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情況,細嗦。”


    董思萌也來了精神,這尊敬愛戴開國老兵,給他們調理下身體,總沒錯吧?誰要拿這個說事兒,怎麽的,你是覺得這些老兵該死?


    別以為解放了就沒有文字獄,照樣讓你身敗名裂生不如死,要麽遠走他鄉,永不迴國,要麽自裁以謝天下,就算死,你也是被釘在恥辱柱上,你的子孫後代,都要承受著賣國賊的後代的名頭。


    “他父親其實也沒什麽病,就是歲數大了,再加上當年打仗時候的醫療條件不好,營養也跟不上,幾次受傷之後,傷了元氣,原來年輕時候還好,現在歲數大了,就都找上來了,走兩步就上氣不接下氣的,不過說起來,年齡也不算太大,才60出頭,就是當年傷太多了。”


    六十,一個很神奇的年齡,這個坎兒要是過好了,活個八十多沒啥問題,要是過不好,那可就不好說了。


    “這不巧了麽。”


    董思萌一拍桌子站起來。


    “你忙你的吧,我去買點東西。”


    “買什麽啊?”


    “別管了,這事兒我來辦。”


    “神經。”


    看著董思萌已經遠去的背影,董萌低聲罵了一句,就去忙自己的事了,別看就一個電子廠,但是產品種類多,結構複雜,需要的電子元件對質量和數量都有比較高的要求,暫時羊城這麵還沒有形成能閉環的產業鏈,需要進口,各種事情還是不少的。


    董思萌出門自然是去買中藥的,搞什麽藥粉啊,藥丸啊之類的,他是不可以的,這種東西沒人敢輕易相信,但是,他可以泡藥酒啊,裏麵有什麽藥材一目了然,關鍵這東西相對來講藥性溫和,人們也更容易接受一些。


    其實這個年代,這個時間段,在全國很多地方找中醫、買中藥,都不是很容易,畢竟剛剛從那個年代過來,中醫被西醫擠兌的幾乎沒有生存空間,再加上那些個敗類們不分青紅皂白的打壓,造成的這種結果。


    但是在羊城就不用擔心這點啦,羊城,甚至整個粵省對中醫的重視程度,是國內其他省份比不了的,如果非說有的話,那港島算一個吧。


    至於為什麽這樣,眾說紛紜,但是個人更傾向於地理位置的原因。


    查閱古籍的話,其實在很多書裏都提到了一個詞,叫做“嶺南多瘴氣”。


    其實在古代,粵省全境都屬於濕熱鬱結,俗稱瘴氣彌漫,是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犯人的流放之地。


    粵省除了是流放之地外,其實還有過幾次“北人南遷”的經曆,黃河流域中原地區的漢族人為了躲避戰亂,逃避戰火,拖家帶口的南遷,一部分到了江南,一部分去了嶺南。


    所以自古至今,不管是因為什麽去的嶺南,為了適應當地的氣候,都隻能靠中醫文化續命,後來經過漫長歲月的發展,結合中原地區的中醫文化和本土的中醫藥文化,形成了現在獨特的對中醫藥的重視。


    最簡單的例子,大家都知道粵省人喜歡煲湯,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他們所謂常規的湯,對其他地方的人來講,都能算得上是藥膳了。


    比如做牛雜的時候,需要往裏放桂皮八角,雖然桂皮和八角也隸屬於中藥材,但是看起來還算是常規調料,但是後麵,他們會接著告訴你,還需要放草果、甘鬆等等,這草果,其實就是正八經的中藥材了,對治療瘧疾類疾病很有效果,而在曾經衛生條件沒有那麽好,氣候有濕熱的粵省來講,瘧疾確實是頻發的一種疾病。


    你問他們做雞湯要放什麽,他會告訴你,紅棗、黨參、土茯苓,哪一樣都是藥材。


    在粵省人看來,這東西,你拿來喝,它就是中藥,你拿來煲湯,那它就是調料。


    就是這種對中醫的包容和接納的態度,才讓這裏的中醫得到了最好的傳承和重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四合院:十幾年後,我卷土重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西裝老六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西裝老六並收藏四合院:十幾年後,我卷土重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