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日子,長安又下了一場大雪。


    不過除了這一場大雪外,便顯得很是平靜。


    神仙裏仍舊火爆,這一場大雪絲毫沒有影響到神仙裏的生意。


    朝廷也終於從之前好似怎麽幹也幹不完的忙碌中,脫離了出來,隨著春節,也就是元日的腳步越來越近,大家都開始喜氣洋洋的準備休沐了。


    隻是,大事沒有,但小事卻也不斷。


    徐世積更名了,正式更名為李積,據說更名之事早早就定下來了,但在一些習俗下,之前徐世積好像還得守些什麽“祭舊”‘明今’等等程序,更是還得迴老家祭祖告知天地。


    這來迴一折騰,沒有個數年的時間,是完不成的。


    畢竟,姓氏之重,在這片土地上有特殊的含義,改換了姓便相當於重新換了門楣,連一縷頭發都是授之於父母而不敢隨意處置的年代,可見改姓之難度。


    甚至於,李積這個曾經出身於土匪窩裏的家夥,祖墳早就不知道在什麽地方了,為此,他還特意尋了好多年,最終在一片姓徐的村子裏認下了。


    反正不管過程如何曲折,這個姓氏,總算是塵埃落定。


    不久之後,盧國公府,也傳來了消息,說是盧國公程咬金,也要改名字。


    不過,他是改名,不是改姓,倒是簡單不少。


    但即便如此,也是夠折騰的,光是法事,便請了不下於七八場,最終敲定了程知節這個名字。


    總之,生活還在繼續,這些都成為了長安百姓飯前茶後的談資。


    而隨著元日的臨近,長安城中的喜氣,便也多了起來。


    走在路上,似乎都能嗅到獨屬於元日時的味道。


    那是香燭,元寶,還有爆竹的味道。


    秦川府自然也少不了這樣的味道。


    而且,除了上麵所說的這些味道外,秦川府裏還彌漫肉的醇香,酒的悠長,燭的內斂······


    秦川府這幾日也都很熱鬧。


    說實話,在千百年後年味已經消失差不多的時代,已喪失了太多太多的春節傳統。


    但到了大唐,幾乎一下子就給張楚全都補齊了。


    自進了臘月之後,府邸上上下下幾乎就沒有停歇過了。


    打掃屋舍,祭祀灶爺,磨刀,殺年雞,燉大肉,準備新桃符········


    年味真的是一天比一天濃鬱。


    至於神仙裏的糖葫蘆攤子,則是交給了大食堂,吳娘則是專心帶著大花二花她們,為即將到來的元日做準備。


    這是京兆張氏第一次過年,更何況還是伯爺之家,該有的,全都得有,一條都不能落!


    不然,會被鄰裏笑話。


    張楚自也樂得無比配合。


    隻是一通折騰下來,張楚就有點受不了了。


    各種祭祀,都要他這個家主領頭,一次兩次張楚還能感覺有些好玩,可架不住隔三差五的一直祭祀?


    所以,他跑了。


    他去了北山。


    這裏被他寄予厚望。


    過年之後,大地複蘇,太陽也有了溫度,北山這裏,要做的事情,將會有很多很多。


    鋼廠,水泥廠,甚至於磚窯廠········


    張楚都計劃羅列在這裏。


    顯然,北山是比作為上風向,上水向的神仙裏,更適合作為工業區。


    神仙裏太靠近秦嶺,地勢是要比長安高一些的,而八水中的好幾條都是發源於秦嶺之中,張楚害怕在神仙裏開展過多的工業建設,會影響長安百姓生活的質量。


    造紙廠,印刷廠這些,張楚也都想著等到來年,遷移到北山。


    北山荒涼,很難產出莊稼,更重要的是處於八水下遊,簡直就是一個天然的工業區。


    這麽多天,張楚幾乎一直奔波於北山和秦川之中。


    除了確定鋼廠位置外,鐵礦石脈,也是重中之重。


    盡管手裏掌握著礦產分布圖,可在大雪封山的季節裏,想要深入探查,無疑也是一件很不簡單的事。


    沒辦法,誰叫長安周圍,但凡容易開采,已經探明的鐵礦石,不是在朝廷手裏,便是在長孫家手裏呐?


    他們幾乎壟斷了長安周圍大部分鐵礦。


    甚至張楚都想著,是不是把鋼廠安排到冀州去。


    那裏的鐵礦石是那麽的豐富而又廉價,王鐵牛和五花給自己寄來的信箋中,多有提及,長樂郡境內幾乎八成的鐵礦石都被他們收購,並且拿著張楚給他們的鐵礦分布圖,已經開始朝冀州,朝整個河北道探查尋找購買。


    畢竟但凡擁有鐵礦石的地方,不是荒地便是荒山,更別說,河北道的地方官吏大多還都是鄉紳豪強,他們眼裏隻有錢。


    所以隨便找些理由,派人代為購買,是很容易就能做到的事。


    不管如何,先把這些地買下來,至於開采不開采,倒不重要了。


    畢竟都已攥在手中了,要不要開采,也不過就是一句話的事。


    隻是可惜,隨著北山礦業的火爆,李世民已是認識到了煤礦的重要,所以官府對於煤礦的售賣,一下子變得謹慎了起來。


    想要大肆購買豐富的,露天的,極為容易開采的煤礦,已是很難的事情了。


    隻有那些被深深埋藏於地下,不容易被發現的煤礦,可以偶爾撿撿漏。


    但,這也已是不容易的事情了。


    畢竟,但凡煤礦豐富的地方,幾乎表層都會裸露,就算有很多還深埋於地下,可官府隻要發現表層裸露的煤礦,便會把方圓數百裏的土地給鎖死,無疑,這給撿漏也增添了諸多繁瑣。


    聽說,朝廷已經開始籌備煤部了,打算在各地開采煤礦,售賣煤炭·······


    張楚可以確定,隨著大批優秀工匠的進入,煤炭的各種使用方法,也將逐一被發現。


    張楚從來不會懷疑這一點。


    大唐人,是聰明的。


    不過,張楚並不擔心煤礦不夠用的問題,朝廷手握那麽多煤炭,他們終歸是要有個銷路的,若是隻讓百姓消耗,毫無疑問,這對於巨量煤炭的儲存而言,幾乎就是九牛一毛。


    所以,到時候購買煤礦,頂天了也就隻是價格貴一些罷了,不可能會缺!


    就算是後世每日都要巨量消耗煤礦的大工業時代,也不見煤炭的價格飆升到那裏去,所以,更何況大唐乎?


    而當張楚再到府邸的時候,差不多距離過年,也隻剩下三四天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十萬裏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樓盡春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樓盡春風並收藏大唐十萬裏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