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羲沒想到老嚴這麽大歲數了,還這麽“單純”,笑道:“你認清楚了,是金庸新—著,作者筆名叫金庸新。”


    “咳咳咳……”老嚴差點被嗆死,急赤白臉地道:“怎麽能這樣呢?要是金庸先生告我們怎麽辦?”


    劉羲道:“這種事本來就是糊塗官司,不怕告的。


    不過為了咱們報社的名聲,兩三天過後咱們就把作者名改過來,同時登報道歉,就說是臨時工幹的,然後你這個主編主動承擔責任,降為副主編。”


    劉羲見老嚴臉都綠了,笑道:“權宜之計罷了。主編由我母親兼任,過段時間,再給你提升上來。”


    聽到主編由老板兼任,嚴助一下子就氣順了,拍著胸脯大聲道:“沒問題!為了公司的發展,我個人小小犧牲算得了什麽!”


    下午,劉羲開始親自把關內容審核。


    因為還沒招娛記,所以今天的內容都是從別家報社那裏買的。


    這些新聞要麽是過期的,要麽是比較平常的,真正勁爆的新聞,別人都自己獨家刊登,不會賣的。


    劉羲看了半天,搖頭道:“不行!你們寫的這些一點趣味性都沒有,誰看你的!”


    有個老編輯低聲抱怨道:“本來這些新聞就沒什麽爆點,我們有什麽辦法!”


    其他人雖然沒說話,但麵上也是讚同的。


    劉羲道:“你們的思路不夠開闊。你們看這篇文章,明星做義工,平平淡淡像白開水一樣,誰愛看。要是像這樣寫呢?”


    他寫下一行字,道:“這是標題。”


    眾人一看,寫的是:“震驚!大明星房龍跟鍾初虹竟做這種事!”


    沒錯,就是後世鼎鼎有名的“震驚體”。


    眾人初看覺得無厘頭,但一品就察覺了妙處,光這個標題就能吸引讀者了。


    看來少東家是個高手,眾人馬屁不要錢地拍起來。


    見所有人都聚精會神地聽講,劉羲指點著文件,侃侃而談。


    “首先,每條新聞要有一個能抓住讀者眼球的標題,哪怕跟內容沒什麽關聯。我稱之為‘標題黨’。


    其次,內容不能平鋪直敘,要有承轉啟合,像山峰一樣起起伏伏。


    我還是以剛剛這條新聞舉例,若是我來寫,我先寫偶然發現兩人聚會,然後又如何跟蹤,總之營造出一種緊張懸疑的氣氛,甚至文章裏氣氛可以把讀者的想象往男女桃色方麵引。


    等到最後段落,再揭曉答案,然後把兩位明星狠誇一遍。再來點正能量的雞湯。


    這樣即使讀者發現上當,也不會太生氣,而且以後他們還會繼續上鉤。”


    劉羲不但傳授了“標題黨”大法,還有“開局一張圖,內容全靠編”套路,還有名字代替法,“疑似”大法。


    這個時代的記者還畢竟純潔,寫新聞基本上都是一五一十的,因此經常發生名人跟報社打官司的事。


    為什麽後來那些新聞編的那麽離譜,反而很少有人告了呢?


    因為後來的記者更壞了,基本上不指名道姓,都是“疑似xx”,或是某姓女星,或者其他代號。


    反正明明是在編排你,所有人都知道說的是你,報社不承認,你就沒辦法。


    這些超時代的經驗傳授下去,編輯們如同醍醐灌頂,一個個看向劉羲的目光充滿了崇拜。


    這群人的經驗還是很豐富的,隻是思維有些僵化,如今仿佛打通了任督二脈,一個個都幹勁十足起來。


    第二日,一份份的報紙都運送出去了。


    報社的人都有些心不在焉,忐忑地等待著消息。


    別說他們,就連劉羲心裏也七上八下的,畢竟這是把小呦呦做手術的錢拿出來做最後一搏,可出不得半點差池。


    此時全城的各大報刊亭,都把《港島日報》擺在了最顯眼的位置。


    畢竟免費的東西,賣多少錢都是自己的,比賣其他報紙劃算多了。


    馬小雲是一個房產銷售員,他每天都有買報的習慣。


    如今房產生意冷清,每天一份八卦娛樂報,就是最佳打發時間的法子。


    他沒有固定買哪個報紙的習慣,今天在報攤老板的推薦下,順手買了一份《港島日報》。


    粗一看,整個報紙排版布局很順眼。


    翻開第一篇,社會熱點,“震驚!八旬師奶從不喝水!”


    這篇新聞比懸疑小說還懸疑,把馬小雲的心神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


    內容是一個老奶奶從不喝水,但身體卻很健康,然後各路專家各種解答,又是引用各個什麽科學家理論,又是什麽醫院醫生的觀點。


    反正雲山霧罩的,弄得像懸疑小說一樣。


    結果結尾的時候揭開真相,老奶奶每天吃飯前都喝某某牌八寶粥……


    然後喪心病狂地瘋狂吹噓這個牌子的八寶粥,多麽營養!


    這是學自後世《走近科學》的套路。


    幾篇新聞看完,馬小雲噴了一口老血,有種被惡作劇了的感覺,但又莫名地覺得很有意思。


    他翻過頁,看到小說版麵,整版都連載的是一本小說,《昆侖》,分量很足。


    一看作者欄,“金庸新著”。


    “嘶!”


    馬小雲激動無比,又不敢相信。


    他是超級武俠迷,其中又最迷金庸,每本小說都反反複複看了無數遍,如今看到金庸新著,簡直不能自持。


    他逐字逐句地細細品讀,讀完後意猶未盡地又讀了一遍,激動地道:“是這個味兒!還是金大俠的武俠小說讀起來最有感覺!”


    他開始瘋狂安利他的同事,uu看書ww.uukansh 於是又有人為《港島日報》貢獻了銷量。


    短短半天,口碑擴散,《港島日報》銷量開始瘋漲,尤其是人們以為金庸出新書了,紛紛奔走相告,不一會兒三萬份就售罄了。


    這是實打實的銷量。


    全報社上下都歡騰起來。


    第一天銷量四萬份,先售完三萬,又加印了一萬份,市場卻還是處於饑渴狀態。


    第二日,銷量更是直線上升,直接飆到了十萬份!


    銷量名列第四,僅排在《東方日報》《星島日報》《明報》之後。


    把整個報界都嚇了一大跳,紛紛打聽這個《港島日報》是從哪兒蹦出來的。


    同時所有人都知道,金庸的新書發表了,不是在他的《明報》,而是《港島日報》。


    金庸的影響力太大了,一下子引起了全城熱議。


    而《港島日報》也在第三日,一下子衝到了二十萬銷量,超過《東方日報》四萬份,登頂第一。


    唐瑛看到這麽短短三天,《港島日報》就從三流小報衝到第一寶座,對兒子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本事,十分佩服。


    隻要下周免費結束後,能把銷量穩定在第一梯隊,就算成功了。


    那時候,用報社做抵押,可以輕鬆地從銀行貸出一百多萬。


    就在劉羲母子高興的時候,金庸也接到了朋友的電話,都是恭喜他又開始創作的,也有很多人拐彎抹角打聽他跟《港島日報》的關係。


    金庸納悶了:“我什麽時候又開始寫作了,我怎麽不知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諸天鴻蒙樹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康廣陵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康廣陵並收藏諸天鴻蒙樹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