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問,no-look-pass算不算是假動作的一種呢?
迴答,不太好說,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雖然大部分情況下肯定算是假動作。而且順便一提,no-pass-look肯定是假動作的一種。
某種意義上講,其實一個好的組織後衛,或者說一個好的傳球者,本質上和電視購物的主持人有著相當程度的近似。
比如說,一個優秀的組織後衛總是在隨時觀察著自己場上隊友的情況,而一名優秀的購物主持人,總是能隨時隨地將自己的視線或者說正臉在數個鏡頭之間任意切換。
作為對麵的防守者,經常會被組織後衛的各種迷惑性小動作所欺騙。而對於電視購物節目的觀眾來說,他們即使明知鏡頭中主持人充滿誠意的眼神基本上完全不可信,但卻依然會被對方的脫口秀般台詞多多少少地吸引了注意力,甚至不知不覺地就買了對方推銷的商品。
簡單總結一句的話,那就是催眠。
組織後衛催眠敵人(偶爾還會有自己人也被一並騙過去),購物主持人催眠觀眾。
意識到這點以後,雖然你不見得能夠看穿優秀組織後衛的每一個意圖,但你至少應該能學會關上電視,免得被購物節目蠱惑……
上麵這個結論雖然看起來有些無稽,但實際上還是有些道理的。比如說現實裏的商場推銷員還不見得比電視上的主持人能說會道,身為一名身心正常的女性,如果能夠抵擋的住電視購物的誘惑,那麽在逛街時麵對任何普通推銷員都遊刃有餘簡直太正常不過了。
要不要成為這樣的獨立女性呢,林琳同學陷入了沉思。
等等……說起來最開始不應該是學籃球裏的假動作麽?
“其實後者學一下也沒什麽壞處。”這是常心昊的看法。
“你還是先給我講一下不看人傳球的要領吧。”這是林琳的糾正。
“你不看人,別人就得看你。”
“這個我倒是能明白,俗話中的一個人打四個人看某種意義上就是這樣。”
“不,那是懶。但你的思路本身並沒有錯,究竟是選擇麵對籃筐還是麵對隊友,每個打籃球的都會有自己內心深處不同的看法。”
“你的意思是說,通常情況下其他球員都站在籃筐與pg之間,而且並不是隨時都可以做到一眼看筐另外一眼看組織後衛。所以越是水準低球性差的球員越本能地緊盯著籃球?”
雖然僅僅懂得原理並沒有什麽鳥用,但隻要稍微進一步思考,想到對位防守的敵人也時常處於這種狀態的話,到底還是有點用的。
比如說,假動作到底什麽時候做,不是取決於自己的純主觀喜好,而是應該針對專注於正麵防守自己的對方後衛。
同時——注意這個同時——想要傳給誰,可以提前設計暗號,也可以選擇防守者的視覺盲區。前者不用說,甚至可以把跑戰術也算進去。後者嘛,如果不能把默契程度計算在內的話,那就必須聽天由命了。
當然更進一步的話,利用自己的各種動作,逼迫防守者跟著自己的步調來,跟著自己的動作來動什麽的,那就是另外一迴事了。
這其中當然還包括著不要太過於粘球,畢竟己方四名隊員也在隨時盯著自己的情況。
很多粘球者之所以受到更多的批評,純粹就是因為一個打其他四個隻能看而已。而且如果本隊戰術從一開始就明確了後衛控球直到24秒鍾結束的話,反倒不會有什麽問題。
可惜就像以前林琳自我總結過的那樣,至少到目前為止,雜拌隊是不可能由她來主控的,所以在有限的持球時間與機會裏,顯然其他隊員都會盯著她不放,這種時候隻要不是動作實在太假,終歸會給同隊球員們帶來一定程度的困難。
想要在這種情況下還掌握節奏什麽的,簡直比正牌控衛還要傷腦筋得多。
不過這還不是最大的問題,最大的問題是,如果從傳球角度來考慮的話,男性籃球運動員各種花式傳球通常都是以單手為基準的,但對於女性,尤其是高中女生來說,想讓林琳用一隻手的力量來傳球,未免太強人所難。
而手臂力度不夠自然意味著球速嚴重不足,方向無法控製。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利用失誤傳球,利用防守隊員觸球的力量來協助進行,的確是在這方麵有一定彌補。可相對帶來的複雜運算,根本不是普通人能夠真正心酸計算得出的。
隻能依靠直覺,以及很大一部分的運氣。
好在這兩樣東西林大小姐都不怎麽缺,就算是沒有也要強行裝作有的樣子。
於是接下來,就是純粹依靠生體記憶,以及多次反複練習後烙印下來的本能了。
……
具體怎麽做呢,林琳一開始是毫無頭緒的,而常心昊那邊頂多隻能提供經驗,細節方麵就算是手把手也無從傳授。
不過在看到後衛叔叔的場上表現後,林琳終於有點開竅了——
如果說球館裏這幫叔叔跟而立隊相比有什麽最大不同的話,那就是他們打的明顯慢了許多。
但並不是由於身體條件所限,實在是快不起來那種慢。而是在嚴密防守和沒有任何哨子的純粹肉搏之下,每個動作都做到位的那種慢。
就好比這位後衛叔叔看起來臥推數據比常心昊都要高——廢話,看那手臂和雙腿的肌肉線條其實也能分辨出來——胳膊簡直有常心昊的小腿那麽粗,而某人的小腿明顯一點都不細。
每次後衛叔叔的突破,都是扛著一兩個人來進行的,這種情況下想要把球牢牢地抱在懷裏的可能性一點都不大,反倒是主動伸胳膊找接觸,籃球跟著手走就好。
被這個細節啟示了的林琳很快就想到了自己的應對之策,比如找常心昊拿來個籃球,把自己的手掌,胳膊頂上去,然後讓對方發力來推。
左右上下各方向每次推二十個之類,用這種笨方法,果然兩個星期左右就大致養成了“球脫手”後的肌肉本能。
順勢,球往自己身後走。
直推,球往旁邊走。
斜推,有時直線加速,有時旋轉停留。
丟球假動作,至此終於有點成功的雛形了。
迴答,不太好說,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雖然大部分情況下肯定算是假動作。而且順便一提,no-pass-look肯定是假動作的一種。
某種意義上講,其實一個好的組織後衛,或者說一個好的傳球者,本質上和電視購物的主持人有著相當程度的近似。
比如說,一個優秀的組織後衛總是在隨時觀察著自己場上隊友的情況,而一名優秀的購物主持人,總是能隨時隨地將自己的視線或者說正臉在數個鏡頭之間任意切換。
作為對麵的防守者,經常會被組織後衛的各種迷惑性小動作所欺騙。而對於電視購物節目的觀眾來說,他們即使明知鏡頭中主持人充滿誠意的眼神基本上完全不可信,但卻依然會被對方的脫口秀般台詞多多少少地吸引了注意力,甚至不知不覺地就買了對方推銷的商品。
簡單總結一句的話,那就是催眠。
組織後衛催眠敵人(偶爾還會有自己人也被一並騙過去),購物主持人催眠觀眾。
意識到這點以後,雖然你不見得能夠看穿優秀組織後衛的每一個意圖,但你至少應該能學會關上電視,免得被購物節目蠱惑……
上麵這個結論雖然看起來有些無稽,但實際上還是有些道理的。比如說現實裏的商場推銷員還不見得比電視上的主持人能說會道,身為一名身心正常的女性,如果能夠抵擋的住電視購物的誘惑,那麽在逛街時麵對任何普通推銷員都遊刃有餘簡直太正常不過了。
要不要成為這樣的獨立女性呢,林琳同學陷入了沉思。
等等……說起來最開始不應該是學籃球裏的假動作麽?
“其實後者學一下也沒什麽壞處。”這是常心昊的看法。
“你還是先給我講一下不看人傳球的要領吧。”這是林琳的糾正。
“你不看人,別人就得看你。”
“這個我倒是能明白,俗話中的一個人打四個人看某種意義上就是這樣。”
“不,那是懶。但你的思路本身並沒有錯,究竟是選擇麵對籃筐還是麵對隊友,每個打籃球的都會有自己內心深處不同的看法。”
“你的意思是說,通常情況下其他球員都站在籃筐與pg之間,而且並不是隨時都可以做到一眼看筐另外一眼看組織後衛。所以越是水準低球性差的球員越本能地緊盯著籃球?”
雖然僅僅懂得原理並沒有什麽鳥用,但隻要稍微進一步思考,想到對位防守的敵人也時常處於這種狀態的話,到底還是有點用的。
比如說,假動作到底什麽時候做,不是取決於自己的純主觀喜好,而是應該針對專注於正麵防守自己的對方後衛。
同時——注意這個同時——想要傳給誰,可以提前設計暗號,也可以選擇防守者的視覺盲區。前者不用說,甚至可以把跑戰術也算進去。後者嘛,如果不能把默契程度計算在內的話,那就必須聽天由命了。
當然更進一步的話,利用自己的各種動作,逼迫防守者跟著自己的步調來,跟著自己的動作來動什麽的,那就是另外一迴事了。
這其中當然還包括著不要太過於粘球,畢竟己方四名隊員也在隨時盯著自己的情況。
很多粘球者之所以受到更多的批評,純粹就是因為一個打其他四個隻能看而已。而且如果本隊戰術從一開始就明確了後衛控球直到24秒鍾結束的話,反倒不會有什麽問題。
可惜就像以前林琳自我總結過的那樣,至少到目前為止,雜拌隊是不可能由她來主控的,所以在有限的持球時間與機會裏,顯然其他隊員都會盯著她不放,這種時候隻要不是動作實在太假,終歸會給同隊球員們帶來一定程度的困難。
想要在這種情況下還掌握節奏什麽的,簡直比正牌控衛還要傷腦筋得多。
不過這還不是最大的問題,最大的問題是,如果從傳球角度來考慮的話,男性籃球運動員各種花式傳球通常都是以單手為基準的,但對於女性,尤其是高中女生來說,想讓林琳用一隻手的力量來傳球,未免太強人所難。
而手臂力度不夠自然意味著球速嚴重不足,方向無法控製。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利用失誤傳球,利用防守隊員觸球的力量來協助進行,的確是在這方麵有一定彌補。可相對帶來的複雜運算,根本不是普通人能夠真正心酸計算得出的。
隻能依靠直覺,以及很大一部分的運氣。
好在這兩樣東西林大小姐都不怎麽缺,就算是沒有也要強行裝作有的樣子。
於是接下來,就是純粹依靠生體記憶,以及多次反複練習後烙印下來的本能了。
……
具體怎麽做呢,林琳一開始是毫無頭緒的,而常心昊那邊頂多隻能提供經驗,細節方麵就算是手把手也無從傳授。
不過在看到後衛叔叔的場上表現後,林琳終於有點開竅了——
如果說球館裏這幫叔叔跟而立隊相比有什麽最大不同的話,那就是他們打的明顯慢了許多。
但並不是由於身體條件所限,實在是快不起來那種慢。而是在嚴密防守和沒有任何哨子的純粹肉搏之下,每個動作都做到位的那種慢。
就好比這位後衛叔叔看起來臥推數據比常心昊都要高——廢話,看那手臂和雙腿的肌肉線條其實也能分辨出來——胳膊簡直有常心昊的小腿那麽粗,而某人的小腿明顯一點都不細。
每次後衛叔叔的突破,都是扛著一兩個人來進行的,這種情況下想要把球牢牢地抱在懷裏的可能性一點都不大,反倒是主動伸胳膊找接觸,籃球跟著手走就好。
被這個細節啟示了的林琳很快就想到了自己的應對之策,比如找常心昊拿來個籃球,把自己的手掌,胳膊頂上去,然後讓對方發力來推。
左右上下各方向每次推二十個之類,用這種笨方法,果然兩個星期左右就大致養成了“球脫手”後的肌肉本能。
順勢,球往自己身後走。
直推,球往旁邊走。
斜推,有時直線加速,有時旋轉停留。
丟球假動作,至此終於有點成功的雛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