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舉國之力,倭國大決戰將至
崇禎十五年:召喚猛將 作者:龍門飛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織田君這可如何是好!”德川賴宣看著織田信良慌張的說道。
“德川君莫要慌張,京都城內還有十萬兵馬,短時間內明軍也無可奈何,想必此刻將軍的命令便在路上了。”織田信良緩緩說道。
他們現在要做的便是如何率領廣島城的十幾萬大軍順利會師京都,要知道眼前的明軍也不在少數,而且其中的明軍精騎全都在虎視眈眈。
此次撤退萬萬不能再發生禦原大潰敗的情況了。
“前田君率領的增援大軍如今不過剛剛到津山城。”
“廣島城內必須留下一名德高望重的藩主率領少部分兵力守住明軍攻擊之前三日的時間,為大軍從廣島撤退到津山城爭取時間。”織田信良分析道。
三天的時間明軍的騎兵再快,也隻能鞭長莫及。到時候廣島的大軍聯合津山城的前田君一起向京都有序撤退。
“德川君,這廣島城讓我來防守吧,你便率領大軍快速迴援與前田君一起解京都之圍。”織田信良義正言辭的說道。
德川賴宣看著視死如歸的織田信良不由的感動不已。
誰都知道留在廣島城阻擊明軍的人必死無疑,而且還是要力戰而亡,拖延住明軍追擊的腳步,所以才需要一位德高望重的藩主統領武士們血戰。
“不!織田君,你比我更熟悉明軍的戰法,如今的日本離不開你!你若是陣亡那麽德川將軍麵對明軍的陰謀詭計恐怕也會上當吃虧!”
“就由我德川賴宣留下來阻擊明軍為你們爭取時間吧!!我的德川一名也絕非浪得虛名,三天!定然會守住!”德川賴宣心生豪氣的說道。
“既然如此,那就拜托德川君了,事不宜遲,我留下八千精銳武士,今天便連夜率部撤退!”
“德川君!拜托了!!”織田信良向前握住德川賴宣的雙手不忍心的說道,隨後轉身頭也不迴的離開。
“織....織田君?你不再客氣客氣了?”德川賴宣看著決絕離開的織田信良的背影有些傻了眼。
一時間忍不住懷疑剛才自己表演的是不是太過深情流露了。其實德川賴宣自己並不想死,隻不過剛才的話已經放了出去,為了德川家的尊嚴,自己也隻能真的留下墊後。
而織田信良離開之後,立刻召集了廣島城內的所有藩主們,講述了如今的局勢。
“速速集結兵馬,連夜退往津山。”織田信良吩咐道。
當夜晚來臨之時,德川賴宣將織田信良送到了城門處。
“我等不會忘記今日德川君的大恩大德!!”織田信良帶著所有藩主向德川賴宣致敬。
而眾多藩主得知德川賴宣的舍生取義後也無不欽佩。
大軍開拔之後,隻剩下德川賴宣在風中淩亂。
等到德川賴宣迴過神來,下屬已經來報。城外明軍異動,疑似要攻城。
“來得好快!!”織田信良不過才剛率部離開,明軍便反應過來。
“全軍戒備!誓與廣島共存亡!”德川賴宣深吸一口氣說道,隨後立刻趕到城牆之上。
隻不過當看到滿城的武士讓他驚掉下巴,麵如死灰。
所謂的“八千精銳”不過是老弱病殘而已。織田信良明知留守必死,怎麽可能還白白浪費精銳。
隻是將數次大戰的傷殘武士留下,大約一萬三千餘人。
而且織田信良也沒有打算依靠德川賴宣守住城池三天。
廣島城下勇衛營與忠武營命令後開始大舉攻城。
而留守的倭軍已經知道自己必死,正所謂哀兵必勝,一時間也爆發出強大的戰力。
在將廣島城內的守城工具一股腦的使用完畢之後,明軍竟然一時間無法攻破城池。
就這樣讓德川賴宣苟延殘喘了一個晚上。這等戰果事後北織田信良得知也不得不讚歎。
隻不過在第二日,明軍強大的攻勢下,守軍很快不支。看著快殺進城內的明軍德川賴宣心如死灰。
“什麽味道?”已經等死的德川賴宣突然聞到一股燒焦的味道,轉頭看向廣島城內。
映入眼簾的便是熊熊大火。
縱火焚城!這邊是織田信良安排的後手,隻要明軍快要攻破廣島之時,便讓他安插的武士點燃廣島城各處。
大火讓明軍攻破城池也無法繼續前進。
“丸八蛋織田信良!”看著大火德川賴宣破口大罵道。有了大火,自己的死顯得微不足道,甚至有些可笑。
織田信良明明可以一起將自己帶走,可是他選擇了留下自己等死。
就這樣德川家族的榮耀使德川賴宣死在了廣島城內。
而大火也順利地阻止了明軍的追擊。織田信良與前田利常會師之後,並未選擇夾擊明軍,而是繞道從兵庫北抵達常平山。
常平山位於兵庫到京都之間,並不高大,可以說無險可守。
德川家光在兵庫失陷之後,命令大軍搶占了常平山。希望以此地作為緩衝地,避免京都直接被攻擊。
同一時刻,在劄幌得武田信直一路南撤留相對輕鬆去多了,張世澤率領的五軍營多為步卒無法對其造成太大的威脅。
武田信直留下一支偏師阻截張世澤後率領十萬大軍日夜兼程退到了京都。
此時常平山到京都一帶,匯集了倭國舉國上下的大軍。
織田信良的十萬大軍、前田利常的十萬大軍、武田信直的十萬大軍以及德川家光的十萬大軍。
倭國一方共計四十萬大軍。
而明軍一方雖然被廣島的大火耽擱將幾日,可是最終則成功北上。
廣島至兵庫一路上倭國城池望風而降。
白起率領勇衛營、忠武營、湖廣軍、浙江兵、備倭軍、定西軍、神機營、三千營、陷陣營、刑徒軍、秦兵、驃騎軍也全部抵達兵庫。
除了留守在倭國各地城池的四五萬大軍,大明共計二十萬大軍。
北部張世澤、張合則率領十幾萬大軍一路南下。
不過相對於已經被完全打爛了的倭國南部,北方還遭遇了不少抵抗,沿途武田信直留下幾支偏師一直騷擾明軍。為了穩妥起見,張世澤一路穩紮穩打京都和兵庫而去。
大明與倭國得最後決戰即將打響。
“德川君莫要慌張,京都城內還有十萬兵馬,短時間內明軍也無可奈何,想必此刻將軍的命令便在路上了。”織田信良緩緩說道。
他們現在要做的便是如何率領廣島城的十幾萬大軍順利會師京都,要知道眼前的明軍也不在少數,而且其中的明軍精騎全都在虎視眈眈。
此次撤退萬萬不能再發生禦原大潰敗的情況了。
“前田君率領的增援大軍如今不過剛剛到津山城。”
“廣島城內必須留下一名德高望重的藩主率領少部分兵力守住明軍攻擊之前三日的時間,為大軍從廣島撤退到津山城爭取時間。”織田信良分析道。
三天的時間明軍的騎兵再快,也隻能鞭長莫及。到時候廣島的大軍聯合津山城的前田君一起向京都有序撤退。
“德川君,這廣島城讓我來防守吧,你便率領大軍快速迴援與前田君一起解京都之圍。”織田信良義正言辭的說道。
德川賴宣看著視死如歸的織田信良不由的感動不已。
誰都知道留在廣島城阻擊明軍的人必死無疑,而且還是要力戰而亡,拖延住明軍追擊的腳步,所以才需要一位德高望重的藩主統領武士們血戰。
“不!織田君,你比我更熟悉明軍的戰法,如今的日本離不開你!你若是陣亡那麽德川將軍麵對明軍的陰謀詭計恐怕也會上當吃虧!”
“就由我德川賴宣留下來阻擊明軍為你們爭取時間吧!!我的德川一名也絕非浪得虛名,三天!定然會守住!”德川賴宣心生豪氣的說道。
“既然如此,那就拜托德川君了,事不宜遲,我留下八千精銳武士,今天便連夜率部撤退!”
“德川君!拜托了!!”織田信良向前握住德川賴宣的雙手不忍心的說道,隨後轉身頭也不迴的離開。
“織....織田君?你不再客氣客氣了?”德川賴宣看著決絕離開的織田信良的背影有些傻了眼。
一時間忍不住懷疑剛才自己表演的是不是太過深情流露了。其實德川賴宣自己並不想死,隻不過剛才的話已經放了出去,為了德川家的尊嚴,自己也隻能真的留下墊後。
而織田信良離開之後,立刻召集了廣島城內的所有藩主們,講述了如今的局勢。
“速速集結兵馬,連夜退往津山。”織田信良吩咐道。
當夜晚來臨之時,德川賴宣將織田信良送到了城門處。
“我等不會忘記今日德川君的大恩大德!!”織田信良帶著所有藩主向德川賴宣致敬。
而眾多藩主得知德川賴宣的舍生取義後也無不欽佩。
大軍開拔之後,隻剩下德川賴宣在風中淩亂。
等到德川賴宣迴過神來,下屬已經來報。城外明軍異動,疑似要攻城。
“來得好快!!”織田信良不過才剛率部離開,明軍便反應過來。
“全軍戒備!誓與廣島共存亡!”德川賴宣深吸一口氣說道,隨後立刻趕到城牆之上。
隻不過當看到滿城的武士讓他驚掉下巴,麵如死灰。
所謂的“八千精銳”不過是老弱病殘而已。織田信良明知留守必死,怎麽可能還白白浪費精銳。
隻是將數次大戰的傷殘武士留下,大約一萬三千餘人。
而且織田信良也沒有打算依靠德川賴宣守住城池三天。
廣島城下勇衛營與忠武營命令後開始大舉攻城。
而留守的倭軍已經知道自己必死,正所謂哀兵必勝,一時間也爆發出強大的戰力。
在將廣島城內的守城工具一股腦的使用完畢之後,明軍竟然一時間無法攻破城池。
就這樣讓德川賴宣苟延殘喘了一個晚上。這等戰果事後北織田信良得知也不得不讚歎。
隻不過在第二日,明軍強大的攻勢下,守軍很快不支。看著快殺進城內的明軍德川賴宣心如死灰。
“什麽味道?”已經等死的德川賴宣突然聞到一股燒焦的味道,轉頭看向廣島城內。
映入眼簾的便是熊熊大火。
縱火焚城!這邊是織田信良安排的後手,隻要明軍快要攻破廣島之時,便讓他安插的武士點燃廣島城各處。
大火讓明軍攻破城池也無法繼續前進。
“丸八蛋織田信良!”看著大火德川賴宣破口大罵道。有了大火,自己的死顯得微不足道,甚至有些可笑。
織田信良明明可以一起將自己帶走,可是他選擇了留下自己等死。
就這樣德川家族的榮耀使德川賴宣死在了廣島城內。
而大火也順利地阻止了明軍的追擊。織田信良與前田利常會師之後,並未選擇夾擊明軍,而是繞道從兵庫北抵達常平山。
常平山位於兵庫到京都之間,並不高大,可以說無險可守。
德川家光在兵庫失陷之後,命令大軍搶占了常平山。希望以此地作為緩衝地,避免京都直接被攻擊。
同一時刻,在劄幌得武田信直一路南撤留相對輕鬆去多了,張世澤率領的五軍營多為步卒無法對其造成太大的威脅。
武田信直留下一支偏師阻截張世澤後率領十萬大軍日夜兼程退到了京都。
此時常平山到京都一帶,匯集了倭國舉國上下的大軍。
織田信良的十萬大軍、前田利常的十萬大軍、武田信直的十萬大軍以及德川家光的十萬大軍。
倭國一方共計四十萬大軍。
而明軍一方雖然被廣島的大火耽擱將幾日,可是最終則成功北上。
廣島至兵庫一路上倭國城池望風而降。
白起率領勇衛營、忠武營、湖廣軍、浙江兵、備倭軍、定西軍、神機營、三千營、陷陣營、刑徒軍、秦兵、驃騎軍也全部抵達兵庫。
除了留守在倭國各地城池的四五萬大軍,大明共計二十萬大軍。
北部張世澤、張合則率領十幾萬大軍一路南下。
不過相對於已經被完全打爛了的倭國南部,北方還遭遇了不少抵抗,沿途武田信直留下幾支偏師一直騷擾明軍。為了穩妥起見,張世澤一路穩紮穩打京都和兵庫而去。
大明與倭國得最後決戰即將打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