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卓有點小看大社領導和內陸的大人們了。


    他知道莫裏斯·威爾克斯是一條了不得的大腿,大社領導同樣知道。


    莫裏斯·威爾克斯雖然隻是邀請曲卓去劍橋遊學,但為什麽邀請他?


    說明我們發表在境外刊物上的技術文章和論文,被他關注到了,還非常看好。


    曲卓知道莫裏斯·威爾克斯有著巨大的影響力。可以發出權威的,震耳欲聾的,讓所有人不得不正視的聲音。


    內陸的大人們也同樣知道。


    要是那樣的人物,能為我們說上一句公道話,簡直具有一錘定音的效果。


    同時,莫裏斯·威爾克斯看好曲卓的才能,也側方麵印證了我們將資源向集成電路和計算機產業傾斜是對的。


    沒錯,盡管我們知道自己的東西是先進的。但上麵的大人們畢竟不懂技術,麵對各種紙麵上複雜的數據比對和自己人的口頭總結,對具體領先到什麽程度,始終沒有一個明確的概念。


    概念不明確,心裏就沒底的。


    心裏沒底,就無法真正的下決心,下狠心。


    額~~有些雲山霧罩?


    沒辦法,前文其實提到過一些,但因為不可抗力的原因,已經刪掉或者修改了。但不提一下,不了解那段曆史的朋友就看不明白情節。


    很無奈……


    總的來說,眼下我們正處於第二次“大跨越”的初始階段。


    與第一次自己在家裏瞎悶頭瞎霍霍相比,第二次主打的是勒緊褲腰帶骨髓裏榨油。趁我們跟美西方關係迴暖,砸大錢引進各種先進技術和設備。


    然後……老毛病又犯了。


    預算一漲再漲,翻著翻的漲。計劃中幾年的投資,一年多不到兩年就全霍霍出去。


    結果呢,不能說連個響都沒聽到,買迴來了一堆淘汰的垃圾和留下了巨大的窟窿。繼而引發了一段危機,經濟上的危機。


    我們的半導體工業歇菜,很大程度就是受到了那場危機的影響。


    被抽血抽死的……


    因為曲卓這隻小蝴蝶的出現,原本往海裏均勻的撒胡椒麵的行為,變成了有所傾斜。


    其他方麵不好說,也不敢說。但最起碼之前扔向小日子的兩千兩百四十萬,絕對是賺了,還是大賺特賺。


    用兩千多萬,換迴了至少價值二十多億,花再多錢人家都不賣給你的技術和設備。


    技術確實是好技術,設備也確實是好設備,但孤木不成林。


    如果我們想讓那些技術和設備真正發揮價值,還需要持續的高額投入,以完善配套產業,尤其是基礎產業。


    算大賬的話,後麵要投入的資金和人力海去了。


    大人們心裏沒底呀。


    曲卓擔心我們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後,會讓美西方感到威脅,繼而製裁我們。


    集成電路和計算機又屬於高端產品,我們內部無法消化。


    所以,上次撈魚的時候答非所問,主張通過合作填補產業鏈不完整的缺陷,並換取勞動密集型的低端製造業。


    一方麵產品出口賺外匯,同時解決勞動力剩餘的問題。另一方麵我們的產業鏈不完整,原料需要大量進口,可以讓西方老爺們認為能夠隨時拿捏我們,從而放鬆警惕。


    這不是曲某人多有頭腦,他隻是說出了以後我們經過驗證的成功的路子。


    但大人們是從艱苦的年代走過來的,習慣了萬事靠自己,不願意受製於人。


    更何況半導體產業涉及到的基礎工業,尤其是原料工業,不止服務於半導體製造。


    就像新建的8411廠,生產的電子特氣和副產品,用途是十分廣泛的。


    集成電路製造需要的光學、機電和精密加工,應用範圍就更廣了。


    總之,大人們還是希望盡量完善產業鏈。哪怕規模小一點,並不能供應我們的需求,但起碼要有。


    並將集成電路產業作為發動機領頭羊,帶動化工、機電乃至整體工業的大發展……


    大人們的想法肯定不會,也沒必要對曲卓說。


    所以,曲卓對於大社兩位領導的激動,十分的費解。


    費解也沒人跟他解釋,副領導離開後,大領導從櫃子裏拿出了兩個大牛皮紙袋……


    一個裏麵裝著基金會辦公場所的設計圖,還有第一批十六名正式員工的入職登記表。


    設計圖是北大建築係趙教授,帶著學生們加班加點搞出來的。因為曲某人的想法太敗家……所以造價不菲,預計需要近六萬塊錢。


    這可不是小數,精打細算一些,都夠造兩棟五層的安置樓了。


    徐曉燕不敢做主,需要曲卓這位理事長兼經費出資人簽字確認。


    員工入職登記表,也需要曲卓簽字才能正式生效。


    曲卓用了半個多小時的時間,仔細的看過圖紙,並做了幾處修改,隨後簽下名字。


    至於入職登記表,上麵的人曲卓沒一個認識的。心裏清楚,這第一批人百分之九十九點九是上麵安排的。


    大概看了眼個人資料和工作履曆,全部簽字同意。


    將圖紙和資料整理好,又給徐曉燕寫了封短信,將所有東西放迴牛皮紙袋。


    另一個袋子裏,裝的是三十三封信,還有講義本那麽厚的文字資料、一袋照片和一張物資清單。


    這些東西,都是準備移交給彎省那邊的。


    曲卓雖然隻是過一道手,但職責所在,需要把所有情況背熟。以便在後麵的交接過程中,顯得自己盡職盡責。


    信和照片就不用說了,資料是對彎省那邊查訪和幫扶委托的情況介紹。


    除了已落實的,各家親眷名單和情況外,還有已支付的幫扶款項、用途和資金結餘。對於那些暫無查訪結果的,也給予了詳細的情況說明。


    至於物資清單,部分是彎省那邊的委托,更多的是內陸這邊親人的托付,寧化府的陳醋,豫省的土炒饃,東北的幹蘑菇,西北的枸杞子,土釀的酒、手炒的茶、自家醃的豆腐乳鹹鴨蛋、還有小米、豆幹、醪糟……


    其實從第一次接到彎省那邊的信件和委托時,內陸方麵就有用“家鄉的味道”來加強情感紐帶的想法。


    不過,擔心引起那邊的警惕,一直沒有實施。


    直到第三次那邊送來信件和委托時,有人主動提出了這樣的要求,才順水推舟。


    有來有往是咱們民族的傳統美德嘛。


    內陸方麵的親人得了那邊的饋贈,給予迴饋是自然而然的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1976步步生蓮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方寸山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方寸山下並收藏1976步步生蓮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