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聽著老丈母娘的絮叨聲,手頭繼續幹活。吃過早飯又忙活了一個多點兒,總算把積壓的問題全處理完。
工作群裏告訴大夥明天上午去單位,不等有人迴話,直接退出關機。
去南麵小院轉了一圈兒,之前種下的大苗小苗基本都緩過來了……剛拔沒幾天的雜草也冒頭了。
兩片準備種竹子的地方,挨著陽光門廊和院牆的位置挖了深溝,看架勢是準備砌防竄根的牆。
迴屋換下居家服,聽北麵院裏有動靜,趴走廊窗戶往外看,倆瓦工師傅正帶著倆小工修西廂的房頂呢。
“弄”了條荷花煙,拎出去給四個人分了。正準備出門,許桂芸從東廂房出來:“幹嘛去呀?不是說今天休息嗎?”
“休,外麵轉悠一圈活動活動。”
“別買東西,家裏什麽都不缺。”
“知道啦~”曲卓揚了揚手,出門奔十六號院……
不出意外,原本整天死氣沉沉卻滿滿當當的小院,眼下熱鬧的一塌糊塗。大門外全是板車、倒騎驢、手推車,還有一輛騾馬車。
看這架勢,估計一多半的住戶都在往出搬家。
曲卓一走一過的功夫,正瞅見老曹兩口子合力往外抬一大木頭櫃子。
緊走兩步過去搭了把手,笑嗬嗬的問:“曹師傅,您這什麽情況。”
老曹瞅著曲卓笑,故意揚著聲音問:“曲領導,您還不知道呢吧?我這院兒呀,被人家文保單位買下來啦。”
“呦~”曲卓貌似很意外,好事兒的問:“您這院兒住過名人,還是有啥說法?”
“啥說法沒有。”老曹笑的眼睛都快看不見了:“後麵兩年,文保單位要修整這條街上的幾處老宅子,把我這院買下來當食堂。”
“文保部門豪橫呀。為了工人吃飯,專門買個院子?”曲卓驚訝的直瞪眼。
“沒。文保單位用兩年,再轉給外事辦。等五號院的涉外招待所修好了,當服務員宿舍。”
“哦哦,這樣呀。”曲卓了然的點點頭,慢慢鬆手,等木頭櫃子穩穩的落在騾車後鬥裏,示意周圍裏出外進搬東西的住戶:“我看這,大夥都得搬呀?”
“可不都得搬嘛。”老曹媳婦嚷嚷:“人家文保單位仁義,一個人頭給補二十塊錢。而且,一家還給個招工名額。”
“呦~給工作呀?”曲卓很是“驚訝”。
“不是正式工,文保單位下麵施工隊的合同工。一次能簽三年。每年四月到十月上工,一個月最少掙四十塊。”
“四七兩百八,三年…八百四十塊。不少呀。”曲卓感歎。
“可不是不少嘛。”老曹媳婦示意了院裏:“都沒個正經工作,一個月零叼點活兒,頂天了掙個十塊八塊的。這穩穩當當的三年,弄好了還能續合同,傻子才不幹呢。”
“倒是。”曲卓點點頭,又瞅了眼院裏,溜達的繼續往東麵走……
十六號院的住戶,跟之前二十二號院的那些住戶是不一樣的。
二十二號院本身就交房租,給補一筆足夠租好幾年房子的錢,他們樂嗬嗬的就走了。
十六號院的這幫子……壓根就不給人家房主交租呀。說句不好聽了,就是一幫我窮我有理的老賴。
其中一部分,可能給點錢就能打發了。但保不齊就有“眼光長遠”的,明白在這院住著可以一直不交錢,換地兒就這好事兒了。
其實隻要錢給夠,也一樣能全都請走,但給多少是多?
一個人頭給補五十?
要給就得全給,合下來得花多少錢?
遇到貪得無厭的,要一百呢?
所以,曲卓想出個,每家給一個合同工名額的辦法。
文保部門一家夥得了四十七萬,未來幾年每年都有古建築修繕工程的安排。沒曲卓這事兒,也要招幹粗活的臨時工。
當然了,即便建築工地的臨時工屬於體力勞動,每月最多也就三十塊錢。
曲卓問過老曹了,屁大點的院子裏一共擠了十六家。每家一個用工名額,就是十六個人。
這十六個人,曲卓每人每月給補十塊的工錢,是一百六十塊。按每年七個月算,三年才三千三百六。
再加上按人頭一次性補的二十,一共花了五千五百多一點。
算上給老曹的六千塊購房款,一共花了一萬一千多,跟正常把院子買下來的花銷大差不差。
畢竟十六號院比以前的八號院要大,真要仔細算,可能還能省一點。
嗯~沒錯,越有錢越摳,古人誠不欺我……
溜達到二十二號院,曲卓敲開了曲秀梅家的門。
“呦,小叔,快進來。”曲秀梅熱情的招唿曲卓進屋,隨手抄起臉盆架子上毛巾,把包了漿的破椅子好一頓擦:“你坐,我給你倒水。”
“甭忙活了。”曲卓喊住奔暖瓶去的“大侄女”。抱歉的說:“對不住啊,我也沒想到能著了,害的你家……”
“沒事兒呀。”曲秀梅大大咧咧的擺手:“水火無情的,誰能想到的事兒。你的房子讓我家住,還讓出罪過啦?再說了……”
曲秀梅瞅了眼外麵,壓低聲音:“街道柳主任知道我跟你是親戚。安排地方時,特意給了這間的正房。”
“嗨~”曲卓笑,左右看了看擠得滿滿當當的家,問:“你家老二和小的,一直在奶奶家那邊?”
“嗯呐,一直在那邊呢,老二再開學就上初中了。”提起孩子,曲秀梅臉上露出了笑模樣。
兩口子有仨孩子,老大中學畢業去南邊插隊了。老二四歲時送於大春爹媽那養著。
老三,就是當初曲秀梅地下黨接頭似的,問曲卓買不買海鮮那天,懷裏抱的孩子。斷奶後也送老頭兒老太太家了。
不是倆人不願意養孩子,主要是一直偷摸幹“小買賣”怕哪天出事兒了孩子沒人管。
要不怎麽說同人不同命嘛,曲秀梅和曲素梅姐倆,都嫁了農民。
刮風那些年,一樣被折騰的不輕。但於大春這邊,從爹媽到小姑子、小叔子,全家都護著她。
曲素梅那邊就不一樣了,但凡李根海那家人能少些埋怨和嫌棄,她當年也不至於扔下孩子走那一步……
曲卓家離二十二號院就幾步路,但除了剛迴來那天晚上,一個多禮拜的時間,他一趟沒來看過兩口子。
故意的。
想試試兩口子的人性。
當然了,人性是經不起試的。隻抻了十天,今兒正好有空就過來了。
跟曲秀梅聊了一會兒,沒察覺到怨氣。快中午時,街道副業隊幹散活兒的於大春迴來了。見到曲卓也一樣,樂嗬嗬的淨說感謝的話。
等曲秀梅要張羅中午飯時曲卓喊住她,起身:“你倆跟我走。”
“幹嘛去?”曲秀梅問。
“走吧,景陽胡同,沒多遠。”曲卓說著話自顧自的往外走。
曲秀梅還想問,被於大春拽了一把……
從五號院臨時開的後門進到院裏,在三進院找到呂棟梁。
不等曲卓說事兒呢,呂棟梁搶先開口:“你丈母娘十點來鍾過來找你呢。”
“找我幹嘛?”
“說是國科院領導給你打電話,挺急的……”
工作群裏告訴大夥明天上午去單位,不等有人迴話,直接退出關機。
去南麵小院轉了一圈兒,之前種下的大苗小苗基本都緩過來了……剛拔沒幾天的雜草也冒頭了。
兩片準備種竹子的地方,挨著陽光門廊和院牆的位置挖了深溝,看架勢是準備砌防竄根的牆。
迴屋換下居家服,聽北麵院裏有動靜,趴走廊窗戶往外看,倆瓦工師傅正帶著倆小工修西廂的房頂呢。
“弄”了條荷花煙,拎出去給四個人分了。正準備出門,許桂芸從東廂房出來:“幹嘛去呀?不是說今天休息嗎?”
“休,外麵轉悠一圈活動活動。”
“別買東西,家裏什麽都不缺。”
“知道啦~”曲卓揚了揚手,出門奔十六號院……
不出意外,原本整天死氣沉沉卻滿滿當當的小院,眼下熱鬧的一塌糊塗。大門外全是板車、倒騎驢、手推車,還有一輛騾馬車。
看這架勢,估計一多半的住戶都在往出搬家。
曲卓一走一過的功夫,正瞅見老曹兩口子合力往外抬一大木頭櫃子。
緊走兩步過去搭了把手,笑嗬嗬的問:“曹師傅,您這什麽情況。”
老曹瞅著曲卓笑,故意揚著聲音問:“曲領導,您還不知道呢吧?我這院兒呀,被人家文保單位買下來啦。”
“呦~”曲卓貌似很意外,好事兒的問:“您這院兒住過名人,還是有啥說法?”
“啥說法沒有。”老曹笑的眼睛都快看不見了:“後麵兩年,文保單位要修整這條街上的幾處老宅子,把我這院買下來當食堂。”
“文保部門豪橫呀。為了工人吃飯,專門買個院子?”曲卓驚訝的直瞪眼。
“沒。文保單位用兩年,再轉給外事辦。等五號院的涉外招待所修好了,當服務員宿舍。”
“哦哦,這樣呀。”曲卓了然的點點頭,慢慢鬆手,等木頭櫃子穩穩的落在騾車後鬥裏,示意周圍裏出外進搬東西的住戶:“我看這,大夥都得搬呀?”
“可不都得搬嘛。”老曹媳婦嚷嚷:“人家文保單位仁義,一個人頭給補二十塊錢。而且,一家還給個招工名額。”
“呦~給工作呀?”曲卓很是“驚訝”。
“不是正式工,文保單位下麵施工隊的合同工。一次能簽三年。每年四月到十月上工,一個月最少掙四十塊。”
“四七兩百八,三年…八百四十塊。不少呀。”曲卓感歎。
“可不是不少嘛。”老曹媳婦示意了院裏:“都沒個正經工作,一個月零叼點活兒,頂天了掙個十塊八塊的。這穩穩當當的三年,弄好了還能續合同,傻子才不幹呢。”
“倒是。”曲卓點點頭,又瞅了眼院裏,溜達的繼續往東麵走……
十六號院的住戶,跟之前二十二號院的那些住戶是不一樣的。
二十二號院本身就交房租,給補一筆足夠租好幾年房子的錢,他們樂嗬嗬的就走了。
十六號院的這幫子……壓根就不給人家房主交租呀。說句不好聽了,就是一幫我窮我有理的老賴。
其中一部分,可能給點錢就能打發了。但保不齊就有“眼光長遠”的,明白在這院住著可以一直不交錢,換地兒就這好事兒了。
其實隻要錢給夠,也一樣能全都請走,但給多少是多?
一個人頭給補五十?
要給就得全給,合下來得花多少錢?
遇到貪得無厭的,要一百呢?
所以,曲卓想出個,每家給一個合同工名額的辦法。
文保部門一家夥得了四十七萬,未來幾年每年都有古建築修繕工程的安排。沒曲卓這事兒,也要招幹粗活的臨時工。
當然了,即便建築工地的臨時工屬於體力勞動,每月最多也就三十塊錢。
曲卓問過老曹了,屁大點的院子裏一共擠了十六家。每家一個用工名額,就是十六個人。
這十六個人,曲卓每人每月給補十塊的工錢,是一百六十塊。按每年七個月算,三年才三千三百六。
再加上按人頭一次性補的二十,一共花了五千五百多一點。
算上給老曹的六千塊購房款,一共花了一萬一千多,跟正常把院子買下來的花銷大差不差。
畢竟十六號院比以前的八號院要大,真要仔細算,可能還能省一點。
嗯~沒錯,越有錢越摳,古人誠不欺我……
溜達到二十二號院,曲卓敲開了曲秀梅家的門。
“呦,小叔,快進來。”曲秀梅熱情的招唿曲卓進屋,隨手抄起臉盆架子上毛巾,把包了漿的破椅子好一頓擦:“你坐,我給你倒水。”
“甭忙活了。”曲卓喊住奔暖瓶去的“大侄女”。抱歉的說:“對不住啊,我也沒想到能著了,害的你家……”
“沒事兒呀。”曲秀梅大大咧咧的擺手:“水火無情的,誰能想到的事兒。你的房子讓我家住,還讓出罪過啦?再說了……”
曲秀梅瞅了眼外麵,壓低聲音:“街道柳主任知道我跟你是親戚。安排地方時,特意給了這間的正房。”
“嗨~”曲卓笑,左右看了看擠得滿滿當當的家,問:“你家老二和小的,一直在奶奶家那邊?”
“嗯呐,一直在那邊呢,老二再開學就上初中了。”提起孩子,曲秀梅臉上露出了笑模樣。
兩口子有仨孩子,老大中學畢業去南邊插隊了。老二四歲時送於大春爹媽那養著。
老三,就是當初曲秀梅地下黨接頭似的,問曲卓買不買海鮮那天,懷裏抱的孩子。斷奶後也送老頭兒老太太家了。
不是倆人不願意養孩子,主要是一直偷摸幹“小買賣”怕哪天出事兒了孩子沒人管。
要不怎麽說同人不同命嘛,曲秀梅和曲素梅姐倆,都嫁了農民。
刮風那些年,一樣被折騰的不輕。但於大春這邊,從爹媽到小姑子、小叔子,全家都護著她。
曲素梅那邊就不一樣了,但凡李根海那家人能少些埋怨和嫌棄,她當年也不至於扔下孩子走那一步……
曲卓家離二十二號院就幾步路,但除了剛迴來那天晚上,一個多禮拜的時間,他一趟沒來看過兩口子。
故意的。
想試試兩口子的人性。
當然了,人性是經不起試的。隻抻了十天,今兒正好有空就過來了。
跟曲秀梅聊了一會兒,沒察覺到怨氣。快中午時,街道副業隊幹散活兒的於大春迴來了。見到曲卓也一樣,樂嗬嗬的淨說感謝的話。
等曲秀梅要張羅中午飯時曲卓喊住她,起身:“你倆跟我走。”
“幹嘛去?”曲秀梅問。
“走吧,景陽胡同,沒多遠。”曲卓說著話自顧自的往外走。
曲秀梅還想問,被於大春拽了一把……
從五號院臨時開的後門進到院裏,在三進院找到呂棟梁。
不等曲卓說事兒呢,呂棟梁搶先開口:“你丈母娘十點來鍾過來找你呢。”
“找我幹嘛?”
“說是國科院領導給你打電話,挺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