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同年代的背景下,人的認知是有局限性的。曲卓帶著後世的記憶,與會時才覺得哭笑不得。


    放在眼下這個年月和大環境下,確實是一個很嚴肅,需要認真討論和權衡的事情……


    向量計算機和微型計算機兩個項目,最初的計劃是,搞個不惜成本的高級版,用於對外展示,從而謀求打破西方對我們相關產業的部分封鎖。


    另外,再搞個性能差一些,但成本大幅度降低的普通版,用於國內各單位使用。


    計劃推進的很成功,但……太成功了。遠超於上麵大領導們最初的預期。


    原本領導們最大的期待,不過是搞出來個能夠追平,或者部分追平國際先進水平的東西。


    當然了,如果部分參數和指標能夠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的同時,還能一定程度的超越,那就再好不過了。


    而實際情況是,不但超越了,還是全方位的超越。


    正應了向量計算機測試那天,某人對高副院長說出的,聽起來大言不慚的四個字——遙遙領先。


    上麵的大領導麵對這種遠超預期的結果,第一反應是懷疑,接下來是嚴謹的求證,省得到時候鬧出國際笑話。


    一邊反複測試新設備的各項指標,一邊搜集歐美日的最新技術情報,


    然後,召集不同的專家組做對比論證。


    一而再再而三的確定後,才意識到,咱們真的隻用了不到一年,嚴格的說隻有幾個月的時間,就搞出了具有全麵領先於國際先進水平的計算機。


    其結果就是……大領導們焦慮了。


    比較先進的東西,拿出去做“訛詐”,自然是合算的。


    但特別先進的,尤其是全麵領先的東西……一旦讓西方學去了,後果難料呀。


    事情明擺著,計算機的用處太大了,物理、化學、飛機、坦克、衛星、氣象等等等等一切一切的東西,隻要高深、先進和精準裏去,就離不開計算機。


    而計算機的性能,直接關係到研究的效率……


    我們雖然搞出了最先進的計算機,可能還有最先進的計算機網絡,但配套產業鏈不論完善度還是規模,都完全無法與歐美相比。


    而計算機這玩意,一旦公開技術參數,以歐美日在半導體方麵的底子,恐怕用不了多久就能仿製出來。


    說句不好聽的,人家舉國開足馬力生產一天的產量,咱們一年都未必能追的上。這還是在光刻膠、稀有金屬等無法自產的耗材,不被卡脖子的情況下。


    一旦出現最不願看到的情況,簡直就是在資敵!


    所以,大領導們猶豫了,考慮著到底要不要出這個風頭。


    畢竟我們自己悶頭慢慢發展,雖然慢一點,但早晚能發展起來。


    別隻想著走捷徑,鬧到最後幹出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的事。


    而國科院組織的這次會議,就是召集相關專業最頂級的學者,認真的討論,我們的技術優勢能保持多久。


    上麵領導的意思是,如果能保持三到五年,就再往後壓一壓……


    方院長講話,高副院長補充後,就到了與會人員發言的時間。


    按說這種時候,不管從哪方麵論,都不應該曲卓先開口。


    但是,他實在沒耐心瞎耽誤工夫。


    高副院長示意大家發言後,立馬舉起手,隨即又縮了迴去。


    不少人都注意到了他的動作,視線下意識往聚焦時,曲卓尬笑的小聲問:“是不是我得往後麵排?”


    “哄~”


    氣氛原本挺嚴肅的會議室,瞬間充滿了笑聲。


    沒辦法,最近曲卓的人緣有點好。


    因為,他用實際行動證明了,之前整天撅這個懟那個,完全是出於技術上的考量,再就是性子比較急。


    並不是像很多人私下裏議論的那樣,貪功!


    不信你看看,寫論文作總結的時候,但凡對項目有貢獻的一個都沒漏掉,還使勁的把老前輩們往前麵推。


    這是什麽行為?


    這是活都讓他幹了,分果果時連框一起全都搬到了大家麵前,長幼有序見者有份……


    這種好同誌,大家自然要給予最大的善意了。


    高副院長笑過之後是說:“滿屋人你歲數最小,先說。”


    “首先我要明確兩個概念……”曲卓不再廢話,直接進入正題:“第一,即便是現階段最先進的步槍,毀傷力也不如幾十年前的火炮。”


    “……”會議室內出現了短暫的沉默。


    大家基本上都沒聽懂,但不好輕易的表現出來。


    高副院長催促:“繼續說,別賣關子。”


    “因為,彈頭的口徑和發射藥的份量,差距在那擺著了。”曲卓說著話視線在會議室內掃視了一圈。


    今天這會的內容不宜向外擴散,所以級別很高。上麵派下來旁聽的兩位負責記錄,全場沒有一個湊數的。


    曲卓掃視過後,確定與會的都知道他那點事,直白的說:“第二,現在最先進的分布重複投影式光刻機,最大加工精度是0.5微米。


    我們現在掌握的光刻機,最大加工精度是3微米。而且,良品率全看天意。”


    “你的意思是,拋開構架方麵的優勢,歐美日單靠堆晶體管的數量,就能在算力上超過我們。”清華的黃敞教授開口道。


    “對。”曲卓點頭,隨即補充道:“現在以老美為主的半導體公司,推出的主流產品以八微米和十微米製程為主,好像落後我們很多。


    但是,他們推出的是商品,追求的是費效比,並不代表他們能夠達到的最高工藝。


    因特爾74年推出了8080處理器,到今年為止已經三年多了。相信已經賺到了足夠多的錢。


    通過今年他們在科技刊物上發布的一係列技術動態推斷,新一代微處理器應該距離上市不遠了。應該是采用三微米製程工藝。


    也就是說,他們已經可以量產三微米了。”


    曲卓說話間看向會場裏那兩位旁聽的:“能聽懂我們我們和他們之間差距吧?”


    其中一人有點迷糊,另一個推了下鼻梁上的眼鏡,點頭說:“大概能夠理解。”


    “因特爾的新產品,構架上絕對落後於我們。”曲卓收迴視線:“但是,算力和我們的s-1不會差距太多。


    之所以不會高於s-1,不是他們設計能力,或者生產工藝不行。原因有且隻有一個,利潤最大化。


    我們的s-1是方形的。他們的新產品,多半延續之前的風格,還是長條形的。


    就因為他們製程更高,就可以用比我們小的多麵積,堆砌出相近的性能。如果他們放棄部分性價比,也做成方形的呢?”


    “……”會場陷入沉默。


    “在座的應該都知道我們光刻機的來路。”曲卓視線掃過眾人,見大家都不吱聲,繼續說:“大家有沒有想過,小日子為什麽要把已經花費不菲才搞出來的,已經非常接近時下頂尖工藝的關鍵部件,全都銷毀掉?”


    會場內眾人繼續沉默,方院長的視線掃了一圈,見沒人有發言的意思,示意曲卓:“繼續。”


    “gca開發出第一台分布重複投影曝刻機,距今已經七年多了。諸位如果留意近兩年相關技術動態,就會得出一個結論。


    下一代光刻機,用的一定是步進掃描投影技術。而且,技術鏈現在已經基本完善了。甚至已經有了實驗室型號。


    剩下的,就是看誰先造出商品。


    一旦他們成功了,與s-1相同麵積的矽片上,能刻下多少晶體管?我認為,十萬枚打底。甚至可以達到十五到二十萬枚。


    那時候,一枚同等大小的芯片,算力能達到多少?


    以我們現在的家底,有能力追上去嗎?


    構架是不是先進,真的還重要嗎?


    所以,我認為,我們現在的領先,隻是在特殊時間節點上的曇花一下罷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1976步步生蓮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方寸山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方寸山下並收藏1976步步生蓮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