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突然感覺到,自己是個很不稱職的父親。


    自從觀音婢走後。


    對於太子,好像就沒那麽關心了。


    更多的心思,也許是在朝堂上,也許是在魏王那邊。


    那次男寵的事情,讓李世民很失望。


    雖說豢養男寵在很多世家大族看來,好像算不得什麽事,可太子在他心裏,不應該是這樣的。


    也是那次,幾馬鞭下去,太子幡然醒悟了。


    可父子之間,卻因為落下的馬鞭,多了一道間隙。


    “陛下,可是要去製冰窖看看。”


    張阿難的聲音讓李世民迴過神來。


    “看看去。”


    寺丞楊啟帆帶路,來到曾經製冰的地窖這裏。


    跟曾經的戒嚴不同,這裏已經沒人了,空蕩蕩的一片。


    “太子臨走時,把這裏曾經用來製冰的器具,都送給了長孫司徒。”


    楊啟帆解釋著說道。


    李世民點點頭,看了一眼張阿難。


    張阿難心領神會,問道:“據說當初太子養了兩名道士作門客,一人使得凝水成冰之法,一人使得五雷之法。”


    “後來兩人死後,兩個徒弟把這其中的奧妙獻給太子。”


    “這裏是製冰之所,那聚雷之地又在何處。”


    聞言,楊啟帆苦笑道:“確有這麽個地方,名為五雷堂。”


    “隻是五雷堂向來是太子直管,從未讓家令寺過問。”


    李世民吩咐道:“帶路。”


    楊啟帆不敢多說,作揖道:“是,陛下。”


    五雷堂在東宮後院的位置很隱秘,知曉的人也不多。


    而恰好,楊啟帆是其中一個。


    給五雷堂送材料,還有飯食,都是他這邊在負責。


    隻是從未進去過,東西送到門前衛士,就不準再進去了。


    五雷堂沒在東宮的工坊旁邊,而是一處假山後邊。


    先前,這裏每個道路都有衛士把守,現在已經沒了。


    過了假山,有一條曲徑通幽的小道。


    小道的盡頭有個單獨的院落。


    這裏便是東宮五雷堂。


    不過李世民等人來的時候,已人去樓空。


    剛一靠近,就可以聞到一股很濃烈的硫磺味。


    李世民在裏頭轉了兩圈,什麽端倪都沒看出來。


    “文內侍,這是什麽情況。”


    “去叫一些在這裏做過事的工匠來說說。”


    “他們這裏是怎麽造東西的。”


    李世民是有些心動的。


    太子半日破遼東城,大概就是這五雷堂的秘密所在了。


    水力鍛錘如此器械,太子沒有遮掩的意思。


    製冰法如今也隨意流傳開來。


    唯獨這五雷堂,隱藏得這麽深。


    若能得到太子破城之秘,必然可令大唐兵鋒更盛。


    而這等器具,李世民也想掌握在自己手裏。


    但他又知道,太子大概是不可能給他的。


    文忠躬身道:“陛下,奴婢不知啊。”


    “五雷堂向來是太子直管,巡邏監察衛士,亦是親衛軍負責。”


    “奴婢知曉這個地方,可從來沒來過,每次太子過來,奴婢就在假山外麵候著,此番也是第一次進來。”


    “這五雷堂的工匠,在太子東征時,就全部都跟著去了。”


    李世民沉聲問道:“連一名學徒都沒留下,巡邏監察的親衛呢,也一個沒留?”


    文忠點頭道:“是,都跟太子去了。”


    李世民喃喃道:“太子這是防著朕呐。”


    文忠無言。


    心裏吐槽。


    可不就是在這個時候防著陛下的麽。


    事實證明,太子這一手,是防對了。


    關於霹靂火的事情,文忠實際上是略知一二,聽過隻言片語。。


    不過就跟他說的那樣,每次太子來五雷堂,確實是沒有帶他進來。


    太子怎麽想,他這個做奴婢的,當然沒資格說。


    可就現在看來,顯然這還是在保護他。


    文忠也聽說了太子召天雷,半日破遼東城的消息,這個事情在長安城內幾乎無人不知了。


    好多人都在說。


    太子是真正的聖人。


    陛下這邊,有些忌諱,也是正常。


    李世民沒有多說什麽。


    事到如今,情況已經很是明顯。


    太子破城的雷火之物,就是一直在東宮裏秘密打造。


    難怪那麽想要去攻打高麗,原來早就已經有了把握。


    如今正是大放光彩的時候。


    李世民走後。


    文忠迴了前院麵見太子妃。


    “陛下是想看,太子破城的霹靂火嗎。”


    蘇玉兒開口問道。


    她早前是不知道這個東西的,隻曉得太子在後院養了很多工匠,造了很多東西。


    太子破城的消息在長安城傳開,太子妃自然也知曉了。


    就詢問文忠。


    文忠也老實交代了這霹靂火的事情。


    蘇玉兒心中頓時安穩下來。


    有雷火之助的太子,這次東征高麗,便不再是危險,而是一路坦途。


    陛下突來東宮,太子妃蘇玉兒也察覺到可能。


    “是,陛下便是問霹靂火的事情。”


    “不過東宮裏,有關於造霹靂火的人,都隨太子東征去了。”


    文忠隨後又詳細的說了陛下在五雷堂的事情。


    蘇玉兒點點頭。


    “看來陛下也是想要此物,好在太子早有籌謀。”


    ——


    太極宮。


    張阿難遲疑說道:“陛下,或許東宮中,應是有人知曉一些,關於這霹靂火之事。”


    “太子內侍文忠,當有所隱瞞。”


    李世民道:“朕知道,不過即便是知曉了什麽,以太子的謹慎,也不會把製造之法告知文忠。”


    “既然太子是從兩個道士那裏得到的這造雷火之法,想必其他道士,也應該有人知曉才是。”


    “朕命你,速查當初所斬殺之道士根腳,追根溯源,召集天下道士,方士,研製出這雷火之法來。”


    “此等雷火之法,一旦造成,必可無視高牆堅城,使大唐將士,如履平地。”


    張阿難恭聲迴道:“是,陛下。”


    他沒有去問,明明太子手裏有這造雷之法,為何陛下還要舍近求遠,自己研製。


    很顯然,到了現在這般局勢,陛下跟太子之間,已然有了一道深深的鴻溝。


    誰也不知道,如今領兵在外的太子,究竟是如何作想。


    此番前往東宮,太子早就留有後手,把所有人跟五雷法相關之人帶走。


    太子這麽做,就是在防陛下。


    東宮什麽地方,除了陛下,還能會有誰來。


    ——


    中天竺。


    戒日帝國王都,曲女城。


    王玄策終於帶領使團來到了這裏。


    戒日王舉辦了盛大的歡迎儀式,整個王都都在為大唐使者的到來而歡唿。


    戒日王曷利沙,很早之前,就已經從玄奘法師那裏知曉了大唐的強大。


    天竺也有對中原王朝強盛的記載。


    比起大唐,中天竺何止是弱了一籌。


    不過在曷利沙看來,大唐跟中天竺是沒有直接衝突的,因為他們中間隔著泥婆羅國,還有吐蕃。


    曷利沙為什麽會對大唐使者這麽熱情。


    其實很大的原因,還是在於絲綢之路。


    絲綢之路的貿易,使得這條路上的國家都變得富裕起來。


    曷利沙希望,戒日帝國能跟大唐帝國建立友好的邦交關係,開設一條從大唐抵達天竺的貿易路線。


    這會使得戒日帝國更加富裕強大。


    曷利沙也是個很有野心的人。


    沒有野心,也不會把天竺北部完全統一了。


    宮廷中。


    戒日王曷利沙笑著拍拍手:“遠道而來的大唐使者,這是我送給你們的禮物。”


    在侍從的安排下,旁邊的側門裏,走出來一位打扮豪華的男子。


    王玄策有些疑惑問道:“戒日王殿下,這是誰?”


    戒日王曷利沙哈哈大笑。


    “我聽說你廣發消息,大唐太子要對波斯蘇丹進行庇護。”


    “這位,就是你們要找的波斯蘇丹,伊嗣埃三世。”


    王玄策由衷感謝道:“謝謝您的幫助,戒日王殿下。”


    伊嗣埃三世此刻也走過來,撫胸低頭:“感謝您的庇護,遠道而來的大唐使者。”


    這一路走來多麽艱難,隻有他自己知道了。


    很多人為了懸賞,想要殺死伊嗣埃三世。


    也有很多人在幫助他。


    跌跌撞撞,終於從木爾坦地區,來到了戒日帝國邊境。


    已經得到戒日王命令的城主,立即派遣了軍隊護送伊嗣埃三世抵達王都曲女城。


    戒日王現在正是威望最強的時候,雖說偌大的戒日帝國,是由各藩國組成,戒日王更相當於這些屬國的宗主國,而非是中央集權。


    但戒日王的統治力,還是極其強大的。


    即便在南征的道路上失敗,沒能完成整個一統。


    但東西兩頭的征討很順利,不斷擴大戒日帝國的版圖。


    “蘇丹殿下,你不應該感謝我,而是應該感謝我國太子殿下。”


    “是他的命令,為您提供了庇護。”


    王玄策沉穩說道。


    伊嗣埃三世微微躬身,恭敬向東方行禮:“感謝大唐太子殿下。”


    而後道:“如果能當麵感謝大唐太子殿下,這絕對是我最大的殊榮。”


    亡國之君,哪有什麽尊嚴可言。


    能夠得到政治庇護,已經是最大的驚喜了。


    這個時候,再大的雄心壯誌,早已經在一路曲折中完全喪失。


    當然,如果大唐願意幫助他複國的話。


    別說尊嚴,給大唐太子當狗都沒問題。


    ——


    遼東城。


    這裏大概是最為聚焦的地方了。


    幾乎周邊所有部落,國家的目光,都已經注視過來。


    雷火破城的消息,最開始是沒人信的。


    別說其他國家部落,便是大唐自己這邊,都不怎麽相信。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唐太子破城的詳細經過,通過見證的傳播,不斷被證實。


    最為主要的是,高麗門戶,東部首府遼東城,真的已經被大唐太子所攻克,這是鐵錚錚的事實。


    而太子對遼東城的攻勢,也才花費了半日功夫。


    貞觀十七年,九月初八。


    經過數日的整頓,遼東城的軍團雛形已經完成。


    總計八萬五千兵力,分為八大軍團。


    在經過商議後。


    李承乾安排由蘇定方,陳雲超,李德謇。


    各自領軍一萬人,輔兵五千人。


    分三路大軍,向高麗王都平壤城出擊。


    沿途各城,盡皆攻克。


    這次,李承乾也把霹靂火給他們分發了下去。


    三路大軍,每軍分得三千斤霹靂火。


    有了這等神器,在如今這個時代,城防根本沒有針對炸藥包的防守方式。


    尤其是一些小城,守兵不過兩三千之數,不用炸藥包都能輕易攻克下來。


    遼東城發兵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高麗王都平壤。


    這個時候,淵蓋蘇文是很想親自去見識下,大唐的雷火到底有多強。


    這樣也能為接下來的抵抗進行充分的準備。


    隻是他這個想法一經提出,立即就遭到了幾乎所有手下的反對。


    大莫離支是他們的主心骨。


    誰都能出事,唯獨大莫離支不能出事。


    外患是一方麵,內憂也是一方麵。


    本來內憂不算什麽,現在的高麗王隻是個傀儡,沒人把他當迴事。


    可如果大莫離支出了事,這王都裏的情況,就說不好了。


    說起來,高麗王才是正統。


    大莫離支是屬於叛逆啊。


    高氏王朝的血脈,在王都裏可是有著大量王族存在。


    麵對這樣的情況,淵蓋蘇文經過遲疑後,還是放棄了親自前往的想法。


    最終派遣了數千騎兵使者,去對唐軍的攻城戰進行觀摩。


    ——


    騎兵的速度遠勝於步兵。


    為了得到第一手消息,也為了驗證淵峻嶽話裏的真假。


    被任命的高麗將領快馬加鞭,在唐軍攻打第一座城池前,感到了戰場。


    這隻是高麗的一座小城,總共守軍不過三千。


    如果是正常情況下,三千對一萬五,是能堅持一段時間的。


    高麗將領給城裏的將軍下達了命令。


    必須死守。


    他要看到唐軍的雷火,到底是個什麽樣子。


    原以為這隻是唐軍的底牌。


    然而沒想到,在攻城的第一時間,唐軍就把床弩推了上來。


    轟轟轟轟!!!


    巨大的聲響,在山脈間迴蕩。


    地動山搖,戰馬受驚嘶吼。


    被震懾心神的高麗將領跌落下馬。


    疼痛讓他反應過來。


    哪怕距離上千步之遠。


    哪怕知道前邊的唐軍,才幾百的騎兵。


    爬起來的高麗將領,翻身上馬,轉身就逃,什麽都顧不上了。


    隻是一輪轟炸,守城方麵的士氣直接被抽空,直接投降。


    就這麽簡單輕易的,蘇定方拿下一城。


    攻城,變成了個極其簡單的事情。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家父李世民,請陛下稱太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執筆見春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執筆見春秋並收藏家父李世民,請陛下稱太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