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的介紹:
款式分類
古琴造型優美,常見的為伏羲式、仲尼式、連珠式、落霞式、靈機式、蕉葉式、伶官式、神農式、響泉式、鳳勢式、師曠式、亞額式、鍾離式(鶴鳴秋月琴)、劍式等。主要是依琴體的項、腰形製的不同而有所區分。最著名的九霄環佩就是伏羲式。
外形結構
古琴一般長約三尺六寸五,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麵圓底扁,象征天地;琴身與鳳身相應(也可說與人身相應)有頭、頸、肩、腰、尾、足。
琴麵
為能充分振動,麵板一般多用桐木、杉木等鬆質木料製成。向內外側呈瓦弧形,與底板膠合而成琴。古琴的周身髹以生漆與鹿角霜粉屑(或瓦灰)調和的底胎,幹透磨平後多次擦拭生漆而成。琴麵木材須選料精良,紋理梳直勻稱。若能覓得古桐木、古廟大梁懸鍾之木,或古代棺槨老木更佳。琴麵內腹斫成膛腔,在龍池、鳳沼處留有微微隆起的納音。一般常見設有兩根音柱(天柱、地柱)連接著麵板底板,傳導振動。
琴弦
琴麵從外向內由粗及細縛弦七根,古時琴弦用絲質製成,今多用鋼弦。如果弦繞至雁足時圈數不多,就需要使用其它牢固的線接續增加弦的穩定。古琴最初隻有五根弦,內合五行,金、木、水、火、土,外合五音,宮、商、角、徵、羽,象征君、臣、民、事、物五種社會等級,後來周朝周文王、周武王增加文、武二弦,象征君臣之合恩。
琴徽
一弦外側的麵板上嵌有十三個圓點的標誌,稱為徽。徽多用螺鈿製成,考究者也有用金、銀、玉、石等質地的材料精製而成。徽的點位實為弦的泛音振動節點,自然而成,其音律為純律。標誌音律的十三個徽、分別象征十二月,而居中最大之徽代表君象征閏月;琴有泛音、散音和按音三種音色,泛音法天,散音法地,按音法人,分別象征天、地、人之和合。
琴頭
“琴頭”上部稱為額,額下端鑲有用以架弦的硬木,稱為“嶽山”,又稱“臨嶽”,是琴的最高部分。在琴麵右側頭部8-10厘米處橫嵌的一條用硬質木製成。嶽山邊靠額一側鑲有一條硬木條,稱為“承露”,上有七個“弦眼”,用以穿係琴弦,其下有七個用以調弦的“琴軫”,琴頭的側端,又有“鳳眼”和“護軫”。琴頭部有兩個暗槽,一名“舌穴”,一名“音池”。
軫子、軫池、護軫、鴨掌
軫子係絨扣調節琴弦鬆緊長度、改變音高之用。多用紅木紫檀等堅韌耐磨的木料製成。中心頭尾穿通,頸部旁側有一斜孔與中心孔相通,側孔斜向頂端。考究者孔口呈鈍狀,頂部孔端微微向中心凹陷。底板上儲放軫子的淺平凹巢,稱為軫池。底板琴頭兩側向下垂凸的部位稱為護軫,保護軫子免受外力碰擊。
絨扣及絨扣的搓撚係結
連接蠅頭與軫子的絲絞稱為絨扣,絨口一般用稍粗的真絲絲線搓絞而成,蠅頭及蠅頭的打結用弦頭的一端繞結,並位於嶽山頂端係連絨扣的弦結,稱為蠅頭。因兩小圈形如蠅頭而得名。
琴尾
自腰以下,稱為“琴尾”。琴尾鑲有刻有淺槽的硬木“龍齦”,用以架弦。龍齦兩側的邊飾稱為“冠角”,又稱“焦尾”。琴尾部一般也有一個暗槽,稱為“韻沼”。
琴底
常見多用梓木、塞木等硬質木料製成,起反射音響的作用。基本上呈平麵形(也有與麵板膠合的一麵形成向上微凹狀)。
龍池、鳳沼
底板的中部和尾部,各有一個大小不一的長方形或圓形的洞孔,中部大的稱龍池,尾部小的稱鳳沼。龍池鳳沼,謂之上山下澤,象征天地萬象。與龍池、鳳沼相對應處,往往各有一個“納音”。龍池納音靠頭一側有“天柱”,靠尾一側有“地柱”,使發聲之時“聲欲出而隘,徘徊不去,乃有餘韻”。
雁足
在龍池與鳳沼之間近鳳沼(約琴麵的九徽)處,有兩隻支撐琴體和係縛琴弦的腳,稱為雁足象征七星。因須承重力,雁足都用堅實木料製成。
斷紋
琴表麵上因長年風化和彈奏時的震動所形成的各種斷痕。斷紋的種類很多,主要有梅花斷、牛毛斷、蛇腹斷、冰紋斷、流水斷、龍鱗斷等。一般來說,琴不過百年不出斷紋,而隨年代久遠程度不同,斷紋也不盡相同,是鑒藏古琴的主要依據之一。
古琴前闊後狹,象征尊卑之別。古琴形製命名的象征意義,反映出儒家的禮樂思想及中國人所重視的和合性。
聲音特點
中國古琴的音域為四個八度零兩個音。有散音七個、泛音九十一個、暗音一百四十七個[17]。古琴的聲音是非常獨特的,一般人聽琴樂能感到古琴的安靜悠遠。“靜”可以說是琴音的最大特點,琴音也被稱為“太古之音”、“天地之音”。這裏的“靜”還有兩層意義,一是撫琴需要安靜的環境,二是撫琴更需安靜的心境。
古琴的三種音,散音、泛音、暗音,都非常安靜。散音鬆沉而曠遠,讓人起遠古之思;其泛音則如天籟,有一種清冷入仙之感;按音則非常豐富,手指下的吟猱餘韻、細微悠長,時如人語,可以對話,時如人心之緒,縹緲多變。泛音象天,按音如人,散音則同大地,稱為天地人三籟。因此古琴一器具三籟,可以狀人情之思,也可以達天地宇宙之理。
彈奏技法
定弦
古琴控弦的音高不固定,要根據演奏的樂曲而定,古琴定調複雜,調式有35種之多。按五聲音階定弦,音域有四個八度零一個大二度。 在彈弦樂器中,古琴是一種較獨特的樂器,琴麵為指板,沒有柱和品。演奏時,將琴橫置於桌上,右手投彈琴弦,左手按弦取音,完全依靠琴徽標記(不限定在13個徽位上,很多的音是在徽與徽之間),音準上要求極為嚴格。
古琴表現力特別豐富,運用不同的彈奏手法,可以發揮出很多藝術表現的特色,它的散音(空弦音)嘹亮、渾厚,宏如銅鍾;泛音透明如珠,豐富多采,由於音區不同而有異。高音區輕清鬆脆,有如風中鈴鐸;中音曲明亮鏗鏘,猶如敲擊玉磬。按音發音堅實,也叫“實音”,各音區的音色也不同,低音區渾厚有力,中音區宏實寬潤,高音區尖脆纖細。按音中的各種滑音,柔和如歌,也具有深刻細致的表現力。
琴聲十六法
冷謙的《琴聲十六法》見於明代項元汴的《蕉窗九錄》。琴聲十六法實際上乃提出了十六個審美範疇,企圖為琴樂的審美與表演作一歸納和依據。十六法分別為:輕、鬆、脆、滑、高、潔、清、虛、幽、奇、古、澹、中、和、疾、徐。
(1)輕——論音之適中和清實(技巧控製和意趣表達間相互之關係);
(2)鬆——論吟猱動蕩之妙(技巧論);
(3)脆——論手指與手腕力度的靈活和彈性(技巧論);
(4)滑——論指法技巧在滑與澀表現上之難易(技巧論);
(5)高——論琴樂意境之深遠高古(意境論);
(6)潔——論琴品與人品之配合(道德論);
(7)清——論平和潔淨的環境、心境、樂器等條件在操縵時的重要(意境論);
(8)虛——論“心靜”與“聲虛”內外因素配合的重要(意境論);
(9)幽——論琴音之幽雅出於琴人高雅閑逸之品德(品德論);
(10)奇—— 論雅淡琴樂之奇特處乃在於吟逗等裝飾性之指法和樂句起承轉合間變化之處理(表現論);
(11)古——論琴樂古樸之風格來自和澹寬大之氣度(風格論);
(12)澹——論琴音雅淡的本質(風格論);
(13)中——論偏之弊處以言中聲之妙(表現論);
(14)和——論和之本質在於技巧之無過不及(本質論);
(15)疾——中論指法徐疾之處理(兼論技巧與意境);
(16)徐——論指法舒徐之變化(本質論)。
二十四況
徐上瀛受了宋·崔遵度(953一1020)《琴箋》“清麗而靜、和潤而遠”思想的影響,寫成了琴學最重要的論著《溪山琴況》。二十四況雖比十六法多出了八個範疇,基本上二者的結構都是以一係列美學範疇來組織成文的[20]。
(1)和——論調弦、吟揉、音意等之和(兼論本質與技巧);
(2)靜——論琴音之簡靜在於調氣與練指(兼論品格修養與風格之配合);
(3)清——提出貞靜宏遠為琴度之內涵,並指出氣候在演奏中之重要(兼論木質與技巧);
(4)遠——論想象及弦外之音的意境(意境論);
(5)古——論琴音雅俗之辨(形式與風格論);
(6)澹——論琴元音之孤高岑寂(趣味論);
(7)恬——論恬之為君子之質和有德之養(趣味論);
(8)逸——論琴音之超逸實來自琴人品德之超逸(品德與修養論);
(9)雅——論琴之雅得於靜遠澹逸而不媚俗(風格論);
(10)麗——論琴音麗與媚之別在於古淡與妖冶(風格論);
(11)亮——論琴音之亮得自左右手所發清實的金石之響(音色論);
(12)采——論琴音之采得之於幾經鍛煉後指下之神氣(音色論);
(13)潔——論琴音之意趣實得之於修指之嚴淨(境界論);
(14)潤——論琴音之中和溫潤(音色論);
(15)圓——論吟猱、按彈、樂句轉折間婉轉動蕩無滯無礙之處理(技巧論);
(16)堅——論用指之堅必清勁和無力不覺乃可得金石之聲(技巧論);
(17)宏--- 論琴音必衝和閑雅、下指必寬裕純樸,始能合乎古調(境界論);
(18)細——論節奏、章句轉折、連指與全篇細微之處理和把握(技巧與趣味論);
(19)溜——論技巧之熟練無滯得於指之堅實靈活(技巧論);
(20)健一一論指之靈活剛健與琴衝和閑雅之配合(技巧論);
(21)輕——論音之輕重變化皆不離中和之旨(音量與趣味論);
(22)重——論彈琴重抵輕出之法和情氣之並兼(音量與技巧論);
(23)遲——論希聲與遲趣之關係(趣味與意境論);
(24)速——論小速意趣、大速意奇之旨(技巧、趣味與意境論)。
彈奏指法
演奏時,將琴置於桌上,右手撥彈琴弦、左手按弦取音。演奏技法繁多,右手指法有主要為擘、托、抹、挑、勾、踢、打、摘及其不同的組合,如:輪、鎖、疊涓、撮、滾、拂、曆、雙彈、打圓等;左手主要分為按音與滑音兩種。按音有跪、帶起、罨、推出、爪起、掐起、同聲等。滑音有吟、猱、撞、喚、進複、退複、分開等。
款式分類
古琴造型優美,常見的為伏羲式、仲尼式、連珠式、落霞式、靈機式、蕉葉式、伶官式、神農式、響泉式、鳳勢式、師曠式、亞額式、鍾離式(鶴鳴秋月琴)、劍式等。主要是依琴體的項、腰形製的不同而有所區分。最著名的九霄環佩就是伏羲式。
外形結構
古琴一般長約三尺六寸五,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麵圓底扁,象征天地;琴身與鳳身相應(也可說與人身相應)有頭、頸、肩、腰、尾、足。
琴麵
為能充分振動,麵板一般多用桐木、杉木等鬆質木料製成。向內外側呈瓦弧形,與底板膠合而成琴。古琴的周身髹以生漆與鹿角霜粉屑(或瓦灰)調和的底胎,幹透磨平後多次擦拭生漆而成。琴麵木材須選料精良,紋理梳直勻稱。若能覓得古桐木、古廟大梁懸鍾之木,或古代棺槨老木更佳。琴麵內腹斫成膛腔,在龍池、鳳沼處留有微微隆起的納音。一般常見設有兩根音柱(天柱、地柱)連接著麵板底板,傳導振動。
琴弦
琴麵從外向內由粗及細縛弦七根,古時琴弦用絲質製成,今多用鋼弦。如果弦繞至雁足時圈數不多,就需要使用其它牢固的線接續增加弦的穩定。古琴最初隻有五根弦,內合五行,金、木、水、火、土,外合五音,宮、商、角、徵、羽,象征君、臣、民、事、物五種社會等級,後來周朝周文王、周武王增加文、武二弦,象征君臣之合恩。
琴徽
一弦外側的麵板上嵌有十三個圓點的標誌,稱為徽。徽多用螺鈿製成,考究者也有用金、銀、玉、石等質地的材料精製而成。徽的點位實為弦的泛音振動節點,自然而成,其音律為純律。標誌音律的十三個徽、分別象征十二月,而居中最大之徽代表君象征閏月;琴有泛音、散音和按音三種音色,泛音法天,散音法地,按音法人,分別象征天、地、人之和合。
琴頭
“琴頭”上部稱為額,額下端鑲有用以架弦的硬木,稱為“嶽山”,又稱“臨嶽”,是琴的最高部分。在琴麵右側頭部8-10厘米處橫嵌的一條用硬質木製成。嶽山邊靠額一側鑲有一條硬木條,稱為“承露”,上有七個“弦眼”,用以穿係琴弦,其下有七個用以調弦的“琴軫”,琴頭的側端,又有“鳳眼”和“護軫”。琴頭部有兩個暗槽,一名“舌穴”,一名“音池”。
軫子、軫池、護軫、鴨掌
軫子係絨扣調節琴弦鬆緊長度、改變音高之用。多用紅木紫檀等堅韌耐磨的木料製成。中心頭尾穿通,頸部旁側有一斜孔與中心孔相通,側孔斜向頂端。考究者孔口呈鈍狀,頂部孔端微微向中心凹陷。底板上儲放軫子的淺平凹巢,稱為軫池。底板琴頭兩側向下垂凸的部位稱為護軫,保護軫子免受外力碰擊。
絨扣及絨扣的搓撚係結
連接蠅頭與軫子的絲絞稱為絨扣,絨口一般用稍粗的真絲絲線搓絞而成,蠅頭及蠅頭的打結用弦頭的一端繞結,並位於嶽山頂端係連絨扣的弦結,稱為蠅頭。因兩小圈形如蠅頭而得名。
琴尾
自腰以下,稱為“琴尾”。琴尾鑲有刻有淺槽的硬木“龍齦”,用以架弦。龍齦兩側的邊飾稱為“冠角”,又稱“焦尾”。琴尾部一般也有一個暗槽,稱為“韻沼”。
琴底
常見多用梓木、塞木等硬質木料製成,起反射音響的作用。基本上呈平麵形(也有與麵板膠合的一麵形成向上微凹狀)。
龍池、鳳沼
底板的中部和尾部,各有一個大小不一的長方形或圓形的洞孔,中部大的稱龍池,尾部小的稱鳳沼。龍池鳳沼,謂之上山下澤,象征天地萬象。與龍池、鳳沼相對應處,往往各有一個“納音”。龍池納音靠頭一側有“天柱”,靠尾一側有“地柱”,使發聲之時“聲欲出而隘,徘徊不去,乃有餘韻”。
雁足
在龍池與鳳沼之間近鳳沼(約琴麵的九徽)處,有兩隻支撐琴體和係縛琴弦的腳,稱為雁足象征七星。因須承重力,雁足都用堅實木料製成。
斷紋
琴表麵上因長年風化和彈奏時的震動所形成的各種斷痕。斷紋的種類很多,主要有梅花斷、牛毛斷、蛇腹斷、冰紋斷、流水斷、龍鱗斷等。一般來說,琴不過百年不出斷紋,而隨年代久遠程度不同,斷紋也不盡相同,是鑒藏古琴的主要依據之一。
古琴前闊後狹,象征尊卑之別。古琴形製命名的象征意義,反映出儒家的禮樂思想及中國人所重視的和合性。
聲音特點
中國古琴的音域為四個八度零兩個音。有散音七個、泛音九十一個、暗音一百四十七個[17]。古琴的聲音是非常獨特的,一般人聽琴樂能感到古琴的安靜悠遠。“靜”可以說是琴音的最大特點,琴音也被稱為“太古之音”、“天地之音”。這裏的“靜”還有兩層意義,一是撫琴需要安靜的環境,二是撫琴更需安靜的心境。
古琴的三種音,散音、泛音、暗音,都非常安靜。散音鬆沉而曠遠,讓人起遠古之思;其泛音則如天籟,有一種清冷入仙之感;按音則非常豐富,手指下的吟猱餘韻、細微悠長,時如人語,可以對話,時如人心之緒,縹緲多變。泛音象天,按音如人,散音則同大地,稱為天地人三籟。因此古琴一器具三籟,可以狀人情之思,也可以達天地宇宙之理。
彈奏技法
定弦
古琴控弦的音高不固定,要根據演奏的樂曲而定,古琴定調複雜,調式有35種之多。按五聲音階定弦,音域有四個八度零一個大二度。 在彈弦樂器中,古琴是一種較獨特的樂器,琴麵為指板,沒有柱和品。演奏時,將琴橫置於桌上,右手投彈琴弦,左手按弦取音,完全依靠琴徽標記(不限定在13個徽位上,很多的音是在徽與徽之間),音準上要求極為嚴格。
古琴表現力特別豐富,運用不同的彈奏手法,可以發揮出很多藝術表現的特色,它的散音(空弦音)嘹亮、渾厚,宏如銅鍾;泛音透明如珠,豐富多采,由於音區不同而有異。高音區輕清鬆脆,有如風中鈴鐸;中音曲明亮鏗鏘,猶如敲擊玉磬。按音發音堅實,也叫“實音”,各音區的音色也不同,低音區渾厚有力,中音區宏實寬潤,高音區尖脆纖細。按音中的各種滑音,柔和如歌,也具有深刻細致的表現力。
琴聲十六法
冷謙的《琴聲十六法》見於明代項元汴的《蕉窗九錄》。琴聲十六法實際上乃提出了十六個審美範疇,企圖為琴樂的審美與表演作一歸納和依據。十六法分別為:輕、鬆、脆、滑、高、潔、清、虛、幽、奇、古、澹、中、和、疾、徐。
(1)輕——論音之適中和清實(技巧控製和意趣表達間相互之關係);
(2)鬆——論吟猱動蕩之妙(技巧論);
(3)脆——論手指與手腕力度的靈活和彈性(技巧論);
(4)滑——論指法技巧在滑與澀表現上之難易(技巧論);
(5)高——論琴樂意境之深遠高古(意境論);
(6)潔——論琴品與人品之配合(道德論);
(7)清——論平和潔淨的環境、心境、樂器等條件在操縵時的重要(意境論);
(8)虛——論“心靜”與“聲虛”內外因素配合的重要(意境論);
(9)幽——論琴音之幽雅出於琴人高雅閑逸之品德(品德論);
(10)奇—— 論雅淡琴樂之奇特處乃在於吟逗等裝飾性之指法和樂句起承轉合間變化之處理(表現論);
(11)古——論琴樂古樸之風格來自和澹寬大之氣度(風格論);
(12)澹——論琴音雅淡的本質(風格論);
(13)中——論偏之弊處以言中聲之妙(表現論);
(14)和——論和之本質在於技巧之無過不及(本質論);
(15)疾——中論指法徐疾之處理(兼論技巧與意境);
(16)徐——論指法舒徐之變化(本質論)。
二十四況
徐上瀛受了宋·崔遵度(953一1020)《琴箋》“清麗而靜、和潤而遠”思想的影響,寫成了琴學最重要的論著《溪山琴況》。二十四況雖比十六法多出了八個範疇,基本上二者的結構都是以一係列美學範疇來組織成文的[20]。
(1)和——論調弦、吟揉、音意等之和(兼論本質與技巧);
(2)靜——論琴音之簡靜在於調氣與練指(兼論品格修養與風格之配合);
(3)清——提出貞靜宏遠為琴度之內涵,並指出氣候在演奏中之重要(兼論木質與技巧);
(4)遠——論想象及弦外之音的意境(意境論);
(5)古——論琴音雅俗之辨(形式與風格論);
(6)澹——論琴元音之孤高岑寂(趣味論);
(7)恬——論恬之為君子之質和有德之養(趣味論);
(8)逸——論琴音之超逸實來自琴人品德之超逸(品德與修養論);
(9)雅——論琴之雅得於靜遠澹逸而不媚俗(風格論);
(10)麗——論琴音麗與媚之別在於古淡與妖冶(風格論);
(11)亮——論琴音之亮得自左右手所發清實的金石之響(音色論);
(12)采——論琴音之采得之於幾經鍛煉後指下之神氣(音色論);
(13)潔——論琴音之意趣實得之於修指之嚴淨(境界論);
(14)潤——論琴音之中和溫潤(音色論);
(15)圓——論吟猱、按彈、樂句轉折間婉轉動蕩無滯無礙之處理(技巧論);
(16)堅——論用指之堅必清勁和無力不覺乃可得金石之聲(技巧論);
(17)宏--- 論琴音必衝和閑雅、下指必寬裕純樸,始能合乎古調(境界論);
(18)細——論節奏、章句轉折、連指與全篇細微之處理和把握(技巧與趣味論);
(19)溜——論技巧之熟練無滯得於指之堅實靈活(技巧論);
(20)健一一論指之靈活剛健與琴衝和閑雅之配合(技巧論);
(21)輕——論音之輕重變化皆不離中和之旨(音量與趣味論);
(22)重——論彈琴重抵輕出之法和情氣之並兼(音量與技巧論);
(23)遲——論希聲與遲趣之關係(趣味與意境論);
(24)速——論小速意趣、大速意奇之旨(技巧、趣味與意境論)。
彈奏指法
演奏時,將琴置於桌上,右手撥彈琴弦、左手按弦取音。演奏技法繁多,右手指法有主要為擘、托、抹、挑、勾、踢、打、摘及其不同的組合,如:輪、鎖、疊涓、撮、滾、拂、曆、雙彈、打圓等;左手主要分為按音與滑音兩種。按音有跪、帶起、罨、推出、爪起、掐起、同聲等。滑音有吟、猱、撞、喚、進複、退複、分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