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燕在外事口,可不是個不起眼的小組長。
而是負責促進內陸與南亞、東南亞民間聯係的專項工作組,手下專職工作人員就有二十多號。
負責如此重要的工作,她本人的級別也不低。跟梅老二和眼下的曲卓平級,都是副廳。
上麵很清楚,曲卓根本沒時間打理基金會的具體事務。而維係內陸與彎省間的這條民間通信渠道,又極為重要。
所以,在實際工作負責人方麵,正經費了不少腦細胞。
倒不是沒有合適的人手,主要是某個小家夥性格太特,想跟他搞好關係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盤算來盤算去,能力夠、經驗足,還能跟某個貨相處好的隻有倆人,一個梅宣寧,一個徐曉燕。
把倆人喊去征求意見,梅老二半點遲疑都沒有,腦袋搖的跟撥浪鼓似的,各種不能勝任的理由找的都快說胡話了。
擺明了二選一的局兒,徐曉燕見狀隻能勇於任事,主動承擔了……
上麵原本也更加傾向於徐曉燕,主要是她和她手下的人,一直負責具體落實兩邊來往信件的工作。分離出部分人手另組建一個單位,很快就能上手。
事兒是這麽個事兒,道理也是這麽個道理,但人畢竟不是聖賢。
徐曉燕覺悟高,願意為了工作不計個人的失。但她手下的工作人員,都有些犯合計,或者說有顧慮。
大家都是外事口下屬,有編製有級別的公務人員。如果轉去基金會,等於脫離了編製。
工資是第三方捐贈的,福利待遇更是無從談起。勞保、看病、住房、子女教育都是擺在眼前的,非常現實的問題。
當手下問起這些的時候,徐曉燕無法迴答,隻能來問曲卓的意見。起碼先把工資待遇定下來,她好迴去做工作。
突如其來的現實問題,把曲卓搞得有點懵。但也隻是懵了一下,很快捋清了思路。
這年頭還沒有醫保和社保,“單位”就是員工們所有的保障。大家心存顧慮,是完全能夠理解的,也是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曲卓稍作沉吟,問徐曉燕:“上麵給咱們多少名額?”
“沒做具體要求,咱們根據需要自己決定。”徐曉燕說話時隱約透著點不安。
她雖然級別不低,但一直在大機關任職。習慣了所有工作都有上麵畫好圈子,她在圈子內具體執行。
現在上麵已經明確了,要保證基金會的獨立性。外事部門隻能基於大方向給予指導和協助,不得插手具體工作。
沒人給畫圈子了,讓徐曉燕有些不安,甚至是迷茫。
“你認為就我們現在的情況,需要多少人手才能保證基金會的正常運轉?”曲卓跟徐曉燕完全相反。
沒人給畫圈,隻會讓他覺得輕鬆,可以隨意發揮。
“現在兩地建立起聯係的有十三家,希望我們幫助看顧親屬後輩的有九家。
委托我們幫助尋找親眷的有二十一家,其中九家已經落實。
餘下十二家,還在查訪落實當中……”
徐曉燕敘述工作情況的同時,心裏盤算了一下,隨後才轉入正題:“具體業務量雖然不大,但服務對象分布的地域很廣。
想有效運作起來,我認為至少需要四個,二至三人的一線查訪小組。
另外,涉及到幫扶的落實工作,需要財務、評估和審計等職能崗。以及文書、檔案、外聯等綜合崗。
如果設立食堂,需要招廚師和臨時工。對了,添置機動車的話,還需要司機。”
曲卓聽了徐曉燕的介紹,默不作聲的來迴踱步。一番思索後說:“以後的業務對象隻會越來越多,分布範圍也會越來越廣。
所以,我們要把目光放長遠。一線人員可以慢慢物色,但架子要先搭起來。
成立東北、華北、華中、華南、華東、西北和西南七個工作組,組織架構也要完整齊全。
人員工資和福利……全部參照公務機關標準,基礎工資上浮百分之十。年節福利、差旅補助、夥食標準也都要適當提高。
另外,單獨立一項子女教育補貼,從幼兒園一直補到大學。”
“不行不行,開支太大了。”徐曉燕沒有因為待遇好而高興,毫不猶豫的否定:“不能拍腦袋決定。咱都不用多說,就按三十個人算。
工資、差旅費,還有各種福利補助。按你說的那麽搞,一年下來至少六七萬,甚至能達到十萬。五十個人就是……”
“淡定,淡定。”曲卓壓了壓手:“單純靠個人出資維持機構運作,隻是暫時了。長遠看,我們要有自己的造血能力。”
“造血?”徐曉燕不解。
“對,造血。”曲卓示意找個安靜的地方說話。
倆人穿過中路院,進到破敗的西路院後,曲卓壓低聲音說:“我聽到消息,上麵正在討論放開的問題。”
“放開?”徐曉燕短暫的錯愕,明白曲卓說的是什麽了。
放開是78年年底形成的決議,眼下上麵已經在討論中了,爭論非常激烈。起碼就現在的情況看,能不能成還是個未知數。
別人不知道能不能成,曲某人心裏有數呀。不但知道會成,還大概知道中間波折很多。
但是,個人摻和進去,可能會命運多舛一波三折。但如果套著基金會的殼,那就不一樣了。
重要的使命在那擺著,維持機構運轉的經費不可或缺。我不伸手跟你要錢,自己想辦法創收。
而且,收入全進入公賬,沒揣進個人兜裏,任誰也挑不出毛病吧?
收入全進了公賬,折騰個什麽勁兒呢?
基金會沒本錢,想造血隻能引入合作夥伴。
比如港島的合作夥伴,或是彎省的合作夥伴……那些腦袋固化的人,覺得自己人掙到大錢是一種“變質”,甚至是危險的。
但對外人,一向充滿了包容和理解……
“從我聽到的消息看,十有八九能成。”曲卓壓低聲音用氣音兒嘀咕。
“你想做生意?”徐曉燕憂心更重。心說:“第三方中立的公益機構,如果做買賣,那不變味了嘛。”
“不,我們不做生意,而是做投資。用投資產生的收益,維持機構的運轉。”曲卓糾正加解釋。
“那怎麽個投資法?”徐曉燕有點跟不上節奏。
“這個嘛……”曲卓稍稍思量後,胸有成竹的說:“要跟著正策和法律的推進走。
暫時看,可以分為短期、中期和遠期三個部分……”
而是負責促進內陸與南亞、東南亞民間聯係的專項工作組,手下專職工作人員就有二十多號。
負責如此重要的工作,她本人的級別也不低。跟梅老二和眼下的曲卓平級,都是副廳。
上麵很清楚,曲卓根本沒時間打理基金會的具體事務。而維係內陸與彎省間的這條民間通信渠道,又極為重要。
所以,在實際工作負責人方麵,正經費了不少腦細胞。
倒不是沒有合適的人手,主要是某個小家夥性格太特,想跟他搞好關係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盤算來盤算去,能力夠、經驗足,還能跟某個貨相處好的隻有倆人,一個梅宣寧,一個徐曉燕。
把倆人喊去征求意見,梅老二半點遲疑都沒有,腦袋搖的跟撥浪鼓似的,各種不能勝任的理由找的都快說胡話了。
擺明了二選一的局兒,徐曉燕見狀隻能勇於任事,主動承擔了……
上麵原本也更加傾向於徐曉燕,主要是她和她手下的人,一直負責具體落實兩邊來往信件的工作。分離出部分人手另組建一個單位,很快就能上手。
事兒是這麽個事兒,道理也是這麽個道理,但人畢竟不是聖賢。
徐曉燕覺悟高,願意為了工作不計個人的失。但她手下的工作人員,都有些犯合計,或者說有顧慮。
大家都是外事口下屬,有編製有級別的公務人員。如果轉去基金會,等於脫離了編製。
工資是第三方捐贈的,福利待遇更是無從談起。勞保、看病、住房、子女教育都是擺在眼前的,非常現實的問題。
當手下問起這些的時候,徐曉燕無法迴答,隻能來問曲卓的意見。起碼先把工資待遇定下來,她好迴去做工作。
突如其來的現實問題,把曲卓搞得有點懵。但也隻是懵了一下,很快捋清了思路。
這年頭還沒有醫保和社保,“單位”就是員工們所有的保障。大家心存顧慮,是完全能夠理解的,也是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曲卓稍作沉吟,問徐曉燕:“上麵給咱們多少名額?”
“沒做具體要求,咱們根據需要自己決定。”徐曉燕說話時隱約透著點不安。
她雖然級別不低,但一直在大機關任職。習慣了所有工作都有上麵畫好圈子,她在圈子內具體執行。
現在上麵已經明確了,要保證基金會的獨立性。外事部門隻能基於大方向給予指導和協助,不得插手具體工作。
沒人給畫圈子了,讓徐曉燕有些不安,甚至是迷茫。
“你認為就我們現在的情況,需要多少人手才能保證基金會的正常運轉?”曲卓跟徐曉燕完全相反。
沒人給畫圈,隻會讓他覺得輕鬆,可以隨意發揮。
“現在兩地建立起聯係的有十三家,希望我們幫助看顧親屬後輩的有九家。
委托我們幫助尋找親眷的有二十一家,其中九家已經落實。
餘下十二家,還在查訪落實當中……”
徐曉燕敘述工作情況的同時,心裏盤算了一下,隨後才轉入正題:“具體業務量雖然不大,但服務對象分布的地域很廣。
想有效運作起來,我認為至少需要四個,二至三人的一線查訪小組。
另外,涉及到幫扶的落實工作,需要財務、評估和審計等職能崗。以及文書、檔案、外聯等綜合崗。
如果設立食堂,需要招廚師和臨時工。對了,添置機動車的話,還需要司機。”
曲卓聽了徐曉燕的介紹,默不作聲的來迴踱步。一番思索後說:“以後的業務對象隻會越來越多,分布範圍也會越來越廣。
所以,我們要把目光放長遠。一線人員可以慢慢物色,但架子要先搭起來。
成立東北、華北、華中、華南、華東、西北和西南七個工作組,組織架構也要完整齊全。
人員工資和福利……全部參照公務機關標準,基礎工資上浮百分之十。年節福利、差旅補助、夥食標準也都要適當提高。
另外,單獨立一項子女教育補貼,從幼兒園一直補到大學。”
“不行不行,開支太大了。”徐曉燕沒有因為待遇好而高興,毫不猶豫的否定:“不能拍腦袋決定。咱都不用多說,就按三十個人算。
工資、差旅費,還有各種福利補助。按你說的那麽搞,一年下來至少六七萬,甚至能達到十萬。五十個人就是……”
“淡定,淡定。”曲卓壓了壓手:“單純靠個人出資維持機構運作,隻是暫時了。長遠看,我們要有自己的造血能力。”
“造血?”徐曉燕不解。
“對,造血。”曲卓示意找個安靜的地方說話。
倆人穿過中路院,進到破敗的西路院後,曲卓壓低聲音說:“我聽到消息,上麵正在討論放開的問題。”
“放開?”徐曉燕短暫的錯愕,明白曲卓說的是什麽了。
放開是78年年底形成的決議,眼下上麵已經在討論中了,爭論非常激烈。起碼就現在的情況看,能不能成還是個未知數。
別人不知道能不能成,曲某人心裏有數呀。不但知道會成,還大概知道中間波折很多。
但是,個人摻和進去,可能會命運多舛一波三折。但如果套著基金會的殼,那就不一樣了。
重要的使命在那擺著,維持機構運轉的經費不可或缺。我不伸手跟你要錢,自己想辦法創收。
而且,收入全進入公賬,沒揣進個人兜裏,任誰也挑不出毛病吧?
收入全進了公賬,折騰個什麽勁兒呢?
基金會沒本錢,想造血隻能引入合作夥伴。
比如港島的合作夥伴,或是彎省的合作夥伴……那些腦袋固化的人,覺得自己人掙到大錢是一種“變質”,甚至是危險的。
但對外人,一向充滿了包容和理解……
“從我聽到的消息看,十有八九能成。”曲卓壓低聲音用氣音兒嘀咕。
“你想做生意?”徐曉燕憂心更重。心說:“第三方中立的公益機構,如果做買賣,那不變味了嘛。”
“不,我們不做生意,而是做投資。用投資產生的收益,維持機構的運轉。”曲卓糾正加解釋。
“那怎麽個投資法?”徐曉燕有點跟不上節奏。
“這個嘛……”曲卓稍稍思量後,胸有成竹的說:“要跟著正策和法律的推進走。
暫時看,可以分為短期、中期和遠期三個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