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不上太多的感慨,唐亮決定趕緊離開係統碼頭迴到海上;隻是離開係統碼頭的唐亮很快便哀歎:


    “這是什麽烏龜船,太慢了吧?”


    唐亮並不想將【神州丸強襲登陸母艦】這艘暫時用不上的船拉出來,打撈出來後直接便存放在係統裏。


    但是【朝日號修理船】實在太重要,唐亮必須將其帶迴青島港去;盡管唐亮為這艘船補齊了開船所需的300多艦員,花了600多萬大洋,但是“朝日號”哪怕使盡全力也隻能跑出12節的最高速度,幾乎隻有【夕張級輕巡洋艦】3分之一的速度而已。


    好在這艘修理船離青島港港口不過30多公裏,哪怕“朝日號”將速度提到最高也花了不少時間,不過近3小時後,“朝日號”修理船還是跟在唐亮的【夕張級輕巡洋艦】身後迴到了青島港。


    “你能迴來就好,大家都擔心死了;你這繳獲的是啥船啊,這麽大?”


    無需多言,唐亮讓【特4式內火艇】臨時充當交通艇,將大家送到“朝日號”修理船上走了一圈後,不管是115師首長還是山東縱隊首長,全都異口同聲道:


    “趕緊把這船開到港口北邊,我們要趕緊把這船上的機床拆下來。”


    “所有人今晚不睡覺也得把這些設備全搬下來,有了這些設備,我們以後造槍甚至造炮都不是問題了。”


    “把所有的重機槍都拉過來,隻要鬼子的飛機敢飛下來,別給我省子彈,絕不能讓它們把這艘船給傷了。”


    ……


    “什麽?唐亮的輕巡洋艦把鬼子第一波反攻青島的艦隊基本都滅了?”


    八路軍總部對這則最新的電報可謂是吃驚不小,畢竟唐亮這艘軍艦的戰力可是通報過給八路軍總部的,就這麽一艘船還能將鬼子的艦隊群基本全滅,這大大出乎大家的預料。


    哪怕【特4式內火艇】發揮了極為關鍵的作用,擊沉大量鬼子軍艦,但是鬼子的【龍田號輕巡洋艦】不是比唐亮的軍艦噸位更大麽?怎麽這一大票船也都被唐亮幹掉了?


    “唐亮那兒還有什麽計劃?”


    “他又趕迴黃海海域了,說是要從打癱的鬼子軍艦上繳獲一些重要文件。”


    “還能有什麽重要文件?”


    “不清楚。”


    “直接給青島的前線司令部命令,明確要求他們一定要優先把‘朝日號修理船’的設備藏好,絕不能被鬼子炸毀了。”


    “是!”


    “想不到區區一艘船隻,就比我們整個黃崖洞兵工廠,不甚至比我們幾個根據地加起來的軍工生產能力都強太多了。”


    “這也是我們華夏跟倭國的國力差距體現,否則我們跟他們作戰怎麽會這麽艱苦?”


    紅軍之父和橫刀立馬不得不感慨萬千,畢竟從延安抽調來的300多名技術骨幹所成立的總部軍工部,在1938年12月才剛在山西黎城縣黃崖洞設兵工廠主廠,才剛開工不久,幸好此前從太原兵工廠搬走了一些中小型機械和動力設備,才讓這個兵工廠不至於太像手工作坊。


    這兩位首長自然沒想到軍工部和黃崖洞兵工廠的成立,比起曆史上可是早了6個多月。


    當然這也多虧了1938年一連串大仗打下來,整個八路軍影響力大為提高,而原本有疑慮的原太原兵工廠工人,以及因被鬼子空襲摧毀大半兵工廠而造成工作無著落的原鞏縣兵工廠工人大批流入太行山和延安,也為八路軍建立自己的兵工廠儲備了大量人才。


    “這些工人有槍械製造經驗,他們總結認為:漢陽造有些長而笨重;中正式步槍不利於拚刺;日造三八式步槍能防塵,但刺刀容易變形和丟失;捷克造步槍有側麵折疊式三棱槍刺,強度好,不易彎曲、丟失,但側麵使用不方便;馬槍則短小、靈活。”


    “考慮到我們八路軍敵後作戰本質上是一種運動遊擊戰,槍械不宜過重、過長,且大多數交戰為近距離戰鬥,同時由於我們八路軍彈藥少,又對白刃戰要求較高;因此這些技術工人建議設計新的步槍。”


    “這種新的步槍應該將馬槍和步槍的優點結合起來,縮短槍管和不必要的射程,減輕槍體重量及後坐力,再配上折疊式三棱刺刀,便於攜帶,適合急行軍、遊擊戰、肉搏戰。”


    “哦,這是好事啊,這種槍造出來了嗎?有名字了嗎?”


    “已經試製出來了,暫時叫‘無名氏馬步槍’,可惜步槍的撞針材料還沒解決,選用的普通材料太軟或者太脆,並不合適,隻能暫時從破損無法修複的步槍上拆出撞針使用。”


    如此一來豈不是步槍的產量大受影響?畢竟哪有這麽多完全損壞無法修複的步槍呢!


    “是不是把這種武器的設計圖也發給各個根據地,尤其是山東的根據地,他們這次能拿到這麽多的機床,想來要把這種步槍大規模造出來應該不是問題;何況他們有機床設備,或許能幫我們造出合適的撞針?”


    “不光要生產步槍的撞針,既然鬼子的修理船機床能修複一些高射機槍,那麽能不能修複火炮?能不能造子彈?能不能造炮彈呢?”


    尤其是炮彈,八路軍雖然啥都缺,但是如果有可能,自然優選的是解決火炮和炮彈的供應問題,其次才是重機槍、輕機槍,最後才是步槍。


    之所以黃崖洞兵工廠在造步槍,無非是火炮的製造所需材料和工藝實在比步槍高太多的緣故。


    “各個根據地還是應該盡快落實延安《論新階段》的要求:每個遊擊根據地,都必須盡量設法建設小的兵工廠,辦到自製彈藥、步槍、手榴彈的程度,使遊擊戰爭無軍火缺乏之虞。”


    相比於子彈炮彈和步槍,手榴彈的生產技術難度最低,隻要有木匠和鐵匠就能製備彈體,而炸藥則由根據地總部的兵工廠提供,軍分區兵工廠隻做炸藥裝填入彈體的“來料加工”,因此各個軍分區或多或少都有了製備手榴彈的能力,雖然這些手榴彈的質量參差不齊,甚至有“一炸兩半”的情況出現。


    但是終究是緩解了一定的需求。


    “我們終究還是要想辦法是生產火炮和炮彈,如果山炮和榴彈炮生產難度過大,那就先生產迫擊炮和迫擊炮彈,隻要有炮彈,仗就好打多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抗戰:我們的59在前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來晚的芒果火龍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來晚的芒果火龍果並收藏抗戰:我們的59在前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