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歌詠比賽冠軍
重生1988,三個西瓜打天下 作者:龍睛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江南同學,我想把這首歌投給《音樂世界》雜誌,你有什麽想法麽?”
我沒想法。
不對,我還是有點想法的。
“這個···,他們雜誌的稿費是多少錢?”
見我別的不提,隻說稿費,劉老師似乎是放下了心。
“具體的我也不太清楚。”
“大概是根據歌曲的質量,然後再看作者的名氣。”
“普通的,沒有名氣的作者,可能200到500元,知名作者的另算。”
“不過沒關係,不管是多少,這些稿費都是你的。”
我在乎這些稿費麽?
當然!
92年之前,我要想盡一切辦法攢錢。
兩百塊不少,五百塊不多,現在能多幾百,就相當於將來多幾萬。
我怎麽會不在乎。
“行,您投吧···”
“哦,對了,別用我真名,用我的筆名,江小魚兒。”
這個“江小魚兒”,不是後麵帶個兒化音,而是真的四個字“江小魚兒”。
我在劉老師的譜子上工工整整的寫下了這四個字。
“好,如果真發表了,我讓蘭蘭告訴你···”
···
九月三十號,星期五,下午。
衛南縣青少年迎國慶歌詠比賽在縣大禮堂舉行。
張蘭蘭告訴我,劉老師後來的確是按我的意見,對這首歌的演唱部分進行了編排。
但編排之後,就沒有再以張蘭蘭個人的名義報名,而是以二中二二班的名義報了一個集體的演唱。
不過作為補償,讓張蘭蘭做了領唱。
這樣其實也挺好。
張蘭蘭在唱歌上真沒什麽天賦,隻不過現在是童聲,還聽的不是那麽明白而已。
當天下午,我作為歌詠比賽的···
觀眾!
全程參與了整個歌詠比賽活動。
···
先聲奪人!
什麽叫先聲奪人?
別的參賽團隊,主持人報幕時,說的都是“下麵請欣賞,某某學校某某班級演唱的某某歌曲。”
而輪到張蘭蘭她們時,是這麽報的。
“我們的祖國,有上下五千年悠久的曆史,也有著九百六十萬平方公裏廣袤的土地。”
“這片大地,經曆了歲月變遷,感受過悲喜滄桑,卻依然在萬道霞光中綻放著耀眼的光芒。”
“紅日生在東方,其大道滿霞光。我何其幸生於你懷,承一脈血流淌···”
“下麵請聽,由指導老師劉文麗參與創作,第二初級中學二年級二班的同學們演唱的歌曲~~《萬疆》”
“領唱:張蘭蘭。”
我不知道是劉老師送了禮物,還是二中的校長使了銀子,或者彩排的時候主持人聽到歌曲後一激動臨時改了報幕詞。
反正主持人報完幕後,坐在舞台下麵的評委們有些騷動,互相之間交頭接耳了幾句,顯然是注意到了這首歌是指導老師參與寫的。
但觀眾更多是認為主持人對這一組太過於偏心,我都聽到身後應該是某個學校的音樂老師在發牢騷了。
主持人退後,演員排隊上台。
隨後,張蘭蘭清亮的聲音在禮堂四周掛的喇叭裏響了起來。
“紅日生在東方,其大道滿霞光。我何其幸生於你懷,承一脈血流淌。”
“難同當福共享,挺立起了脊梁,吾國萬疆以仁愛,千年不滅的信仰~”
這是一段清唱,等這幾句唱完之後,劉老師的風琴伴奏才跟了進來,合唱演員的聲音也隨後響起。
“寫蒼天,隻寫一角日與月悠長,畫大地,隻畫一隅山與河無恙···”
悠揚的歌聲,歡快的旋律,通過孩子們還顯稚嫩的聲音,伴隨著輕輕擺動的小腦袋,在禮堂中慢慢的迴蕩。
原來還在抱怨的某老師不抱怨了,還有些興奮的小演員們也不交頭接耳了···
原本倚著牆壁和門框的禮堂工作人員,悄悄的站直了身體···
就連從市歌舞團請來的幾個評委,也放下了手中打分的鉛筆,摘下了鼻子上的花鏡。
歌曲中所描繪的祖國的壯麗景色,所表達的對祖國讚美和敬意,所蘊含的對祖國的深深地感情和美好的祝願,深深地打動著台下的每一個人。
“···”
“紅日生在東方,其大道滿霞光~”
歌曲演唱到最後,依舊是張蘭蘭的清唱,又是以這一句收尾。
禮堂在演唱結束後,似乎陷入了幾秒鍾的寂靜。
“好!”
評委席當中有一個人站了起來,大聲的叫好。
熱烈的掌聲也隨即響了起來,似乎要把禮堂的房頂給掀了。
整個八十年代,雖然對外開放的大政方針已經開始逐漸的解開人們思想上的禁錮,港台的歌曲也開始逐漸登陸大陸市場,但適合少年兒童演唱的,歌頌祖國的歌曲,卻並沒有創作出來多少。
今天下午的比賽,我就聽到了三遍《歌唱祖國》,兩遍《我和我的祖國》,其他的如《隊歌》,《我愛首都天安門》等等,也都一一登場。
但是像《萬疆》這樣旋律優美,節奏流暢,歌詞恢弘,能夠強烈感染聽眾的愛國情懷和民族自豪感的歌曲,卻是從未出現過。
更何況,不但歌曲的風格亮眼,張蘭蘭她們在服化上也顯得十分特別。
別的組選手,梳著一樣的頭,穿著一樣的衣服,抹著小紅臉蛋,戴著紅領巾,在舞台上排著整齊的隊列。
等到音樂響起,指導老師起了手勢,才開始一起演唱。
中規中矩,死板僵硬。
張蘭蘭她們,服裝上沒有任何兩個人穿的相同,五顏六色,各式各樣。
舞台上的位置也是三三兩兩,或站或坐。
但看起來卻無比的和諧。
其次,在演唱的最後,還有一個隊形的重新組合,又加上了簡單的手語操,一下子就重新抓住了本來就沉浸在歌曲情感中的觀眾的視線,把焦點又重新拉迴到演唱的演員身上,再也挪不開了···
···
二中二二班的表演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已經沒有人懷疑他們不能獲得冠軍,大家關注的都是:這是首什麽歌?
原來是哪個歌唱家唱的?
為什麽以前沒有聽過?
二二班還沒有鞠躬退場,評委席當中已經有個人鑽進了後台。
後來劉老師告訴我,那是市歌舞團的副團長。
我沒想法。
不對,我還是有點想法的。
“這個···,他們雜誌的稿費是多少錢?”
見我別的不提,隻說稿費,劉老師似乎是放下了心。
“具體的我也不太清楚。”
“大概是根據歌曲的質量,然後再看作者的名氣。”
“普通的,沒有名氣的作者,可能200到500元,知名作者的另算。”
“不過沒關係,不管是多少,這些稿費都是你的。”
我在乎這些稿費麽?
當然!
92年之前,我要想盡一切辦法攢錢。
兩百塊不少,五百塊不多,現在能多幾百,就相當於將來多幾萬。
我怎麽會不在乎。
“行,您投吧···”
“哦,對了,別用我真名,用我的筆名,江小魚兒。”
這個“江小魚兒”,不是後麵帶個兒化音,而是真的四個字“江小魚兒”。
我在劉老師的譜子上工工整整的寫下了這四個字。
“好,如果真發表了,我讓蘭蘭告訴你···”
···
九月三十號,星期五,下午。
衛南縣青少年迎國慶歌詠比賽在縣大禮堂舉行。
張蘭蘭告訴我,劉老師後來的確是按我的意見,對這首歌的演唱部分進行了編排。
但編排之後,就沒有再以張蘭蘭個人的名義報名,而是以二中二二班的名義報了一個集體的演唱。
不過作為補償,讓張蘭蘭做了領唱。
這樣其實也挺好。
張蘭蘭在唱歌上真沒什麽天賦,隻不過現在是童聲,還聽的不是那麽明白而已。
當天下午,我作為歌詠比賽的···
觀眾!
全程參與了整個歌詠比賽活動。
···
先聲奪人!
什麽叫先聲奪人?
別的參賽團隊,主持人報幕時,說的都是“下麵請欣賞,某某學校某某班級演唱的某某歌曲。”
而輪到張蘭蘭她們時,是這麽報的。
“我們的祖國,有上下五千年悠久的曆史,也有著九百六十萬平方公裏廣袤的土地。”
“這片大地,經曆了歲月變遷,感受過悲喜滄桑,卻依然在萬道霞光中綻放著耀眼的光芒。”
“紅日生在東方,其大道滿霞光。我何其幸生於你懷,承一脈血流淌···”
“下麵請聽,由指導老師劉文麗參與創作,第二初級中學二年級二班的同學們演唱的歌曲~~《萬疆》”
“領唱:張蘭蘭。”
我不知道是劉老師送了禮物,還是二中的校長使了銀子,或者彩排的時候主持人聽到歌曲後一激動臨時改了報幕詞。
反正主持人報完幕後,坐在舞台下麵的評委們有些騷動,互相之間交頭接耳了幾句,顯然是注意到了這首歌是指導老師參與寫的。
但觀眾更多是認為主持人對這一組太過於偏心,我都聽到身後應該是某個學校的音樂老師在發牢騷了。
主持人退後,演員排隊上台。
隨後,張蘭蘭清亮的聲音在禮堂四周掛的喇叭裏響了起來。
“紅日生在東方,其大道滿霞光。我何其幸生於你懷,承一脈血流淌。”
“難同當福共享,挺立起了脊梁,吾國萬疆以仁愛,千年不滅的信仰~”
這是一段清唱,等這幾句唱完之後,劉老師的風琴伴奏才跟了進來,合唱演員的聲音也隨後響起。
“寫蒼天,隻寫一角日與月悠長,畫大地,隻畫一隅山與河無恙···”
悠揚的歌聲,歡快的旋律,通過孩子們還顯稚嫩的聲音,伴隨著輕輕擺動的小腦袋,在禮堂中慢慢的迴蕩。
原來還在抱怨的某老師不抱怨了,還有些興奮的小演員們也不交頭接耳了···
原本倚著牆壁和門框的禮堂工作人員,悄悄的站直了身體···
就連從市歌舞團請來的幾個評委,也放下了手中打分的鉛筆,摘下了鼻子上的花鏡。
歌曲中所描繪的祖國的壯麗景色,所表達的對祖國讚美和敬意,所蘊含的對祖國的深深地感情和美好的祝願,深深地打動著台下的每一個人。
“···”
“紅日生在東方,其大道滿霞光~”
歌曲演唱到最後,依舊是張蘭蘭的清唱,又是以這一句收尾。
禮堂在演唱結束後,似乎陷入了幾秒鍾的寂靜。
“好!”
評委席當中有一個人站了起來,大聲的叫好。
熱烈的掌聲也隨即響了起來,似乎要把禮堂的房頂給掀了。
整個八十年代,雖然對外開放的大政方針已經開始逐漸的解開人們思想上的禁錮,港台的歌曲也開始逐漸登陸大陸市場,但適合少年兒童演唱的,歌頌祖國的歌曲,卻並沒有創作出來多少。
今天下午的比賽,我就聽到了三遍《歌唱祖國》,兩遍《我和我的祖國》,其他的如《隊歌》,《我愛首都天安門》等等,也都一一登場。
但是像《萬疆》這樣旋律優美,節奏流暢,歌詞恢弘,能夠強烈感染聽眾的愛國情懷和民族自豪感的歌曲,卻是從未出現過。
更何況,不但歌曲的風格亮眼,張蘭蘭她們在服化上也顯得十分特別。
別的組選手,梳著一樣的頭,穿著一樣的衣服,抹著小紅臉蛋,戴著紅領巾,在舞台上排著整齊的隊列。
等到音樂響起,指導老師起了手勢,才開始一起演唱。
中規中矩,死板僵硬。
張蘭蘭她們,服裝上沒有任何兩個人穿的相同,五顏六色,各式各樣。
舞台上的位置也是三三兩兩,或站或坐。
但看起來卻無比的和諧。
其次,在演唱的最後,還有一個隊形的重新組合,又加上了簡單的手語操,一下子就重新抓住了本來就沉浸在歌曲情感中的觀眾的視線,把焦點又重新拉迴到演唱的演員身上,再也挪不開了···
···
二中二二班的表演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已經沒有人懷疑他們不能獲得冠軍,大家關注的都是:這是首什麽歌?
原來是哪個歌唱家唱的?
為什麽以前沒有聽過?
二二班還沒有鞠躬退場,評委席當中已經有個人鑽進了後台。
後來劉老師告訴我,那是市歌舞團的副團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