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長孫無忌:等太子攻下百濟
家父李世民,請陛下稱太子 作者:執筆見春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天竺王都那宏偉壯麗的宮殿之中,王玄策身著大唐華服,身姿挺拔,已在這宮殿中度過了數月有餘。此刻,他正與戒日王曷利沙相對而坐,言談甚歡。
戒日王麵帶微笑,關切問道:“王使者,這數月於我天竺王都,起居安適否?”
曷利沙自然不懂得漢語,兩人旁邊都帶著翻譯。
王玄策拱手作揖,恭敬迴應:“承蒙王上悉心照拂,王都繁華,款待更是周詳,玄策銘感五內。隻是太子殿下所托之重任,玄策時刻銘記於心,不敢有絲毫懈怠。”
戒日王微微頷首,旋即話鋒一轉:“聽聞大唐太子殿下腿疾纏身,不知可有起色?本王亦一直掛念此事,這幾日已著人搜遍王都,尋得諸多珍稀藥材,望能助太子殿下緩解病痛。”
王玄策聽聞,眼中滿是感激之色:“王上這份厚意,玄策定當如實轉呈太子殿下。殿下對自身腿疾一直憂心忡忡,此疾不僅關乎他個人,更與大唐之未來息息相關。若此次能於天竺覓得良方,殿下定會對王上銘記於心。”
其實這段時間王玄策也一直在奮力尋找,隻是那所謂的白玉斷續膏,如太子殿下所料,完全是子虛烏有之事。
治療腿疾的醫生也有,可聽說了太子殿下的情況後,卻一個個表示無能為力。
好在太子殿下似乎也沒有真的把治療腿疾的希望放在這邊,這讓王玄策少了很多壓力。
戒日王擺了擺手,說道:“太子殿下乃大唐儲君,日後大唐之主,本王能為殿下略盡綿薄之力,實乃榮幸之至。不知太子殿下此次領軍出征遼東,如今戰事進展如何?”
這番話算是明知故問了,自從大唐使團過來後,曷利沙就多方打探大唐的情況。
大唐東征的消息,雖說有些延遲,但大致的情況還是了解的。
王玄策神色間盡是自豪之情:“不瞞王上,太子殿下英勇非凡,謀略出眾。此次出征遼東,一路所向披靡,現已成功攻克高麗、新羅。不日將要一統遼東之地。”
戒日王聽聞,不禁驚歎出聲:“太子殿下如此年輕,竟有這般卓越的軍事才能,著實令人欽佩不已。”
王玄策微笑著點頭:“殿下自幼便癡迷於兵法,勤奮好學,且胸懷大誌。此次出征遼東,亦是殿下向天下彰顯大唐國力之良機。如今大唐在太子殿下的統領下,軍威赫赫,四方來朝。”
戒日王眼中閃過一絲向往之色:“本王一直對大唐的繁榮昌盛心生傾慕,如今太子殿下在軍事上又獲此大捷,天竺更是期望能與大唐締結更為深厚的情誼。若能與大唐攜手,互通有無,必能為兩國百姓帶來福祉。”
王玄策鄭重說道:“王上的心意,玄策定會傳達給太子殿下。大唐向來秉持友好往來之邦交理念,對於真心與大唐交好之國,必定以誠相待。此次王上對太子殿下腿疾的關懷,以及對波斯皇帝的庇佑,太子殿下皆看在眼裏,記在心上。相信在殿下的支持下,大唐與天竺的邦交必將更進一步。”
戒日王滿意地笑了:“如此甚好。本王亦期待能與大唐展開更多的交流與合作,共同推動兩國的友誼。”
此時,一名侍衛匆匆步入大殿,神色慌張,單膝跪地稟報道:“王上,剛收到密報,阿拉伯帝國近日調集大批軍隊,似有進犯我天竺之意。且他們宣稱,因我等庇護波斯皇帝伊嗣埃三世,要求王上將其交出。”
王玄策身邊的翻譯,把侍衛的話進行告知。
戒日王聞言,仰頭大笑,笑聲爽朗,震得大殿嗡嗡作響。
片刻後,猛地一拍案幾,眼中寒光一閃,朗聲道:“哈哈哈哈!這阿拉伯帝國,真是好大的膽子,竟敢來威脅我天竺!想讓本王交出波斯皇帝,簡直是蚍蜉撼樹,不自量力!”
他目光如炬,直視王玄策,接著說道:“王使者,我天竺曆經多年征伐,如今四海歸一,實力豈容小覷。那阿拉伯帝國雖看似強大,可本王又豈會懼怕於它!多年來,我南征北戰,麾下猛將如雲,士卒精銳。我天竺的象兵,更是戰場上的無敵神兵,所到之處,敵軍無不望風披靡。”
戒日王曷利沙是一位極具個性與能力的君主,對整個印度的曆史都有莫大的影響力。
通過多年南征北戰實現了天竺的統一。
繼承王位後,便以首都曲女城為中心,征伐四方,曆經六年戰爭,收複諸多領地,確立了在北印度的霸主地位,並不斷擴張,最終其勢力範圍東達布拉瑪普特拉河,西臨印度河,北到雪山,南至納巴達河,成為繼孔雀王朝、笈多王朝之後又一個基本統一北印度的政權。
建設了龐大的軍隊以維係帝國的統一,還建立一套“刑政甚肅”的等級製官僚機構來輔佐統治,重視利用宗教進行封建統治,傾向於大乘佛教,采取佛教與印度教兼容並包的政策,以此鞏固政權。
實際上阿拉伯帝國的崛起,對於戒日王來說,也很是忌憚。
不過阿拉伯帝國向天竺進軍首先要麵對的是興都庫什山脈。這一山脈地勢險峻,有許多高聳的山峰和陡峭的山穀。
複雜的地形使得大規模的軍事行動非常困難。軍隊要翻山越嶺,後勤補給線難以維持。輜重部隊很難通過狹窄的山路運送足夠的糧草、武器和其他物資來支持大規模的長期戰爭。
還有氣候差異,阿拉伯半島主要是熱帶沙漠氣候,阿拉伯軍隊適應了幹燥炎熱的環境。而天竺地區大部分屬於熱帶季風氣候,有明顯的雨季和旱季。
這樣的情況下,戒日王本土作戰,自然不懼怕如今強勢的阿拉伯帝國。
王玄策神色凝重,沉思片刻後說道:“王上,這阿拉伯帝國顯然是在借機尋釁,庇護波斯皇帝不過是個托詞。他們對天竺覬覦已久,此次或許是想趁此機會擴充勢力。”
羅馬公主入住東宮的消息,王玄策自然已經知曉,況且太子在吐蕃的布置,也表明了對大唐之外的野心。
阿拉伯帝國的強勢,對於大唐,尤其是太子殿下來說,都不是好事。
交好天竺共同壓製阿拉伯帝國,才符合大唐的利益。
戒日王冷哼一聲:“本王豈會不知他們的狼子野心。我天竺百姓安居樂業,國家昌盛繁榮,豈容他們來此撒野。若他們真敢來犯,我定要讓他們有來無迴,讓他們知曉我天竺的厲害!”
戒日王言語中滿是不屑,說道:“兵強馬壯又如何?我天竺軍隊的勇猛與堅韌,豈是他們能比的。想當初,我以一己之力,平定天竺各方勢力,曆經無數惡戰,從未有過退縮。此次麵對阿拉伯帝國,本王更是毫無懼意。”
王玄策目光閃爍,說道:“王上,我等不妨聯合周邊諸國,共同抵禦阿拉伯帝國。以大唐之名,向周邊各國發出倡議,組建聯盟。相信各國亦不願見阿拉伯帝國勢力膨脹,威脅自身安全。”
戒日王雙手抱胸,傲然道:“此計雖妙,但即便周邊各國按兵不動,僅憑我天竺之力,也足以與阿拉伯帝國一戰。本王不僅要守護天竺的每一寸疆土,還要讓他們為自己的狂妄付出慘痛代價。”
曷利沙是有著屬於自己的驕傲,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也算是開國君主了。
戒日王又想到一事,神色一凜,說道:“王使者,還有一事。聽聞阿拉伯帝國近日還揚言,要挑戰大唐的威嚴。他們似對太子殿下在遼東的勝利心懷不滿,想借此機會試探大唐的實力。”
王玄策聞言,眼中閃過一絲怒火:“這阿拉伯帝國實在是狂妄自大!太子殿下的軍事才能豈是他們能挑釁的。他們若敢輕舉妄動,大唐必定讓他們付出慘痛的代價。”
戒日王點頭讚同:“不錯,大唐國力強盛,太子殿下英勇神武,豈是他們能輕易招惹的。而我天竺,也定會與大唐並肩而立,讓這阿拉伯帝國明白,挑釁我們的後果是他們無法承受的。”
王玄策分析道:“王上所言極有可能。所以我等必須盡快行動,加強天竺的防禦。同時,派遣使者前往周邊各國,商議聯盟之事。此外,我也會修書一封給太子殿下,將此處情形詳細稟明,懇請殿下指示。”
戒日王滿意的點點頭:“若有大唐相助,阿拉伯帝國定然不敢來犯。”
——
彼時,長孫無忌正率領著隊伍,在通往遼東的大道上悠悠前行。這日,他們抵達了一處名為清平鎮的地方,此地市井繁華,熱鬧非凡。長孫無忌瞧著眼前景象,突然下令:“就在此處安營紮寨,咱們多留些時日。”
隨行的參軍趙平滿臉驚愕,趕忙上前勸阻:“長孫司徒,陛下嚴令咱們速速趕赴遼東,時間緊迫,耽誤不得呀。咱們在此滯留,要是延誤了大事,陛下怪罪下來,咱們可擔待不起啊!”
長孫無忌抬手輕撫胡須,目光深邃,悠悠說道:“趙參軍,莫要操之過急。你看這一路奔波,弟兄們疲憊不堪,馬匹也都瘦得沒了精神。”
“在此好好休整一番,既能讓大夥養精蓄銳,也能讓馬匹恢複體力。況且,我聽聞前方道路近日因大雨有些泥濘難行,咱們等路況好些再出發,也能走得更順暢,豈不是一舉兩得?”
趙平眉頭緊蹙,內心仍覺不妥,可又不敢違抗長孫無忌的命令,隻能無奈退下。
幾日後,趙平實在按捺不住心中的焦急,趁著夜色,來到長孫無忌的營帳外。
“長孫司徒,末將趙平,有事求見。”趙平聲音雖輕,卻透著股急切。
帳內傳出長孫無忌沉穩的迴應:“進來吧。”
趙平撩開帳簾,大步走進帳內,單膝跪地,憂心忡忡道:“長孫司徒,末將實在寢食難安。咱們已經在此耽擱多日,遼東那邊局勢瞬息萬變,太子行事果敢,咱們若不能及時趕到,萬一出了岔子,這責任誰能扛得住啊?”
長孫無忌放下手中書卷,起身走到趙平身旁,將他扶起,長歎一聲:“趙參軍,你這份擔憂我完全理解。但你有所不知,我之所以放慢行程,實則另有深意。”
趙平滿臉疑惑,抬頭望向長孫無忌:“長孫司徒,還請明示。”
長孫無忌微微踱步,神色凝重地說:“太子此番攻打百濟,誌在必得。我聽聞前方戰事正膠著,太子正全力進攻百濟王都。我在等,等太子攻破百濟王都的消息。”
“等這個消息?這是為何啊,長孫司徒?”趙平更加困惑了。
長孫無忌目光堅定,解釋道:“一旦太子攻破百濟王都,這場戰事便大局已定。屆時,我再前往遼東,一方麵,能以祝賀之名,緩和與太子的初次見麵氛圍;另一方麵,也能更清晰地了解當下局勢,清楚太子在百濟的實際掌控情況。”
“如此一來,我與太子交談時,便能有的放矢,更妥善地傳達陛下的意思,也能更好地協調各方關係,避免不必要的衝突。”
趙平這才恍然大悟,可仍有些擔憂:“長孫司徒深謀遠慮,末將佩服。隻是咱們這樣等,會不會等太久,錯過最佳時機呢?”
長孫無忌拍了拍趙平的肩膀,寬慰道:“放心,我已安排了眼線密切關注遼東戰事,一旦有確切消息,咱們即刻啟程。”
“這幾日,你也督促弟兄們好好休整,同時整理好此次攜帶的物資名冊,到了遼東,咱們可有不少事要做。”
趙平心中的疑慮徹底消散,拱手應道:“謹遵長孫司徒令,末將一定照辦!”
長孫無忌微微點頭。
他已經得知,去往神武宮的禦史一直沒能見到太子殿下,這已經表明了太子的態度。
難道他去就能見了?
太子如今,已經是堅定了心思要一統遼東之地,這不是他能左右的。
與其如此,不如等到百濟被破後再去。
戒日王麵帶微笑,關切問道:“王使者,這數月於我天竺王都,起居安適否?”
曷利沙自然不懂得漢語,兩人旁邊都帶著翻譯。
王玄策拱手作揖,恭敬迴應:“承蒙王上悉心照拂,王都繁華,款待更是周詳,玄策銘感五內。隻是太子殿下所托之重任,玄策時刻銘記於心,不敢有絲毫懈怠。”
戒日王微微頷首,旋即話鋒一轉:“聽聞大唐太子殿下腿疾纏身,不知可有起色?本王亦一直掛念此事,這幾日已著人搜遍王都,尋得諸多珍稀藥材,望能助太子殿下緩解病痛。”
王玄策聽聞,眼中滿是感激之色:“王上這份厚意,玄策定當如實轉呈太子殿下。殿下對自身腿疾一直憂心忡忡,此疾不僅關乎他個人,更與大唐之未來息息相關。若此次能於天竺覓得良方,殿下定會對王上銘記於心。”
其實這段時間王玄策也一直在奮力尋找,隻是那所謂的白玉斷續膏,如太子殿下所料,完全是子虛烏有之事。
治療腿疾的醫生也有,可聽說了太子殿下的情況後,卻一個個表示無能為力。
好在太子殿下似乎也沒有真的把治療腿疾的希望放在這邊,這讓王玄策少了很多壓力。
戒日王擺了擺手,說道:“太子殿下乃大唐儲君,日後大唐之主,本王能為殿下略盡綿薄之力,實乃榮幸之至。不知太子殿下此次領軍出征遼東,如今戰事進展如何?”
這番話算是明知故問了,自從大唐使團過來後,曷利沙就多方打探大唐的情況。
大唐東征的消息,雖說有些延遲,但大致的情況還是了解的。
王玄策神色間盡是自豪之情:“不瞞王上,太子殿下英勇非凡,謀略出眾。此次出征遼東,一路所向披靡,現已成功攻克高麗、新羅。不日將要一統遼東之地。”
戒日王聽聞,不禁驚歎出聲:“太子殿下如此年輕,竟有這般卓越的軍事才能,著實令人欽佩不已。”
王玄策微笑著點頭:“殿下自幼便癡迷於兵法,勤奮好學,且胸懷大誌。此次出征遼東,亦是殿下向天下彰顯大唐國力之良機。如今大唐在太子殿下的統領下,軍威赫赫,四方來朝。”
戒日王眼中閃過一絲向往之色:“本王一直對大唐的繁榮昌盛心生傾慕,如今太子殿下在軍事上又獲此大捷,天竺更是期望能與大唐締結更為深厚的情誼。若能與大唐攜手,互通有無,必能為兩國百姓帶來福祉。”
王玄策鄭重說道:“王上的心意,玄策定會傳達給太子殿下。大唐向來秉持友好往來之邦交理念,對於真心與大唐交好之國,必定以誠相待。此次王上對太子殿下腿疾的關懷,以及對波斯皇帝的庇佑,太子殿下皆看在眼裏,記在心上。相信在殿下的支持下,大唐與天竺的邦交必將更進一步。”
戒日王滿意地笑了:“如此甚好。本王亦期待能與大唐展開更多的交流與合作,共同推動兩國的友誼。”
此時,一名侍衛匆匆步入大殿,神色慌張,單膝跪地稟報道:“王上,剛收到密報,阿拉伯帝國近日調集大批軍隊,似有進犯我天竺之意。且他們宣稱,因我等庇護波斯皇帝伊嗣埃三世,要求王上將其交出。”
王玄策身邊的翻譯,把侍衛的話進行告知。
戒日王聞言,仰頭大笑,笑聲爽朗,震得大殿嗡嗡作響。
片刻後,猛地一拍案幾,眼中寒光一閃,朗聲道:“哈哈哈哈!這阿拉伯帝國,真是好大的膽子,竟敢來威脅我天竺!想讓本王交出波斯皇帝,簡直是蚍蜉撼樹,不自量力!”
他目光如炬,直視王玄策,接著說道:“王使者,我天竺曆經多年征伐,如今四海歸一,實力豈容小覷。那阿拉伯帝國雖看似強大,可本王又豈會懼怕於它!多年來,我南征北戰,麾下猛將如雲,士卒精銳。我天竺的象兵,更是戰場上的無敵神兵,所到之處,敵軍無不望風披靡。”
戒日王曷利沙是一位極具個性與能力的君主,對整個印度的曆史都有莫大的影響力。
通過多年南征北戰實現了天竺的統一。
繼承王位後,便以首都曲女城為中心,征伐四方,曆經六年戰爭,收複諸多領地,確立了在北印度的霸主地位,並不斷擴張,最終其勢力範圍東達布拉瑪普特拉河,西臨印度河,北到雪山,南至納巴達河,成為繼孔雀王朝、笈多王朝之後又一個基本統一北印度的政權。
建設了龐大的軍隊以維係帝國的統一,還建立一套“刑政甚肅”的等級製官僚機構來輔佐統治,重視利用宗教進行封建統治,傾向於大乘佛教,采取佛教與印度教兼容並包的政策,以此鞏固政權。
實際上阿拉伯帝國的崛起,對於戒日王來說,也很是忌憚。
不過阿拉伯帝國向天竺進軍首先要麵對的是興都庫什山脈。這一山脈地勢險峻,有許多高聳的山峰和陡峭的山穀。
複雜的地形使得大規模的軍事行動非常困難。軍隊要翻山越嶺,後勤補給線難以維持。輜重部隊很難通過狹窄的山路運送足夠的糧草、武器和其他物資來支持大規模的長期戰爭。
還有氣候差異,阿拉伯半島主要是熱帶沙漠氣候,阿拉伯軍隊適應了幹燥炎熱的環境。而天竺地區大部分屬於熱帶季風氣候,有明顯的雨季和旱季。
這樣的情況下,戒日王本土作戰,自然不懼怕如今強勢的阿拉伯帝國。
王玄策神色凝重,沉思片刻後說道:“王上,這阿拉伯帝國顯然是在借機尋釁,庇護波斯皇帝不過是個托詞。他們對天竺覬覦已久,此次或許是想趁此機會擴充勢力。”
羅馬公主入住東宮的消息,王玄策自然已經知曉,況且太子在吐蕃的布置,也表明了對大唐之外的野心。
阿拉伯帝國的強勢,對於大唐,尤其是太子殿下來說,都不是好事。
交好天竺共同壓製阿拉伯帝國,才符合大唐的利益。
戒日王冷哼一聲:“本王豈會不知他們的狼子野心。我天竺百姓安居樂業,國家昌盛繁榮,豈容他們來此撒野。若他們真敢來犯,我定要讓他們有來無迴,讓他們知曉我天竺的厲害!”
戒日王言語中滿是不屑,說道:“兵強馬壯又如何?我天竺軍隊的勇猛與堅韌,豈是他們能比的。想當初,我以一己之力,平定天竺各方勢力,曆經無數惡戰,從未有過退縮。此次麵對阿拉伯帝國,本王更是毫無懼意。”
王玄策目光閃爍,說道:“王上,我等不妨聯合周邊諸國,共同抵禦阿拉伯帝國。以大唐之名,向周邊各國發出倡議,組建聯盟。相信各國亦不願見阿拉伯帝國勢力膨脹,威脅自身安全。”
戒日王雙手抱胸,傲然道:“此計雖妙,但即便周邊各國按兵不動,僅憑我天竺之力,也足以與阿拉伯帝國一戰。本王不僅要守護天竺的每一寸疆土,還要讓他們為自己的狂妄付出慘痛代價。”
曷利沙是有著屬於自己的驕傲,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也算是開國君主了。
戒日王又想到一事,神色一凜,說道:“王使者,還有一事。聽聞阿拉伯帝國近日還揚言,要挑戰大唐的威嚴。他們似對太子殿下在遼東的勝利心懷不滿,想借此機會試探大唐的實力。”
王玄策聞言,眼中閃過一絲怒火:“這阿拉伯帝國實在是狂妄自大!太子殿下的軍事才能豈是他們能挑釁的。他們若敢輕舉妄動,大唐必定讓他們付出慘痛的代價。”
戒日王點頭讚同:“不錯,大唐國力強盛,太子殿下英勇神武,豈是他們能輕易招惹的。而我天竺,也定會與大唐並肩而立,讓這阿拉伯帝國明白,挑釁我們的後果是他們無法承受的。”
王玄策分析道:“王上所言極有可能。所以我等必須盡快行動,加強天竺的防禦。同時,派遣使者前往周邊各國,商議聯盟之事。此外,我也會修書一封給太子殿下,將此處情形詳細稟明,懇請殿下指示。”
戒日王滿意的點點頭:“若有大唐相助,阿拉伯帝國定然不敢來犯。”
——
彼時,長孫無忌正率領著隊伍,在通往遼東的大道上悠悠前行。這日,他們抵達了一處名為清平鎮的地方,此地市井繁華,熱鬧非凡。長孫無忌瞧著眼前景象,突然下令:“就在此處安營紮寨,咱們多留些時日。”
隨行的參軍趙平滿臉驚愕,趕忙上前勸阻:“長孫司徒,陛下嚴令咱們速速趕赴遼東,時間緊迫,耽誤不得呀。咱們在此滯留,要是延誤了大事,陛下怪罪下來,咱們可擔待不起啊!”
長孫無忌抬手輕撫胡須,目光深邃,悠悠說道:“趙參軍,莫要操之過急。你看這一路奔波,弟兄們疲憊不堪,馬匹也都瘦得沒了精神。”
“在此好好休整一番,既能讓大夥養精蓄銳,也能讓馬匹恢複體力。況且,我聽聞前方道路近日因大雨有些泥濘難行,咱們等路況好些再出發,也能走得更順暢,豈不是一舉兩得?”
趙平眉頭緊蹙,內心仍覺不妥,可又不敢違抗長孫無忌的命令,隻能無奈退下。
幾日後,趙平實在按捺不住心中的焦急,趁著夜色,來到長孫無忌的營帳外。
“長孫司徒,末將趙平,有事求見。”趙平聲音雖輕,卻透著股急切。
帳內傳出長孫無忌沉穩的迴應:“進來吧。”
趙平撩開帳簾,大步走進帳內,單膝跪地,憂心忡忡道:“長孫司徒,末將實在寢食難安。咱們已經在此耽擱多日,遼東那邊局勢瞬息萬變,太子行事果敢,咱們若不能及時趕到,萬一出了岔子,這責任誰能扛得住啊?”
長孫無忌放下手中書卷,起身走到趙平身旁,將他扶起,長歎一聲:“趙參軍,你這份擔憂我完全理解。但你有所不知,我之所以放慢行程,實則另有深意。”
趙平滿臉疑惑,抬頭望向長孫無忌:“長孫司徒,還請明示。”
長孫無忌微微踱步,神色凝重地說:“太子此番攻打百濟,誌在必得。我聽聞前方戰事正膠著,太子正全力進攻百濟王都。我在等,等太子攻破百濟王都的消息。”
“等這個消息?這是為何啊,長孫司徒?”趙平更加困惑了。
長孫無忌目光堅定,解釋道:“一旦太子攻破百濟王都,這場戰事便大局已定。屆時,我再前往遼東,一方麵,能以祝賀之名,緩和與太子的初次見麵氛圍;另一方麵,也能更清晰地了解當下局勢,清楚太子在百濟的實際掌控情況。”
“如此一來,我與太子交談時,便能有的放矢,更妥善地傳達陛下的意思,也能更好地協調各方關係,避免不必要的衝突。”
趙平這才恍然大悟,可仍有些擔憂:“長孫司徒深謀遠慮,末將佩服。隻是咱們這樣等,會不會等太久,錯過最佳時機呢?”
長孫無忌拍了拍趙平的肩膀,寬慰道:“放心,我已安排了眼線密切關注遼東戰事,一旦有確切消息,咱們即刻啟程。”
“這幾日,你也督促弟兄們好好休整,同時整理好此次攜帶的物資名冊,到了遼東,咱們可有不少事要做。”
趙平心中的疑慮徹底消散,拱手應道:“謹遵長孫司徒令,末將一定照辦!”
長孫無忌微微點頭。
他已經得知,去往神武宮的禦史一直沒能見到太子殿下,這已經表明了太子的態度。
難道他去就能見了?
太子如今,已經是堅定了心思要一統遼東之地,這不是他能左右的。
與其如此,不如等到百濟被破後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