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建文帝:原來後人這麽關心我藏哪?
刷刷視頻,古人說不要停 作者:因為如此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大明(永樂朱棣位麵)
永樂四年,紫禁城,乾清宮。
朱棣身著明黃色龍袍,端坐在雕龍刻鳳的紫檀木椅上,眉頭緊鎖,深邃的雙眸緊緊盯著眼前巨大的天幕。
自從他以“清君側”的名義起兵靖難,從侄子建文帝手中奪得皇位後,建文帝的下落就成了他心中的一根刺。
這些年來,他從未放棄過尋找建文帝,派遣了無數錦衣衛探查,甚至不惜動用鄭和下西洋的名義暗中尋找,卻始終一無所獲。
如今,這神秘的天幕再次降臨,不知是否會揭開這個困擾他多年的謎團?
天幕中,學者還在分析著建文帝的各種去向,甚至還有人根據史料推測,建文帝可能藏匿於民間,過著隱居生活。
畫麵中閃過一張張描繪建文帝逃亡路線的地圖,從應天府(南京)到雲南、貴州,甚至遠至海外,每一處都標注著詳細的分析和猜測。
“一派胡言!”
朱棣猛地將手中的茶盞摔在地上,上好的汝窯茶盞瞬間化為碎片,碧綠的茶水濺了他一身,他卻渾然不覺。
“陛下息怒!”
一旁的太監總管見狀,嚇得魂飛魄散,連忙跪倒在地,渾身瑟瑟發抖。
朱棣深吸一口氣,努力壓抑著心中的怒火。
他知道,建文帝一日不除,他的皇位就一日不穩。
當年靖難之役,他雖然取得了最終的勝利,但這場叔侄相殘的戰爭,終究讓他背上了“篡位”的罵名。
這些年來,他勵精圖治,遷都北京,修建紫禁城,編撰《永樂大典》,五征漠北,派鄭和下西洋。
這一切都是為了證明他的功績,證明他比建文帝更有資格坐擁這萬裏江山。
可是,建文帝一日不除,他的皇位就一日不穩,他的功績就永遠會被蒙上一層陰影。
“傳朕旨意!”
朱棣猛地站起身,語氣淩厲,不容置疑,
“錦衣衛即刻出發,按照天幕所言,擴大搜索範圍,務必找到建文帝的下落,生死不論!”
“另外,”
朱棣頓了頓,眼中閃過一絲狠厲,
“秘密處決所有與建文帝關係親近之人,寧可錯殺一千,也不放過一個!”
“遵旨!”
太監總管連忙磕頭領旨,不敢有絲毫怠慢,他知道,這一次,皇帝是真的動了殺心。
朱棣望著天幕上建文帝的畫像,眼神複雜難辨。
“允炆啊允炆,你究竟去了哪裏?是生是死?為何要如此折磨朕?”
他心中充滿了矛盾和掙紮。
既希望建文帝已經死去,這樣他就可以高枕無憂,又希望建文帝還活著,這樣他就可以親手抓住他,證明自己的正統地位。
“朕,終究還是欠你一個交代啊……”
……
大明(永樂四年,建文帝位麵)
夜幕低垂,南京城被籠罩在一片靜謐之中。
秦淮河畔,昔日的歌舞升平已不複存在,隻有幾聲零星的犬吠在夜空中迴蕩。
城郊,靜謐的寶華寺,香火並不鼎盛。
朱允炆,不,他現在法號“覺空”,身著粗布僧袍,步履蹣跚地走在通往後山的青石板路上。
他身邊,一個同樣穿著僧袍,卻難掩魁梧身形的僧人,正小心地攙扶著他。
“陛下…...不,覺空,小心腳下。”
那僧人低聲說道,語氣恭敬。
他法號“覺遠”,卻不是什麽得道高僧,而是當年拚死將建文帝從火海中救出的禁衛軍統領,盛庸。
“覺遠,不必如此小心,”
覺空輕輕搖頭,語氣中帶著一絲苦澀,“如今我隻是一個殘廢之人,哪裏還能稱得上是陛下呢?”
月光灑下,在他二人身後拖出兩條長長的影子。
仔細看去,覺空的麵部凹凹凸凸,仿佛被什麽東西啃食過一般,令人不寒而栗。
四年前的那場大火,至今仍是二人揮之不去的夢魘。
熊熊烈焰吞噬了皇宮,也吞噬了建文帝的帝王夢。
若不是盛庸拚死相救,建文帝早已葬身火海。
然而,大火無情,燒毀了建文帝的容顏,也燒毀了他的身份。
如今的他,隻是一具行屍走肉,一個無名無姓的殘缺之人。
“陛下永遠是陛下,”
盛庸語氣堅定,“當年若不是您堅持削藩,又怎會落得如此下場?說到底,是臣等無能,沒能保護好陛下……”
“覺遠,慎言!”
覺空連忙喝止,眼中閃過一絲慌亂,
“此處人多眼雜,若是被人聽了去,你我二人都性命難保!”
盛庸歎了口氣,不再言語,隻是小心地攙扶著覺空,繼續向前走去。
穿過幾重院落,他們來到後山一處僻靜的墳塋前。
月光下,那高大的墳塚更顯寂寥。
“皇爺爺,孫兒來看您了……”
覺空跪倒在墳前,低沉的聲音中帶著一絲哽咽。
這,便是太祖高皇帝朱元璋的陵寢——孝陵。
自從那場大火之後,覺空便隱姓埋名,在盛庸的安排下,藏身於這寶華寺中。
白天,他是寶華寺一個普通的僧人,與青燈古佛為伴,誦經念佛,為那些死去的亡魂超度。
而每當夜深人靜之時,他便會偷偷潛出寺廟,來到這孝陵前,向他那威嚴的皇爺爺傾訴心中的委屈和苦悶。
盛庸放心不下,每次都護送他前來,默默守護在一旁。
“皇爺爺,您當年為何要將皇位傳給孫兒?您可知,孫兒根本就不是做皇帝的料啊!”
覺空伏地痛哭,聲音嘶啞,
“若是您將皇位傳給了四叔,或許就不會有這場兵禍了……”
“皇爺爺,您當年立下‘藩王不得幹政’的祖訓,但,但四叔他卻能起兵造反……”
“皇爺爺,孫兒不孝,沒能守住您打下的江山社稷,辜負了您的期望……”
覺空絮絮叨叨地說著,將這些年來積壓在心底的痛苦和委屈,盡數傾訴出來。
他知道,這世上再也沒有人會相信他,會聽他訴說,隻有這冰冷的墳墓,才是他最後的傾訴對象。
“皇爺爺,您說,孫兒該怎麽辦?是繼續苟活於世,還是……”
突然,一陣涼風吹過,覺空打了個寒顫,下意識地抬頭望向天空。
隻見原本繁星點點的夜空中,不知何時出現了一道巨大的光幕,光幕上流光溢彩,仿佛一道天門洞開,照亮了整個夜空。
“又是那個天幕……”
覺空喃喃自語,眼中閃過一絲複雜的情緒。
隻見天幕上,緩緩浮現出一行大字:千古之謎,靖難之役後,建文帝到底去了哪裏?
朱允炆嘴角抽搐:“原來,後世之人,這麽關心我的死活!”
“陛下……”
盛庸也看到了天幕,語氣凝重,“看來,有些事情,是時候該做個了結了……”
永樂四年,紫禁城,乾清宮。
朱棣身著明黃色龍袍,端坐在雕龍刻鳳的紫檀木椅上,眉頭緊鎖,深邃的雙眸緊緊盯著眼前巨大的天幕。
自從他以“清君側”的名義起兵靖難,從侄子建文帝手中奪得皇位後,建文帝的下落就成了他心中的一根刺。
這些年來,他從未放棄過尋找建文帝,派遣了無數錦衣衛探查,甚至不惜動用鄭和下西洋的名義暗中尋找,卻始終一無所獲。
如今,這神秘的天幕再次降臨,不知是否會揭開這個困擾他多年的謎團?
天幕中,學者還在分析著建文帝的各種去向,甚至還有人根據史料推測,建文帝可能藏匿於民間,過著隱居生活。
畫麵中閃過一張張描繪建文帝逃亡路線的地圖,從應天府(南京)到雲南、貴州,甚至遠至海外,每一處都標注著詳細的分析和猜測。
“一派胡言!”
朱棣猛地將手中的茶盞摔在地上,上好的汝窯茶盞瞬間化為碎片,碧綠的茶水濺了他一身,他卻渾然不覺。
“陛下息怒!”
一旁的太監總管見狀,嚇得魂飛魄散,連忙跪倒在地,渾身瑟瑟發抖。
朱棣深吸一口氣,努力壓抑著心中的怒火。
他知道,建文帝一日不除,他的皇位就一日不穩。
當年靖難之役,他雖然取得了最終的勝利,但這場叔侄相殘的戰爭,終究讓他背上了“篡位”的罵名。
這些年來,他勵精圖治,遷都北京,修建紫禁城,編撰《永樂大典》,五征漠北,派鄭和下西洋。
這一切都是為了證明他的功績,證明他比建文帝更有資格坐擁這萬裏江山。
可是,建文帝一日不除,他的皇位就一日不穩,他的功績就永遠會被蒙上一層陰影。
“傳朕旨意!”
朱棣猛地站起身,語氣淩厲,不容置疑,
“錦衣衛即刻出發,按照天幕所言,擴大搜索範圍,務必找到建文帝的下落,生死不論!”
“另外,”
朱棣頓了頓,眼中閃過一絲狠厲,
“秘密處決所有與建文帝關係親近之人,寧可錯殺一千,也不放過一個!”
“遵旨!”
太監總管連忙磕頭領旨,不敢有絲毫怠慢,他知道,這一次,皇帝是真的動了殺心。
朱棣望著天幕上建文帝的畫像,眼神複雜難辨。
“允炆啊允炆,你究竟去了哪裏?是生是死?為何要如此折磨朕?”
他心中充滿了矛盾和掙紮。
既希望建文帝已經死去,這樣他就可以高枕無憂,又希望建文帝還活著,這樣他就可以親手抓住他,證明自己的正統地位。
“朕,終究還是欠你一個交代啊……”
……
大明(永樂四年,建文帝位麵)
夜幕低垂,南京城被籠罩在一片靜謐之中。
秦淮河畔,昔日的歌舞升平已不複存在,隻有幾聲零星的犬吠在夜空中迴蕩。
城郊,靜謐的寶華寺,香火並不鼎盛。
朱允炆,不,他現在法號“覺空”,身著粗布僧袍,步履蹣跚地走在通往後山的青石板路上。
他身邊,一個同樣穿著僧袍,卻難掩魁梧身形的僧人,正小心地攙扶著他。
“陛下…...不,覺空,小心腳下。”
那僧人低聲說道,語氣恭敬。
他法號“覺遠”,卻不是什麽得道高僧,而是當年拚死將建文帝從火海中救出的禁衛軍統領,盛庸。
“覺遠,不必如此小心,”
覺空輕輕搖頭,語氣中帶著一絲苦澀,“如今我隻是一個殘廢之人,哪裏還能稱得上是陛下呢?”
月光灑下,在他二人身後拖出兩條長長的影子。
仔細看去,覺空的麵部凹凹凸凸,仿佛被什麽東西啃食過一般,令人不寒而栗。
四年前的那場大火,至今仍是二人揮之不去的夢魘。
熊熊烈焰吞噬了皇宮,也吞噬了建文帝的帝王夢。
若不是盛庸拚死相救,建文帝早已葬身火海。
然而,大火無情,燒毀了建文帝的容顏,也燒毀了他的身份。
如今的他,隻是一具行屍走肉,一個無名無姓的殘缺之人。
“陛下永遠是陛下,”
盛庸語氣堅定,“當年若不是您堅持削藩,又怎會落得如此下場?說到底,是臣等無能,沒能保護好陛下……”
“覺遠,慎言!”
覺空連忙喝止,眼中閃過一絲慌亂,
“此處人多眼雜,若是被人聽了去,你我二人都性命難保!”
盛庸歎了口氣,不再言語,隻是小心地攙扶著覺空,繼續向前走去。
穿過幾重院落,他們來到後山一處僻靜的墳塋前。
月光下,那高大的墳塚更顯寂寥。
“皇爺爺,孫兒來看您了……”
覺空跪倒在墳前,低沉的聲音中帶著一絲哽咽。
這,便是太祖高皇帝朱元璋的陵寢——孝陵。
自從那場大火之後,覺空便隱姓埋名,在盛庸的安排下,藏身於這寶華寺中。
白天,他是寶華寺一個普通的僧人,與青燈古佛為伴,誦經念佛,為那些死去的亡魂超度。
而每當夜深人靜之時,他便會偷偷潛出寺廟,來到這孝陵前,向他那威嚴的皇爺爺傾訴心中的委屈和苦悶。
盛庸放心不下,每次都護送他前來,默默守護在一旁。
“皇爺爺,您當年為何要將皇位傳給孫兒?您可知,孫兒根本就不是做皇帝的料啊!”
覺空伏地痛哭,聲音嘶啞,
“若是您將皇位傳給了四叔,或許就不會有這場兵禍了……”
“皇爺爺,您當年立下‘藩王不得幹政’的祖訓,但,但四叔他卻能起兵造反……”
“皇爺爺,孫兒不孝,沒能守住您打下的江山社稷,辜負了您的期望……”
覺空絮絮叨叨地說著,將這些年來積壓在心底的痛苦和委屈,盡數傾訴出來。
他知道,這世上再也沒有人會相信他,會聽他訴說,隻有這冰冷的墳墓,才是他最後的傾訴對象。
“皇爺爺,您說,孫兒該怎麽辦?是繼續苟活於世,還是……”
突然,一陣涼風吹過,覺空打了個寒顫,下意識地抬頭望向天空。
隻見原本繁星點點的夜空中,不知何時出現了一道巨大的光幕,光幕上流光溢彩,仿佛一道天門洞開,照亮了整個夜空。
“又是那個天幕……”
覺空喃喃自語,眼中閃過一絲複雜的情緒。
隻見天幕上,緩緩浮現出一行大字:千古之謎,靖難之役後,建文帝到底去了哪裏?
朱允炆嘴角抽搐:“原來,後世之人,這麽關心我的死活!”
“陛下……”
盛庸也看到了天幕,語氣凝重,“看來,有些事情,是時候該做個了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