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8章 李世民也來湊熱鬧
穿越杜荷,開局李承乾謀反 作者:曾經也是個青澀的少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按照杜荷原本的計劃,是想在內部對四司的曲轅犁先進行篩選,確定好效果最好的那張犁。
沒想到李承乾得知工部四司的人比拚的消息後,他頓時來了興趣,並要求由他這個測試者來進行評判。
對於李承乾的這個決定,四司的人全都舉雙手讚成。
因為如果由杜荷進行評判,工部司、屯田司和水部司的人都不放心,認為杜荷會偏袒好兄弟蕭鍇。
而蕭鍇也不想落人口舌,想靠實力取勝。
就在李承乾被親衛拿步輦抬上高台上時,忽然一匹快馬從皇宮的方向疾馳而來。
馬上的禁軍高聲喊道:“陛下口諭,半刻鍾後陛下將攜帶文武大臣趕來,一同見證新犁的誕生!”
嘩啦~
高台四周圍觀的官吏中,頓時爆發出一陣喧嘩聲。
他們實在沒有想到,工部測試新犁這等小事,竟然還把陛下給吸引了過來。
而摻雜在工部一眾流官之中的其他各部官吏,在聽到李世民和文武重臣過來後,他們的臉色頓時露出一抹慌張。
因為他們是偷溜過來,並沒有跟各部的主官打招唿。
高台上。
唿嘯的北風在曠野上肆虐,凜冽的大風吹的杜荷和李承乾等人的衣袂略略作響。
杜荷緊了緊身上雪白的狐裘,滿臉無奈地低聲嘀咕道。
“陛下早不來晚不來,偏偏在我們即將開始的時候來。”
聽到杜荷埋怨的話,坐在步輦之上的李承乾,他的心情倒是淡然許多。
因為杜荷在昨日已經跟他提前說過,工部四司革新的新犁翻土效果都不錯,而且還有意外的驚喜。
既然新犁有重大改進,父皇過來親眼目睹自然最好,說不定父皇心裏一高興,賜予工部的賞賜也會提高。
李承乾微笑著說道:“杜荷,你要是穿衣不夠就到下麵等候片刻,可別把自己給染上風寒。”
杜荷搖了搖頭說道:“多謝太子殿下關心,隻要陛下能給我們工部多一些賞賜,臣少穿一兩件衣裳也不冷。”
站在杜荷身後的虞昶和蕭鍇等人,他們看到杜荷披著厚厚的狐裘,臉上全都露出羨慕的神色。
唐律對百官的穿著有嚴格的要求,當值的時候需要身穿官袍在外麵。
因此他們幾人穿的衣服完全不夠暖,此刻冷的身子都在微微發顫。
而杜荷的這件狐裘因為是陛下賞賜,因此他平時拿出來穿戴,也沒有禦史敢去彈劾。
畢竟皇帝賞賜的東西,穿著是一種榮耀。
半刻鍾不到。
李世民攜帶晉王李治和文武百官,一大群人浩浩蕩蕩地來到了此處。
乘坐龍輦的李世民並沒有走上高台,而是和晉王李治坐在龍輦裏麵。
高台上,杜荷還以為李世民過來多少會說幾句話打打氣,沒想到他竟然連龍輦都沒有下來。
而且其他跟過來的一眾大臣,他們像看猴子一般看著工部的人,其臉上都露出嘲笑的表情。
而且杜荷在人群中,還一眼看到房遺愛那貨。
隻見房遺愛雙手抱胸,滿臉鄙夷地瞥了自己一眼,看起來十分的欠揍。
“房遺愛這廝,倒是跟崔神基一樣欠打。”
如果崔神基不是自己的好朋友,就他那副囂張欠揍的性格,說不定早就被自己給收拾一頓。
龍輦裏,李世民充滿威儀的聲音傳了出來。
“開始測試新犁吧!”
杜荷在高台上大喊迴應道:“遵命!”
接著杜荷轉過頭看向李承乾,發現他的目光正看向坐在龍輦裏麵的李治,而且他的雙手還緊緊地捏成了拳頭。
杜荷低聲提醒道:“太子殿下,我們在眾目睽睽的高台之上,得收斂一些情緒。”
“我們現在測試新犁吧,到時候你的賢明定然會在民間傳開!”
聽到杜荷的提醒,李承乾這才緩緩地把目光移開。
他沉聲下令道:“現在測試新犁!”
因為在昨日的抽簽中,先測試水部司的新犁,最後測試虞部司的新犁。
所以聽到李承乾的命令後,水部司的人熟練地把直轅犁和新犁,分別套在體格相似的牛身上。
而李承乾則在兩個親兵的攙扶下,親自扶著新犁準備驅使耕牛犁地。
文武百官看著腿傷還沒好的太子,竟然冒著嚴寒親自測試新犁,他們的臉上紛紛露出動容之色。
“太子殿下仁慈!”
“今日臣在太子的身上,竟然看到了陛下的身影!”
“大唐接連迎來兩代聖君,真乃天山百姓之福氣啊!”
龍輦內。
李治聽到百官對李承乾讚頌的話後,他的臉上露出了一抹嫉妒之色。
就在他想的入神時,目光一直放在李承乾身上的李世民,聲音幽幽地詢問道。
“雉奴,看到現在這副場景你有何感想?”
聽到父皇的忽然提問,李治也從思緒中迴過神來。
他連忙低聲迴道:“父皇,兒臣通過太子的所作所為,認為隻有以身作則,才能得到百官的忠心擁護。”
“而聖明之君不能隻坐在高座上君臨天下,還要走到田地間,走到百姓的生活中去。”
聽到李治的這番迴答,李世民先是點了點頭,隨後又微微搖了搖頭。
如果雉奴說的是心中所想,證明他感悟的還不夠。
李世民接著問道:“還有其他的感想嗎?”
李治知道自己的這番迴答並不能讓父親滿意,於是他皺著眉頭認真地思考,接著底氣不足地說道。
“得人心者,才能得到百官和百姓的擁戴?”
“嗯。”李世民臉帶微笑地點了點頭。
為君者所做的所有事情,不管是許諾和給予功名利祿,還是像李承乾現在帶著受傷的腿去試驗新犁。
其最終的目的就是為了得到人心!
李治看到自己的迴答得到父皇的認可,他的臉上頓時露出了一抹欣喜的表情。
就在這時,李承乾和東宮的一個親衛,分別驅趕著各自的耕牛犁地。
短短的數十息過後,原本還在議論紛紛的文武百官,他們的表情瞬間變得驚訝起來。
因為李承乾使用的新犁,竟然比一旁的直轅犁要快上不少,而且翻土也比直犁深。
等李承乾從田地的另一頭迴到原點時,使用直犁犁地的士卒,竟然才剛迴到一半的路程。
“天呐!”
“新犁真的有用!”
“而且新犁翻的土竟然這麽深,野草恐怕會被連根翻起!”
沒想到李承乾得知工部四司的人比拚的消息後,他頓時來了興趣,並要求由他這個測試者來進行評判。
對於李承乾的這個決定,四司的人全都舉雙手讚成。
因為如果由杜荷進行評判,工部司、屯田司和水部司的人都不放心,認為杜荷會偏袒好兄弟蕭鍇。
而蕭鍇也不想落人口舌,想靠實力取勝。
就在李承乾被親衛拿步輦抬上高台上時,忽然一匹快馬從皇宮的方向疾馳而來。
馬上的禁軍高聲喊道:“陛下口諭,半刻鍾後陛下將攜帶文武大臣趕來,一同見證新犁的誕生!”
嘩啦~
高台四周圍觀的官吏中,頓時爆發出一陣喧嘩聲。
他們實在沒有想到,工部測試新犁這等小事,竟然還把陛下給吸引了過來。
而摻雜在工部一眾流官之中的其他各部官吏,在聽到李世民和文武重臣過來後,他們的臉色頓時露出一抹慌張。
因為他們是偷溜過來,並沒有跟各部的主官打招唿。
高台上。
唿嘯的北風在曠野上肆虐,凜冽的大風吹的杜荷和李承乾等人的衣袂略略作響。
杜荷緊了緊身上雪白的狐裘,滿臉無奈地低聲嘀咕道。
“陛下早不來晚不來,偏偏在我們即將開始的時候來。”
聽到杜荷埋怨的話,坐在步輦之上的李承乾,他的心情倒是淡然許多。
因為杜荷在昨日已經跟他提前說過,工部四司革新的新犁翻土效果都不錯,而且還有意外的驚喜。
既然新犁有重大改進,父皇過來親眼目睹自然最好,說不定父皇心裏一高興,賜予工部的賞賜也會提高。
李承乾微笑著說道:“杜荷,你要是穿衣不夠就到下麵等候片刻,可別把自己給染上風寒。”
杜荷搖了搖頭說道:“多謝太子殿下關心,隻要陛下能給我們工部多一些賞賜,臣少穿一兩件衣裳也不冷。”
站在杜荷身後的虞昶和蕭鍇等人,他們看到杜荷披著厚厚的狐裘,臉上全都露出羨慕的神色。
唐律對百官的穿著有嚴格的要求,當值的時候需要身穿官袍在外麵。
因此他們幾人穿的衣服完全不夠暖,此刻冷的身子都在微微發顫。
而杜荷的這件狐裘因為是陛下賞賜,因此他平時拿出來穿戴,也沒有禦史敢去彈劾。
畢竟皇帝賞賜的東西,穿著是一種榮耀。
半刻鍾不到。
李世民攜帶晉王李治和文武百官,一大群人浩浩蕩蕩地來到了此處。
乘坐龍輦的李世民並沒有走上高台,而是和晉王李治坐在龍輦裏麵。
高台上,杜荷還以為李世民過來多少會說幾句話打打氣,沒想到他竟然連龍輦都沒有下來。
而且其他跟過來的一眾大臣,他們像看猴子一般看著工部的人,其臉上都露出嘲笑的表情。
而且杜荷在人群中,還一眼看到房遺愛那貨。
隻見房遺愛雙手抱胸,滿臉鄙夷地瞥了自己一眼,看起來十分的欠揍。
“房遺愛這廝,倒是跟崔神基一樣欠打。”
如果崔神基不是自己的好朋友,就他那副囂張欠揍的性格,說不定早就被自己給收拾一頓。
龍輦裏,李世民充滿威儀的聲音傳了出來。
“開始測試新犁吧!”
杜荷在高台上大喊迴應道:“遵命!”
接著杜荷轉過頭看向李承乾,發現他的目光正看向坐在龍輦裏麵的李治,而且他的雙手還緊緊地捏成了拳頭。
杜荷低聲提醒道:“太子殿下,我們在眾目睽睽的高台之上,得收斂一些情緒。”
“我們現在測試新犁吧,到時候你的賢明定然會在民間傳開!”
聽到杜荷的提醒,李承乾這才緩緩地把目光移開。
他沉聲下令道:“現在測試新犁!”
因為在昨日的抽簽中,先測試水部司的新犁,最後測試虞部司的新犁。
所以聽到李承乾的命令後,水部司的人熟練地把直轅犁和新犁,分別套在體格相似的牛身上。
而李承乾則在兩個親兵的攙扶下,親自扶著新犁準備驅使耕牛犁地。
文武百官看著腿傷還沒好的太子,竟然冒著嚴寒親自測試新犁,他們的臉上紛紛露出動容之色。
“太子殿下仁慈!”
“今日臣在太子的身上,竟然看到了陛下的身影!”
“大唐接連迎來兩代聖君,真乃天山百姓之福氣啊!”
龍輦內。
李治聽到百官對李承乾讚頌的話後,他的臉上露出了一抹嫉妒之色。
就在他想的入神時,目光一直放在李承乾身上的李世民,聲音幽幽地詢問道。
“雉奴,看到現在這副場景你有何感想?”
聽到父皇的忽然提問,李治也從思緒中迴過神來。
他連忙低聲迴道:“父皇,兒臣通過太子的所作所為,認為隻有以身作則,才能得到百官的忠心擁護。”
“而聖明之君不能隻坐在高座上君臨天下,還要走到田地間,走到百姓的生活中去。”
聽到李治的這番迴答,李世民先是點了點頭,隨後又微微搖了搖頭。
如果雉奴說的是心中所想,證明他感悟的還不夠。
李世民接著問道:“還有其他的感想嗎?”
李治知道自己的這番迴答並不能讓父親滿意,於是他皺著眉頭認真地思考,接著底氣不足地說道。
“得人心者,才能得到百官和百姓的擁戴?”
“嗯。”李世民臉帶微笑地點了點頭。
為君者所做的所有事情,不管是許諾和給予功名利祿,還是像李承乾現在帶著受傷的腿去試驗新犁。
其最終的目的就是為了得到人心!
李治看到自己的迴答得到父皇的認可,他的臉上頓時露出了一抹欣喜的表情。
就在這時,李承乾和東宮的一個親衛,分別驅趕著各自的耕牛犁地。
短短的數十息過後,原本還在議論紛紛的文武百官,他們的表情瞬間變得驚訝起來。
因為李承乾使用的新犁,竟然比一旁的直轅犁要快上不少,而且翻土也比直犁深。
等李承乾從田地的另一頭迴到原點時,使用直犁犁地的士卒,竟然才剛迴到一半的路程。
“天呐!”
“新犁真的有用!”
“而且新犁翻的土竟然這麽深,野草恐怕會被連根翻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