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三千萬稅銀被盜,水太深了
我奸臣移情別戀,關你女帝屁事 作者:平平無奇的發仔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陛下,上皇不在寢宮!”
可等來到寢宮後,卻發現隻有張公公一人。
林明一頭霧水:“女帝不是迴洛陽了嗎?又跑哪裏去了?”
對方強顏歡笑道:
“上皇確實是在上個月就迴到洛陽,但是江南出了天大的事,陛下得知後,大為震驚,馬上下旨,親自率三千禁軍南巡了!”
“天大的事?”
林明愕然。
“具體是什麽,老奴也不清楚,軍國大事,我們這些家奴可無權得知。”
對方苦笑道,“還請上皇去禦書房看看。”
林明劍眉擰起,火速趕往禦書房。
找到了自己不在這段時間,全國各地給女帝的奏折。
其中,來自江南的消息,著實是重磅炸彈。
今年江南各省稅銀,合計三千萬兩白銀,在半道上被截殺,不翼而飛!
護送稅銀的地方官差,全部人間蒸發!
這三千萬白銀,除了是江南的農業稅、商稅、雜稅,還包括今年的鹽稅、織造局、市舶司上交的利潤,幾乎可以說占據著大端朝一年財政收入的七成以上!
這筆錢沒了,對於剛剛經曆了戰爭的端朝而言,絕對是雪上加霜!
“難怪葉清歡,會不等寡人迴來商量,就火急火燎下江南!還親自帶了三千禁軍!”
林明大吃一驚。
奏折上說,三千萬白銀,是被地方匪徒給劫走?
這個理由太扯淡了……
且不說,護送稅銀的官差,就有數百人,全程走的是官道,而且每到一個地方,必定會有當地轉運使率軍隊親自保駕護航。
現在就這麽沒了,背後肯定不簡單!
“看來這江南的水,是越來越渾了。”
他自言自語道,江南是端朝的錢袋子,千萬不能出差錯。
現在沒了這筆錢,林明也隻能緊急下令,讓大夏國、高麗國將戰爭賠款盡快押解到洛陽,以解燃眉之急。
另外,又立刻召開禦前會議。
“寡人自從下令遷各地世家後,江南地方世家的反抗,似乎尤為激烈,稅銀被盜這件事,與他們脫不了幹係。”
“因此,寡人欲叫不良人,前往江南,按照花名冊逐個緝拿,將那些可疑分子全部抓迴洛陽,眾位愛卿以為如何?”
林明投石問路道。
這時,戶部尚書齊名,卻罕見站出來反對:
“下皇若是這麽做,估計第二年的江南稅銀,都湊不齊了!朝廷在江南的統治,本來就是依仗世家大族的控製力。”
“就說這三千萬白銀中,鹽稅就占了一千三百萬兩,朝廷每年實際上靠的是四大鹽商才能收到這麽多鹽稅。要這人要是都抓了,到時候私鹽販子又開始猖獗,怕是鹽稅這塊收入都要大打折扣了!”
齊家在戶部深耕這麽多年,對於端朝的這筆爛賬,是知道得一清二楚。
對待江南,不能再像對待西北和中原一樣,殺伐果斷。
把江南搞亂了,以後誰還肯替朝廷搞錢?
淳於越也沉吟道:“陛下,微臣方才,有個猜測,覺得這件事,可能遠不止跟江南世家有關……”
“哦豁?”
林明眯眼,說道,“說說看。”
“曆來國庫虧空,還是打老百姓的主意,要麽打商人的主意,如果不想官逼民反,就隻能拿商人開刀!”
“臣猜想,這筆三千萬的稅銀的消失,可能會有地方官府的影子,甚至,商人隻是一個替死鬼而已!”
淳於越說道,
“如果真是這樣,上皇這次南巡,怕是兇多吉少啊!”
林明騰得起身,臉色緊跟著凝重起來。
越想,越覺得可怕。
三千萬白銀,僅憑著江南世家就能偷天換日?確實不可能!如果真像淳於越所說,還有其他勢力摻和,甚至是地方官府。
這盤棋就太大了!
“國庫目前靠大夏、高麗、倭國的戰爭賠款,大概還能再撐兩個月,可是兩個月後可就難說了。”
齊名又補充道,
“還請陛下早下決斷,不然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
林明擺手道:
“關於此事,寡人心中已經有了決斷。擬旨吧!”
“這一次既然朝廷缺錢,那我們,就光明正大跟全國老百姓借錢!”
張公公馬上打開聖旨,朗朗上口道: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夫承天景命……”
“為大端億兆生民計,特此發行一物,名為國債,期限為兩年,利息三厘。總金額為兩千萬,允許國債作為貨幣在民間自由買賣。”
國債?
聞言,在場眾人有些吃驚。
還真是第一次聽說這玩意,能行嗎?
這年頭,朝廷跟地方借錢,向來都是有借無還,難道民間真相信朝廷這次的信譽?
不想聖旨後麵還有一句:
“國債作為私人資產,神聖不可侵犯,哪怕被抄家罰沒財產,依舊不可沒收,作為個人私產,任何官府不可強取豪奪!”
“兩年後,朝廷將強製迴購國債,所得款項,將如數記錄在案,凡是中間有貪墨者,立斬不赦!”
這東西剛投入市場,就遭到了瘋搶!
因為國債擁有著免死金牌的性質,哪怕作奸犯科,朝廷也不能對國債做出任何懲罰。
這不就是妥妥的保值資產嗎?
尤其是洛陽、長安的各大世家,爭搶著從市麵上購買國債,將大筆財產轉移為國債,就不怕這兩年又被朝廷盯上,大肆盤剝了!
一時間,隻有三厘的國債,在二級市場居然被炒到了三四倍的價格,有人不惜賠本也要買上一買!
兩千萬白銀沒一會功夫就湊夠了。
林明又下旨,將織造局、木棉司、鹽鐵司等官方商業部門,轉為官督商辦,允許私人資本入股,參與經營,自負盈虧,每年根據業績參與分紅,朝廷完全不插手。
這就大大激發了民間的參與性,原本死氣沉沉的織造局等部門,馬上就扭轉了虧損,給朝廷賬麵增加了不少錢。
朝廷的財政危機,暫時轉危為安。
而林明,還在時刻關注著,女帝在江南的活動。
按照時間計算,對方也該解決那邊的爛攤子,返迴洛陽了吧?卻遲遲未歸。
這讓林明不禁擔心起來。
他承認葉清歡很強,但假如,他是說假如……
好了,不用假如了。
二聖二年十月。
江南傳來噩耗,女帝病危。
可等來到寢宮後,卻發現隻有張公公一人。
林明一頭霧水:“女帝不是迴洛陽了嗎?又跑哪裏去了?”
對方強顏歡笑道:
“上皇確實是在上個月就迴到洛陽,但是江南出了天大的事,陛下得知後,大為震驚,馬上下旨,親自率三千禁軍南巡了!”
“天大的事?”
林明愕然。
“具體是什麽,老奴也不清楚,軍國大事,我們這些家奴可無權得知。”
對方苦笑道,“還請上皇去禦書房看看。”
林明劍眉擰起,火速趕往禦書房。
找到了自己不在這段時間,全國各地給女帝的奏折。
其中,來自江南的消息,著實是重磅炸彈。
今年江南各省稅銀,合計三千萬兩白銀,在半道上被截殺,不翼而飛!
護送稅銀的地方官差,全部人間蒸發!
這三千萬白銀,除了是江南的農業稅、商稅、雜稅,還包括今年的鹽稅、織造局、市舶司上交的利潤,幾乎可以說占據著大端朝一年財政收入的七成以上!
這筆錢沒了,對於剛剛經曆了戰爭的端朝而言,絕對是雪上加霜!
“難怪葉清歡,會不等寡人迴來商量,就火急火燎下江南!還親自帶了三千禁軍!”
林明大吃一驚。
奏折上說,三千萬白銀,是被地方匪徒給劫走?
這個理由太扯淡了……
且不說,護送稅銀的官差,就有數百人,全程走的是官道,而且每到一個地方,必定會有當地轉運使率軍隊親自保駕護航。
現在就這麽沒了,背後肯定不簡單!
“看來這江南的水,是越來越渾了。”
他自言自語道,江南是端朝的錢袋子,千萬不能出差錯。
現在沒了這筆錢,林明也隻能緊急下令,讓大夏國、高麗國將戰爭賠款盡快押解到洛陽,以解燃眉之急。
另外,又立刻召開禦前會議。
“寡人自從下令遷各地世家後,江南地方世家的反抗,似乎尤為激烈,稅銀被盜這件事,與他們脫不了幹係。”
“因此,寡人欲叫不良人,前往江南,按照花名冊逐個緝拿,將那些可疑分子全部抓迴洛陽,眾位愛卿以為如何?”
林明投石問路道。
這時,戶部尚書齊名,卻罕見站出來反對:
“下皇若是這麽做,估計第二年的江南稅銀,都湊不齊了!朝廷在江南的統治,本來就是依仗世家大族的控製力。”
“就說這三千萬白銀中,鹽稅就占了一千三百萬兩,朝廷每年實際上靠的是四大鹽商才能收到這麽多鹽稅。要這人要是都抓了,到時候私鹽販子又開始猖獗,怕是鹽稅這塊收入都要大打折扣了!”
齊家在戶部深耕這麽多年,對於端朝的這筆爛賬,是知道得一清二楚。
對待江南,不能再像對待西北和中原一樣,殺伐果斷。
把江南搞亂了,以後誰還肯替朝廷搞錢?
淳於越也沉吟道:“陛下,微臣方才,有個猜測,覺得這件事,可能遠不止跟江南世家有關……”
“哦豁?”
林明眯眼,說道,“說說看。”
“曆來國庫虧空,還是打老百姓的主意,要麽打商人的主意,如果不想官逼民反,就隻能拿商人開刀!”
“臣猜想,這筆三千萬的稅銀的消失,可能會有地方官府的影子,甚至,商人隻是一個替死鬼而已!”
淳於越說道,
“如果真是這樣,上皇這次南巡,怕是兇多吉少啊!”
林明騰得起身,臉色緊跟著凝重起來。
越想,越覺得可怕。
三千萬白銀,僅憑著江南世家就能偷天換日?確實不可能!如果真像淳於越所說,還有其他勢力摻和,甚至是地方官府。
這盤棋就太大了!
“國庫目前靠大夏、高麗、倭國的戰爭賠款,大概還能再撐兩個月,可是兩個月後可就難說了。”
齊名又補充道,
“還請陛下早下決斷,不然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
林明擺手道:
“關於此事,寡人心中已經有了決斷。擬旨吧!”
“這一次既然朝廷缺錢,那我們,就光明正大跟全國老百姓借錢!”
張公公馬上打開聖旨,朗朗上口道: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夫承天景命……”
“為大端億兆生民計,特此發行一物,名為國債,期限為兩年,利息三厘。總金額為兩千萬,允許國債作為貨幣在民間自由買賣。”
國債?
聞言,在場眾人有些吃驚。
還真是第一次聽說這玩意,能行嗎?
這年頭,朝廷跟地方借錢,向來都是有借無還,難道民間真相信朝廷這次的信譽?
不想聖旨後麵還有一句:
“國債作為私人資產,神聖不可侵犯,哪怕被抄家罰沒財產,依舊不可沒收,作為個人私產,任何官府不可強取豪奪!”
“兩年後,朝廷將強製迴購國債,所得款項,將如數記錄在案,凡是中間有貪墨者,立斬不赦!”
這東西剛投入市場,就遭到了瘋搶!
因為國債擁有著免死金牌的性質,哪怕作奸犯科,朝廷也不能對國債做出任何懲罰。
這不就是妥妥的保值資產嗎?
尤其是洛陽、長安的各大世家,爭搶著從市麵上購買國債,將大筆財產轉移為國債,就不怕這兩年又被朝廷盯上,大肆盤剝了!
一時間,隻有三厘的國債,在二級市場居然被炒到了三四倍的價格,有人不惜賠本也要買上一買!
兩千萬白銀沒一會功夫就湊夠了。
林明又下旨,將織造局、木棉司、鹽鐵司等官方商業部門,轉為官督商辦,允許私人資本入股,參與經營,自負盈虧,每年根據業績參與分紅,朝廷完全不插手。
這就大大激發了民間的參與性,原本死氣沉沉的織造局等部門,馬上就扭轉了虧損,給朝廷賬麵增加了不少錢。
朝廷的財政危機,暫時轉危為安。
而林明,還在時刻關注著,女帝在江南的活動。
按照時間計算,對方也該解決那邊的爛攤子,返迴洛陽了吧?卻遲遲未歸。
這讓林明不禁擔心起來。
他承認葉清歡很強,但假如,他是說假如……
好了,不用假如了。
二聖二年十月。
江南傳來噩耗,女帝病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