巳時已過,早已酒足飯飽的魔盜看著熙熙攘攘的街道,懶洋洋的說道:“姓牛的,你們皇帝小兒也不怎麽樣,這都巳時已過了,也沒看見排場呀?”
“林書,你的消息可靠嗎?”牛武問道。
“這是長公主和皇上的貼身內衛前天當著我麵說的。”寶兒小聲的迴道。
“那應該就是這裏呀!但這不對呀?這個時辰鴻臚寺應該有動靜了,這皇上出迎功臣場麵應該不小呀?”牛武低聲搖著頭說道。
“姓牛的,你搞沒搞錯?你們向來情報不準。”
“絕對不會,絕對不會,這可是祖製,不可更改的。”牛武信誓旦旦的說道。
“我看難講,你看這天下給這皇帝小兒都弄成什麽樣了,出現點異常也不稀奇。”
“老四,你小點聲,這可是在京城,還是小心為妙。”
“奶奶的,這段時間待在京城都悶死了,林書一個月後我帶你出去好好轉轉。”
又過了半個時辰,這二樓上食客漸漸多了起來。大家們都在邊吃邊交談議論,這酒樓一下子熱鬧起來。
“知道沒有?神槍無敵迴來了。”一位食客對著同桌說道。
“聽說了,但怎麽沒看見大軍進城呢?怎麽迴事?”
“大軍三天前就迴來了,一直在城外三十裏外駐紮著。”
“三天前就迴來了?”
“千真萬確,不少人都看見了,那營帳遍地都是,還有大將軍的將旗呢!”旁邊有一個食客說道。
“這不對呀?往常大軍得勝返京,不都駐紮在十裏外的嗎?怎麽這次是三十裏?而且每次在城外頂多駐紮一天,第二天午時前這首要功臣將領必須要進宮麵聖,複旨還符,然後論功行賞,再軍隊打散歸建嗎?今年這是咋了?”
“老四,看樣子林書的情報是準確的。”牛武說道。
“我早說過了,這小子是幹我魔盜這行的天才,你們可都差遠了。”
“朝廷這次肯定因為什麽原因遲遲不召大將軍複旨,按照咱大唐的祖製,除非有特殊情況,一般是不會出現征戰大軍長期駐紮城外的。”一個夫子模樣的食客慢騰騰的說道。
“這次神槍無敵可是立了大功。”
“聽說了,可不小呢!隻是不知道具體什麽情況?有誰清楚的跟大家夥說說。”
“這個我清楚。”一旁有一個人叫道。
寶兒認識他,就是他剛來京城和張老三去的東市那家酒樓遇到的蒯小二。
“原來是你這個潑皮。”
“蒯小二,那你就快說說吧,小二給他來壺酒,噢!在給他配點花生米,省的又要耽誤時間。”酒樓中一陣笑聲,看樣子大部分食客都認識這個以賣消息打發日子的混混。
“快說吧!”
“都別急,我這先喝口潤潤嗓子。”
“就你事多。再不說,小二,花生米不用上了。”一名食客喊道。
“好,我說,我說,這大將軍這次可立了大功,而且還不是一件,你們猜是幾件?”
“不是去南方平叛嗎?怎麽立了幾件功勞?”
“還有什麽功勞,蒯小二你快說。”
這個蒯小二不慌不忙的撿了兩顆夥計剛端上的花生米填入口中,伸出三根手指在眾人麵前比劃了一下。
“三件,一個平叛就立了三件?快說說,快說說,都哪三件?”
“這其一嗎?當然是平叛啦,這神槍無敵是誰,隻率三千精騎一場奇襲就將幾萬匪眾擊潰,一連收複七座城池,半年不到就將叛軍全部剿滅。”
“果然是神槍無敵呀!就是厲害呀!還是當年的勇冠三軍李敢李兕元呀!”食客們都大聲讚歎著。
“那這半年就剿滅了叛匪,怎麽三年後才返京呢?”
“這就要說下麵的這兩項大功了。”蒯小二喝了一口酒說道。
“快說,快說。”
“急啥?要說這第二件功勞,可比平叛功勞大。”
“什麽功勞?比平了十萬叛軍功勞還大。”
“這其實和這叛軍也有關係,不知道是不是兩邊早聯係好的,這邊叛軍勢起,那邊南詔國就撕毀協定趁機做亂。不僅入侵我大唐國土,連占我大唐邊境十三城,還屠殺了我大唐不少的子民。”
“他奶奶的,我大唐將士呢?”
“對,對,對,我大唐將士呢?怎能讓這彈丸小國辱我國土,殺我百姓?”
“誰給他那麽大膽子,以前就沒被咱打怕嗎?”
“我大唐將士現在都怎麽了,竟然讓一個小小的南詔國攻占了十三座城池?”
現場一時陷入混亂,大家都紛紛氣憤的叫嚷著。
“我堂堂大唐,竟然讓一小小藩屬國欺...辱...,這...,這...。”剛才那個說話的夫子也站起身來氣的直喘的說道。
“唉!”,“唉!”,“唉!”一片歎氣聲響起,現場一時陷入了沉寂。隻能聽到那個蒯小二不停的用手捏著盤中的花生米送往嘴中咀嚼的聲音。
過了良久,終於聽到有人說話:“蒯小二,你接著往下說,後來怎麽樣了。”
蒯小二不慌不忙的將盤中剩的不多的花生米劃拉到手裏說道:“下麵就是這神槍無敵立的第二件大功了。”
半晌無聲。
“蒯小二,怎麽停住了,你倒是說呀!”
“這早上走的匆忙,早飯沒吃,這花生米怎麽越吃越餓呢?都...,都沒勁了。”蒯小二慢慢吞吞的說道。
“又來了,小二,給他來塊大餅,大點的,把這個潑皮喂飽。”一個食客笑著喊道。
蒯小二看有了下家,就接著往下說了起來。
“話說這神槍無敵剛剛平叛結束,這上邊的加急文書就到了,要他立馬整軍南下,務必在半年內將南詔國徹底打敗,收複失地。”
“我的娘來,這神槍無敵大將軍雖在南方,但聽說暴亂主要集中餘杭郡,這離南詔國還遠著呢!”
“是呀!有三千多裏地呢,這朝廷守衛南詔邊境的兵馬呢?他們在幹什麽?一個小國有多少兵馬?還要大將軍這麽遠帶兵前去?”
“咱可不是兵部官員,我哪知道?”蒯小二啃了一口大餅說道。現場一陣笑聲。
“大家別打岔,讓他繼續往下說。”
蒯小二喝了一口酒繼續說道:“這大將軍接到命令後,可不敢耽擱,立馬整頓兵馬,不顧平叛的勞累,千裏迢迢,日夜兼程的往邊境趕去。不過這次打南詔國可不太順利。”
“怎麽迴事?咱神槍無敵去了還不手到擒來?怎麽還不太順利?”聽眾的興趣被進一步調動了起來。
“咱們大將軍為了早日趕到邊境戰場,又是輕車簡從的率領騎兵急速趕往前線,一開始還好好的,快到了南詔就出了問題了。”
“出了啥問題?是打了敗仗了嗎?”
“你說什麽屁話,神槍無敵大將軍什麽時候吃過敗仗?”兩個聽眾吵了起來。
“你倆別吵吵了,聽蒯小二說。”
“離南詔不到五百裏地了,大軍的糧草跟不上了,沒有辦法隻能原地等待糧草上來。”
“這有可能,那邊全是山區,山高林密,路極不好走,朝廷的運糧隊伍慢點也正常。”一個食客顯得很有經驗的說道。
“這一等就是三個月?”蒯小二說道。
“什麽?三個月,什麽山路,糧草運送要三個月?”
“這可不對,就是人背也要不了這麽長時間呀!”
“這大將軍打仗向來講究兵貴神速,要是因為糧草耽誤這麽長時間,這仗還怎麽打?”
“就是,這運送軍糧的不知道是哪些人?都是吃幹飯的嗎?”
“這當地的官府是幹什麽吃的?”
大家夥一聽這麽長時間,就氣憤的紛紛議論起來了。
“不僅軍糧運不上來,聽說藥品也一樣沒有,後來軍糧運來了,這大軍將士卻大部分生病倒下了,包括戰馬也紛紛得病,又拖了三個月,一直到半年後大軍才得以前進。”
“我滴娘來,又三個月,這半年什麽軍情也被耽誤了。”
“我雖然不懂打仗,但大將軍這麽辛苦,克服連連征戰的困難,這次南詔抗敵,後勤保障肯定是朝廷哪個環節出毛病了,耽誤了這麽長時間,這朝廷一定要徹查,要問罪。”
“徹查?問罪?徹查誰?問罪誰?你們也不看看現在朝廷哪個說話算,哪個會真正...。”一個中年人正準備往下說,被一邊的同伴硬生給拽住了。
“老夫認為還是不要徹查問罪的好,大家可還記得去年三月份南方傳來的征戰的消息?”
“孫老夫子,您該不是說去年年一過傳來大將軍不聽上令,征戰不力的消息吧?”
“正是,老夫還記得當時這個消息在京城可鬧的沸沸揚揚,最後都傳出皇上要傳旨將大將軍問罪緝拿迴京了。”
“是有這麽迴事,當時都傳的真真的。”
“哎!這叫什麽世道,這好人怎麽就不得安穩呢?”
“快快別查了,弄不好再給大將軍給汙蔑了,現在都是什麽世道呀!到時候大唐自己再將這根砥柱弄塌了,可就大事不妙了,大唐現在可是群狼環伺呀!弄不好這可就...。”一個書生欲言又止。
“行了,行了,都別瞎猜了,聽蒯小二繼續往下說。”
“各位莫急也莫瞎議論,下麵才是精彩的。不過,這耽誤的六個月裏,南詔國又繼續侵犯我邊疆占領了六個城鎮。”
“這群可惡的小騾子。”
“所以說兵貴神速吧!”
“都閉嘴。”
“老話說的好,磨刀不誤砍柴工。六個月後兵馬齊備,糧草藥品充足,大將軍親帥大軍隻用了兩個月就將南詔國軍隊打的落花流水,所有城池全部收迴。”
“還是咱大將軍厲害!”
“還是神槍無敵厲害!”
“就這麽簡單,這就沒了?怎麽不打到太和城去,徹底滅了這個討厭的小國。”
“你說的可不是小事,滅國可不是說著玩的,咱大唐還要維護自身形象呢!可沒那麽簡單。”
“要啥形象,這些年來,你算算,可以說年年征戰,迴迴不是這個國家就是那個部落的來咱大唐騷擾一番,到最後都是議和了事,看著咱也沒有咋地,但大家發現沒有,就這幾年這雜稅都加了多少次了,老百姓都快過不下去了。”
“誰說不是呢!”
大家正在紛紛議論,突然一陣馬蹄聲傳來。
“喲!是官兵。”隻見三匹軍馬飛馳而過,中間旗令官高舉令旗,在城門處都未做停留就衝了出去。
“這是要幹啥?”
“估計是朝廷要召見大將軍了,這不,派騎官拿著令旗去傳召嗎。”
“八九不離十,這皇上傳召後,朝廷就該公布大將軍此次南下的功績了吧!”
“按照常規該是這樣,那個蒯小二,你繼續往下說,不是說立了三件大功嗎?”
“這後麵可就精彩了,隻是這餅也吃完了,酒也喝完了,這中午的吃食還...。”蒯小二又故技重施起來了。
“潑皮就是潑皮,算了,也不差你這點,這是我剛點的雞子,還有這半壺酒你都拿去吧。”一個食客笑罵著說道。
“還是五爺您敞亮,那咱接著說,這好戲都在後頭,可是花了我好大的精力才打聽到的。”說著吃了個雞子,喝了一口酒。
“這話說大將軍收複失地,本來準備攻入南詔的...。”
“蒯小二,可別吹過了,這可是軍事機密,可不是一般人可以知曉的。”
“這迴可是真的,千真萬確。這城外大將軍的兵馬營中有一位隨軍的馬倌就住在三十裏外的蒯小郢,也就是我的老家。這位馬倌算起來還是我未出五服的大侄子呢!大軍駐紮後,他奉命到周邊運送馬料,途經家門,和我那守寡在家的三嫂子見了一麵時說的,昨天我小侄進城賣小米叫我遇見了,特意告訴我的,你說真不真。”
“聽你說的有鼻子有眼的,像是真的。”
“我這說到哪兒了,看看叫你打岔打的。”
“說到準備攻入南詔了。”
“對,對,我那大侄子和三嫂說,當時大將軍都下令喂飽馬匹,準備第二天乘勝追擊,一鼓作氣攻入太和城。當時炒的軍糧每個將士包括馬倌都隨身都帶了三天的,你們說說看這大將軍是不是準備攻入南詔,拿下太和城呢?”
“照你這麽一說,這大將軍可真是要狠狠的教訓一下這些小騾子,最好是把他們徹底滅了。”
“這大軍剛要行動,上麵的軍令就來了,叫大將軍原地待命。”
“這都是誰?誰?會不會打仗,知不知道兵貴神速?”
“這幫兵部的蠢材,這不是瞎指揮嗎?這麽好的機會不把這些小騾子打怕了,下次可沒有這麽好的機會了。”
“我的天呐,這都叫什麽事呀!”現場又陷入一片混亂。
“林書,你的消息可靠嗎?”牛武問道。
“這是長公主和皇上的貼身內衛前天當著我麵說的。”寶兒小聲的迴道。
“那應該就是這裏呀!但這不對呀?這個時辰鴻臚寺應該有動靜了,這皇上出迎功臣場麵應該不小呀?”牛武低聲搖著頭說道。
“姓牛的,你搞沒搞錯?你們向來情報不準。”
“絕對不會,絕對不會,這可是祖製,不可更改的。”牛武信誓旦旦的說道。
“我看難講,你看這天下給這皇帝小兒都弄成什麽樣了,出現點異常也不稀奇。”
“老四,你小點聲,這可是在京城,還是小心為妙。”
“奶奶的,這段時間待在京城都悶死了,林書一個月後我帶你出去好好轉轉。”
又過了半個時辰,這二樓上食客漸漸多了起來。大家們都在邊吃邊交談議論,這酒樓一下子熱鬧起來。
“知道沒有?神槍無敵迴來了。”一位食客對著同桌說道。
“聽說了,但怎麽沒看見大軍進城呢?怎麽迴事?”
“大軍三天前就迴來了,一直在城外三十裏外駐紮著。”
“三天前就迴來了?”
“千真萬確,不少人都看見了,那營帳遍地都是,還有大將軍的將旗呢!”旁邊有一個食客說道。
“這不對呀?往常大軍得勝返京,不都駐紮在十裏外的嗎?怎麽這次是三十裏?而且每次在城外頂多駐紮一天,第二天午時前這首要功臣將領必須要進宮麵聖,複旨還符,然後論功行賞,再軍隊打散歸建嗎?今年這是咋了?”
“老四,看樣子林書的情報是準確的。”牛武說道。
“我早說過了,這小子是幹我魔盜這行的天才,你們可都差遠了。”
“朝廷這次肯定因為什麽原因遲遲不召大將軍複旨,按照咱大唐的祖製,除非有特殊情況,一般是不會出現征戰大軍長期駐紮城外的。”一個夫子模樣的食客慢騰騰的說道。
“這次神槍無敵可是立了大功。”
“聽說了,可不小呢!隻是不知道具體什麽情況?有誰清楚的跟大家夥說說。”
“這個我清楚。”一旁有一個人叫道。
寶兒認識他,就是他剛來京城和張老三去的東市那家酒樓遇到的蒯小二。
“原來是你這個潑皮。”
“蒯小二,那你就快說說吧,小二給他來壺酒,噢!在給他配點花生米,省的又要耽誤時間。”酒樓中一陣笑聲,看樣子大部分食客都認識這個以賣消息打發日子的混混。
“快說吧!”
“都別急,我這先喝口潤潤嗓子。”
“就你事多。再不說,小二,花生米不用上了。”一名食客喊道。
“好,我說,我說,這大將軍這次可立了大功,而且還不是一件,你們猜是幾件?”
“不是去南方平叛嗎?怎麽立了幾件功勞?”
“還有什麽功勞,蒯小二你快說。”
這個蒯小二不慌不忙的撿了兩顆夥計剛端上的花生米填入口中,伸出三根手指在眾人麵前比劃了一下。
“三件,一個平叛就立了三件?快說說,快說說,都哪三件?”
“這其一嗎?當然是平叛啦,這神槍無敵是誰,隻率三千精騎一場奇襲就將幾萬匪眾擊潰,一連收複七座城池,半年不到就將叛軍全部剿滅。”
“果然是神槍無敵呀!就是厲害呀!還是當年的勇冠三軍李敢李兕元呀!”食客們都大聲讚歎著。
“那這半年就剿滅了叛匪,怎麽三年後才返京呢?”
“這就要說下麵的這兩項大功了。”蒯小二喝了一口酒說道。
“快說,快說。”
“急啥?要說這第二件功勞,可比平叛功勞大。”
“什麽功勞?比平了十萬叛軍功勞還大。”
“這其實和這叛軍也有關係,不知道是不是兩邊早聯係好的,這邊叛軍勢起,那邊南詔國就撕毀協定趁機做亂。不僅入侵我大唐國土,連占我大唐邊境十三城,還屠殺了我大唐不少的子民。”
“他奶奶的,我大唐將士呢?”
“對,對,對,我大唐將士呢?怎能讓這彈丸小國辱我國土,殺我百姓?”
“誰給他那麽大膽子,以前就沒被咱打怕嗎?”
“我大唐將士現在都怎麽了,竟然讓一個小小的南詔國攻占了十三座城池?”
現場一時陷入混亂,大家都紛紛氣憤的叫嚷著。
“我堂堂大唐,竟然讓一小小藩屬國欺...辱...,這...,這...。”剛才那個說話的夫子也站起身來氣的直喘的說道。
“唉!”,“唉!”,“唉!”一片歎氣聲響起,現場一時陷入了沉寂。隻能聽到那個蒯小二不停的用手捏著盤中的花生米送往嘴中咀嚼的聲音。
過了良久,終於聽到有人說話:“蒯小二,你接著往下說,後來怎麽樣了。”
蒯小二不慌不忙的將盤中剩的不多的花生米劃拉到手裏說道:“下麵就是這神槍無敵立的第二件大功了。”
半晌無聲。
“蒯小二,怎麽停住了,你倒是說呀!”
“這早上走的匆忙,早飯沒吃,這花生米怎麽越吃越餓呢?都...,都沒勁了。”蒯小二慢慢吞吞的說道。
“又來了,小二,給他來塊大餅,大點的,把這個潑皮喂飽。”一個食客笑著喊道。
蒯小二看有了下家,就接著往下說了起來。
“話說這神槍無敵剛剛平叛結束,這上邊的加急文書就到了,要他立馬整軍南下,務必在半年內將南詔國徹底打敗,收複失地。”
“我的娘來,這神槍無敵大將軍雖在南方,但聽說暴亂主要集中餘杭郡,這離南詔國還遠著呢!”
“是呀!有三千多裏地呢,這朝廷守衛南詔邊境的兵馬呢?他們在幹什麽?一個小國有多少兵馬?還要大將軍這麽遠帶兵前去?”
“咱可不是兵部官員,我哪知道?”蒯小二啃了一口大餅說道。現場一陣笑聲。
“大家別打岔,讓他繼續往下說。”
蒯小二喝了一口酒繼續說道:“這大將軍接到命令後,可不敢耽擱,立馬整頓兵馬,不顧平叛的勞累,千裏迢迢,日夜兼程的往邊境趕去。不過這次打南詔國可不太順利。”
“怎麽迴事?咱神槍無敵去了還不手到擒來?怎麽還不太順利?”聽眾的興趣被進一步調動了起來。
“咱們大將軍為了早日趕到邊境戰場,又是輕車簡從的率領騎兵急速趕往前線,一開始還好好的,快到了南詔就出了問題了。”
“出了啥問題?是打了敗仗了嗎?”
“你說什麽屁話,神槍無敵大將軍什麽時候吃過敗仗?”兩個聽眾吵了起來。
“你倆別吵吵了,聽蒯小二說。”
“離南詔不到五百裏地了,大軍的糧草跟不上了,沒有辦法隻能原地等待糧草上來。”
“這有可能,那邊全是山區,山高林密,路極不好走,朝廷的運糧隊伍慢點也正常。”一個食客顯得很有經驗的說道。
“這一等就是三個月?”蒯小二說道。
“什麽?三個月,什麽山路,糧草運送要三個月?”
“這可不對,就是人背也要不了這麽長時間呀!”
“這大將軍打仗向來講究兵貴神速,要是因為糧草耽誤這麽長時間,這仗還怎麽打?”
“就是,這運送軍糧的不知道是哪些人?都是吃幹飯的嗎?”
“這當地的官府是幹什麽吃的?”
大家夥一聽這麽長時間,就氣憤的紛紛議論起來了。
“不僅軍糧運不上來,聽說藥品也一樣沒有,後來軍糧運來了,這大軍將士卻大部分生病倒下了,包括戰馬也紛紛得病,又拖了三個月,一直到半年後大軍才得以前進。”
“我滴娘來,又三個月,這半年什麽軍情也被耽誤了。”
“我雖然不懂打仗,但大將軍這麽辛苦,克服連連征戰的困難,這次南詔抗敵,後勤保障肯定是朝廷哪個環節出毛病了,耽誤了這麽長時間,這朝廷一定要徹查,要問罪。”
“徹查?問罪?徹查誰?問罪誰?你們也不看看現在朝廷哪個說話算,哪個會真正...。”一個中年人正準備往下說,被一邊的同伴硬生給拽住了。
“老夫認為還是不要徹查問罪的好,大家可還記得去年三月份南方傳來的征戰的消息?”
“孫老夫子,您該不是說去年年一過傳來大將軍不聽上令,征戰不力的消息吧?”
“正是,老夫還記得當時這個消息在京城可鬧的沸沸揚揚,最後都傳出皇上要傳旨將大將軍問罪緝拿迴京了。”
“是有這麽迴事,當時都傳的真真的。”
“哎!這叫什麽世道,這好人怎麽就不得安穩呢?”
“快快別查了,弄不好再給大將軍給汙蔑了,現在都是什麽世道呀!到時候大唐自己再將這根砥柱弄塌了,可就大事不妙了,大唐現在可是群狼環伺呀!弄不好這可就...。”一個書生欲言又止。
“行了,行了,都別瞎猜了,聽蒯小二繼續往下說。”
“各位莫急也莫瞎議論,下麵才是精彩的。不過,這耽誤的六個月裏,南詔國又繼續侵犯我邊疆占領了六個城鎮。”
“這群可惡的小騾子。”
“所以說兵貴神速吧!”
“都閉嘴。”
“老話說的好,磨刀不誤砍柴工。六個月後兵馬齊備,糧草藥品充足,大將軍親帥大軍隻用了兩個月就將南詔國軍隊打的落花流水,所有城池全部收迴。”
“還是咱大將軍厲害!”
“還是神槍無敵厲害!”
“就這麽簡單,這就沒了?怎麽不打到太和城去,徹底滅了這個討厭的小國。”
“你說的可不是小事,滅國可不是說著玩的,咱大唐還要維護自身形象呢!可沒那麽簡單。”
“要啥形象,這些年來,你算算,可以說年年征戰,迴迴不是這個國家就是那個部落的來咱大唐騷擾一番,到最後都是議和了事,看著咱也沒有咋地,但大家發現沒有,就這幾年這雜稅都加了多少次了,老百姓都快過不下去了。”
“誰說不是呢!”
大家正在紛紛議論,突然一陣馬蹄聲傳來。
“喲!是官兵。”隻見三匹軍馬飛馳而過,中間旗令官高舉令旗,在城門處都未做停留就衝了出去。
“這是要幹啥?”
“估計是朝廷要召見大將軍了,這不,派騎官拿著令旗去傳召嗎。”
“八九不離十,這皇上傳召後,朝廷就該公布大將軍此次南下的功績了吧!”
“按照常規該是這樣,那個蒯小二,你繼續往下說,不是說立了三件大功嗎?”
“這後麵可就精彩了,隻是這餅也吃完了,酒也喝完了,這中午的吃食還...。”蒯小二又故技重施起來了。
“潑皮就是潑皮,算了,也不差你這點,這是我剛點的雞子,還有這半壺酒你都拿去吧。”一個食客笑罵著說道。
“還是五爺您敞亮,那咱接著說,這好戲都在後頭,可是花了我好大的精力才打聽到的。”說著吃了個雞子,喝了一口酒。
“這話說大將軍收複失地,本來準備攻入南詔的...。”
“蒯小二,可別吹過了,這可是軍事機密,可不是一般人可以知曉的。”
“這迴可是真的,千真萬確。這城外大將軍的兵馬營中有一位隨軍的馬倌就住在三十裏外的蒯小郢,也就是我的老家。這位馬倌算起來還是我未出五服的大侄子呢!大軍駐紮後,他奉命到周邊運送馬料,途經家門,和我那守寡在家的三嫂子見了一麵時說的,昨天我小侄進城賣小米叫我遇見了,特意告訴我的,你說真不真。”
“聽你說的有鼻子有眼的,像是真的。”
“我這說到哪兒了,看看叫你打岔打的。”
“說到準備攻入南詔了。”
“對,對,我那大侄子和三嫂說,當時大將軍都下令喂飽馬匹,準備第二天乘勝追擊,一鼓作氣攻入太和城。當時炒的軍糧每個將士包括馬倌都隨身都帶了三天的,你們說說看這大將軍是不是準備攻入南詔,拿下太和城呢?”
“照你這麽一說,這大將軍可真是要狠狠的教訓一下這些小騾子,最好是把他們徹底滅了。”
“這大軍剛要行動,上麵的軍令就來了,叫大將軍原地待命。”
“這都是誰?誰?會不會打仗,知不知道兵貴神速?”
“這幫兵部的蠢材,這不是瞎指揮嗎?這麽好的機會不把這些小騾子打怕了,下次可沒有這麽好的機會了。”
“我的天呐,這都叫什麽事呀!”現場又陷入一片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