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統道:“劉表不過塚中枯骨,我略施小計,便可以擒下他。


    至於袁紹,此人剛愎自用,親小人,遠賢臣。


    如今更是與周公瑾有了裂痕,此乃主公的機會。


    主公可以效仿陳平離間項羽範增之計,以金帛財物賄賂郭圖、許攸、楊宏等人,離間袁紹與周瑜。


    隻要主公得到周瑜,得江東易如反掌。


    江東到手之後,兩麵夾擊袁紹,反掌可破之。”


    劉備大喜,周瑜乃是天下一等一的帥才,可比古之韓信。


    若能破掉袁紹,又得周瑜,那麽就有了跟劉羲爭天下的底氣。


    劉備拉著龐統的手道:“先生真是我的子房啊。”


    至此,龐統一躍成為劉備集團中跟法正並重的謀臣。


    兩年時間一晃而過。


    這兩年間,劉備北攻漢中,南吞荊州,一躍成為實力僅次於劉羲的諸侯。


    漢中已被法正所率的兵馬占據大半。


    張魯隻能偏居一隅。


    若非駐守長安的關羽派兵支援,張魯早就沒有了立足之地。


    因此張魯直接投靠了劉羲,交出了兵權。


    劉羲與劉備雙方的兵馬在漢中形成了對峙。


    張魯乃是張良的十世孫,天師道教祖張陵的親孫。


    張陵乃是張良的轉世分身,他創立天師道,專門煉製了兩件法器,分別是天師印跟天師劍。


    天師印又稱陽平治都功印,乃是治鬼煉魔的法印,屬於地道法器。


    天師劍又命張陵劍,乃是天師道的氣運法劍,屬於人道法器。


    這兩件法器暗合地道、人道,轉為克製天道而生。


    張魯將之獻給了劉羲。


    劉羲曾在其他世界得到過兩枚天師印,進行了融合,威力大增。


    因此他將這方印跟原來的融合之印取出,一起祭練,最後融合成了一方新的天師印。


    這枚天師印的威力已經遠遠超出了尋常法寶的層次,成為了一件後天靈寶。


    根據從主神殿得到的信息,鴻蒙樹分身將法寶劃分為法器、靈寶、至寶、混沌靈寶、混沌至寶五個層次。


    其中靈寶跟至寶又有先天跟後天之分。


    先天代表著乃是天地生成,後天代表著人為煉製。


    不過先天跟後天不是按著威力來區分的,也就是說後天靈寶的威力未必就比先天靈寶弱。


    隻是先天靈寶天生帶著道韻,各有妙用,而且天生能夠鎮壓氣運,這是絕大多數後天靈寶都不如的地方。


    至於混沌靈寶,乃是能夠在混沌虛海中使用的法寶,能夠適應諸天萬界的規則,本身就蘊含著道則。


    不但天師印被劉羲煉製成了後天靈寶,連同傳國玉璽也被劉羲進行了融合,煉製成了後天功德靈寶。


    本來他還想將天師印跟傳國玉璽也融合的,但是這兩方印璽的屬性不同,一個屬於地道之寶,一個屬於人道至寶。


    以他現在的能力,還不能將之完美地融合。


    若是以鴻蒙樹將之強行融合的話,很可能相互衝突,靈韻大減,得不償失。


    劉備結盟了馬騰韓遂,與之夾擊長安軍團。


    馬騰韓遂威逼關中,法正大軍進攻漢中。


    劉羲隻得往長安增添了兵馬,雙方打得有來有往。


    劉羲兵多將廣,謀臣不但新添了李儒、賈詡,又來了荀彧、徐庶、李嚴、崔鈞等人。


    勢力強盛,就算天下諸侯聯手,也不畏懼。


    何況這兩年間,他派出了專門培養的農官,遍天下推廣高產作物。


    又有傳國玉璽能夠調節氣候,一直風調雨順。


    麾下各個州郡已經糧米滿倉,再沒有饑饉之憂。


    徐州跟幽州更是幾乎被完全滲透,完全可以一鼓而下,直取兩州之地。


    劉羲也加緊了對兩州的攻略。


    徐州牧陶謙已經老邁,沒有了雄心壯誌,兩個兒子又庸庸碌碌,不能繼承家業。


    因此已經有心歸降劉羲。


    幽州劉虞跟公孫瓚二人已經勢成水火,兩人之間的戰爭一觸即發。


    隻是由於麵對著劉羲巨大的威脅,兩人才勉強忍耐著,聯合起來一致對外。


    但是他們的性格跟發展策略都南轅北轍,根本無法再合作下去了。


    劉虞作為州牧,主張對鮮卑等異族進行懷柔之策。


    而公孫瓚則執行的是鐵血鎮壓之策。


    當然劉虞的懷柔之策,並非是一味遷就異族。


    而是保持武力威懾的同時,厚待蠻夷的貴族,將之馴化,去其剽悍之氣。


    從經濟上控製它,逐步地將之漢化。


    這與後世的滿清對待蒙古的方式有些相似之處。


    他認為蠻夷之地不適合於漢人定居,一味殺戮不能解決問題,若能變夷為夏,才是長久之策。


    此舉對朝廷跟民族有利,對幽州卻不利,反而巨大的支出會消耗幽州的實力。


    而且此策太慢,uu看書 ww.uuashu 沒有幾十幾百年難見成效。


    公孫瓚則是直接吞並。


    他打敗異族之後,收繳其馬匹牛羊,將之貶為奴隸。


    納蠻夷之青壯組成奴隸軍,隻有獲得軍功之後才能解除奴隸身份,甚至可以步步高升。


    就是靠著這樣的吞並之策,他滅掉了好幾個草原部族,麾下勢力急劇膨脹。


    勢力膨脹之後,他自然不甘於居劉虞之下,處處受其掣肘。


    而劉虞也對公孫瓚忍無可忍,自己每次費盡心思拉攏了異族,又被公孫瓚搞得離心離德。


    於是劉虞率領幽州兵馬,對公孫瓚展開了圍攻。


    本來劉虞身為州牧,統帥著幽州所有兵馬,又有不少異族的支持,兵力是遠在公孫瓚之上的。


    但是他不擅用兵,更迂腐地下令所有將士,交戰的時候必須避開民居,不能傷害百姓一分一毫。


    以致麾下將士在交戰的時候畏首畏尾,不能完全地發揮實力。


    公孫瓚親率白馬義從,突襲劉虞的中軍,導致劉虞大軍完全混亂。


    然後公孫瓚的大軍大舉進攻,一舉打敗了劉虞。


    劉虞的手下謀士國讓、閻柔護著他逃往冀州。


    劉羲早在他們雙方交戰之前,就獲得了準確的情報,準備好了兵馬,隨時可以攻入幽州。


    隻是沒想到劉虞敗得這麽快,於是劉羲加快行軍,在公孫瓚還沒來得及整合幽州之前,就直接占據了數個郡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諸天鴻蒙樹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康廣陵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康廣陵並收藏諸天鴻蒙樹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