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地馬拉共和國將進攻戰打成了消耗戰,除了危地馬拉的官兵不滿意外,無論是英國人還是危地馬拉共和國那位大總統都感覺很不錯。
就連尤裏也覺得這麽打下去沒什麽。
反正死的都是土著士兵,還是從新占領區中招募的土著士兵。
多明戈也不是什麽人都招收,如果是剛扔下鋤頭的農奴,連槍都不會開,多明戈招上來拉到戰場上當炮灰都不合格。
因此,先鋒軍團吸納的其實都是之前被擊潰流竄的散兵遊勇,各地的雇傭兵團夥,以及原來新西班牙總督區被解散的部隊。
這些人的戰鬥素質雖然一般,但好歹見過血會開槍,比農奴不知強多少倍。
正因如此,先鋒軍團才可以一邊頂著前線的巨大傷亡,一邊不斷給撤下來整編的缺損部隊補充新兵,還能維持基本的戰鬥力。
由於先鋒軍團打仗主要是呆在防禦工事中,對士兵的要求更低,而且多明戈還采取了督戰隊製度,所以哪怕有這大量補充兵的部隊拉到前線,也很少出現成建製崩潰的跡象。
當然,先鋒軍團能堅持這麽久,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對麵的危地馬拉共和國陸軍的水準太差勁……
源源不斷的流血犧牲讓膨脹的危地馬拉共和國的陸軍規模以十分穩健的速度下降著,要知道,在一點都不文明的危地馬拉共和國,士兵陣亡後是沒有撫恤金的。
如果士兵傷殘那就更慘了,直接被強製退役然後迴家啃老……
參軍的都是貧苦家庭,平日裏填飽正常人的肚子都很難,更何況養一個殘疾人?
危地馬拉共和國之所以能拉起來這麽大一支軍隊,就是因為窮人和剛剛獲得自由不久的原奴隸實在是太多了,這些家庭中的次子們為了減輕家裏的口糧負擔,才在危地馬拉共和國參軍當兵吃糧。
危地馬拉共和國的陸軍雖然沒有軍餉,但若是上了前線會有一筆戰時津貼,數額很少,但至少可以寄給家裏。
並且他們在軍隊的夥食比家裏要強很多。
正因如此,危地馬拉共和國陸軍士兵在前線中,寧願戰死也不想負傷,很所傷殘士兵都會懇求自己的同僚給自己一個痛快……
因為他們心裏很清楚,一旦作為殘疾人被遣散迴家,隻會給家人一個難以選擇的命題,同時也會讓自己後半輩子的內心在愧疚中煎熬。
這就是危地馬拉共和國前線戰果不咋地,但陣亡數字卻一直很高的原因。
如果不是危地馬拉共和國那位大總統是一位和尤裏一樣的狠人,派遣自己的親衛軍專職督戰隊,估計前線添油戰術送死的危地馬拉共和國陸軍早就出現大麵積逃兵了。
攻防戰和野戰不同,在攻防戰中逃兵是很難有成功機率的。
戰場就那麽大,進攻路線都是固定的,督戰隊把幾個口子一封,除了在戰場上裝死當屍體外,逃兵根本沒有去處……
更何況,這個時代講究的都是密集衝鋒隊列,士兵都聚集在一起衝擊敵軍陣線,士兵敢迴頭或許連督戰隊的影子都沒看到就被自己的直屬上司槍斃了。
就這樣,危地馬拉共和國的大總統看著軍隊規模下降軍費開支與日俱減,美利堅帝國被壓製在防線內無法進攻,心情逐漸變得舒暢起來。
英國人看到危地馬拉共和國將美利堅帝國的精力拖在這裏天天給美利堅帝國放血,也十分滿意,可以給倫敦政府一個不錯的答卷。
多明戈看著先鋒軍團在一天天的血戰中不斷捶打,老兵比例越來越高,全身心都投入到招兵事務當中,一心打造屬於自己的強軍。
尤裏則將自己的後宮佳麗都招到墨西哥城,一邊開著無遮大會一邊關注著前線的戰況,沒有絲毫急切。
有先鋒軍團這種炮灰頂在前麵對尤裏來說輕鬆了不少,哪怕敵軍在某一點達成了突破,也不可能短時間內撕裂整條防線,尤裏完全可以從容不迫的前往突破點用召喚軍團把敵軍殲滅。
畢竟能突破先鋒軍團的防線不是敵方精銳就是大股敵軍,值得尤裏出手。
交戰雙方乃至第三方的高層都很滿意這場絞肉機,唯獨不滿的隻有交戰前線的官兵。
呆在前線的底層士兵仿佛活在噩夢當中一般,每天早上一睜眼,就要去麵對仿佛永遠打不完的炮彈,永遠殺不光的敵人,和不知道那裏就會飛過來的鉛彈了解自己的生命……
甚至很多時候他們還要和根本不認識的陌生麵孔進行慘烈的貼臉肉搏白刃戰,uu看書 .uukanshu.om哪怕他們並不想去殺對方,但為了活下去,他們隻能拚命的把刺刀送入對方的胸膛當中。
這一場戰爭愣是打出了歐陸戰場上才會出現的慘烈戰況!
與此同時,危地馬拉共和國的大總統一邊在英國麵前堅決的表示戰鬥到底,一邊派出密使前往墨西哥城與美利堅帝國進行談判。
很顯然,來自危地馬拉共和國的密使是見不到正沉浸在溫柔鄉中的尤裏,隻能給美利堅帝國的外交部門進行商談。
可惜的是,尤裏的條件是兼並中美洲,讓危地馬拉共和國變成危地馬拉行省……
最多如同當初安置新西班牙總督那般,給危地馬拉大總統一個軍團長的職務,讓他整合危地馬拉共和國的投降部隊,為美利堅帝國繼續開疆擴土。
這顯然是危地馬拉大總統無法忍受的!
至於危地馬拉共和國提出的條件就很簡單了,總結起來就兩個字——和平!
危地馬拉共和國總統從未想過入侵美利堅帝國,至少在尤裏活著的時候不會生出這種想法,而以尤裏的年紀,已經人到中年的危地馬拉大總統大概率是活不過尤裏的……
所以,麵對尤裏的美利堅帝國,危地馬拉共和國的大總統打心眼裏想要當一個‘和平大使’。
甚至願意自降國格給美利堅帝國當藩屬國。
當然,是那種名義上的藩屬國,軍政大權仍然掌握在危地馬拉共和國手中。
就連尤裏也覺得這麽打下去沒什麽。
反正死的都是土著士兵,還是從新占領區中招募的土著士兵。
多明戈也不是什麽人都招收,如果是剛扔下鋤頭的農奴,連槍都不會開,多明戈招上來拉到戰場上當炮灰都不合格。
因此,先鋒軍團吸納的其實都是之前被擊潰流竄的散兵遊勇,各地的雇傭兵團夥,以及原來新西班牙總督區被解散的部隊。
這些人的戰鬥素質雖然一般,但好歹見過血會開槍,比農奴不知強多少倍。
正因如此,先鋒軍團才可以一邊頂著前線的巨大傷亡,一邊不斷給撤下來整編的缺損部隊補充新兵,還能維持基本的戰鬥力。
由於先鋒軍團打仗主要是呆在防禦工事中,對士兵的要求更低,而且多明戈還采取了督戰隊製度,所以哪怕有這大量補充兵的部隊拉到前線,也很少出現成建製崩潰的跡象。
當然,先鋒軍團能堅持這麽久,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對麵的危地馬拉共和國陸軍的水準太差勁……
源源不斷的流血犧牲讓膨脹的危地馬拉共和國的陸軍規模以十分穩健的速度下降著,要知道,在一點都不文明的危地馬拉共和國,士兵陣亡後是沒有撫恤金的。
如果士兵傷殘那就更慘了,直接被強製退役然後迴家啃老……
參軍的都是貧苦家庭,平日裏填飽正常人的肚子都很難,更何況養一個殘疾人?
危地馬拉共和國之所以能拉起來這麽大一支軍隊,就是因為窮人和剛剛獲得自由不久的原奴隸實在是太多了,這些家庭中的次子們為了減輕家裏的口糧負擔,才在危地馬拉共和國參軍當兵吃糧。
危地馬拉共和國的陸軍雖然沒有軍餉,但若是上了前線會有一筆戰時津貼,數額很少,但至少可以寄給家裏。
並且他們在軍隊的夥食比家裏要強很多。
正因如此,危地馬拉共和國陸軍士兵在前線中,寧願戰死也不想負傷,很所傷殘士兵都會懇求自己的同僚給自己一個痛快……
因為他們心裏很清楚,一旦作為殘疾人被遣散迴家,隻會給家人一個難以選擇的命題,同時也會讓自己後半輩子的內心在愧疚中煎熬。
這就是危地馬拉共和國前線戰果不咋地,但陣亡數字卻一直很高的原因。
如果不是危地馬拉共和國那位大總統是一位和尤裏一樣的狠人,派遣自己的親衛軍專職督戰隊,估計前線添油戰術送死的危地馬拉共和國陸軍早就出現大麵積逃兵了。
攻防戰和野戰不同,在攻防戰中逃兵是很難有成功機率的。
戰場就那麽大,進攻路線都是固定的,督戰隊把幾個口子一封,除了在戰場上裝死當屍體外,逃兵根本沒有去處……
更何況,這個時代講究的都是密集衝鋒隊列,士兵都聚集在一起衝擊敵軍陣線,士兵敢迴頭或許連督戰隊的影子都沒看到就被自己的直屬上司槍斃了。
就這樣,危地馬拉共和國的大總統看著軍隊規模下降軍費開支與日俱減,美利堅帝國被壓製在防線內無法進攻,心情逐漸變得舒暢起來。
英國人看到危地馬拉共和國將美利堅帝國的精力拖在這裏天天給美利堅帝國放血,也十分滿意,可以給倫敦政府一個不錯的答卷。
多明戈看著先鋒軍團在一天天的血戰中不斷捶打,老兵比例越來越高,全身心都投入到招兵事務當中,一心打造屬於自己的強軍。
尤裏則將自己的後宮佳麗都招到墨西哥城,一邊開著無遮大會一邊關注著前線的戰況,沒有絲毫急切。
有先鋒軍團這種炮灰頂在前麵對尤裏來說輕鬆了不少,哪怕敵軍在某一點達成了突破,也不可能短時間內撕裂整條防線,尤裏完全可以從容不迫的前往突破點用召喚軍團把敵軍殲滅。
畢竟能突破先鋒軍團的防線不是敵方精銳就是大股敵軍,值得尤裏出手。
交戰雙方乃至第三方的高層都很滿意這場絞肉機,唯獨不滿的隻有交戰前線的官兵。
呆在前線的底層士兵仿佛活在噩夢當中一般,每天早上一睜眼,就要去麵對仿佛永遠打不完的炮彈,永遠殺不光的敵人,和不知道那裏就會飛過來的鉛彈了解自己的生命……
甚至很多時候他們還要和根本不認識的陌生麵孔進行慘烈的貼臉肉搏白刃戰,uu看書 .uukanshu.om哪怕他們並不想去殺對方,但為了活下去,他們隻能拚命的把刺刀送入對方的胸膛當中。
這一場戰爭愣是打出了歐陸戰場上才會出現的慘烈戰況!
與此同時,危地馬拉共和國的大總統一邊在英國麵前堅決的表示戰鬥到底,一邊派出密使前往墨西哥城與美利堅帝國進行談判。
很顯然,來自危地馬拉共和國的密使是見不到正沉浸在溫柔鄉中的尤裏,隻能給美利堅帝國的外交部門進行商談。
可惜的是,尤裏的條件是兼並中美洲,讓危地馬拉共和國變成危地馬拉行省……
最多如同當初安置新西班牙總督那般,給危地馬拉大總統一個軍團長的職務,讓他整合危地馬拉共和國的投降部隊,為美利堅帝國繼續開疆擴土。
這顯然是危地馬拉大總統無法忍受的!
至於危地馬拉共和國提出的條件就很簡單了,總結起來就兩個字——和平!
危地馬拉共和國總統從未想過入侵美利堅帝國,至少在尤裏活著的時候不會生出這種想法,而以尤裏的年紀,已經人到中年的危地馬拉大總統大概率是活不過尤裏的……
所以,麵對尤裏的美利堅帝國,危地馬拉共和國的大總統打心眼裏想要當一個‘和平大使’。
甚至願意自降國格給美利堅帝國當藩屬國。
當然,是那種名義上的藩屬國,軍政大權仍然掌握在危地馬拉共和國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