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複設西廠
崇禎十五年:召喚猛將 作者:龍門飛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開科舉是自隋唐以來曆朝曆代選拔官員最為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也是天下讀書人寒窗苦讀十年,鯉魚跳龍門的時候。
當然寒門士子並不是說就是普通百姓家裏的。所謂寒門隻不過是指的曾經輝煌後來落魄的一些家族。
對於曆朝曆代的普通百姓來說,能吃飽飯就已經難得了,哪裏還有閑錢讓孩子讀書。所以這天下的讀書人,官員真正出自窮苦百姓的太少,太少了。
隻不過科舉相對於兩漢舉孝廉製來說,已經是公平很多了。
此次春闈,恩科。將是崇禎十六年頭等的大事。
早朝散去之後,內閣、六部一眾官員徹夜研究,要拿出一個章程來給天下士子。
“首輔大人,這南方幾省路途遙遠,聖上的旨意傳到,來迴也需時間。”
“聖旨到達之後,先在各府舉行鄉試。取得功名者再進京趕考。”幾位朝臣你一言我一語的說道。而一旁的戶部尚書蕭何看著圍成一團激烈爭論的大臣皺起了眉頭。
“蕭大人,你有什麽好的建議。”陳平看著旁邊的搭檔蕭何問道。
“諸位大人,本官有一言不知當講不當講。”蕭何見狀開口說道。
這時正在熱烈討論的眾人聽到聲音,迴過頭來望向蕭何。
首輔蔣德璟看著蕭何疑惑的問道:“蕭大人但說無妨。”
“對對對...”其餘幾人也附和,誰讓蕭何既是戶部尚書又是閣臣呢,既然開口,就連蔣德璟也不能不給麵子。
“諸位大人剛才說的雖是燃眉之急,卻也不算麻煩。隻是各位有沒有想過,這北直隸各省久經戰事,早已糜爛不堪。相對於較為富庶和平的南方諸省此次科舉,北方士子恐怕大多都要名落孫山了吧。”蕭何緩緩指出。
“這...這,應該不會....吧。”次輔魏藻德有些遲疑的說道。
其實在場的大臣們心中都清楚,隻不過一時被開科舉這個好消息衝昏了頭腦。
“是啊,本來曆屆科舉就以南方士子奪魁為多。如今整個北方先後遭到流賊、建奴肆虐。恐怕更加不如了。”左副都禦史施邦耀不得不接受現實的說道。
這時一旁的李邦華也指出大明國朝新立,太祖年間第一次開科舉的典故。
那時的情況與現在有些異曲同工,同樣是北方剛剛經過大戰,百廢待興。
結果朝廷的科舉錄取的三十六名進士全是南方士子。如此一來北方士子定然不願,認為科舉徇私舞弊。
而當時的朱元璋更是氣的大怒說出這麽一句話,“難不成,朕的大明隻有半壁江山不成!”
想到此處,在場的眾臣皆驚出一身冷汗。
“多謝蕭大人提醒啊,否則我等恐為天下士子心中的罪人啊!!”首輔蔣德璟,代表眾人深深的向蕭何鞠躬示意。
“閣老折煞下官了!”見蔣德璟行大禮,蕭何不敢托大,連忙上前扶起。
“本官這就入宮麵聖,將此事匯報給陛下。定然不能寒了天下士子們的心。”說著蔣德璟便起身進攻麵聖,留下眾人商討科舉細節。
“皇爺,內閣首輔蔣大人求見。”禦馬監掌印太監方正化說道,王承恩出京辦差之後,崇禎身邊不能沒人,想起了這位以武力值著稱的大太監。
“哦?宣。”正在聯係的崇禎放下手中的毛筆說道,現在已是傍晚,蔣德璟還進攻麵聖定然是有什麽要緊的事。
“老臣叩見陛下!”蔣德璟一進暖閣便急匆匆的說道。
“閣老,還是要注意一下身體啊,如今寒冬還未過去。”崇禎噓寒問暖道。
“多謝陛下掛念,老臣入宮實乃有關於科舉的要事啟稟。”隨後蔣德璟便將內閣六部心中擔憂的事情如實的向從中說出。
“..........”,
聽完之後,崇禎也沒想到洪武年間還有這麽一出事。
“既然如此,不妨效仿太祖,便將此次科舉分為恩科北場、恩科南場。”
“且各錄取三十六名進士。最後朕再在皇極殿內召見今年的七十二名士子定下狀元郎、榜眼、探花如何?”崇禎沉思良久開口說道。
正好現在大明的基層官員缺失太嚴重,這一下可以填補不少。
“陛下聖明!老臣替北方士子叩謝聖恩!”蔣德璟再次老淚縱橫。
“既然如此,著戶部撥款便全權負責了今年進京趕考士子們的盤纏住行吧。”被人恭維的崇禎,大手一揮大氣的說道。
差點把蔣德璟激動的背過氣去。
“不過,愛卿啊,朕也有一事要與你商量。”崇禎話鋒一轉開口道。
蔣德璟聞言,心中就知道,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臣洗耳恭聽。”
“朕要複設西廠......”說此話時,崇禎緊盯著蔣德璟看。
“啊?.......這?.....”果然蔣德璟一聽,差點跳起來。
東廠、錦衣衛就已經夠臭名昭著的了,陛下這是打算把大臣們往死裏整啊。
其實崇禎也沒有辦法,東廠隻在京畿周圍勢力最為強盛,難以輻射到全國,辦差局限性太大。
錦衣衛同時負責對外刺探軍情,派遣細作,對內監視朝臣武將。指揮使李若璉一天天忙的不可開交。這才讓崇禎有了複設西廠得想法。
“陛下,錦衣衛與東廠皆有祖製可尋朝臣們無法反對。可這西廠.....”蔣德璟委婉的說道。
“先帝成化爺當時也設立過西廠,還是有先例的。況且朕複設西廠也不為其他。乃是為了天下百姓!”崇禎臉色有些不自在的說道。
畢竟這西廠曆史上隻在成化十三年到十八年出現過。不過短短五六年便被裁撤了。
“陛下,老臣不理解這西廠複設與天下百姓有何關係?”蔣德璟有些不相信的問道。
“咳,嗯”
“朕是這麽想的,連年征戰,多少忠君為國的朝臣,百姓,士卒戰死沙場。雖然朝廷有些撫恤,但是這中間經手的官員太多,真正能到手中的又有多少。”
“朕複設西廠,不為別的,隻是讓西廠專門負責,陣亡撫恤一事,同時尋找為國捐軀的朝臣、將士們的遺孤,加以厚待!不能寒了天下將士們的心啊。”
崇禎幽幽開口,這天下士子可以通過科舉入朝為官,這些戰爭遺孤無依無靠怎麽存活。不能厚此薄彼。
本章完
也是天下讀書人寒窗苦讀十年,鯉魚跳龍門的時候。
當然寒門士子並不是說就是普通百姓家裏的。所謂寒門隻不過是指的曾經輝煌後來落魄的一些家族。
對於曆朝曆代的普通百姓來說,能吃飽飯就已經難得了,哪裏還有閑錢讓孩子讀書。所以這天下的讀書人,官員真正出自窮苦百姓的太少,太少了。
隻不過科舉相對於兩漢舉孝廉製來說,已經是公平很多了。
此次春闈,恩科。將是崇禎十六年頭等的大事。
早朝散去之後,內閣、六部一眾官員徹夜研究,要拿出一個章程來給天下士子。
“首輔大人,這南方幾省路途遙遠,聖上的旨意傳到,來迴也需時間。”
“聖旨到達之後,先在各府舉行鄉試。取得功名者再進京趕考。”幾位朝臣你一言我一語的說道。而一旁的戶部尚書蕭何看著圍成一團激烈爭論的大臣皺起了眉頭。
“蕭大人,你有什麽好的建議。”陳平看著旁邊的搭檔蕭何問道。
“諸位大人,本官有一言不知當講不當講。”蕭何見狀開口說道。
這時正在熱烈討論的眾人聽到聲音,迴過頭來望向蕭何。
首輔蔣德璟看著蕭何疑惑的問道:“蕭大人但說無妨。”
“對對對...”其餘幾人也附和,誰讓蕭何既是戶部尚書又是閣臣呢,既然開口,就連蔣德璟也不能不給麵子。
“諸位大人剛才說的雖是燃眉之急,卻也不算麻煩。隻是各位有沒有想過,這北直隸各省久經戰事,早已糜爛不堪。相對於較為富庶和平的南方諸省此次科舉,北方士子恐怕大多都要名落孫山了吧。”蕭何緩緩指出。
“這...這,應該不會....吧。”次輔魏藻德有些遲疑的說道。
其實在場的大臣們心中都清楚,隻不過一時被開科舉這個好消息衝昏了頭腦。
“是啊,本來曆屆科舉就以南方士子奪魁為多。如今整個北方先後遭到流賊、建奴肆虐。恐怕更加不如了。”左副都禦史施邦耀不得不接受現實的說道。
這時一旁的李邦華也指出大明國朝新立,太祖年間第一次開科舉的典故。
那時的情況與現在有些異曲同工,同樣是北方剛剛經過大戰,百廢待興。
結果朝廷的科舉錄取的三十六名進士全是南方士子。如此一來北方士子定然不願,認為科舉徇私舞弊。
而當時的朱元璋更是氣的大怒說出這麽一句話,“難不成,朕的大明隻有半壁江山不成!”
想到此處,在場的眾臣皆驚出一身冷汗。
“多謝蕭大人提醒啊,否則我等恐為天下士子心中的罪人啊!!”首輔蔣德璟,代表眾人深深的向蕭何鞠躬示意。
“閣老折煞下官了!”見蔣德璟行大禮,蕭何不敢托大,連忙上前扶起。
“本官這就入宮麵聖,將此事匯報給陛下。定然不能寒了天下士子們的心。”說著蔣德璟便起身進攻麵聖,留下眾人商討科舉細節。
“皇爺,內閣首輔蔣大人求見。”禦馬監掌印太監方正化說道,王承恩出京辦差之後,崇禎身邊不能沒人,想起了這位以武力值著稱的大太監。
“哦?宣。”正在聯係的崇禎放下手中的毛筆說道,現在已是傍晚,蔣德璟還進攻麵聖定然是有什麽要緊的事。
“老臣叩見陛下!”蔣德璟一進暖閣便急匆匆的說道。
“閣老,還是要注意一下身體啊,如今寒冬還未過去。”崇禎噓寒問暖道。
“多謝陛下掛念,老臣入宮實乃有關於科舉的要事啟稟。”隨後蔣德璟便將內閣六部心中擔憂的事情如實的向從中說出。
“..........”,
聽完之後,崇禎也沒想到洪武年間還有這麽一出事。
“既然如此,不妨效仿太祖,便將此次科舉分為恩科北場、恩科南場。”
“且各錄取三十六名進士。最後朕再在皇極殿內召見今年的七十二名士子定下狀元郎、榜眼、探花如何?”崇禎沉思良久開口說道。
正好現在大明的基層官員缺失太嚴重,這一下可以填補不少。
“陛下聖明!老臣替北方士子叩謝聖恩!”蔣德璟再次老淚縱橫。
“既然如此,著戶部撥款便全權負責了今年進京趕考士子們的盤纏住行吧。”被人恭維的崇禎,大手一揮大氣的說道。
差點把蔣德璟激動的背過氣去。
“不過,愛卿啊,朕也有一事要與你商量。”崇禎話鋒一轉開口道。
蔣德璟聞言,心中就知道,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臣洗耳恭聽。”
“朕要複設西廠......”說此話時,崇禎緊盯著蔣德璟看。
“啊?.......這?.....”果然蔣德璟一聽,差點跳起來。
東廠、錦衣衛就已經夠臭名昭著的了,陛下這是打算把大臣們往死裏整啊。
其實崇禎也沒有辦法,東廠隻在京畿周圍勢力最為強盛,難以輻射到全國,辦差局限性太大。
錦衣衛同時負責對外刺探軍情,派遣細作,對內監視朝臣武將。指揮使李若璉一天天忙的不可開交。這才讓崇禎有了複設西廠得想法。
“陛下,錦衣衛與東廠皆有祖製可尋朝臣們無法反對。可這西廠.....”蔣德璟委婉的說道。
“先帝成化爺當時也設立過西廠,還是有先例的。況且朕複設西廠也不為其他。乃是為了天下百姓!”崇禎臉色有些不自在的說道。
畢竟這西廠曆史上隻在成化十三年到十八年出現過。不過短短五六年便被裁撤了。
“陛下,老臣不理解這西廠複設與天下百姓有何關係?”蔣德璟有些不相信的問道。
“咳,嗯”
“朕是這麽想的,連年征戰,多少忠君為國的朝臣,百姓,士卒戰死沙場。雖然朝廷有些撫恤,但是這中間經手的官員太多,真正能到手中的又有多少。”
“朕複設西廠,不為別的,隻是讓西廠專門負責,陣亡撫恤一事,同時尋找為國捐軀的朝臣、將士們的遺孤,加以厚待!不能寒了天下將士們的心啊。”
崇禎幽幽開口,這天下士子可以通過科舉入朝為官,這些戰爭遺孤無依無靠怎麽存活。不能厚此薄彼。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