廷尉諮賢佐讞刑,辟書連上得翹英。


    興漢殿劉辯看著下放被押解進入長安的王匡,怒聲道:“王匡,你膽子不小啊,公然販賣人口。你這是在打朕的臉啊。”


    王匡絕望的跪在地上,悲痛道:“陛下,罪臣該死,罪臣死有餘辜。”


    劉辯也是懶得和王匡廢話,直接對廷尉趙謙說:“廷尉,把他帶下去,好好審,這個混賬東西。”


    如今已有七十的趙謙出列道:“臣遵旨。”


    劉辯看向,興漢殿中的百官,他在想如何能夠利用這次王匡的事,把利益最大化。


    劉辯想到一個人吳修,這個不管在啥時候都能混的風生水起的人。十常侍得勢時,跟著十常侍。何進專權時,又是何進手下。最後董卓進入洛陽後,他又在董卓手下做心腹。而現在又跟著王允。任諫議大夫。


    “諫議大夫,這次清查河內郡,這事就讓你去辦了。”劉辯在心中想好之後,對著吳修方向說道。


    本來正在發呆的吳修,也是怎麽沒有想到,這居然還有自己的事。當聽見劉辯是給他差事後,立即出列。


    吳修興奮的大聲喊道:“臣領旨,請陛下放心,臣一定將河內查個幹淨。還百姓一個公道,給陛下一個交代。”


    太尉馬日磾聽見這吳修還在說,有些受不了,然後開口對劉辯道:“陛下,那這河內太守,該是任命何人。”


    劉辯也沒有想好任命誰,於是對馬日磾說:“太尉有人選嗎。說幾個出來聽聽。”


    馬日磾心中想說司馬防,但一想,他是河內人,於是開口說:“第五巡,金尚,士孫瑞,都可以。”


    “司徒,司空呢,有什麽人推薦,也說說看。”劉辯又看向王允和趙歧。


    王允推薦了楊儒和和韓融,而趙歧則是推薦了趙溫和陰修。


    他們說的這些人,做一個河內太守實在是綽綽有餘。不過劉辯要用一個最好的人。那就是蜀地趙溫,既不是司隸之人,又和趙歧關係近。畢竟如今朝廷中趙歧的勢力還是有些小。


    劉辯隨即說道:“那就讓趙溫去做河內太守吧。”


    劉辯說完後,又接著說:“這次光祿大夫賈琮,上書了不少,不合格的縣令。如今又快到了太學的學子畢業時候。所以這次朕打算,在興漢殿召開一次進入國子監的考試。”


    “蔡邕這次選拔學生進入國子監,這事就由你來辦。還有這次朝廷任命縣令,優先從國子監選擇。”劉辯終於洋洋灑灑的說完這些,感覺自己都要累死了。


    劉辯的話,也是在慢慢告訴百官,以後想當官,就要準備考試才行。


    “還有事嗎 ,沒事就退朝吧。”劉辯說完後,也不再搭理這些人,直接起身離開。


    劉辯退朝之後,就來帶著荀攸和賈詡來到兵部這邊。


    劉辯一到兵部這裏,就對皇甫嵩說:“蓋勳的飛鴿傳書,朕看了,說說你們兵部的想法吧。”


    皇甫嵩對著劉辯拱手道:“蓋勳這兩個方案,臣以為都可以用。先試試第一個,反正第二個需要時間。”


    盧植也在一旁附議說:“這白波穀易守難攻,不打就像一根刺一樣,在那裏紮著著實難受。”


    劉辯聽完後,感覺這倆啥也沒說,於是對荀攸和賈詡問道:“你們兩人有什麽看法。”


    荀攸聽見劉辯在叫自己,然後開口說:“鎖陽侯這兩個辦法,太過於看中天和地利了,要是這兩個都不行。那麽這辦法也行不通。”


    賈詡在一旁搖頭說:“最好的辦法就是從白波穀內部瓦解他們,這樣我軍就容易動手了。”


    劉辯聽完後,圍著沙盤在慢慢走著,這時劉辯看向賈詡,腦子裏想出一個計策出來。


    劉辯想起三國演義中,曹操對決馬超韓遂時用的計策。於是劉辯走到一張桌子上,拿出筆就在紙上麵寫下一段招降的文書,然後對上麵的文字用筆進行了塗改。


    劉辯滿意的看著自己的大作,笑著對賈詡說:“文和,你親自去一趟蓋勳那裏,把這個交給楊奉。”


    賈詡接過劉辯多寫的文書,拿在手上一看。皇甫嵩和盧植以及荀攸都紛紛看過來。


    “陛下聖明。”


    荀攸看著這份被塗改的文書,對劉辯拜服。


    而皇甫嵩和盧植則是一臉模糊的看著這文書,不知所以然。


    賈詡看完後,也是明白劉辯想要幹什麽。於是說:“請陛下放心,臣這就去辦好這件事。”


    荀攸看完後,對劉辯說道:“陛下,這個楊奉好像是弘農楊氏之人,可以讓大司農楊彪,也寫一份招降的文書過去。”


    劉辯覺得,可行,於是道:“行,讓楊彪寫一份去。”


    隨即宮中宦官,立刻前往楊彪府上。楊彪在得知宮中來意之後,立馬開始動筆書寫。


    楊修看見父親楊彪在書寫,大聲對楊彪說:“父親,他楊奉那個楊,和我們的楊能一樣嗎。再說了,他楊奉不過就是一個楊家的邊緣旁支,怎麽能讓父親親自來寫這些東西。”


    楊彪聽見楊修這話,隻是笑笑,沒有說話。


    很快楊眾,楊儒,楊琦,楊讚也都來到楊彪這裏。


    身為楊彪堂弟的楊眾對楊彪說:“哥,咱們在弘農的鐵礦,已經弄好了。保證能和這次王匡販賣人口案牽扯上去。”


    楊琦也在一旁說:“我已經說好弘農太守陳綱,打算讓他來長安任中散大夫一職。”


    楊彪聽完楊眾和楊琦的話後,滿意的點頭道:“如今我們楊氏深受皇恩,在囂張跋扈。我們弘農楊氏的下場一定和袁家一樣。出點把柄讓陛下知道,對我們來說也是好事。”


    “大哥所言極是,如今我們楊氏之人都是位高權重,而修兒雖小,卻也在兵部任職了,這樣對我們弘農楊氏不是好事啊。”楊眾對著楊彪說道。


    楊彪則是一臉欣慰的樣子,看著家族中的幾人,微笑著:“你們能夠明白這些,我就很欣慰了。”


    楊彪又看向楊修,笑著說:“我沒有讓你去競選秘書郎,你可有不滿。”


    楊修是何等聰慧,自然是明白,這其中事,迴答道:“父親的意思,孩兒明白。孩兒對那秘書郎也不感興趣,如今孩兒已經為官了。”


    楊修接著對楊彪說:“父親,孩兒認為,如今我楊氏和王允合作。一個小小的白波穀,不足為慮。我看還是圖謀並州,最為穩妥。”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劉辯再造大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弓箭在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弓箭在腰並收藏三國之劉辯再造大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