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百裏突襲
穿越杜荷,開局李承乾謀反 作者:曾經也是個青澀的少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杜荷接過百濟的疆域圖,臉色凝重地點頭說道。
“李伯伯請放心,小侄定會銘記在心。”
說完後,杜荷朝他們恭敬地抱拳行禮,隨後轉過身,朝一直沒有說話的薛仁貴招手道。
“仁貴,我們走吧!”
“諾!”
薛仁貴也朝兩位大將軍躬身行禮,隨後一言不發地跟在杜荷的身後離開。
沒過多久,杜荷和薛仁貴迴到了騎兵臨時休息的地方。
“蘇將軍,號令大軍現在出發,爭取在天黑之前,趕到開城!”
“遵命!”
蘇定方抱拳行禮後,勒馬邊走邊大喊。
“上馬出發!”
休息好的萬餘騎兵聽到命令,他們紛紛持著武器翻身上馬,並跟在杜荷的身後一路向南飛奔。
兩個時辰後。
在太陽落山之前,萬餘裝備精良的精銳騎兵,從開城的北城門飛奔而入。
直到天色完全黑了下來,城內才開始生火做飯。
吃飽喝足後,杜荷把蘇定方、王君愕、薛仁貴、席君買和秦懷道六人叫到城主府。
狹小的大堂內。
八根巨大的蠟燭,把大堂照的明亮。
杜荷把百濟的疆域圖拿出來,並掛到大唐的牆壁上,隨後幾員猛將招手說道。
“大家都走近些,我給你們介紹百濟的兵力分布情況。”
“諾!”
蘇定方、王君愕和薛仁貴等人,快速地圍了上去。
杜荷一邊指著疆域圖,一邊把李績和侯君集說的話,原原本本地跟他們說了一遍。
百濟這個國家很小,而且山地和丘陵占據了大半,因此適合居住和耕種的地方很少。
其國內的120餘萬百姓,全都集中在熊津江周邊。
杜荷輕聲問道:“諸位將軍,你們認為這一戰該怎麽打?”
沉默片刻。
蘇定方率先說道:“杜副大總管,熊津城距離我們最近,而且百濟大將允忠親率2萬人駐守。”
“不如我們派遣4支小股精銳,在五更出發去熊津城的四個城門外埋伏,待清早他們打開城門,然後迅速控製城門。”
“隻要我們的士卒能抵擋盞茶功夫,主力大軍就能趕到!”
“打下熊津城後,大軍便可迅速兵分兩路,一路去攻打大耶城,一路去攻打古沙城。”
按照李績建議的作戰安排,打下這三個城池,並將允忠、階伯和禰植扭三位將軍滅掉,隨後大軍去圍攻皇城居拔城。
如果扶餘義慈扛不住投降,戰鬥便能在半個月內結束。
薛仁貴低聲說道:“末將也讚同先攻打熊津城,再分兵攻打大耶城和古沙城。”
“如果扶餘義慈派遣大軍前來救援,我們便可采用圍城打援的戰術,去殲滅百濟的援軍。”
隻要不是攻城戰,騎兵就能把優勢全部發揮出來。
哪怕百濟來的援軍再多,也沒辦法撼動裝備精良的大唐騎兵。
王君愕點頭附和道:“蘇副大總管的計策極好,隻要能把熊津城快速打下來,就能打開局麵。”
唐軍主力這段時間一直在圍攻平壤城,並沒有南下攻打百濟的跡象。
因此熊津城內的百濟守軍,定然會放鬆警惕。
這也給唐軍騎兵的突襲,創造一個很好的機會。
“末將也讚同。”
席君買和秦懷道兩人,也紛紛點頭應道。
看到大家都支持蘇定方的作戰計劃,杜荷直接拍板決定道。
“既然大家都讚同先攻打熊津城,那我們就按照蘇將軍的計策來執行。”
“我們明日在開城內休息一天,後日五更天,大軍出發!”
說到這裏,杜荷臉色嚴肅地看向一眾將軍,並沉聲下令道。
“諸將聽令!”
聽到杜荷準備下達作戰命令,蘇定方和薛仁貴幾人瞬間把身子站的繃直。
“薛仁貴率領300騎兵,埋伏在熊津城的東城門外!”
“席君買率領300騎兵,埋伏在熊津城的西城門外!”
“王君愕率領300騎兵,埋伏在熊津城的南城門外!”
“秦懷道率領300騎兵,埋伏在熊津城的北城門外!”
“你們明日要挑選好精銳士卒,把注意的事項都和士卒們交代清楚,萬不能掉以輕心!”
王君愕、薛仁貴、席君買和秦懷道朗聲應道。
“遵命!”
杜荷點了點頭,接著對蘇定方下令道。
“蘇將軍,你來統帥主力大軍!”
“遵命!”
蘇定方沉聲應道。
接下來眾人又商議了大半個時辰,把戰鬥的細節都商議清楚,幾位將軍這才臉色激動地離開城主府。
蘇定方對杜荷說道:“杜駙馬,這幾天還請您在開城內等候,等我們打下熊津城後,再派人來通知您。”
杜荷搖頭說道:“不,我後日跟你一起出發!”
“打完熊津城,我們不能逗留太久,趁著百濟還未反應過來,得馬不停蹄去打大耶城和古沙城。”
他們這一戰的核心在一個快字,如果拖拖拉拉地打,等百濟反應過來,後續的戰鬥恐怕不好打。
蘇定方臉色凝重地點了點頭。
杜荷接著說道:“蘇將軍,明早記得派遣斥候提前去探路,後日五更天出發,又沒有燭火的照明,很容易迷失方向!”
“遵命!”
蘇定方躬身行禮後,快速離開了城主府。
一天時間一晃眼就過去了。
五更雞鳴起。
天色還是漆黑一片時,千餘名唐軍騎兵已經悄然出城。
他們在斥候的帶領下,沿著南邊的官道快速地往熊津城飛奔而去。
過了大半個時辰以後,上萬名唐軍騎兵也衝出開城。
...
天剛蒙蒙亮。
高大的熊津城城門,在打著哈欠的士卒推動下,緩緩地打了開來。
城內挑著水桶的百姓,看到城門打開後,一窩蜂地往外擠。
就在這時,前方山丘的轉角處,忽然傳來一陣密集的馬蹄聲。
“轟隆~”
守城的士卒和百姓,看到數百名沒有扛著旗幟的騎兵奔赴而來,他們疑惑地嘀咕道。
“這又是哪裏來的騎兵?”
“旌旗也不舉,不怕造成矛盾麽?”
在他們嘀咕中,騎兵已經衝到了百步之內。
城牆上的守軍終於看清騎兵身上穿的鎧甲,他們臉色狂變。
“唐軍來了,快關城門!”
“李伯伯請放心,小侄定會銘記在心。”
說完後,杜荷朝他們恭敬地抱拳行禮,隨後轉過身,朝一直沒有說話的薛仁貴招手道。
“仁貴,我們走吧!”
“諾!”
薛仁貴也朝兩位大將軍躬身行禮,隨後一言不發地跟在杜荷的身後離開。
沒過多久,杜荷和薛仁貴迴到了騎兵臨時休息的地方。
“蘇將軍,號令大軍現在出發,爭取在天黑之前,趕到開城!”
“遵命!”
蘇定方抱拳行禮後,勒馬邊走邊大喊。
“上馬出發!”
休息好的萬餘騎兵聽到命令,他們紛紛持著武器翻身上馬,並跟在杜荷的身後一路向南飛奔。
兩個時辰後。
在太陽落山之前,萬餘裝備精良的精銳騎兵,從開城的北城門飛奔而入。
直到天色完全黑了下來,城內才開始生火做飯。
吃飽喝足後,杜荷把蘇定方、王君愕、薛仁貴、席君買和秦懷道六人叫到城主府。
狹小的大堂內。
八根巨大的蠟燭,把大堂照的明亮。
杜荷把百濟的疆域圖拿出來,並掛到大唐的牆壁上,隨後幾員猛將招手說道。
“大家都走近些,我給你們介紹百濟的兵力分布情況。”
“諾!”
蘇定方、王君愕和薛仁貴等人,快速地圍了上去。
杜荷一邊指著疆域圖,一邊把李績和侯君集說的話,原原本本地跟他們說了一遍。
百濟這個國家很小,而且山地和丘陵占據了大半,因此適合居住和耕種的地方很少。
其國內的120餘萬百姓,全都集中在熊津江周邊。
杜荷輕聲問道:“諸位將軍,你們認為這一戰該怎麽打?”
沉默片刻。
蘇定方率先說道:“杜副大總管,熊津城距離我們最近,而且百濟大將允忠親率2萬人駐守。”
“不如我們派遣4支小股精銳,在五更出發去熊津城的四個城門外埋伏,待清早他們打開城門,然後迅速控製城門。”
“隻要我們的士卒能抵擋盞茶功夫,主力大軍就能趕到!”
“打下熊津城後,大軍便可迅速兵分兩路,一路去攻打大耶城,一路去攻打古沙城。”
按照李績建議的作戰安排,打下這三個城池,並將允忠、階伯和禰植扭三位將軍滅掉,隨後大軍去圍攻皇城居拔城。
如果扶餘義慈扛不住投降,戰鬥便能在半個月內結束。
薛仁貴低聲說道:“末將也讚同先攻打熊津城,再分兵攻打大耶城和古沙城。”
“如果扶餘義慈派遣大軍前來救援,我們便可采用圍城打援的戰術,去殲滅百濟的援軍。”
隻要不是攻城戰,騎兵就能把優勢全部發揮出來。
哪怕百濟來的援軍再多,也沒辦法撼動裝備精良的大唐騎兵。
王君愕點頭附和道:“蘇副大總管的計策極好,隻要能把熊津城快速打下來,就能打開局麵。”
唐軍主力這段時間一直在圍攻平壤城,並沒有南下攻打百濟的跡象。
因此熊津城內的百濟守軍,定然會放鬆警惕。
這也給唐軍騎兵的突襲,創造一個很好的機會。
“末將也讚同。”
席君買和秦懷道兩人,也紛紛點頭應道。
看到大家都支持蘇定方的作戰計劃,杜荷直接拍板決定道。
“既然大家都讚同先攻打熊津城,那我們就按照蘇將軍的計策來執行。”
“我們明日在開城內休息一天,後日五更天,大軍出發!”
說到這裏,杜荷臉色嚴肅地看向一眾將軍,並沉聲下令道。
“諸將聽令!”
聽到杜荷準備下達作戰命令,蘇定方和薛仁貴幾人瞬間把身子站的繃直。
“薛仁貴率領300騎兵,埋伏在熊津城的東城門外!”
“席君買率領300騎兵,埋伏在熊津城的西城門外!”
“王君愕率領300騎兵,埋伏在熊津城的南城門外!”
“秦懷道率領300騎兵,埋伏在熊津城的北城門外!”
“你們明日要挑選好精銳士卒,把注意的事項都和士卒們交代清楚,萬不能掉以輕心!”
王君愕、薛仁貴、席君買和秦懷道朗聲應道。
“遵命!”
杜荷點了點頭,接著對蘇定方下令道。
“蘇將軍,你來統帥主力大軍!”
“遵命!”
蘇定方沉聲應道。
接下來眾人又商議了大半個時辰,把戰鬥的細節都商議清楚,幾位將軍這才臉色激動地離開城主府。
蘇定方對杜荷說道:“杜駙馬,這幾天還請您在開城內等候,等我們打下熊津城後,再派人來通知您。”
杜荷搖頭說道:“不,我後日跟你一起出發!”
“打完熊津城,我們不能逗留太久,趁著百濟還未反應過來,得馬不停蹄去打大耶城和古沙城。”
他們這一戰的核心在一個快字,如果拖拖拉拉地打,等百濟反應過來,後續的戰鬥恐怕不好打。
蘇定方臉色凝重地點了點頭。
杜荷接著說道:“蘇將軍,明早記得派遣斥候提前去探路,後日五更天出發,又沒有燭火的照明,很容易迷失方向!”
“遵命!”
蘇定方躬身行禮後,快速離開了城主府。
一天時間一晃眼就過去了。
五更雞鳴起。
天色還是漆黑一片時,千餘名唐軍騎兵已經悄然出城。
他們在斥候的帶領下,沿著南邊的官道快速地往熊津城飛奔而去。
過了大半個時辰以後,上萬名唐軍騎兵也衝出開城。
...
天剛蒙蒙亮。
高大的熊津城城門,在打著哈欠的士卒推動下,緩緩地打了開來。
城內挑著水桶的百姓,看到城門打開後,一窩蜂地往外擠。
就在這時,前方山丘的轉角處,忽然傳來一陣密集的馬蹄聲。
“轟隆~”
守城的士卒和百姓,看到數百名沒有扛著旗幟的騎兵奔赴而來,他們疑惑地嘀咕道。
“這又是哪裏來的騎兵?”
“旌旗也不舉,不怕造成矛盾麽?”
在他們嘀咕中,騎兵已經衝到了百步之內。
城牆上的守軍終於看清騎兵身上穿的鎧甲,他們臉色狂變。
“唐軍來了,快關城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