中表現最好的部隊(表現次優的就是第74軍51師)。


    在台兒莊戰役和徐州會戰後,第三集團軍因戰損較大而被軍委會借機裁掉第56軍,隨後在蘭封會戰中,孫桐萱的第三集團軍在魯西地區從側翼進攻鬼子第16師團,阻滯其趕往蘭封解救土肥原賢二的第14師團,並在蘭封會戰結束後協助第74軍進行阻敵作戰,期間第三集團軍的損失自然也不小。


    第三集團軍好不容易脫離鬼子的包圍,南下參加武漢會戰時,其下屬的第55軍則被改隸屬於孫連仲的第2集團軍,於是原本擁兵6萬以上的第三集團軍編製內隻剩第12軍一個軍,跟第十八集團軍(八路軍)手下就三個師頗有一拚。


    唯一區別是第十八集團軍一直對外宣稱自己是八路軍,作為“路軍”,當年有個潛規則就是能自己招兵買馬,而集團軍可就沒這待遇了。


    對此孫桐萱在發出“軍人為抗戰而戰死沙場,義無反顧”的同時,也對自己這支雜牌部隊遭受歧視,“精神上深感痛苦”。


    當1938年10月,鬼子攻入武漢已成定局時,孫桐萱得到了新的任命:


    “你的司令部駐紮在鄭縣(今河南省會鄭州)吧。”


    第三集團軍進駐河南後,三個師被縮編為三團製(原先為每個師2旅4團,被削減了一個團),孫桐萱的實力再一次被削弱。


    而這點兵力要守備的是什麽地域呢?


    “擔任黃泛(區)守備,左起花園口,右迄周家口,綿延四百餘裏。”


    花園口決堤後,黃河改道經豫皖邊南下,形成阻滯鬼子新的天然屏障。


    而新黃河兩岸大量出現的民間武裝,紛紛打出抗倭旗號,打擊倭偽者有之,打家劫舍者有之。


    第三集團軍接防黃泛區不久,鄭三發子就在南嶽軍事會議上提出“遊擊戰重於正規戰”,繼而製定各戰區作戰指導要旨,要求“組編訓練各種出擊部隊,分區向敵實施遊擊作戰”。


    故而孫桐萱被軍委會任命為豫皖邊區遊擊總指揮,負責整訓轄區的遊擊武裝和指揮遊擊戰爭。豫皖邊區遊擊總指揮部直轄豫東遊擊隊第一、二、四、七、二十四各縱隊,第六、九、十四各支隊及山東民軍第一支隊等部,也指揮過調撥來的東北和西北騎兵部隊。


    第12軍和遊擊總指揮部旗下的數萬人槍,成為支撐第三集團軍抵禦鬼子的基本力量——這也是孫桐萱維持生存與身價的本錢。


    隻是縈繞在孫桐萱心頭始終有一個解不開的難題——補給!


    作為雜牌部隊,而且集團軍上一任司令還是當麵頂撞鄭三發子,“濟南丟了是我的責任,南京丟了是誰的責任”。


    更別說再往前算賬,韓複榘還跟川軍的劉湘等人為了鄭三發子預先準備遷都重慶之事而密謀倒鄭三發子的台了。


    可想而知,對於第三集團軍這支韓複榘的嫡係部隊,軍委會能給啥待遇呢!


    雖說前任韓複榘已被槍斃,但是孫桐萱可是韓的“親密戰友”,當年韓複榘主政山東時,如果離省公幹,一般會委托孫桐萱代為處理,甚至連韓複榘的印鑒都留在孫桐萱處——既然都這種關係了,鄭三發子更得給第三集團軍穿小鞋了。


    更別說槍斃韓複榘之前,孫桐萱還為韓求情,讓其戴罪立功來著。


    所以雖說人前鄭三發子盛讚孫桐萱“忠誠”,但是人後指不定如何嫉恨呢。


    “若非如此,何必如此火急火燎對付第三集團軍?韓司令(韓複榘)被槍斃才過去不到一年而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抗戰:我們的59在前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來晚的芒果火龍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來晚的芒果火龍果並收藏抗戰:我們的59在前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