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匪立刻吃了大虧,一部分人當場被抓住了,還有一部分人四散奔逃了!
然而這樣還沒有結束。
有幾個小頭目,轉了一大圈,跑到了平時藏身的地點,這是他們慣用的招數了。
沒想到這一次卻行不通了,早有人等著他們呢,這下子真的跑不掉了。
這一次鼓鼓嶺剿匪是最成功的一次!成功的最關鍵因素不是張中林,其實是陳六子。
陳六子狠起來也非常的可怕, 做土匪本來就是刀頭舔血的日子,手下不聽自己的,自己就不能聚攏隊伍,這土匪頭子一定會死無葬身之地的!
陳六子太熟悉自己人的招數了,對鼓鼓嶺的一草一木也了如指掌,對每一個小頭目的脾氣個性,做事風格也知道的一清二楚。
對待這些背叛過他的人,陳六子絕不手下留情,一個小頭目也沒有逃脫。
當知縣大人,把一顆長滿胡子的腦袋放在二當家麵前的時候,對二當家說道:“張二麻子已經當場被誅殺了,你如果老實交代,還可以從輕發落的……”
二當家看了看那顆腦袋,隻不過是一個小頭目,但是知縣大人說是張二麻子,那就是張二麻子了,自己正好可以把罪責盡量推到這個所謂的張二麻子身上。
於是二當家便按照知縣大人的暗示,一五一十的交代了很多的罪責,然後就等待從輕發落。
可惜結果非常不好,知縣大人剿匪有功,這二當家的作為匪首,卻被就地斬首,以儆效尤!
和他一起斬首的,還有一個所謂的三當家,被砍頭的那一天,兩個人連聲喊冤:“我們都已經如實交代了,為什麽還被砍頭啊!”
知縣大人哈哈大笑:“禍害百姓這麽多年,如實交代了就沒有罪了嗎?我的確說過,如實交代可以從輕發落,沒有把你們活剮淩遲,就已經是從輕發落了!”
知縣大人說這番話的時候,兩顆腦袋已經被砍了下來,他們已經沒有辦法反駁了。
周圍的百姓紛紛叫好:“知縣大人言之有理呀……”
其他被抓住的土匪也都被判了重刑。這夥鼓鼓嶺上的土匪,終於被徹底剿滅了。
很可惜,過了一段時間,又一個叫張三麻子的土匪占了鼓鼓嶺!
有人說這是張麻子的另一個徒弟,有人說是別的人冒充的張二麻子。也有人說,其實就是張二麻子,被砍了腦袋的那一個才是冒充的。
最後誰也說服不了誰,隻知道張三麻子這個人也是個非常厲害的土匪頭子,別的也不重要了。
土匪和團練之間又暫時達到了一個平衡,生活反而又風平浪靜了。
老百姓又該忙什麽就忙什麽了,反正土匪從來都沒有斷絕過,知縣大人也盡力了,那些團練也盡力了,還能怎麽樣呢?
家門口的雜貨攤子跟前,大女人又坐在椅子上看攤兒了。
沒有什麽具體的事情做的,每天看攤兒已經成了她的習慣。
聽到有人叫了一聲:“大夫人。”大女人轉過頭看了看那人,笑著說道:“這不是老劉家的三小子嗎?你是叫小祥子吧!都長成大人了,你這幾年去學做點心了,學的怎麽樣了?”
那個小夥子恭敬的說道:“大夫人的記性真好啊!我就是小祥子,在點心鋪子做了三年學徒,這是剛迴來,拿迴來一點我自己做的點心,請大夫人嚐嚐……”
說著便遞上了提過來的點心,大女人打開一看,居然是桃酥,笑著說道:“這是你做的嗎?不錯呀!幾年不見長本事了……”
迴頭一看,蘭蘭的女兒玉秀從家裏跑了出來,看了一眼小夥子,什麽也沒說啊,低著頭邁著小碎步走遠了。
剛才還文質彬彬的小夥子,立刻變得忐忑不安起來:“大夫人,我還有點事兒,先告辭了,改天再拜訪您和老爺……”
大夫人笑著說道:“去吧,去吧!”
早就知道這小子,幾年前看上了蘭蘭的女兒玉秀,那時候他們年齡還小,誰也沒敢提這事。
現在這小子學會了做點心,跑到這裏來獻殷勤,根本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迴頭又看見家裏跑出來幾個半大孩子,他們要去看熱鬧!
大女人喊住他們:“你們幾個站住,不準去,你們去幹什麽?”
最調皮的一個孩子說道:“我們也不看,就聽一下,偷偷的聽一下……”
還是沒抓住他,讓他給跑了,這孩子也太頑皮了。
這孩子跑到牆角,聽到牆角那邊的對話,先聽到姐姐的聲音:“你這混蛋還知道迴來,你都讓我等成老姑娘了。”
接著是小夥子哄騙人的聲音:“你還不到20呢,怎麽會老!”
自己姐姐卻嗔怪道:“別家的閨女十五六歲就有出嫁的,我早就不想等你了,你個沒良心的東西!”
就聽小夥子無奈的說道:“三年學藝,我也沒有辦法呀!你爹喜歡有本事的人,我長得瘦弱了一些,種莊稼不是好手,不學點真本事,你爹不會同意你嫁給我的……”
那孩子探頭探腦想看一看,終於還是驚動了兩個人,索性從牆角跳出來說道:“不給我點心吃,我姐不會答應你的,我也不同意你娶我姐,你必須拿點心來……”
玉秀羞惱的跑過來,一把揪住那孩子的耳朵往迴拖。
小夥子著急的說道:“我這兩天一定找老爺把話說明白的……”
玉秀頭也不迴的說道:“你快點走吧!別讓人看我的笑話,我爹明天不出門,一天都在家裏……”
玉秀拖著那孩子迴了家,一路上低著頭,臉紅紅的,不敢抬頭看人。
大女人看了一眼,笑了,在心裏說道:“孩子們真的長大了,一個個的都有心事了!這小子長得倒是不錯,心眼兒倒是挺多的……”
這小子叫劉貴祥,一個又富貴又吉祥的名字。
可惜他爹隻是個老實巴交的莊稼人,也是第1批到這裏來墾荒的人,勤勤懇懇的種了這麽多年的莊稼,20畝土地,一畝沒多,一畝沒少,還是那20畝。
20畝地五口人,三個孩子也算勤快,日子過得也算不錯。
然而這樣還沒有結束。
有幾個小頭目,轉了一大圈,跑到了平時藏身的地點,這是他們慣用的招數了。
沒想到這一次卻行不通了,早有人等著他們呢,這下子真的跑不掉了。
這一次鼓鼓嶺剿匪是最成功的一次!成功的最關鍵因素不是張中林,其實是陳六子。
陳六子狠起來也非常的可怕, 做土匪本來就是刀頭舔血的日子,手下不聽自己的,自己就不能聚攏隊伍,這土匪頭子一定會死無葬身之地的!
陳六子太熟悉自己人的招數了,對鼓鼓嶺的一草一木也了如指掌,對每一個小頭目的脾氣個性,做事風格也知道的一清二楚。
對待這些背叛過他的人,陳六子絕不手下留情,一個小頭目也沒有逃脫。
當知縣大人,把一顆長滿胡子的腦袋放在二當家麵前的時候,對二當家說道:“張二麻子已經當場被誅殺了,你如果老實交代,還可以從輕發落的……”
二當家看了看那顆腦袋,隻不過是一個小頭目,但是知縣大人說是張二麻子,那就是張二麻子了,自己正好可以把罪責盡量推到這個所謂的張二麻子身上。
於是二當家便按照知縣大人的暗示,一五一十的交代了很多的罪責,然後就等待從輕發落。
可惜結果非常不好,知縣大人剿匪有功,這二當家的作為匪首,卻被就地斬首,以儆效尤!
和他一起斬首的,還有一個所謂的三當家,被砍頭的那一天,兩個人連聲喊冤:“我們都已經如實交代了,為什麽還被砍頭啊!”
知縣大人哈哈大笑:“禍害百姓這麽多年,如實交代了就沒有罪了嗎?我的確說過,如實交代可以從輕發落,沒有把你們活剮淩遲,就已經是從輕發落了!”
知縣大人說這番話的時候,兩顆腦袋已經被砍了下來,他們已經沒有辦法反駁了。
周圍的百姓紛紛叫好:“知縣大人言之有理呀……”
其他被抓住的土匪也都被判了重刑。這夥鼓鼓嶺上的土匪,終於被徹底剿滅了。
很可惜,過了一段時間,又一個叫張三麻子的土匪占了鼓鼓嶺!
有人說這是張麻子的另一個徒弟,有人說是別的人冒充的張二麻子。也有人說,其實就是張二麻子,被砍了腦袋的那一個才是冒充的。
最後誰也說服不了誰,隻知道張三麻子這個人也是個非常厲害的土匪頭子,別的也不重要了。
土匪和團練之間又暫時達到了一個平衡,生活反而又風平浪靜了。
老百姓又該忙什麽就忙什麽了,反正土匪從來都沒有斷絕過,知縣大人也盡力了,那些團練也盡力了,還能怎麽樣呢?
家門口的雜貨攤子跟前,大女人又坐在椅子上看攤兒了。
沒有什麽具體的事情做的,每天看攤兒已經成了她的習慣。
聽到有人叫了一聲:“大夫人。”大女人轉過頭看了看那人,笑著說道:“這不是老劉家的三小子嗎?你是叫小祥子吧!都長成大人了,你這幾年去學做點心了,學的怎麽樣了?”
那個小夥子恭敬的說道:“大夫人的記性真好啊!我就是小祥子,在點心鋪子做了三年學徒,這是剛迴來,拿迴來一點我自己做的點心,請大夫人嚐嚐……”
說著便遞上了提過來的點心,大女人打開一看,居然是桃酥,笑著說道:“這是你做的嗎?不錯呀!幾年不見長本事了……”
迴頭一看,蘭蘭的女兒玉秀從家裏跑了出來,看了一眼小夥子,什麽也沒說啊,低著頭邁著小碎步走遠了。
剛才還文質彬彬的小夥子,立刻變得忐忑不安起來:“大夫人,我還有點事兒,先告辭了,改天再拜訪您和老爺……”
大夫人笑著說道:“去吧,去吧!”
早就知道這小子,幾年前看上了蘭蘭的女兒玉秀,那時候他們年齡還小,誰也沒敢提這事。
現在這小子學會了做點心,跑到這裏來獻殷勤,根本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迴頭又看見家裏跑出來幾個半大孩子,他們要去看熱鬧!
大女人喊住他們:“你們幾個站住,不準去,你們去幹什麽?”
最調皮的一個孩子說道:“我們也不看,就聽一下,偷偷的聽一下……”
還是沒抓住他,讓他給跑了,這孩子也太頑皮了。
這孩子跑到牆角,聽到牆角那邊的對話,先聽到姐姐的聲音:“你這混蛋還知道迴來,你都讓我等成老姑娘了。”
接著是小夥子哄騙人的聲音:“你還不到20呢,怎麽會老!”
自己姐姐卻嗔怪道:“別家的閨女十五六歲就有出嫁的,我早就不想等你了,你個沒良心的東西!”
就聽小夥子無奈的說道:“三年學藝,我也沒有辦法呀!你爹喜歡有本事的人,我長得瘦弱了一些,種莊稼不是好手,不學點真本事,你爹不會同意你嫁給我的……”
那孩子探頭探腦想看一看,終於還是驚動了兩個人,索性從牆角跳出來說道:“不給我點心吃,我姐不會答應你的,我也不同意你娶我姐,你必須拿點心來……”
玉秀羞惱的跑過來,一把揪住那孩子的耳朵往迴拖。
小夥子著急的說道:“我這兩天一定找老爺把話說明白的……”
玉秀頭也不迴的說道:“你快點走吧!別讓人看我的笑話,我爹明天不出門,一天都在家裏……”
玉秀拖著那孩子迴了家,一路上低著頭,臉紅紅的,不敢抬頭看人。
大女人看了一眼,笑了,在心裏說道:“孩子們真的長大了,一個個的都有心事了!這小子長得倒是不錯,心眼兒倒是挺多的……”
這小子叫劉貴祥,一個又富貴又吉祥的名字。
可惜他爹隻是個老實巴交的莊稼人,也是第1批到這裏來墾荒的人,勤勤懇懇的種了這麽多年的莊稼,20畝土地,一畝沒多,一畝沒少,還是那20畝。
20畝地五口人,三個孩子也算勤快,日子過得也算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