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遼東!遼東!
崇禎十五年:召喚猛將 作者:龍門飛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隨著數封捷報傳迴山海關內,孫傳庭老淚縱橫。
“天佑大明啊天佑大明。”孫傳庭看著手中的捷報喜極而泣的說道。
“快將消息八百裏加急送往京師告知陛下。”
“左路大軍即將抵達遼東,命令各衙門竭力配合左右兩路大軍的一切軍需供應。”孫傳庭嚴肅的命令道。
如今多爾袞等人率領的建奴主力已經退迴遼東。嶽飛率領的右路大軍,剛剛襲破廣寧,這座盛京最後的門戶。
北京城內,
捷報傳入京師,令旗官八百裏加急。
“大捷!大捷!!左路大軍血戰草原,陣斬建奴親王多鐸,斬首十餘萬。大軍追擊,殺建奴郡王碩托,再斬奴首數萬!!”
隨著草原捷報傳來,京城之內上至王公貴族,下到黎民百姓皆不敢置信。
“右路大軍捷報!!王師破寧遠,複鬆山,連下錦州、廣寧。殺建奴郡王阿巴泰於陣前。大軍兵鋒直逼盛京,收複遼東指日可待。”
“山海關塘報!山海關總兵曹變蛟率部伏擊建奴,遊擊將軍李定國陣斬建奴親王尼堪,建奴精銳步卒付之一炬!!”
隨著這幾封捷報傳入京師,整個大明瞬間沸騰起來。
“蒼天有眼,蒼天有眼啊!!”一名老者淚流滿麵的跪倒在道路邊上。
“弟兄們,王師大勝,連斬建奴四王。殺的建奴人頭滾滾啊!!”患有腿疾的老者抬頭仰望天空喃喃自語道。
他是參加過渾河血戰的老兵,當年那一支偏師幾乎全軍覆沒,包括他僅僅數人活了下來。
皇極殿內,崇禎激動的看著手中的捷報,合不攏嘴。
殿下,滿朝文武更是激動,幾名老臣癱坐在地上痛哭流涕,絲毫不顧及聖駕麵前失儀。
“好好好!”言語已經無法表達出崇禎激動的心情。
“連斬四王!就連多爾袞的親弟弟多鐸都死在草原之上。看來建奴的末日到了。”崇禎開口說道。
沒想到僅此一戰,明軍連斬郡王阿巴泰、碩托,兩位親王尼堪、多鐸。
“陛下英明,將士用命,建奴覆滅不遠矣。”英國公張世澤立刻出列說道。
“陛下,如今衛青大將軍正率領左路大軍進抵遼東,而嶽帥率領的右路大軍兵鋒直逼盛京。建奴雖然迴師,也不過是殘兵敗將罷了,可命左右兩路大軍合兵一處,蕩平盛京,還天下一個朗朗乾坤!”新任兵部尚書文天祥說道。
“臣附議!”內閣首輔蔣德璟、戶部蕭何、吏部陳平等文武百官連忙應道。
“好,傳朕旨意,命薊遼督師孫傳庭總督遼東戰事,左右兩路大軍兵發盛京,徹底收複遼東,蕩清寰宇!”崇禎站立起來霸氣的說道。
“臣等領旨!!”滿朝文武無一人反對。
有了朝廷全力支持,大明這座龐大的戰爭機器開始飛速運轉。
戶部,
“通州的糧食到哪了?”戶部內,蕭何看著手下的幾名主簿嚴厲的問道。
“啟稟尚書大人,第一批糧草已經運往山海關了。隻是兩路大軍齊發遼東,幾十萬大軍的用度,消耗太大。”
“如今雖然有廠衛彈壓,可是各地的糧價已經開始上漲。”一名主簿滿頭大汗的說道。
“無論如何也要保證大軍所需糧草,將南方諸省的糧倉盡數調入通州。”蕭何陰沉著臉說道。
“尚書大人,若是如此江南各省無糧會出亂子的。”幾名主簿大驚失色道。
“從蜀中運糧至南方各省,平抑糧價。陛下已經派人去福建傳旨,戶部按照市價讓鄭芝龍運糧到各地。”蕭何開口說道,若是將蜀中、福建的糧食運往遼東前線那麽損耗太大,無奈之下隻能出此計策。
而兵部、工部、五軍都督府,幾乎是通宵運轉。目的隻有一個舉國之力討伐建奴。
五軍都督府內,崇禎還是沒有讓英國公張世澤前往遼東參戰,一腔熱血的張世澤,實在是憋的難受,便拉著新樂侯劉文炳等幾名勳貴推演戰事。
“新樂侯,如今我右路大軍進逼盛京,多爾袞也已經迴師。若是此時強攻盛京,必然遭到建奴兩麵夾擊。”張世澤看著遼東沙盤說道。
“以我看,嶽帥沉穩,定然不會選擇強攻,而是會率部依托廣寧城等待援軍抵達。”劉文炳分析道。
與此同時,聖旨已經到山海關,孫傳庭總督遼東戰事,左、右兩路大軍不管是誰,對此都無異議。
這也是崇禎的考量,若是以衛青或者嶽飛其中一人為帥,免不了另一路大軍的將領心中不服。
數日之後隨著衛青率領左路大軍進入遼東之後,孫傳庭下令,命河南督師楊文嶽率部進抵寧遠。
密雲總兵高傑駐守鬆山,陝西總兵周亞夫負責錦州城防。
大同總兵周遇吉、宣府總兵王廷臣負責山海關至廣寧前線的糧道,避免多爾袞率部截斷明軍後路。
而孫傳庭則與衛青率領忠武營、勇衛營、三千營、先登營,驃騎將軍霍去病等奔赴廣寧與嶽飛的右路大軍會師。
同時,海麵之上。
大明出動東江鎮、登萊、浙江三地水師,以東江鎮水師甘寧為主,由建奴後方蓋州登陸,傾力北上。
大明發兵,水陸並進夾擊建奴盛京。整個遼東陷入戰爭迷霧。
在明軍如火如荼的調兵遣將之時,建奴盛京之內哀嚎遍野。
“怎麽可能!這絕不可能!!”代善痛哭流涕,碩托的戰死讓他哀傷不已。
盛京大殿之內,滿朝文武不敢抬頭,四王戰死的消息已經在遼東傳遍。如今八旗子弟幾乎家家掛白綾。草原之戰大清非但沒有殲滅明軍主力,反而自己損兵折將。
遼東之內,更是一朝迴到解放前,數日之前廣寧城失陷,盛京再無險可守。
“怎麽辦,難道我們要退迴那苦寒之地嗎?”大玉兒此時瑟瑟發抖,甚至後悔讓她的兒子當這個監國太子了。
“當初父汗不過以十三副鎧甲起兵,如今我大清帶甲之士仍然有十萬之眾,還未到山窮水盡的地步。”多爾袞大聲說道。如同賭徒一般,在沒有輸盡最後一個籌碼絕不認輸。
..............
本章完
“天佑大明啊天佑大明。”孫傳庭看著手中的捷報喜極而泣的說道。
“快將消息八百裏加急送往京師告知陛下。”
“左路大軍即將抵達遼東,命令各衙門竭力配合左右兩路大軍的一切軍需供應。”孫傳庭嚴肅的命令道。
如今多爾袞等人率領的建奴主力已經退迴遼東。嶽飛率領的右路大軍,剛剛襲破廣寧,這座盛京最後的門戶。
北京城內,
捷報傳入京師,令旗官八百裏加急。
“大捷!大捷!!左路大軍血戰草原,陣斬建奴親王多鐸,斬首十餘萬。大軍追擊,殺建奴郡王碩托,再斬奴首數萬!!”
隨著草原捷報傳來,京城之內上至王公貴族,下到黎民百姓皆不敢置信。
“右路大軍捷報!!王師破寧遠,複鬆山,連下錦州、廣寧。殺建奴郡王阿巴泰於陣前。大軍兵鋒直逼盛京,收複遼東指日可待。”
“山海關塘報!山海關總兵曹變蛟率部伏擊建奴,遊擊將軍李定國陣斬建奴親王尼堪,建奴精銳步卒付之一炬!!”
隨著這幾封捷報傳入京師,整個大明瞬間沸騰起來。
“蒼天有眼,蒼天有眼啊!!”一名老者淚流滿麵的跪倒在道路邊上。
“弟兄們,王師大勝,連斬建奴四王。殺的建奴人頭滾滾啊!!”患有腿疾的老者抬頭仰望天空喃喃自語道。
他是參加過渾河血戰的老兵,當年那一支偏師幾乎全軍覆沒,包括他僅僅數人活了下來。
皇極殿內,崇禎激動的看著手中的捷報,合不攏嘴。
殿下,滿朝文武更是激動,幾名老臣癱坐在地上痛哭流涕,絲毫不顧及聖駕麵前失儀。
“好好好!”言語已經無法表達出崇禎激動的心情。
“連斬四王!就連多爾袞的親弟弟多鐸都死在草原之上。看來建奴的末日到了。”崇禎開口說道。
沒想到僅此一戰,明軍連斬郡王阿巴泰、碩托,兩位親王尼堪、多鐸。
“陛下英明,將士用命,建奴覆滅不遠矣。”英國公張世澤立刻出列說道。
“陛下,如今衛青大將軍正率領左路大軍進抵遼東,而嶽帥率領的右路大軍兵鋒直逼盛京。建奴雖然迴師,也不過是殘兵敗將罷了,可命左右兩路大軍合兵一處,蕩平盛京,還天下一個朗朗乾坤!”新任兵部尚書文天祥說道。
“臣附議!”內閣首輔蔣德璟、戶部蕭何、吏部陳平等文武百官連忙應道。
“好,傳朕旨意,命薊遼督師孫傳庭總督遼東戰事,左右兩路大軍兵發盛京,徹底收複遼東,蕩清寰宇!”崇禎站立起來霸氣的說道。
“臣等領旨!!”滿朝文武無一人反對。
有了朝廷全力支持,大明這座龐大的戰爭機器開始飛速運轉。
戶部,
“通州的糧食到哪了?”戶部內,蕭何看著手下的幾名主簿嚴厲的問道。
“啟稟尚書大人,第一批糧草已經運往山海關了。隻是兩路大軍齊發遼東,幾十萬大軍的用度,消耗太大。”
“如今雖然有廠衛彈壓,可是各地的糧價已經開始上漲。”一名主簿滿頭大汗的說道。
“無論如何也要保證大軍所需糧草,將南方諸省的糧倉盡數調入通州。”蕭何陰沉著臉說道。
“尚書大人,若是如此江南各省無糧會出亂子的。”幾名主簿大驚失色道。
“從蜀中運糧至南方各省,平抑糧價。陛下已經派人去福建傳旨,戶部按照市價讓鄭芝龍運糧到各地。”蕭何開口說道,若是將蜀中、福建的糧食運往遼東前線那麽損耗太大,無奈之下隻能出此計策。
而兵部、工部、五軍都督府,幾乎是通宵運轉。目的隻有一個舉國之力討伐建奴。
五軍都督府內,崇禎還是沒有讓英國公張世澤前往遼東參戰,一腔熱血的張世澤,實在是憋的難受,便拉著新樂侯劉文炳等幾名勳貴推演戰事。
“新樂侯,如今我右路大軍進逼盛京,多爾袞也已經迴師。若是此時強攻盛京,必然遭到建奴兩麵夾擊。”張世澤看著遼東沙盤說道。
“以我看,嶽帥沉穩,定然不會選擇強攻,而是會率部依托廣寧城等待援軍抵達。”劉文炳分析道。
與此同時,聖旨已經到山海關,孫傳庭總督遼東戰事,左、右兩路大軍不管是誰,對此都無異議。
這也是崇禎的考量,若是以衛青或者嶽飛其中一人為帥,免不了另一路大軍的將領心中不服。
數日之後隨著衛青率領左路大軍進入遼東之後,孫傳庭下令,命河南督師楊文嶽率部進抵寧遠。
密雲總兵高傑駐守鬆山,陝西總兵周亞夫負責錦州城防。
大同總兵周遇吉、宣府總兵王廷臣負責山海關至廣寧前線的糧道,避免多爾袞率部截斷明軍後路。
而孫傳庭則與衛青率領忠武營、勇衛營、三千營、先登營,驃騎將軍霍去病等奔赴廣寧與嶽飛的右路大軍會師。
同時,海麵之上。
大明出動東江鎮、登萊、浙江三地水師,以東江鎮水師甘寧為主,由建奴後方蓋州登陸,傾力北上。
大明發兵,水陸並進夾擊建奴盛京。整個遼東陷入戰爭迷霧。
在明軍如火如荼的調兵遣將之時,建奴盛京之內哀嚎遍野。
“怎麽可能!這絕不可能!!”代善痛哭流涕,碩托的戰死讓他哀傷不已。
盛京大殿之內,滿朝文武不敢抬頭,四王戰死的消息已經在遼東傳遍。如今八旗子弟幾乎家家掛白綾。草原之戰大清非但沒有殲滅明軍主力,反而自己損兵折將。
遼東之內,更是一朝迴到解放前,數日之前廣寧城失陷,盛京再無險可守。
“怎麽辦,難道我們要退迴那苦寒之地嗎?”大玉兒此時瑟瑟發抖,甚至後悔讓她的兒子當這個監國太子了。
“當初父汗不過以十三副鎧甲起兵,如今我大清帶甲之士仍然有十萬之眾,還未到山窮水盡的地步。”多爾袞大聲說道。如同賭徒一般,在沒有輸盡最後一個籌碼絕不認輸。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