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幾路大軍幾乎都要無功而返了。


    唯有淮南,因為劉備主動收縮兵力,所以隻剩下了袁紹。


    袁紹以三個郡的勢力,苟延殘喘,始終不願意投降。


    最終在戲誌才、陳登率領的徐州軍團的步步緊逼下,袁紹走投無路,下令族人跟臣下投降了劉羲。


    他自己則飲鴆自殺了。


    劉羲的兵馬完全占據了淮南,對江東也構成了威脅。


    這極大的減緩了周瑜對魯肅的攻勢,讓水軍大大地喘了口氣。


    劉羲收到了情報,歎道:“袁氏兄弟果然都一樣脾氣剛烈。”


    袁氏族人投降之後,劉羲也沒有難為他們,任由他們迴去了汝南老家。


    不過他們還是識趣地獻上了袁家汝南的福地,讓劉羲的底蘊進一步加強。


    袁紹臣下眾人也各分東西。


    部分歸降了劉羲,部分歸隱了山林。


    還有如許攸、郭圖、楊宏這樣與劉羲結怨的,他們都投了劉備。


    可惜楊宏這樣的“人才”,在劉備麾下沒呆多久,就被劉備給砍了。


    五路大軍,隻有淮南一處見到成效。


    南蠻一路已被擊退,蠻軍大敗虧輸,元氣大傷,至少數年之內不敢再進攻益州。


    他們之所以能夠建功,還是紫虛上人出馬,請出了孟獲的嫡親兄長孟節。


    孟節自幼修道,紫光上人對他有傳道之恩,沒有師父之名,卻有師徒之實。


    孟節深知南蠻虛實,對於各部的兵力,各族之間的關係跟矛盾等等,都知道得十分清楚。


    這樣的情況下,蠻人焉得不敗?


    另外長安軍團跟攻打江東的水軍,這兩路也陷入了僵持之中。


    長安軍團在漢中雖然沒有建功,但是好歹保持著攻勢,看起來占著上風。


    但水師卻一直處在下風,損傷頗大。


    水師主要依靠舟船跟士卒,猛將的優勢不如陸地上那麽大。


    青州水軍的底蘊比起荊揚水軍來,還是淺薄了許多。


    周瑜又是天生帥才,用兵如神。


    若非魯肅穩重,恐怕水軍的損傷更大,有傾覆的危險。


    破局的關鍵還是在中路的南陽戰場上。


    劉羲兵多將廣,頂級戰力遠超劉備。


    不過劉備這邊也不弱,尤其是以天賜陣法訓練出來的道兵,每一隊都可以抵擋一位超一流的猛將,彌補了頂級戰力不足的短板。


    雙方各逞奇謀,你來我往,一日一小戰,五日一大戰。


    這一戰足足打了兩年。


    劉羲跟麾下謀士的計策,本意是拖垮季漢的國力,令其一舉奔潰。


    大夏擁有高產作物,全麵推廣開來,基本上不會出現糧食短缺的現象。


    而且傳國玉璽乃是人道至寶,能夠鎮壓國運。


    所以大夏這兩年來一直風調雨順。


    雖然損失很大,但也能夠支撐下來。


    而且處於戰時製度之下,朝廷高速運轉,各項製度改革也雷厲風行的鋪排開來。


    雖然這些製度沒有顛覆傳統,但是也是結合了古今的經驗,將之貼合時代,讓國力更加壯大。


    這些政策雖然對世家豪強有一定的影響,但是幅度不算太大,他們也不敢反抗。


    劉備那邊的兵力損傷更大,季漢本就勢弱,治下之民比大夏少了兩三倍。


    兩年的戰爭,幾乎青壯損傷過半。


    不過這兩年,季漢的情形非常詭異。


    他那邊也是風調雨順,不但如此,氣候時節仿佛有人操縱調度一般,非常精準。


    該下雨時,一絲不多一絲不少。


    該熱時,該冷時,溫度都剛剛合適。


    所以大漢的農業、畜牧業發展飛速,百畜興茂,就連莊稼的收成也比往年要好許多。


    大漢治下的百姓,百病不生,各個身強體健。


    他們感覺到修煉似乎比以往更加容易了,劉備麾下的文武大臣兩年間都連連突破。


    就連士卒的戰鬥力也一天天的增強。


    季漢臣民都傳揚著劉備乃是天命所歸,大漢乃是受到天眷。


    在這樣的信念中,他們雖然損傷很大,但是也能鬥誌昂揚地堅持了下來。


    劉羲跟郭嘉、程昱等重臣統計了這兩年的戰損,都是一陣沉默。


    光是南陽戰場上,大夏就損失了二十餘萬的士卒,將領更是死了數十人。


    而漢中跟江東兩處戰場,基本上一直在對峙之中,隻是損失錢糧,將士倒沒有多大的損傷。


    大夏損傷嚴重,大漢的損失比之大夏隻多不少。


    雙方都顯得兵力空虛起來。


    劉羲心中鬱悶:“自己隻是小小的開掛,劉備那邊才是完完全全的掛逼!”


    郭嘉道:“天意偏幫劉備那邊也太明顯了,完全就是不計結果地在為季漢提升實力!”


    左慈道:“這算什麽。


    當年光武帝昆陽之戰的時候,uu看書 ww.uukanhu.c劉氏蒼天都親自下場了。


    又是隕石,又是狂風。


    幸好如今被留侯縛住了手腳,否則說不定比起昆陽之戰更加兇猛。”


    到了如今,他們這些心腹重臣也已經知道劉氏蒼天以及留侯張良的事情了。


    現在已經是上了賊船了,沒有了反悔的餘地。


    何況以如今的局勢來看,他們的勝算反而更大一些。


    況且在上古之世,人定勝天,古之聖人,哪一個不是淩駕於天道之上?


    這些人都是當世人傑,又豈能沒有一點豪情壯誌?


    古人能做到的事情,今人難道就做不到嗎?


    所以他們一個個心中激情萬丈,沒有一個人退縮,反而充滿了敢教日月換新顏的氣魄。


    在這之前,劉羲也通過九節杖之中留下的信息,跟張良溝通過了。


    張良告訴他,劉氏蒼天如今雖然不能直接出手,但是卻可以間接地下場。


    不過他也安慰劉羲,叫他不必太過擔心。


    天道之力並非無窮無盡的。


    而且劉氏蒼天雖然是天道之意誌,但是也不能完全地使用天道之力。


    天意的存在,是為了世界的壯大跟進化。


    這是大道規則,即使天意也不能違背。


    過度使用天道之力的話,會對整個世界造成損傷。


    所以天意對天道之力的使用是有限的。


    如今天意大幅度地提升大漢的底蘊,但是卻不能長久地堅持下去。


    隻要劉羲保持著大夏的國力昌盛,碾壓季漢,那麽最終還是能夠將季漢的國力給耗盡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諸天鴻蒙樹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康廣陵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康廣陵並收藏諸天鴻蒙樹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