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來電,坦克大隊即刻起應在5日內趕到第五軍分區。”


    正當唐亮準備北上挖呀挖呀挖的時候,一封緊急電報發了過來,讓唐亮由不得一驚——難道又發生什麽糟糕的事?


    緊隨這封電報之後,則是最新敵情說明——鬼子第14師團從濮縣以西渡過黃河。


    “這是要包抄第五戰區身後,就看第五戰區撤軍水平如何了。”


    雖然唐亮並不清楚曆史上第五戰區撤軍組織如何,不過想來不會太糟糕,否則絕對得上曆史教科書——正如豫湘桂大潰敗一樣。


    “敵前撤軍一向考驗水平,能做得好的都不愧是名將。”


    比如大家熟知的關二爺襄樊之戰被徐晃突破防線後,還能敗而不亂引軍退走,自然就是名將。


    至於“投鞭斷流”再到“風聲鶴唳”的苻堅,別說跟名將完全絕緣了,直接就是千古笑柄——曆史書也給他留了不小的篇幅。


    隻是——鬼子第14師團的渡河與要求唐亮的坦克大隊緊急趕去第五軍分區有什麽聯係沒?


    不管是否有聯係,至少得先服從命令,於是唐亮隻能匆匆告別楊支隊長和呂司令,帶著坦克大隊和冀中遊擊隊向導,急速向第五軍分區趕。


    隻是在路途上,唐亮免不了又想起此前在一分區見到的前線劇團的女生們。


    “記得常給我們寫信喲。”


    唐亮拍了拍自己的大肚子:


    “放心,等下次迴到一分區,這肚子就再也遮不住我自己的腳丫子了。”


    一胖毀所有,唐亮不是不知道,隻是以往下不了決心管住那手和嘴而已。


    ……


    就在唐亮往北趕之時,黃河以南局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鬼子的華中派遣軍相繼攻占蒙城、永城後,華北派遣軍的第十師團在死傷了1萬1千多人後,終於不再跟滇軍60軍死磕,而是選擇以渡船穿越微山湖,顯然一副“惹不起60軍還躲不起嘛”的態度。


    60軍也為此付出了慘重的代價,4萬餘人的軍,曆經多次補充後,犧牲已經超1萬3千人,另有5000多人負傷,12個步兵團打的隻剩5個步兵團,傷亡過半。


    而第十六師團則於更早時候從微山湖北端繞過,直插微山湖西南,顯然在向對國軍第五戰區進行深遠包抄。


    很顯然戰局已經到了最關鍵的時刻,可是鄭三發子仍然不肯放棄決戰於徐州的構想,很想再露一手。


    “第2軍、第22軍、第27軍、第71軍、第74軍皆已完成整補和訓練,星夜趕往徐州,我軍兵力將大大增加,為何不能進行戰略決戰?”


    “鬼子已經從徐州北、西、南三個方向殺來,以鬼子戰力優勢,我徐州部隊已不占優勢,若不盡快撤離,恐整個徐州地區的部隊都將被殲滅。”


    為了不過度刺激鄭三發子,李白二人沒直接提南京,但是意思是個人都知道。


    這些生力軍就算現在能趕到徐州,未經休整也是不易輕易接管陣地的,而且徐州所需彈藥人員皆需要從鄭縣(今河南鄭州)轉運,光把兵員投入到徐州哪裏夠用,至少應該維持住徐州至鄭縣的隴海路,否則沒了彈藥的生力軍,手頭的武器還不如燒火棍。


    問題是鬼子南北兩路的動向很明顯就是要以鉗形攻勢,在徐州以西地區會師並截斷隴海路,與其將生力軍投入徐州,倒不如放在隴海路上,確保這條生命之線的暢通。


    然而從鄭縣至徐州,全長有350公裏,以目前的態勢,要維持住這條生命之線談何容易?


    “若我軍能集中主力,將南線鬼子驅逐,則徐州地區自然安全。”


    眼看自己的謀劃直接被李白二人否決,鄭三發子很不高興,這不是指著和尚直接說人禿嘛?


    李白二人心中更是惱怒,早幹嘛去了,早把這些援軍提早半個月調來,倒是能實現這個計劃,——現在?說什麽都晚了。


    如今隻剩最後一條路——趕緊後撤。


    好在兩人異常堅決,哪怕鄭三發子再怎麽不樂意,仍然堅持撤軍,最後關頭甚至要讓鄭三發子手寫軍令在徐州決戰;對於這種給鄭三發子挖坑的行為,鄭三發子禿自然不可能再跳進去。


    ——前兩個月鄭三發子組織高級軍事會議,想把南京的嚴重損失歸責於唐生智頭上,結果會上粵軍66軍卻把當時鄭三發子下達的撤軍命令拿了出來,讓鄭三發子好不尷尬。


    現在一看李白二人公然挖坑,鄭三發子又不傻,第五戰區這兒本就是雜牌為主,而且這次作戰鄭三發子的嫡係可是前後把西北軍、東北軍、川軍和滇軍給坑了,而作為第五戰區長官的李宗仁更是多次被中央軍湯恩伯所部坑的不輕,如果當真留下字據把柄,到時候再有愣頭青拿著這個字據跳出來,鄭三發子的臉麵往哪擱?


    所以鄭三發子不想撤軍,反而想增兵,但是拒不下達軍令;而第五戰區李白二人沒有撤軍命令,並不好立即命令所有部隊撤軍,但是也不肯再把更多軍隊拉進第五戰區送死,雙方就這麽僵持著。


    “三軍之計,最忌狐疑,他既不下令撤軍也不下令增兵固守,到底想幹什麽?”


    “想拖到我們同意他在淮河以北打一仗唄。”


    “做夢,我們絕不下這種命令,隻要我們下了,唐生智就是我們前車之鑒。”


    “不管他下不下命令,我們先派人把後路守住,別到時候後撤一團糟,跟淞滬會戰一樣。”


    “第一戰區不是有意讓薛嶽指揮一部分中央軍嘛,提前跟他聯係一下,提早做配合。”


    “也好,這個態勢,薛嶽應該能看出來。”


    ……


    “延安電令我們第五軍分區接應120師雁北支隊,看來多半要有大行動,你們怎麽看?”


    作為第五軍分區政委,鄧國決定讓大家好好議一議,以他的軍事和政治嗅覺,這次的軍事調動絕不會僅僅是打算增強第五軍分區的實力——如果要增援,也沒必要從120師抽人,光晉察冀軍區的第一軍分區兵力就不少,抽出一兩個主力團到第五軍分區即可,根本無需如此跨區搞這麽大的動作。


    “確實有點奇怪,莫非是想趁著鬼子主力拖在徐州附近,讓我們往冀中或平(北平,今北京)北擴張根據地?”


    “莫非是要破壞古(北口)承(德)鐵路?據說哪有幾十萬抓來的百姓和29軍戰俘。”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抗戰:我們的59在前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來晚的芒果火龍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來晚的芒果火龍果並收藏抗戰:我們的59在前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