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7章 兵力對比
崇禎十五年:召喚猛將 作者:龍門飛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要不是奧斯曼帝國的先鋒大軍已經抵達薩非王朝協助作戰。
僅憑波斯人還真是無法單獨對抗明軍,畢竟大明也在持續不斷的向安西增兵。
此刻的坎大鉿,成為了西洋聯軍匯聚的焦點地帶。
也是大明想要西晉的必經之路。
在這支龐大的聯軍隊伍中,有來自波斯帝國傾盡全國之力集結而成的三十萬兵馬。
這些三十萬大軍幾乎耗盡了波斯人的全部家底,他們不僅肩負著保衛國家的重任,更承載著波斯人民對勝利的渴望與期待。
可以說,這三十萬大軍乃是波斯帝國最後的力量了,除了留守王城以確保波斯王室安全外,其餘兵力均已投入到這場能決定波斯生死的戰爭上了。
畢竟一旦坎大鉿失守,明軍長驅直入,首當其衝被滅國的就是波斯。
為了這一戰,奧斯曼帝國也派遣了大軍增援。其引以為傲的二十萬先鋒兵馬已經抵達。而且與章邯率領的大明安西軍交手數次。
同時,歐洲各國登陸上岸的五萬火槍隊也加入守城之中。這些配備先進火槍和火炮裝備精良士兵們無疑給聯軍增添強大火力支援,使得整個聯軍如虎添翼般更具戰鬥力。
同時,歐洲各國除了直接增援了五萬人的火槍隊外。還有數不盡的火器運送到了前線,用來武裝波斯人和奧斯曼人。
在坎大鉿主城的外圍,三十餘裏處。
鋪天蓋地,一望無際的軍營,乃是大明主力所在的位置。
由章邯率領,經過精簡的十萬安西軍。
另外李存孝因戰功卓越,獨領一支騎兵,約萬餘人。
另有封常青統領的忠武營兩萬兵馬。
高仙芝麾下浙江精銳兩萬餘人。
後續到達戰場增援的定西軍李自成、李岩所部,共計兩萬五千兵馬。
由蘇定方統率的備倭軍,共計四萬兵馬。。
其中步卒三萬,冉閔所率騎兵一萬。
另外戚家軍經過港口血戰已經不足三千,蘇定方已經向朝廷上奏,準許戚家軍返迴浙江休整,並補充兵員。
再後續抵達的便是山西的周亞夫三萬兵馬和在兩廣練兵衛青的五萬羽林軍。
而此時此刻,身在金陵城準備出征的白起及其所屬部隊卻麵臨著一個巨大的難題——由於路途太過遙遠,如果要攜帶神機營那些沉重的火器一同前行,就隻能選擇走水路運輸了。
偏偏不巧的是,東吳水師和浙江水師都已經投入到了南下攻打荷蘭人控製的爪哇島之中,無法騰出多餘力量來協助運送軍需糧草和士卒。
這樣一來,僅僅依靠登萊以及東海這兩支水師艦隊的運力顯然是遠遠不夠的。
因此,盡管白起手下有著整整十幾萬人馬,但他們仍然未能正式踏上征途。
隻能在金陵繼續訓練來自山東、河南兩地的兵馬,等候兵部的調令。
在爪哇海戰大勝的消息傳迴之後,白起便知道距離出征的日子不遠了。
河南軍、山東刑徒軍、神機營經過白起的訓練也已經做好了出征的準備。
在坎大鉿附近雙方的兵力分別是西洋各國聯軍約六十萬,且後續還有奧斯曼帝國的主力和歐洲各國的主力繼續增援。
而大明方麵約有三十萬兵馬,後續援軍不明。
雖然兵力方麵大明處於劣勢,可是大明的將帥並不擔心。
因為從始至終他們大大小小數十戰,幾乎全都是以少擊多。
兵在精而不在多。
“......”,
阿姆斯特丹,歐洲各國的王們聽著眼前的公爵在介紹聯軍與大明的兵力分析利弊,一個個眉頭微皺。
按理說,六十萬對三十萬,本該優勢在我。
可是麵對的是連續大戰二十多年的大明,國王們卻沒有必勝的信心。
“沙俄,何時才能領兵來援?”
意大利國王沉聲問道。
論國土麵積,歐洲各國加起來也沒有沙俄大。
與大明作戰,沙俄應該是主力中的主力。
“沙皇已經傳信於我,待徹底剿滅明廷在波蘭的殘餘力量便會舉國之力南下攻明!”因為路途遙遠,沙皇並沒有前來參加這次重要的會議。
而是全權委托了一名公爵。
“那霍去病利用騎兵的機動性,遲遲不與我等決戰,而是四處遊走。”
“沙俄將全部注意力放在波蘭立陶宛方麵是不是有些大材小用了。”
這時法蘭西國王沉聲說道。
多國聯盟對抗大明,他們出兵出錢出兵器裝備。可以說是大出血。
而沙俄僅僅是進攻波蘭立陶宛一國,讓各國有些不滿。
“各位請放心,大明不除!”
“沙俄也難以安心,我王已經命令國內大軍集結。”
“準備由北而下,從背後截斷大明安西軍的退路。”
“沒有了糧草軍需的支持,坎大鉿外圍的明軍必然崩潰。”
沙俄公爵早就有所準備的迴答道。
此話一出各國的國王這才點頭認可。
“不過,我王聽聞大明向來以仁義之師,王者之師自稱。”
“講究的是一個師出有名。”
“所以認為我等各國應該正式組成聯軍,向窮兇極惡,殘暴不仁的明皇正式宣戰!”
“同時告訴全體國民,與大明勢不兩立!!”
沙俄公爵站起來看著眾人朗聲說道。
大戰已經一觸即發,必須爭取國內子民的支持。
聞言,國王們紛紛相視看對方的意見。
“荷蘭同意!!”
最先反應的便是荷蘭國王。
剛剛經受爪哇慘敗的他們對大明恨之入骨。
“英格蘭同意!”
英格蘭女王沉思片刻後也開口道。
“我同意!”
“芬蘭同意!”
“我也同意!”
“那我意大利也同意!!”
歐洲的兩位老大哥同意之後,各國紛紛舉手同意。
“等一下,我覺得這樣還不夠。”
“不僅僅是我們,作為聯軍一部分的奧斯曼帝國和波斯帝國也應該如此!”
西班牙國王建議道。
這個建議更是得到了在場諸位的一致同意。
當消息送到奧斯曼和波斯時,兩大帝國並未反對,而是出其一致的同意。
很快一道震驚整個天下的消息將傳出。
僅憑波斯人還真是無法單獨對抗明軍,畢竟大明也在持續不斷的向安西增兵。
此刻的坎大鉿,成為了西洋聯軍匯聚的焦點地帶。
也是大明想要西晉的必經之路。
在這支龐大的聯軍隊伍中,有來自波斯帝國傾盡全國之力集結而成的三十萬兵馬。
這些三十萬大軍幾乎耗盡了波斯人的全部家底,他們不僅肩負著保衛國家的重任,更承載著波斯人民對勝利的渴望與期待。
可以說,這三十萬大軍乃是波斯帝國最後的力量了,除了留守王城以確保波斯王室安全外,其餘兵力均已投入到這場能決定波斯生死的戰爭上了。
畢竟一旦坎大鉿失守,明軍長驅直入,首當其衝被滅國的就是波斯。
為了這一戰,奧斯曼帝國也派遣了大軍增援。其引以為傲的二十萬先鋒兵馬已經抵達。而且與章邯率領的大明安西軍交手數次。
同時,歐洲各國登陸上岸的五萬火槍隊也加入守城之中。這些配備先進火槍和火炮裝備精良士兵們無疑給聯軍增添強大火力支援,使得整個聯軍如虎添翼般更具戰鬥力。
同時,歐洲各國除了直接增援了五萬人的火槍隊外。還有數不盡的火器運送到了前線,用來武裝波斯人和奧斯曼人。
在坎大鉿主城的外圍,三十餘裏處。
鋪天蓋地,一望無際的軍營,乃是大明主力所在的位置。
由章邯率領,經過精簡的十萬安西軍。
另外李存孝因戰功卓越,獨領一支騎兵,約萬餘人。
另有封常青統領的忠武營兩萬兵馬。
高仙芝麾下浙江精銳兩萬餘人。
後續到達戰場增援的定西軍李自成、李岩所部,共計兩萬五千兵馬。
由蘇定方統率的備倭軍,共計四萬兵馬。。
其中步卒三萬,冉閔所率騎兵一萬。
另外戚家軍經過港口血戰已經不足三千,蘇定方已經向朝廷上奏,準許戚家軍返迴浙江休整,並補充兵員。
再後續抵達的便是山西的周亞夫三萬兵馬和在兩廣練兵衛青的五萬羽林軍。
而此時此刻,身在金陵城準備出征的白起及其所屬部隊卻麵臨著一個巨大的難題——由於路途太過遙遠,如果要攜帶神機營那些沉重的火器一同前行,就隻能選擇走水路運輸了。
偏偏不巧的是,東吳水師和浙江水師都已經投入到了南下攻打荷蘭人控製的爪哇島之中,無法騰出多餘力量來協助運送軍需糧草和士卒。
這樣一來,僅僅依靠登萊以及東海這兩支水師艦隊的運力顯然是遠遠不夠的。
因此,盡管白起手下有著整整十幾萬人馬,但他們仍然未能正式踏上征途。
隻能在金陵繼續訓練來自山東、河南兩地的兵馬,等候兵部的調令。
在爪哇海戰大勝的消息傳迴之後,白起便知道距離出征的日子不遠了。
河南軍、山東刑徒軍、神機營經過白起的訓練也已經做好了出征的準備。
在坎大鉿附近雙方的兵力分別是西洋各國聯軍約六十萬,且後續還有奧斯曼帝國的主力和歐洲各國的主力繼續增援。
而大明方麵約有三十萬兵馬,後續援軍不明。
雖然兵力方麵大明處於劣勢,可是大明的將帥並不擔心。
因為從始至終他們大大小小數十戰,幾乎全都是以少擊多。
兵在精而不在多。
“......”,
阿姆斯特丹,歐洲各國的王們聽著眼前的公爵在介紹聯軍與大明的兵力分析利弊,一個個眉頭微皺。
按理說,六十萬對三十萬,本該優勢在我。
可是麵對的是連續大戰二十多年的大明,國王們卻沒有必勝的信心。
“沙俄,何時才能領兵來援?”
意大利國王沉聲問道。
論國土麵積,歐洲各國加起來也沒有沙俄大。
與大明作戰,沙俄應該是主力中的主力。
“沙皇已經傳信於我,待徹底剿滅明廷在波蘭的殘餘力量便會舉國之力南下攻明!”因為路途遙遠,沙皇並沒有前來參加這次重要的會議。
而是全權委托了一名公爵。
“那霍去病利用騎兵的機動性,遲遲不與我等決戰,而是四處遊走。”
“沙俄將全部注意力放在波蘭立陶宛方麵是不是有些大材小用了。”
這時法蘭西國王沉聲說道。
多國聯盟對抗大明,他們出兵出錢出兵器裝備。可以說是大出血。
而沙俄僅僅是進攻波蘭立陶宛一國,讓各國有些不滿。
“各位請放心,大明不除!”
“沙俄也難以安心,我王已經命令國內大軍集結。”
“準備由北而下,從背後截斷大明安西軍的退路。”
“沒有了糧草軍需的支持,坎大鉿外圍的明軍必然崩潰。”
沙俄公爵早就有所準備的迴答道。
此話一出各國的國王這才點頭認可。
“不過,我王聽聞大明向來以仁義之師,王者之師自稱。”
“講究的是一個師出有名。”
“所以認為我等各國應該正式組成聯軍,向窮兇極惡,殘暴不仁的明皇正式宣戰!”
“同時告訴全體國民,與大明勢不兩立!!”
沙俄公爵站起來看著眾人朗聲說道。
大戰已經一觸即發,必須爭取國內子民的支持。
聞言,國王們紛紛相視看對方的意見。
“荷蘭同意!!”
最先反應的便是荷蘭國王。
剛剛經受爪哇慘敗的他們對大明恨之入骨。
“英格蘭同意!”
英格蘭女王沉思片刻後也開口道。
“我同意!”
“芬蘭同意!”
“我也同意!”
“那我意大利也同意!!”
歐洲的兩位老大哥同意之後,各國紛紛舉手同意。
“等一下,我覺得這樣還不夠。”
“不僅僅是我們,作為聯軍一部分的奧斯曼帝國和波斯帝國也應該如此!”
西班牙國王建議道。
這個建議更是得到了在場諸位的一致同意。
當消息送到奧斯曼和波斯時,兩大帝國並未反對,而是出其一致的同意。
很快一道震驚整個天下的消息將傳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