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不過是一球落後而已,田徑隊既定戰術完全沒有變化的意思,依舊是扁擔鉤學長中圈發球,兩名壯漢在三分線內馳騁。
隻不過這一次雜拌隊倒是主動進行了某種變化:
常心昊一個人頂在禁區附近——放心,他並沒有抽冷子拔腳怒射——孫飛和李德倒是從一開始就放棄籃球,向著扁擔鉤學長直衝而去。
後者即使是中長跑出身,相對於雜拌隊這兩位既有耐力又有速度,但在一對二而且非持球的情況下,被生生糾纏住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了。
那麽接下來,便隻剩下了標槍鐵餅對決前中鋒的局部戰鬥。
這次先接球的是鐵餅師兄,習慣性先往扁擔鉤學長那裏看一眼,發現不太容易把球傳過去之後,第二眼就隻能轉向標槍師兄那邊。同時手裏的籃球必須往地上放,否則出現個五秒違例就太難看了。
即使是外行人,這種基本錯誤鐵餅師兄還是不太想犯的。
目前半場局麵是這樣的
扁擔鉤學長帶著孫李兩個人在右四十五度三分線外放風箏,鐵餅學長在正麵三分弧頂內一步。標槍學長要位比較深,已經貼近了左側籃下的底線附近,不過看起來隨時可以抽身返迴左四十五度。
理由不用說,當然是必須在三秒區線和罰球線來迴跑的常心昊位置根本守不住嘍。
不過幸好從剛才那一局可以粗略判斷出,兩位田賽學長是沒有什麽中遠投能力的。
擦板這個關鍵詞雖然被常心昊抬杠般地屢次提起,實際上卻也代表著田徑隊那邊,或者說除了扁擔鉤以外的肌肉組合們,並不太擅長麵對籃筐的正常投籃。
舉個例子的話,就是在職業比賽中,練力量比較多的籃球選手,比如中鋒啊大前啊或者六步郎什麽的,他們在罰球上給人感覺總是動作很僵硬。
其中最為典型的,應該就是曾經名噪一時的砍鯊戰術了。當年nba裏的最強者,罰球命中率常年在50%左右徘徊,這已經不是軼聞,根本就是搞笑定律的程度了。
那麽把視角轉迴到如今這個鬥牛比賽中,無論鐵餅還是標槍學長,就算放他們在中投距離內,這兩位的本能依舊是第一時間找扁擔鉤學長,要不然就是傳球到籃下。
所以相對來說,常心昊麵對的一對二防守局麵倒也沒有正常情況下那麽嚴苛。跟他不時用假動作來威脅鐵餅學長的架勢相比,後者在運球上明顯有些磕磕絆絆。
而且最重要的是,這位師兄的腰並沒能合適地彎下去。
運球時候塌腰挺胸理論上是籃球方麵的基本功來的,除非是專門直挺挺宣布打戰術的時候,否則無論進攻還是防守,都應該盡可能地降低姿勢重心才對。
而鐵餅學長平時就算玩籃球,打的也不可能是組織後衛的位置,讓他現場表演幾個變向運球突破,或者胯下背運什麽的,實在有點強人所難。
可如果他運球非要直挺挺站著的話,常心昊每次隻要踏前半步,鐵餅師兄這邊就得被迫改變一下前進方向。距離籃筐越近,閃躲騰挪的範圍就會越來越緊張,如果再加上常心昊之前賭射程的猜想果然正確的話,那鐵餅師兄這邊隻要沒法靠近三秒區線,就不可能采取習慣的擦板投籃……
啥?你說傳球?
常心昊個子是有點矮沒錯,可標槍師兄也不像是能玩得起空中接力的人啊。
如果是普通吊球的話,常心昊就算攔截不住,也照樣能形成頂人防守的正確姿勢。標槍師兄的射程並沒有比鐵餅學長好到那裏,如果考慮上吊球本身還會帶動他往遠離籃筐的方向走的話,剛才的窘境隻不過是換一個人享受罷了。
田賽二人組勉強實驗了一下,果然沒兩秒鍾在標槍師兄再度迴傳時,球被常心昊斷下了。
於是常心昊自己將球運出三分線,與孫飛李德會師在一起,扁擔鉤學長並沒有對他形成有效阻礙。
然後一個普通的轉身,麵對被扯動過來的鐵餅學長,輕鬆中投入網。
3:1 。
依舊是田徑隊發球,依舊是沒什麽變化的內線糾纏。
因為就算換成兩位壯漢發球,孫李兩人依舊咬死了扁擔鉤學長,這使得他根本沒法跑出空檔來,還不如從一開始就繼續貫徹強打內線的思路。
這一次,鐵餅學長稍微學聰明了一點,沒有強行把球傳出去甩鍋,而是在謹慎地貼近常心昊的防守區域後,先是籃球擊地交左手,然後橫跨三步,從原本的右側來到了籃筐左側,跟標槍學長比較有默契地交換了一下位置。
常心昊連帶著被扯動到了三秒區中間的位置,這很正常,所以接下來鐵餅學長便直接朝著籃底方向斜著邁出了左腳。
這種時候,防守人自然要來個上前的假動作。接下來由於鐵餅學長已經等於側向麵對籃筐,那麽他順勢後撤半步右腳是很合理,很符合邏輯的對吧?
然後出於盡量讓籃球遠離常心昊的原則考慮,在擊地一下後皮球果斷地來到了鐵餅學長的右手上。
而這個時候,恰好是某人假動作用老,必須退迴標槍學長附近的節點。
也正好是,鐵餅學長發揮專業技能的最佳時機。
crossover玩不了,胯下玩不了,但還有一項內線技術是他能夠做到。
或者說通過本專業的長期訓練,能夠本能完成的少數籃球技術動作之一——
拉轉。
左腳為軸,右手一兜。
從左四十五度一個先前旋身,鐵餅學長以一個完全不符合他體型的敏捷動作直接轉到了籃下。
然後舉球,出……
並沒有,成功出手。
因為在他剛剛成功轉到籃下擦板有效區間的同時,常心昊放棄了標槍學長那邊,三步兩步直線衝到了鐵餅師兄的身後。
緊接著乘對方還未將籃球舉到最高處,以拉轉態勢充其量隻是從腰間上升到肩膀位置的時候,一個準確的伸手,成功把籃球輕描淡寫地攬到了自己懷裏。
“這種職業習慣,我也猜的出來好麽?”
“別吹了,趕快把球傳出來!”
隻不過這一次雜拌隊倒是主動進行了某種變化:
常心昊一個人頂在禁區附近——放心,他並沒有抽冷子拔腳怒射——孫飛和李德倒是從一開始就放棄籃球,向著扁擔鉤學長直衝而去。
後者即使是中長跑出身,相對於雜拌隊這兩位既有耐力又有速度,但在一對二而且非持球的情況下,被生生糾纏住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了。
那麽接下來,便隻剩下了標槍鐵餅對決前中鋒的局部戰鬥。
這次先接球的是鐵餅師兄,習慣性先往扁擔鉤學長那裏看一眼,發現不太容易把球傳過去之後,第二眼就隻能轉向標槍師兄那邊。同時手裏的籃球必須往地上放,否則出現個五秒違例就太難看了。
即使是外行人,這種基本錯誤鐵餅師兄還是不太想犯的。
目前半場局麵是這樣的
扁擔鉤學長帶著孫李兩個人在右四十五度三分線外放風箏,鐵餅學長在正麵三分弧頂內一步。標槍學長要位比較深,已經貼近了左側籃下的底線附近,不過看起來隨時可以抽身返迴左四十五度。
理由不用說,當然是必須在三秒區線和罰球線來迴跑的常心昊位置根本守不住嘍。
不過幸好從剛才那一局可以粗略判斷出,兩位田賽學長是沒有什麽中遠投能力的。
擦板這個關鍵詞雖然被常心昊抬杠般地屢次提起,實際上卻也代表著田徑隊那邊,或者說除了扁擔鉤以外的肌肉組合們,並不太擅長麵對籃筐的正常投籃。
舉個例子的話,就是在職業比賽中,練力量比較多的籃球選手,比如中鋒啊大前啊或者六步郎什麽的,他們在罰球上給人感覺總是動作很僵硬。
其中最為典型的,應該就是曾經名噪一時的砍鯊戰術了。當年nba裏的最強者,罰球命中率常年在50%左右徘徊,這已經不是軼聞,根本就是搞笑定律的程度了。
那麽把視角轉迴到如今這個鬥牛比賽中,無論鐵餅還是標槍學長,就算放他們在中投距離內,這兩位的本能依舊是第一時間找扁擔鉤學長,要不然就是傳球到籃下。
所以相對來說,常心昊麵對的一對二防守局麵倒也沒有正常情況下那麽嚴苛。跟他不時用假動作來威脅鐵餅學長的架勢相比,後者在運球上明顯有些磕磕絆絆。
而且最重要的是,這位師兄的腰並沒能合適地彎下去。
運球時候塌腰挺胸理論上是籃球方麵的基本功來的,除非是專門直挺挺宣布打戰術的時候,否則無論進攻還是防守,都應該盡可能地降低姿勢重心才對。
而鐵餅學長平時就算玩籃球,打的也不可能是組織後衛的位置,讓他現場表演幾個變向運球突破,或者胯下背運什麽的,實在有點強人所難。
可如果他運球非要直挺挺站著的話,常心昊每次隻要踏前半步,鐵餅師兄這邊就得被迫改變一下前進方向。距離籃筐越近,閃躲騰挪的範圍就會越來越緊張,如果再加上常心昊之前賭射程的猜想果然正確的話,那鐵餅師兄這邊隻要沒法靠近三秒區線,就不可能采取習慣的擦板投籃……
啥?你說傳球?
常心昊個子是有點矮沒錯,可標槍師兄也不像是能玩得起空中接力的人啊。
如果是普通吊球的話,常心昊就算攔截不住,也照樣能形成頂人防守的正確姿勢。標槍師兄的射程並沒有比鐵餅學長好到那裏,如果考慮上吊球本身還會帶動他往遠離籃筐的方向走的話,剛才的窘境隻不過是換一個人享受罷了。
田賽二人組勉強實驗了一下,果然沒兩秒鍾在標槍師兄再度迴傳時,球被常心昊斷下了。
於是常心昊自己將球運出三分線,與孫飛李德會師在一起,扁擔鉤學長並沒有對他形成有效阻礙。
然後一個普通的轉身,麵對被扯動過來的鐵餅學長,輕鬆中投入網。
3:1 。
依舊是田徑隊發球,依舊是沒什麽變化的內線糾纏。
因為就算換成兩位壯漢發球,孫李兩人依舊咬死了扁擔鉤學長,這使得他根本沒法跑出空檔來,還不如從一開始就繼續貫徹強打內線的思路。
這一次,鐵餅學長稍微學聰明了一點,沒有強行把球傳出去甩鍋,而是在謹慎地貼近常心昊的防守區域後,先是籃球擊地交左手,然後橫跨三步,從原本的右側來到了籃筐左側,跟標槍學長比較有默契地交換了一下位置。
常心昊連帶著被扯動到了三秒區中間的位置,這很正常,所以接下來鐵餅學長便直接朝著籃底方向斜著邁出了左腳。
這種時候,防守人自然要來個上前的假動作。接下來由於鐵餅學長已經等於側向麵對籃筐,那麽他順勢後撤半步右腳是很合理,很符合邏輯的對吧?
然後出於盡量讓籃球遠離常心昊的原則考慮,在擊地一下後皮球果斷地來到了鐵餅學長的右手上。
而這個時候,恰好是某人假動作用老,必須退迴標槍學長附近的節點。
也正好是,鐵餅學長發揮專業技能的最佳時機。
crossover玩不了,胯下玩不了,但還有一項內線技術是他能夠做到。
或者說通過本專業的長期訓練,能夠本能完成的少數籃球技術動作之一——
拉轉。
左腳為軸,右手一兜。
從左四十五度一個先前旋身,鐵餅學長以一個完全不符合他體型的敏捷動作直接轉到了籃下。
然後舉球,出……
並沒有,成功出手。
因為在他剛剛成功轉到籃下擦板有效區間的同時,常心昊放棄了標槍學長那邊,三步兩步直線衝到了鐵餅師兄的身後。
緊接著乘對方還未將籃球舉到最高處,以拉轉態勢充其量隻是從腰間上升到肩膀位置的時候,一個準確的伸手,成功把籃球輕描淡寫地攬到了自己懷裏。
“這種職業習慣,我也猜的出來好麽?”
“別吹了,趕快把球傳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