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董卓專權!
三國:穿越者遇到劉備重生 作者:龍與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董卓見劉備、袁術兩邊都沒出什麽幺蛾子,大喜。
不久,豫州牧黃琬至洛陽擔任司徒,董卓帶楊彪、黃琬上書要求為建寧元年九月政變時,被定為叛逆的陳蕃、竇武和次年第二次黨錮之禍被捕遇害的眾多黨人平反。
劉協自然同意,隨後恢複了陳蕃、竇武等人的爵位,提拔黨錮之人的子孫為官。
一時間,董卓名聲大為好轉,董卓隨後又親近周毖、伍瓊,原大將軍府官員何顒、鄭泰也成為董卓幕僚。
再加上楊彪等世家刻意逢迎、荀爽等名士應征,一時間,董卓與這些世家、名士進入蜜月期,各取所需關係密切。
周毖、伍瓊對董卓勸道。
“明公雖有廢帝之舉,確出於公心,不過恐天下人誤會,何不大封親近士子,讓其到地方任職宣揚董公之意,如此天下必安也!”
董卓聽完大為心動,不過還是抱著一絲警惕,先打發走了周毖二人,隨後招來李儒、賈詡三人相商。
“文優、文和、伯誠公,周毖二人所言可能聽從?”
董卓還是十分謹慎的,不過董卓和楊彪等世家、荀爽等名士密切交流之後,也深切明白他們的人脈和名望,所以有些拿不定主意。
賈詡、閻忠二人自然知道這是趟渾水,都不開口,李儒猶豫片刻後道。
“主公,以儒觀之,恐怕有些不妥,若四處分封,萬一生變就不妙了。”
董卓一聽自然更加遲疑了,卻也不置可否,隨後董卓讓三人退下。
隨後幾天,周毖、伍瓊等士子繼續勸說董卓,董卓最後被伍瓊的一句話打動。
“明公,瓊聞逼之太急,必生變故,袁紹此人名滿天下,更是袁氏出身,袁氏門生故吏遍布天下,聞鮑信、王匡等人也聚攏數萬人馬不知是何意圖?”
鮑信、王匡本都是何進心腹,都不願從董卓,鮑信甚至還建議袁紹趁董卓立足未穩斬殺之,不過袁紹為了製衡劉備自然不采納。
隨後鮑信二人各自迴到州郡,王匡召集數千人馬屯紮在河內郡,鮑信更是誇張在泰山招募兩萬多人馬。
董卓聽完心生不安,最後聽從伍瓊勸說,不過董卓還是招來李儒商議如何封賞。
“主公,既然如此,可封王匡、鮑信二人為河內、泰山太守何如?至於袁紹封其為渤海太守加封邟鄉可也!”
李儒之所以如此建議,王匡、鮑信二人自不必說,手握兵馬幹脆封太守安撫之,至於袁紹,在李儒看來手上有袁隗做人質倒也無妨,所以幹脆也厚封。
董卓聽了微微頷首,“文優所言甚是,那還有其他士子呢?”
李儒思索許久後道。
“吾聞袁術欲求取荊州刺史,不過不可予之,當加荊州刺史王睿為荊州牧,拉攏其以製衡袁術大軍。
劉備恐怕也會橫行東方,以儒觀之其必貪心不足,不過也不可過度激怒於他,所以不能插手青州的太守任命,但是儒聞陶謙勇武剛烈,為人霸道命其為徐州牧必可製衡劉備,不知主公以為何如?”
“陶謙確能製衡劉備,老夫曾與其共事,其性格確實剛烈無比”
董卓聽完李儒所述深以為然,隨後二人仔細敲定了一番細節之後,就定了下來。
翌日,朝會。
董卓拒絕了袁術的請封荊州刺史,而是加王睿為荊州牧,隨後又封陶謙為徐州牧,王芬任冀州牧加都鄉侯,袁紹為渤海太守、邟鄉侯,王匡為河內太守,鮑信為泰山太守,同時提拔無數名士任為太守、刺史。
比如韓馥、劉岱、孔融等或為刺史或為太守,還有給荀爽等名士加官晉爵以示親近士人之意,借此籠絡人心!
…………
南陽,太守府。
“啪!”
隻見袁術將竹簡丟在地上,大怒道。
“董卓賊子欺吾也!吾必殺之!”
看來董卓如此謀劃讓袁術頗為氣憤,以至於發如此大的火。
閻象見此連忙勸道。
“主公!以象觀之,如今局勢不明,主公當暫緩之!”
“哼!董卓給我等著!”
孫堅與王睿關係不好,見此自然也挑撥道:
“明公,王睿此人乃庸人耳,豈能任荊州牧?以堅觀之,何不殺之?”
袁術聽了頗為心動,不過還是拒絕道。
“師出無名,不可擅殺也!暫且後觀!”
“唯!”
孫堅自然也不會反駁袁術。
至於陶謙等人自然欣然從命,冀州刺史王芬、袁紹雖然疑惑卻還是接下了旨意。
所以整個天下自然也因為董卓的封賞而局勢大變!
隨後董卓見此自覺高枕無憂,再次表露野心,冊封自己為相國,有“入朝不趨,劍履上殿”的特權,自此董卓的權勢在朝廷如日中天。
不久,豫州牧黃琬至洛陽擔任司徒,董卓帶楊彪、黃琬上書要求為建寧元年九月政變時,被定為叛逆的陳蕃、竇武和次年第二次黨錮之禍被捕遇害的眾多黨人平反。
劉協自然同意,隨後恢複了陳蕃、竇武等人的爵位,提拔黨錮之人的子孫為官。
一時間,董卓名聲大為好轉,董卓隨後又親近周毖、伍瓊,原大將軍府官員何顒、鄭泰也成為董卓幕僚。
再加上楊彪等世家刻意逢迎、荀爽等名士應征,一時間,董卓與這些世家、名士進入蜜月期,各取所需關係密切。
周毖、伍瓊對董卓勸道。
“明公雖有廢帝之舉,確出於公心,不過恐天下人誤會,何不大封親近士子,讓其到地方任職宣揚董公之意,如此天下必安也!”
董卓聽完大為心動,不過還是抱著一絲警惕,先打發走了周毖二人,隨後招來李儒、賈詡三人相商。
“文優、文和、伯誠公,周毖二人所言可能聽從?”
董卓還是十分謹慎的,不過董卓和楊彪等世家、荀爽等名士密切交流之後,也深切明白他們的人脈和名望,所以有些拿不定主意。
賈詡、閻忠二人自然知道這是趟渾水,都不開口,李儒猶豫片刻後道。
“主公,以儒觀之,恐怕有些不妥,若四處分封,萬一生變就不妙了。”
董卓一聽自然更加遲疑了,卻也不置可否,隨後董卓讓三人退下。
隨後幾天,周毖、伍瓊等士子繼續勸說董卓,董卓最後被伍瓊的一句話打動。
“明公,瓊聞逼之太急,必生變故,袁紹此人名滿天下,更是袁氏出身,袁氏門生故吏遍布天下,聞鮑信、王匡等人也聚攏數萬人馬不知是何意圖?”
鮑信、王匡本都是何進心腹,都不願從董卓,鮑信甚至還建議袁紹趁董卓立足未穩斬殺之,不過袁紹為了製衡劉備自然不采納。
隨後鮑信二人各自迴到州郡,王匡召集數千人馬屯紮在河內郡,鮑信更是誇張在泰山招募兩萬多人馬。
董卓聽完心生不安,最後聽從伍瓊勸說,不過董卓還是招來李儒商議如何封賞。
“主公,既然如此,可封王匡、鮑信二人為河內、泰山太守何如?至於袁紹封其為渤海太守加封邟鄉可也!”
李儒之所以如此建議,王匡、鮑信二人自不必說,手握兵馬幹脆封太守安撫之,至於袁紹,在李儒看來手上有袁隗做人質倒也無妨,所以幹脆也厚封。
董卓聽了微微頷首,“文優所言甚是,那還有其他士子呢?”
李儒思索許久後道。
“吾聞袁術欲求取荊州刺史,不過不可予之,當加荊州刺史王睿為荊州牧,拉攏其以製衡袁術大軍。
劉備恐怕也會橫行東方,以儒觀之其必貪心不足,不過也不可過度激怒於他,所以不能插手青州的太守任命,但是儒聞陶謙勇武剛烈,為人霸道命其為徐州牧必可製衡劉備,不知主公以為何如?”
“陶謙確能製衡劉備,老夫曾與其共事,其性格確實剛烈無比”
董卓聽完李儒所述深以為然,隨後二人仔細敲定了一番細節之後,就定了下來。
翌日,朝會。
董卓拒絕了袁術的請封荊州刺史,而是加王睿為荊州牧,隨後又封陶謙為徐州牧,王芬任冀州牧加都鄉侯,袁紹為渤海太守、邟鄉侯,王匡為河內太守,鮑信為泰山太守,同時提拔無數名士任為太守、刺史。
比如韓馥、劉岱、孔融等或為刺史或為太守,還有給荀爽等名士加官晉爵以示親近士人之意,借此籠絡人心!
…………
南陽,太守府。
“啪!”
隻見袁術將竹簡丟在地上,大怒道。
“董卓賊子欺吾也!吾必殺之!”
看來董卓如此謀劃讓袁術頗為氣憤,以至於發如此大的火。
閻象見此連忙勸道。
“主公!以象觀之,如今局勢不明,主公當暫緩之!”
“哼!董卓給我等著!”
孫堅與王睿關係不好,見此自然也挑撥道:
“明公,王睿此人乃庸人耳,豈能任荊州牧?以堅觀之,何不殺之?”
袁術聽了頗為心動,不過還是拒絕道。
“師出無名,不可擅殺也!暫且後觀!”
“唯!”
孫堅自然也不會反駁袁術。
至於陶謙等人自然欣然從命,冀州刺史王芬、袁紹雖然疑惑卻還是接下了旨意。
所以整個天下自然也因為董卓的封賞而局勢大變!
隨後董卓見此自覺高枕無憂,再次表露野心,冊封自己為相國,有“入朝不趨,劍履上殿”的特權,自此董卓的權勢在朝廷如日中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