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某人失眠時,五十歲的李家誠起夜後迴到床上,同樣有些無心睡眠。


    不是因為孤枕難眠,表妹就在身邊呢。是因為隱隱的不踏實……


    上半年,偷襲九龍倉的計劃失敗了。


    敗在急功近利,行事不秘上。也敗在現金流不足,股價被超出預期的推高後,無力速戰速決鎖定勝局上。


    最關鍵的是,他嚴重低估了自己的號召力。沒想到素有“一窩蜂”之稱的港島股民,頭腦發熱時會那麽生猛。


    不到一個周,就將九龍倉的股價從二十塊多,推到了四十六塊的天價……


    但結果是好的。


    匯豐大班沈壁找到他時,李家誠審時度勢間明智的選擇了收手,收獲了匯豐的人情。隨後文華酒店雅閣內的見麵,不但豪賺一筆,還得到了包船王的友誼。


    同時,他看到了新的機會——和記黃埔。


    相比於九龍倉,和記黃埔無疑是龐然大物。


    李家誠十分清楚,正常情況下市值不足七億港幣的長江實業,不可能吃得下市值高達六十二億港幣的和黃集團。


    但是,並不是完全沒有機會。


    匯豐作為和黃的大股東,希望盤活投資的產業。而匯豐作為投資方,又不打算親自下場經營和黃。


    想賺錢,又不下場,自然需要一個有能力的人,幫助他們賺錢。


    再看和黃,上任大班祈德尊誌大才疏,給集團造成了巨大的虧空。接任者韋理,雖然號稱公司醫生,但能力有限。隻能極盡所能的修修補補,讓紙麵數據顯得稍微好看一些。


    通過包船王那裏了解到的情況,李家誠覺得自己有很大機會打動沈壁,並在匯豐的支持下入主和黃。


    李家誠很清楚,無論如何他也籌不出足夠的資金,買下和黃的控股權。


    唯一的方法是,以長江實業作抵押從匯豐貸款,買下匯豐持有的和黃普通股。


    難點在於,沈壁雖然是匯豐大班,但匯豐不是一言堂。他做出的決策,必須取得董事會的支持。


    所以,需要撐大長江實業的體量抬高市值。


    於是,李家誠將視線投向靑洲英坭。


    靑洲英坭早先是國商在濠鏡開的一家水泥廠,折騰了三年,因經營不善瀕臨倒閉。隨後英資商人參股接辦。


    二十年代廣府限製英德石料出口,導致原料短缺而停產,三十年代遷至港島九龍重新開張。


    作為港島唯一的水泥廠,靑洲英坭運營的還算不錯。但銷路僅限於港島、濠鏡和東南亞的少量訂單。


    所以,也僅僅是不錯罷了。屬於安安穩穩,撐不死也餓不著。


    李家誠無心經營什麽見了鬼的水泥廠,他看中的是靑洲英坭在紅磡傍海位置,80萬平方英尺的土地。


    如今靑洲英坭的市值是七千多萬港幣,但隻那塊地皮的價值,就遠高於市值。


    隻要吃下靑洲英坭,長江實業的體量立馬可以撐大一圈。


    更利好的是,靑洲英坭背後的英資老板,就是個當年來東方淘金的破落戶。沒有大背景,也沒有大雄心。


    不然在港島地價飆升的當下,不會守著偌大的聚寶盆還無動於衷。


    關鍵對方屬於不看好今後港島局麵的那批人,已經連續多年釋放股份,將資金投向港外。


    如今雖然沒有準確情報,但可以肯定,持股一定不超過百分之二十。


    而且手頭資金有限,發動不起有力的反收購操作。


    所以,李家誠此次收購的對手,不是靑洲英坭背後的資本,而是港島股民。


    他知道以手上的資金體量,一定會贏。但他的目標是,以最小的投入取得勝利。


    有了九龍倉的教訓,這次長江實業的操盤團隊耐性十足,用多個賬戶悄無聲息的慢慢吃進。


    當然,持續吃進某一支股票。除非將進程放緩到以年為單位,不論多小心都早晚被市場察覺


    李家誠的計劃是,低調吸入靑洲英坭百分之二十的流通股,就立刻發起決戰。不給二級市場發酵和反應的時間,以強勢資金在短時間內直接鎖定勝局……


    計劃的很好,執行到現在也十分順利。


    但今天有人向他匯報了一個異常情況……近段時間青州英坭在二級市場的交易量似乎變多了。


    而且,過手速度極快。快到為長江做事的交易員,連單子都來不及填。


    但靑洲英坭的股價,始終保持平穩……


    眼下股票交易不比後世,打開軟件,走勢、買入、賣出、過手量一覽無餘。


    在這個幾乎全流程都需要人工操作的時代,一切都是低效的,甚至是缺乏透明的。


    靑洲英坭跟之前的九龍倉一樣,都屬於港島證券市場中的神仙股。


    所謂“神仙股”不是說某支股漲的多猛,而是占個“穩”。


    成年到頭沒什麽利好消息,也沒什麽不利的消息。就那麽波瀾不驚的掛在交易大廳的價牌上。


    炒股嘛,追漲殺跌,為的是賺錢。


    一支股票年初一塊,年尾還是一塊。除非中間有什麽特別的消息傳出來,壓根不會有人去關心它。


    既然無人關心,過交易量自然比較低。


    忽然間過手量增多,這很不正常。


    交易量變頻繁了,股價卻一直保持穩定,這就更不正常了。


    李家誠意識到,有人在做和他一樣的事,且實力不俗。


    這個“實力”指的不止是正常金融操作的實力,還包含了非正常實力。


    幾乎可以肯定,一定有券商的內部人員參與,還是多人協作。


    不然,不可能如此悄無聲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1976步步生蓮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方寸山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方寸山下並收藏1976步步生蓮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