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憨家裏養的豬太多了,孩子們幫忙是必須的,這閨女什麽時候學會的這個手藝,金蘭還真不知道。
有專門閹割小豬崽兒的人,被人們稱作劁豬匠,還沒聽說過哪個女的幹這活的,不省心的孩子還真不是一個兩個。
牛打欄,豬反圈。
家養的畜生到了某個時期還真是不好管,金蘭一個沒看住,一頭母豬便越獄逃跑了,村子裏人都沒有發現母豬的蹤跡,應該是跑到後山上去了,這可到哪裏去找啊?
找了兩天,果然沒找到,沒想到過了幾天居然自己迴來了,這讓人感覺挺意外的。
迴來之後喂了幾天,發現不對勁兒了,嗜睡,行動遲緩,食量大增,這種表現分明是懷了崽子了。
可這是咋懷上的呢?還真是奇了怪了。
等生下小豬崽兒一看傻眼了,生的那一窩小豬崽兒,身上帶著深棕色的條紋,一看就是野豬的崽子。
還真是的,這頭老母豬跑到山上去,迴來居然給下了這麽一窩豬崽子,這叫什麽事啊?扔了怪可惜,養著吧!好歹可以養大了吃肉。
不久後,金蘭驚喜的發現,這窩小豬崽兒能吃能長不生病,還不挑食,就是不太老實。
女兒巧雲把這窩小豬崽全都閹割了,它們才終於老實了一些,但是仍然能吃能長,不生病不挑食。
巧雲看著這窩小豬崽兒這樣,覺得挺好玩的,對金蘭說道:“娘,這主意挺不錯的,這窩兒小豬崽兒可真省事兒啊!以後還要把母豬放到山上去,再生幾窩這樣的!”
金蘭卻歎了口氣說道:“你那腦子裏想點正事好不好,一個閨女孩兒家要有個閨女的樣子,讀書識字你不喜歡,紡線織布你不願意幹,繡花織錦你更嫌麻煩,我就看看以後誰會要你這樣的!長得挺好的閨女居然會劁豬,這叫什麽事兒啊!我怎麽養下了你這麽個閨女啊!”
女兒巧雲的嘴巴不饒人:“娘,你不是也不喜歡那些嗎?幹嘛要逼我學那個呢,我能打算盤記賬,我也會養豬種地,不是也挺好的嗎?”
金蘭歎了口氣說道:“我小時候家裏男娃子少,一直拿我當男娃子使喚,你也不是個男娃子,也沒拿你當男娃子使喚過,怎麽就長成這樣了呢?當心嫁不出去!”
女兒巧雲卻說道:“你不是照樣也嫁給我爹了嗎?不也挺好的嗎?”
金蘭卻搖了搖頭:“那是因為我命好,苦盡甘來了,你不一定有我這麽好的命,找你爹這樣的,難!”
近來接著又教訓起女兒來:“你要是和巧秀那樣也行啊,學兩手功夫也比這樣強啊!”
女兒巧雲不服氣的說道:“巧秀也不比我強多少,她那兩下子也就那麽迴事,真不一定能打得過我!”
等到巧雲快20歲的時候,有一天和金蘭說道:“娘!咱家的閨女必須娶女婿嗎?就不能外嫁嗎?”
金蘭笑著說道:“拿著土地當嫁妝,往家裏娶女婿,這是你爹的主意,其實是疼惜你們這些閨女孩子家,害怕女兒在婆婆手裏吃不開,不過你是個例外,你隻要有人要就行了!”
女兒巧雲撅著嘴說道:“娘,你別把女兒說的這麽不好,爹很疼我的,說我挺好的。”
金蘭卻笑著說道:“在你爹眼裏呀!哪個女兒都挺好的,哪個女兒她都很疼愛,說說吧!看上哪家的小夥子了,看看能不能上門?”
巧雲遲疑了一會兒,才慢吞吞的說道:“就是……就是……上迴幫咱家挖豬圈的那個趙大勇……”
金蘭瞪大了眼睛,難以置信的問道:“啥?你是說那個趙大勇?你不是瘋了吧!”
巧雲又猶猶豫豫的說道:“趙大勇人挺好的,你不是也誇他挺能幹的嗎?”
金蘭大聲的說道:“那也不行, 他母親什麽樣你沒聽說嗎?”
也難怪金蘭反對,那個趙大勇的母親,也是個有名的人物,不是一般的老太太。
趙大勇的母親多年守寡,養大了兩個兒子,一個叫趙大智,一個叫趙大勇,取的是智勇雙全的意思。
一個女人家帶著兩個孩子,並不容易,丈夫去世的時候,孩子已經長大了,生活雖然艱難一些,但是也把孩子養大了。
可是也造成了這個老太太,有一些讓人難以理解的性格。
這個老太太非常強勢,喜歡當家作主,最出名的一件事,就是給老大兒子趙大智娶媳婦兒的時候發生的。
家裏日子過得艱難,好在兩個兒子比較聽話,也挺能幹活的,長得也不錯,終於給大兒子娶上了媳婦。
大兒子和新媳婦拜堂成親, 當天晚上,老太太就把兒媳婦叫到自己房間,直接對兒媳婦說道:“閨女啊,和我在這屋睡吧!”
兒媳婦很驚訝,剛過了門又不敢和老太太鬧得太過了,就找了個理由,去和自己的丈夫商量。
誰知道趙大智歎了口氣說道:“我母親這些年不容易,她就是喜歡當家作主,他故意提出這種過分的要求,刁難我們,是想試試我們是不是聽話,她也沒什麽別的意思,我們當孩子的就別違逆他了,他覺得我們是聽話的好孩子了,就不會這樣了,沒事的,你過去吧……”
新媳婦有些委屈,卻不知道該說什麽,最後無奈的去了婆婆屋裏。
誰知道這個老太太非常過分,一連十幾天,每天晚上都把兒媳婦喊走,讓兒子獨守空房,她也真使得出來,這樣太過分了!
她自己不但不覺得這事情過分,還覺得自己整治年輕人很有一套,四處向鄰居炫耀。
有的人根本不理解她這種做法:“我說老太太呀!你好好當你的婆婆就行了!你這是圖了個什麽呀?”
老太太卻哼了一聲,蠻橫的說道:“我過了這麽多年,苦日子不容易,把這兩個崽子養大了,不能白養,他們必須都得聽話,我就是要讓他們知道,不聽我的話不行!”
直到十幾天之後,才放過了孩子們,讓兒子和兒媳婦圓了房,得意洋洋的老太太,也一下子出了名。
當然了,很多人對這個老太太並不讚成,覺得這個老太太也太霸道,太過分了。老太太不管這一套,照樣認為自己很了不起。
有專門閹割小豬崽兒的人,被人們稱作劁豬匠,還沒聽說過哪個女的幹這活的,不省心的孩子還真不是一個兩個。
牛打欄,豬反圈。
家養的畜生到了某個時期還真是不好管,金蘭一個沒看住,一頭母豬便越獄逃跑了,村子裏人都沒有發現母豬的蹤跡,應該是跑到後山上去了,這可到哪裏去找啊?
找了兩天,果然沒找到,沒想到過了幾天居然自己迴來了,這讓人感覺挺意外的。
迴來之後喂了幾天,發現不對勁兒了,嗜睡,行動遲緩,食量大增,這種表現分明是懷了崽子了。
可這是咋懷上的呢?還真是奇了怪了。
等生下小豬崽兒一看傻眼了,生的那一窩小豬崽兒,身上帶著深棕色的條紋,一看就是野豬的崽子。
還真是的,這頭老母豬跑到山上去,迴來居然給下了這麽一窩豬崽子,這叫什麽事啊?扔了怪可惜,養著吧!好歹可以養大了吃肉。
不久後,金蘭驚喜的發現,這窩小豬崽兒能吃能長不生病,還不挑食,就是不太老實。
女兒巧雲把這窩小豬崽全都閹割了,它們才終於老實了一些,但是仍然能吃能長,不生病不挑食。
巧雲看著這窩小豬崽兒這樣,覺得挺好玩的,對金蘭說道:“娘,這主意挺不錯的,這窩兒小豬崽兒可真省事兒啊!以後還要把母豬放到山上去,再生幾窩這樣的!”
金蘭卻歎了口氣說道:“你那腦子裏想點正事好不好,一個閨女孩兒家要有個閨女的樣子,讀書識字你不喜歡,紡線織布你不願意幹,繡花織錦你更嫌麻煩,我就看看以後誰會要你這樣的!長得挺好的閨女居然會劁豬,這叫什麽事兒啊!我怎麽養下了你這麽個閨女啊!”
女兒巧雲的嘴巴不饒人:“娘,你不是也不喜歡那些嗎?幹嘛要逼我學那個呢,我能打算盤記賬,我也會養豬種地,不是也挺好的嗎?”
金蘭歎了口氣說道:“我小時候家裏男娃子少,一直拿我當男娃子使喚,你也不是個男娃子,也沒拿你當男娃子使喚過,怎麽就長成這樣了呢?當心嫁不出去!”
女兒巧雲卻說道:“你不是照樣也嫁給我爹了嗎?不也挺好的嗎?”
金蘭卻搖了搖頭:“那是因為我命好,苦盡甘來了,你不一定有我這麽好的命,找你爹這樣的,難!”
近來接著又教訓起女兒來:“你要是和巧秀那樣也行啊,學兩手功夫也比這樣強啊!”
女兒巧雲不服氣的說道:“巧秀也不比我強多少,她那兩下子也就那麽迴事,真不一定能打得過我!”
等到巧雲快20歲的時候,有一天和金蘭說道:“娘!咱家的閨女必須娶女婿嗎?就不能外嫁嗎?”
金蘭笑著說道:“拿著土地當嫁妝,往家裏娶女婿,這是你爹的主意,其實是疼惜你們這些閨女孩子家,害怕女兒在婆婆手裏吃不開,不過你是個例外,你隻要有人要就行了!”
女兒巧雲撅著嘴說道:“娘,你別把女兒說的這麽不好,爹很疼我的,說我挺好的。”
金蘭卻笑著說道:“在你爹眼裏呀!哪個女兒都挺好的,哪個女兒她都很疼愛,說說吧!看上哪家的小夥子了,看看能不能上門?”
巧雲遲疑了一會兒,才慢吞吞的說道:“就是……就是……上迴幫咱家挖豬圈的那個趙大勇……”
金蘭瞪大了眼睛,難以置信的問道:“啥?你是說那個趙大勇?你不是瘋了吧!”
巧雲又猶猶豫豫的說道:“趙大勇人挺好的,你不是也誇他挺能幹的嗎?”
金蘭大聲的說道:“那也不行, 他母親什麽樣你沒聽說嗎?”
也難怪金蘭反對,那個趙大勇的母親,也是個有名的人物,不是一般的老太太。
趙大勇的母親多年守寡,養大了兩個兒子,一個叫趙大智,一個叫趙大勇,取的是智勇雙全的意思。
一個女人家帶著兩個孩子,並不容易,丈夫去世的時候,孩子已經長大了,生活雖然艱難一些,但是也把孩子養大了。
可是也造成了這個老太太,有一些讓人難以理解的性格。
這個老太太非常強勢,喜歡當家作主,最出名的一件事,就是給老大兒子趙大智娶媳婦兒的時候發生的。
家裏日子過得艱難,好在兩個兒子比較聽話,也挺能幹活的,長得也不錯,終於給大兒子娶上了媳婦。
大兒子和新媳婦拜堂成親, 當天晚上,老太太就把兒媳婦叫到自己房間,直接對兒媳婦說道:“閨女啊,和我在這屋睡吧!”
兒媳婦很驚訝,剛過了門又不敢和老太太鬧得太過了,就找了個理由,去和自己的丈夫商量。
誰知道趙大智歎了口氣說道:“我母親這些年不容易,她就是喜歡當家作主,他故意提出這種過分的要求,刁難我們,是想試試我們是不是聽話,她也沒什麽別的意思,我們當孩子的就別違逆他了,他覺得我們是聽話的好孩子了,就不會這樣了,沒事的,你過去吧……”
新媳婦有些委屈,卻不知道該說什麽,最後無奈的去了婆婆屋裏。
誰知道這個老太太非常過分,一連十幾天,每天晚上都把兒媳婦喊走,讓兒子獨守空房,她也真使得出來,這樣太過分了!
她自己不但不覺得這事情過分,還覺得自己整治年輕人很有一套,四處向鄰居炫耀。
有的人根本不理解她這種做法:“我說老太太呀!你好好當你的婆婆就行了!你這是圖了個什麽呀?”
老太太卻哼了一聲,蠻橫的說道:“我過了這麽多年,苦日子不容易,把這兩個崽子養大了,不能白養,他們必須都得聽話,我就是要讓他們知道,不聽我的話不行!”
直到十幾天之後,才放過了孩子們,讓兒子和兒媳婦圓了房,得意洋洋的老太太,也一下子出了名。
當然了,很多人對這個老太太並不讚成,覺得這個老太太也太霸道,太過分了。老太太不管這一套,照樣認為自己很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