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1章 對等宣戰
崇禎十五年:召喚猛將 作者:龍門飛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諸位愛卿,平身!”
坐在龍椅之上的崇禎淡淡的說道。
看著下方的群臣,崇禎的內心感慨萬千。
那些被自己派到地方的封疆大吏們,有些人一去就是十幾年。
有的甚至與自己這個皇帝隻有一麵之緣。
更甚者,如東吳大都督魯肅、雲南、四川、交趾總兵薑維、鍾會、鄧艾等人因為路途遙遠,一來一迴何止數月,所以朝廷特批,沒有特殊的事情,皇帝不召見便不需要迴京述職。
各地的事情全都以奏折上報,而暗中廠衛也會密報。
所以有些人雖然已為封疆大吏數年卻從來都沒有見過崇禎皇帝。
在南方為大明戍邊十幾年,這還是他們第一次來到天下的中心,大明的京師拜見崇禎皇帝。
“臣東吳魯肅,”
“末將薑維”
“末將鍾會、鄧艾,叩見吾皇!!”
相對於那些經常麵聖的大臣們。
魯肅等人見到崇禎的第一麵,激動之心難以言表。
在眾臣全都起身之後,他們卻跪在地上久久不願起來。
“魯肅,金邊三國雖然已經完全臣服大明,可是人心難撫,這些年你在東吳經營的不錯,朕很欣慰。”
“還有爾等,距離京師千裏之遙,在各地的政務上卻沒有出過差錯。”
“當賞!”
此時崇禎的心情也略有激動,這麽多以來,自己的年齡已經知天命的歲數了。
看到這些跟隨自己開疆擴土的舊臣們怎麽可能毫無波瀾。
“臣等不敢邀功,這都是微臣該做之事。”
“隻希望陛下為了大明,為了天下蒼生保重龍體!!”
看著兩鬢已經開始花白的皇帝,魯肅幾人連忙俯首道。
“......”,
朝堂上一陣寒暄過後,才逐漸恢複安靜。
除了魯肅和薑維、鍾會、鄧艾三劍客,還有崇禎熟悉的一些麵孔——顧炎武、文天祥、王興國以及朝堂之上的嶽飛、張世澤等人,看著他們崇禎心中對於大明即將麵臨的這場大戰,也變得更加有信心了。
“諸位愛卿,朕不遠千裏將爾等召集到京師之中,究竟所為何事,想必這些日子以來,你們應該也都有所耳聞了吧。”
崇禎皇帝的聲音在朝堂上迴蕩著,聲音雖然不大,卻能清楚的傳達到每一個人的耳中。
大殿內的大臣們互相對視幾眼後,全都看向了站在最前方的內閣首輔孫傳庭。
皇帝問話,那些從各省趕來京師的封疆大吏雖然久不在朝,可是為官之道還是懂得,自然不會喧賓奪主。
內閣首輔在,這些大員們也要看一看他的態度。
“迴陛下,老臣這裏有幾封從安西送到兵部的急報。”
“崇禎四十年,二月三日,奧斯曼帝國再發十萬大軍抵達薩菲王朝前線。”
“同月二十五日,西洋聯軍從南部港口登陸,開始為聯軍運送大量物資和火器。”
“三月十五日,達漫港口附近發現西洋聯合艦隊蹤跡。”
“次日由葡萄牙、挪威、芬蘭三國約四十艘戰船出現在達曼港海域,襲擊我港口軍需補給船。”
“東吳水師大將黃蓋領兵應急,激戰一日擊退敵人。”
“從三月中旬開始,西洋聯合艦隊活動愈發頻繁。”
“根據探子送迴來的消息,西洋各國對我大明宣戰之後,正在大規模擴充兵力。”
“預計將在下半年,坎大鉿投送三十萬大軍。”
孫傳庭並未直接迴答崇禎的問題。
而是當著滿朝文武的麵將這些軍事機密說了出來。
此話一出,滿朝文武議論紛紛。
“什麽?已經前線到了這個地步了嗎?”
很多人都沒想到,這場戰爭的規模竟然會這麽大。
“李尚書,按照首輔大人所言,到了下半年,在坎大鉿的敵人兵力豈不是要增加到百萬之眾?”
“而且還是水陸並進,火槍火炮也都是西洋各國最先進的。”
最先到達京師的遼東督師文天祥吃驚的說道,他到京師時間最長,本以為戰爭規模雖然大,最多也不過是當年平定遼東之戰。
因為在大明很多朝臣百姓的心中,西洋不過是不毛之地,根本沒有多少人。
“文督師,你所言不差。”
“最遲到崇禎四十年十月,薩菲王朝便會聚集敵人百萬大軍。”
“而這...還隻是開始。”
李靖看了一眼崇禎,見皇帝沒有反應後,站出來迴答道。
“百萬大軍還隻是開始??”
這一次就連久經沙場的薑維等領兵大將都感到不可思議了。
“路途遙遠,要抵抗百萬大軍,這談何容易啊。”
一些文臣眉頭緊皺的說著。
“是啊,敵人的實力空前強大,是朕大明立國以來第一次遇到的。”
“所以,朕要怎麽做,大明要如何獲勝。”
“朕想要聽聽你們的意見。”
崇禎再次開口。
“陛下,率先撕毀和平條約的是西洋各國。”
“敵人已經亮劍,大明豈能退縮!”
“臣主戰,隻要陛下一聲令下,臣願率領大明的健兒趕赴安西!!”
新城侯王國興第一個站出來說道。
“新城侯,兵者大兇也。”
“要想對抗百萬大軍,朝廷要派出多少兵馬,而且路途遙遠,消耗太大,於民生不利!”
一名文臣站出來反駁道,他倒是沒敢直接反對出兵,隻是旁敲側擊。
“當年建奴何其猖狂,不還是被咱們斬於馬下!西洋聯軍還能強的過八旗兵嗎!!”
作為好兄弟的信了侯劉文炳立刻站出來支持王國興。
隨後滿朝文武紛紛發表意見。
內閣六部的大員們以孫傳庭的意思默不作聲,勳貴武將們主戰。一些國子監、都察院的文臣們反對。
最後朝臣們將目光看向了中間的那群封疆大吏們,他們的話分量很重。
因為如果各省大員齊齊反對,那麽就算是皇帝也很難改變。
崇禎之所以把他們召到京師,為的就是聽取他們的意見。
“臣主戰!!”
“敵人已經磨刀霍霍,現在該討論的是如何讓朝廷獲勝,而不是爭論戰與和!!”
交趾布政使顧炎武第一個站出來大聲說道。
他是天子門生,皇帝的想法就是他要做的事情。
“陛下,交趾這些年,糧草豐收,除了百姓們的口糧外,臣還建了十幾個大倉。”
“這些糧食全都可以通過東吳港口運送到前線去。”
“朝廷要糧,交趾有糧。朝廷若是需要兵馬,交趾民風速來彪悍,也可為朝廷征發幾萬兵馬!”
顧炎武的話再直接不過。
此話一出,各省的大員們也紛紛開始表態。
“打特釀的!!”
“就是,大明還從來沒有怕過這些洋鬼子!”
向湖廣高仙芝早就領兵前往安西,湖廣的督師自然也是讚同。
看著群情激奮的樣子。
孫傳庭輕歎一聲,知道無論如何也無法阻止陛下了。
這些封疆大吏大多都是屍山血海裏爬出來的,身受皇恩浩蕩,皇帝已經表露出自己的意思。
他們是絕不允許有人反對的。
“......”,
大朝會散去之後。
一道聖旨在整個大明炸開。
聖旨的內容很簡單。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西洋各國撕毀和平條約,舉國之力犯我大明,士可忍孰不可忍!”
“大明正式對西洋各國宣戰!”
坐在龍椅之上的崇禎淡淡的說道。
看著下方的群臣,崇禎的內心感慨萬千。
那些被自己派到地方的封疆大吏們,有些人一去就是十幾年。
有的甚至與自己這個皇帝隻有一麵之緣。
更甚者,如東吳大都督魯肅、雲南、四川、交趾總兵薑維、鍾會、鄧艾等人因為路途遙遠,一來一迴何止數月,所以朝廷特批,沒有特殊的事情,皇帝不召見便不需要迴京述職。
各地的事情全都以奏折上報,而暗中廠衛也會密報。
所以有些人雖然已為封疆大吏數年卻從來都沒有見過崇禎皇帝。
在南方為大明戍邊十幾年,這還是他們第一次來到天下的中心,大明的京師拜見崇禎皇帝。
“臣東吳魯肅,”
“末將薑維”
“末將鍾會、鄧艾,叩見吾皇!!”
相對於那些經常麵聖的大臣們。
魯肅等人見到崇禎的第一麵,激動之心難以言表。
在眾臣全都起身之後,他們卻跪在地上久久不願起來。
“魯肅,金邊三國雖然已經完全臣服大明,可是人心難撫,這些年你在東吳經營的不錯,朕很欣慰。”
“還有爾等,距離京師千裏之遙,在各地的政務上卻沒有出過差錯。”
“當賞!”
此時崇禎的心情也略有激動,這麽多以來,自己的年齡已經知天命的歲數了。
看到這些跟隨自己開疆擴土的舊臣們怎麽可能毫無波瀾。
“臣等不敢邀功,這都是微臣該做之事。”
“隻希望陛下為了大明,為了天下蒼生保重龍體!!”
看著兩鬢已經開始花白的皇帝,魯肅幾人連忙俯首道。
“......”,
朝堂上一陣寒暄過後,才逐漸恢複安靜。
除了魯肅和薑維、鍾會、鄧艾三劍客,還有崇禎熟悉的一些麵孔——顧炎武、文天祥、王興國以及朝堂之上的嶽飛、張世澤等人,看著他們崇禎心中對於大明即將麵臨的這場大戰,也變得更加有信心了。
“諸位愛卿,朕不遠千裏將爾等召集到京師之中,究竟所為何事,想必這些日子以來,你們應該也都有所耳聞了吧。”
崇禎皇帝的聲音在朝堂上迴蕩著,聲音雖然不大,卻能清楚的傳達到每一個人的耳中。
大殿內的大臣們互相對視幾眼後,全都看向了站在最前方的內閣首輔孫傳庭。
皇帝問話,那些從各省趕來京師的封疆大吏雖然久不在朝,可是為官之道還是懂得,自然不會喧賓奪主。
內閣首輔在,這些大員們也要看一看他的態度。
“迴陛下,老臣這裏有幾封從安西送到兵部的急報。”
“崇禎四十年,二月三日,奧斯曼帝國再發十萬大軍抵達薩菲王朝前線。”
“同月二十五日,西洋聯軍從南部港口登陸,開始為聯軍運送大量物資和火器。”
“三月十五日,達漫港口附近發現西洋聯合艦隊蹤跡。”
“次日由葡萄牙、挪威、芬蘭三國約四十艘戰船出現在達曼港海域,襲擊我港口軍需補給船。”
“東吳水師大將黃蓋領兵應急,激戰一日擊退敵人。”
“從三月中旬開始,西洋聯合艦隊活動愈發頻繁。”
“根據探子送迴來的消息,西洋各國對我大明宣戰之後,正在大規模擴充兵力。”
“預計將在下半年,坎大鉿投送三十萬大軍。”
孫傳庭並未直接迴答崇禎的問題。
而是當著滿朝文武的麵將這些軍事機密說了出來。
此話一出,滿朝文武議論紛紛。
“什麽?已經前線到了這個地步了嗎?”
很多人都沒想到,這場戰爭的規模竟然會這麽大。
“李尚書,按照首輔大人所言,到了下半年,在坎大鉿的敵人兵力豈不是要增加到百萬之眾?”
“而且還是水陸並進,火槍火炮也都是西洋各國最先進的。”
最先到達京師的遼東督師文天祥吃驚的說道,他到京師時間最長,本以為戰爭規模雖然大,最多也不過是當年平定遼東之戰。
因為在大明很多朝臣百姓的心中,西洋不過是不毛之地,根本沒有多少人。
“文督師,你所言不差。”
“最遲到崇禎四十年十月,薩菲王朝便會聚集敵人百萬大軍。”
“而這...還隻是開始。”
李靖看了一眼崇禎,見皇帝沒有反應後,站出來迴答道。
“百萬大軍還隻是開始??”
這一次就連久經沙場的薑維等領兵大將都感到不可思議了。
“路途遙遠,要抵抗百萬大軍,這談何容易啊。”
一些文臣眉頭緊皺的說著。
“是啊,敵人的實力空前強大,是朕大明立國以來第一次遇到的。”
“所以,朕要怎麽做,大明要如何獲勝。”
“朕想要聽聽你們的意見。”
崇禎再次開口。
“陛下,率先撕毀和平條約的是西洋各國。”
“敵人已經亮劍,大明豈能退縮!”
“臣主戰,隻要陛下一聲令下,臣願率領大明的健兒趕赴安西!!”
新城侯王國興第一個站出來說道。
“新城侯,兵者大兇也。”
“要想對抗百萬大軍,朝廷要派出多少兵馬,而且路途遙遠,消耗太大,於民生不利!”
一名文臣站出來反駁道,他倒是沒敢直接反對出兵,隻是旁敲側擊。
“當年建奴何其猖狂,不還是被咱們斬於馬下!西洋聯軍還能強的過八旗兵嗎!!”
作為好兄弟的信了侯劉文炳立刻站出來支持王國興。
隨後滿朝文武紛紛發表意見。
內閣六部的大員們以孫傳庭的意思默不作聲,勳貴武將們主戰。一些國子監、都察院的文臣們反對。
最後朝臣們將目光看向了中間的那群封疆大吏們,他們的話分量很重。
因為如果各省大員齊齊反對,那麽就算是皇帝也很難改變。
崇禎之所以把他們召到京師,為的就是聽取他們的意見。
“臣主戰!!”
“敵人已經磨刀霍霍,現在該討論的是如何讓朝廷獲勝,而不是爭論戰與和!!”
交趾布政使顧炎武第一個站出來大聲說道。
他是天子門生,皇帝的想法就是他要做的事情。
“陛下,交趾這些年,糧草豐收,除了百姓們的口糧外,臣還建了十幾個大倉。”
“這些糧食全都可以通過東吳港口運送到前線去。”
“朝廷要糧,交趾有糧。朝廷若是需要兵馬,交趾民風速來彪悍,也可為朝廷征發幾萬兵馬!”
顧炎武的話再直接不過。
此話一出,各省的大員們也紛紛開始表態。
“打特釀的!!”
“就是,大明還從來沒有怕過這些洋鬼子!”
向湖廣高仙芝早就領兵前往安西,湖廣的督師自然也是讚同。
看著群情激奮的樣子。
孫傳庭輕歎一聲,知道無論如何也無法阻止陛下了。
這些封疆大吏大多都是屍山血海裏爬出來的,身受皇恩浩蕩,皇帝已經表露出自己的意思。
他們是絕不允許有人反對的。
“......”,
大朝會散去之後。
一道聖旨在整個大明炸開。
聖旨的內容很簡單。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西洋各國撕毀和平條約,舉國之力犯我大明,士可忍孰不可忍!”
“大明正式對西洋各國宣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