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接上迴,上迴書正說到天玄真人和慧覺禪師帶著範毅突圍逃出了天寧城。在無名樹林中的土丘前,師兄弟二人定下了一條培養明君良將以救天下的救國之策。
且說天玄真人與慧覺禪師在土丘前又商議了好一陣子,又借助樹枝石塊推演了好半天,總算把這整個計劃推演布置了個大概。
這時,師兄弟二人就聽見一旁的石頭上傳來一陣響動。兩人趕忙快步前去查看。等兩人來到石頭旁一看,就見原本睡在石頭上的大皇子範毅終於是蘇醒了過來,坐在了石頭上。
天玄真人和慧覺禪師忙拱手輕聲問道:“我二人在此見過殿下。殿下,您醒了,身體可還好?”
範毅剛剛從昏迷中醒來,腦袋裏還是一片混沌。他聽見有人唿喚他,雙眼隨著聲音望去,看見了站在自己身邊衝自己行禮的兩位老人。
範毅看著兩位老前輩的麵龐,眼眸閃動,昏迷前所發生的事情一點一點地在他的腦海中浮現。範毅想起遼軍攻破天寧城,自己被王華將軍救出皇宮。不料半路被遼軍圍困,難以突圍。
幸得一僧一道兩位前輩闖入重圍來救,後來王華將軍要獨自留下斷後,並讓兩位前輩帶著自己突圍而走。自己說什麽也不願意,最後自己被王將軍在脖頸上打了一掌,昏迷不醒。後麵發生了什麽,範毅是一概不知。
範毅漸漸想起了自己昏迷前所發生的一切。他又看了看四周,發現自己已經出了天寧城,現在所處的地方是天寧城外的一片樹林中。範毅心裏明白,自己已經逃出了天寧城。
他又往兩邊看了看,一僧一道兩位老前輩在自己身旁站著,一臉關切地看著自己,唯獨不見了王華將軍。他又伸了伸脖子往後麵看了看,還是找不見王將軍的身影。
範毅心中湧上了一股濃濃的不安,不由得有些發愣。這時,慧覺大師見範毅呆呆發愣,忙把手在範毅麵前晃了晃,連聲問道:“殿下可好?殿下可好?”
範毅這才迴過神來,他連忙也還禮道:“我沒事,多謝二位前輩救命之恩,不知王將軍現在何處?”
天玄真人和慧覺禪師聽到大皇子殿下問起王華,心中再度被悲傷的情緒所填滿。兩人的眼眶微微發紅,幾滴淚水不由自主地從眼中滾落,滴在地上。
範毅見二位前輩並不答話,隻是落淚,心中愈發感到不妙。他急聲道:“究竟發生了何事,王將軍到底如何了?”
慧覺禪師見範毅執意要知道此事,無奈之下,隻得歎了口氣:“唉,殿下,王將軍已經為國捐軀了。是這麽這麽迴事情。”
慧覺禪師就把王華將範毅托付給自己與天玄真人,他自己則憑著重傷之軀留下拚死為二人斷後,最終力戰而亡的經過從頭到尾說了一遍。
當範毅聽說王華拚死斷後力戰而亡,頓時悲痛無比。他又想到自己的父皇生死不知,無數親人死在了北遼番兵的彎刀之下,不由得感到心如刀絞一般疼痛難忍。範毅悲怒交加之下,忍不住大叫一聲,兩眼向上一翻,竟背過氣去。
天玄真人和慧覺禪師見範毅有昏了過去,心中大驚。兩人連忙上前,捶打前胸,扒拉後背,不斷給小範毅順氣兒。兩人口中還不斷唿喚:“殿下蘇醒,殿下蘇醒!”
忙活了能有好一陣子,範毅這才緩過這口氣來。範毅睜開雙眼,小臉漲得通紅是放聲大哭:“王將軍,你為國捐軀疼死我也!父皇,您如今可還安好?
北遼番奴滅國之仇,不共戴天!待得日後,我定要領兵殺盡遼寇,一雪今日之恥!”小範毅嚎啕大哭,滿臉通紅,悲痛萬分。
天玄真人和慧覺禪師在一旁不斷勸說:“殿下保重身體,不可過度悲傷。”兩人勸了好一會兒,範毅才逐漸收住了淚水,止住了悲聲。
範毅漸漸止住了悲聲,內心也逐漸冷靜了下來。範毅心裏明白,憑自己現在的這副樣子根本沒法領兵報仇。如今,天寧城已破,不久七州將盡落北遼之手,想去江南已然不可能了。唯有暫時蟄伏,習文練武積蓄力量方是正理。
那位說了,範毅才八歲啊,他一個小孩子哪能想到這麽多的東西?要不怎麽說範毅天資聰明呢?
範毅從小才智過人,四歲就開蒙讀書學習,比一般的孩子還要早一年。再加上他父皇對他期待甚高,給他請了不少名師教導他。
範毅從小對曆史上的眾多典故和經驗教訓都有一定了解,而且他生性冷靜善於思考。如今在這絕境之下,範毅能想到這些,自然是不足為奇。
且說範毅在心中立下了習文練武,積蓄力量的目標。想明白這些後,範毅不假思索地跪倒在天玄真人和慧覺禪師麵前:“小子懇請前輩收我為徒,助我光複河山!”
範毅早已從王華口中得知這二位乃是當世的高人,自己如果能被其中一人收為弟子肯定能學會滿身本領將來光複河山,洗刷國恥定然有望。
天玄真人和慧覺禪師聞聽此言是又驚又喜,他們萬沒想到,範毅會主動提出要向他們拜師學藝,,將來光複河山。這與二人的計劃簡直不謀而合。兩人心中十分高興,同時也對範毅高看了不少。
慧覺禪師忙上前一步道:“承蒙殿下信任,老僧不才願收殿下為徒,定當將平生所學皆傳授與殿下。不知殿下意下如何?”
範毅聞聽此言連忙跪倒磕頭:“師父在上,弟子範毅給師父磕頭。”說著,範毅很虔誠地對著慧覺禪師磕了三個響頭。
慧覺禪師見此情景,心中十分歡喜連忙用手相攙:“殿下快快請起,不必如此多禮。”範毅站起身來,開口糾正道:“師父,從此你我隻是師徒,不是君臣,不必稱弟子為殿下,直唿弟子便可。”
範毅的一番話,讓得慧覺禪師感到有一股暖流湧上心頭。看來範毅這孩子還是個謙虛有禮,重情重義之人,沒有半點皇子的架子。慧覺禪師對範毅是愈發滿意。
慧覺禪師遂道:“如此,就依徒兒所言。”就這樣,範毅算正式拜入了慧覺禪師門下。範毅又給天玄真人行禮:“弟子拜見師伯。”老真人忙把範毅扶起心中也十分高興。
簡單的拜師過後,兩位高人帶著範毅繼續向前趕路。畢竟這是是非之地不敢久留還是先走為妙。
三人一路疾行離開了京畿重地,直到一處岔路口,三人才分道揚鑣。天玄真人自己迴了天玄山,慧覺禪師則帶著範毅迴了寶鼎山。
按下天玄真人迴到天玄山不提,單說慧覺禪師與範毅。這師徒二人輾轉多時終於迴到了寶鼎山寶鼎寺。
迴山之後,慧覺禪師開始教導範毅習文練武。範毅是白天習文,夜間練武,二五更的功夫是十分刻苦。慧覺禪師對範毅可以說是傾囊而贈,將自己的一身本事毫無保留地盡數傳授給了範毅。
這師徒兩個,師父是當世高人,徒弟聰明好學,爺倆齊心合力這麽一幹,範毅的能耐真可以說是突飛猛進,幾乎是一天一個樣。
不僅如此,範毅才智過人,很是擅長舉一反三。在學習過程中,範毅還創出了幾手屬於自己的獨門絕技令慧覺禪師連連稱奇,心裏對這個弟子越發喜愛。
轉眼十年過去了,範毅長到了十八歲。這十年來,範毅在恩師的教導下學會了滿身的本領可以說是文武雙全。
文方麵,範毅熟讀兵書,排兵布陣,攻殺戰守樣樣皆能。而且範毅還讀了不少治國安民的書籍並在恩師教導下,學了很多治國之道。
武的方麵,範毅馬上步下,長拳短打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在老禪師的教導下,範毅慣使一把透龍寶刀是刀法出眾有萬夫不當之勇。
慧覺禪師見範毅武藝學成,便帶他下山遊曆江湖。整整三年時間,師徒二人走過了江南的大小所有地方甚至偷著去了江北七州幾次。書中交代,江北七州已被朝廷割讓給了北遼。江北無數百姓成了亡國之民。
這三年,範毅看到江北亡國百姓的生靈塗炭,苦不堪言。同時範毅還看到,朝廷的偏安一隅,不思進取。
十餘年來,無人想著收複失地,隻想著盤剝百姓,拚命享樂,同時不斷賠款稱臣求得一時苟安。江南的無數百姓也是痛苦不堪,起義造反的人不計其數。江北百姓苦等朝廷大軍光複河山多年可惜看不到半點希望。
三年的遊曆讓範毅對整個天下有了全新的認識,同時也讓他對自己父皇的昏庸不思進取和各種奸臣當道深惡痛絕。範毅曾立下誓言要親手改變這腐朽的大齊。
慧覺禪師聽了很是高興,認為時機已到。老禪師就把自己和師兄想出的救國大計告訴了範毅。範毅聽了很是讚同,表示願意按照師父的計劃去做。
慧覺禪師遂將自己和師兄的一些具體布局告訴了範毅。這十幾年來,慧覺禪師秘密培養了一支暗衛名為玄影衛。這支暗衛人人都是頂尖高手十分厲害。
老禪師把大部分暗衛都派到了如今的大齊京城安陵,負責收集朝廷的各種情報並且為日後範毅入京打下力量基礎。
其餘暗衛一部分留在寶鼎山暗中保護師徒二人,另一部分則被派到了各個州府中潛伏,甚至江北七州內也有玄影衛蟄伏著。
範毅聽了師父的話,暗暗吃驚,連連讚歎師父手段驚人。老禪師遂把玄影令也交給了範毅,算是把這支力量正式交給了範毅。
此後,範毅也從玄影衛的手上得到了不少有用的情報,並且他憑著自己的本事令全體玄影衛心服口服徹底掌握了這股力量。
如今,範毅藝業學成寶鼎山這邊算是一切準備就緒。但是慧覺禪師並沒有讓範毅下山。因為慧覺禪師總認為著準備還不夠充分完全,所以又讓範毅在山上待了幾年。
在這期間,老禪師不斷收集京城的情報,並得知齊安帝雖然昏庸但對範毅這位大皇子還是感情深厚,十餘年來不斷派人尋找。
即使這十餘年間,安帝又有了皇子,但皇太子之位仍然空著。皇上遲遲未立太子,似乎一直在等大皇子歸來。
老禪師得知此事後,方才感到時機已到。好巧不巧,烈虎軍入蜀平叛,趙勇負傷落荒來到寶鼎山下被範毅所救。
慧覺禪師一眼認出趙勇正是自己師兄的徒弟,正好借此機會讓範毅和趙勇一起下山投入烈虎軍,龍虎才得以相會,這就是以往的經過。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迴分解。
且說天玄真人與慧覺禪師在土丘前又商議了好一陣子,又借助樹枝石塊推演了好半天,總算把這整個計劃推演布置了個大概。
這時,師兄弟二人就聽見一旁的石頭上傳來一陣響動。兩人趕忙快步前去查看。等兩人來到石頭旁一看,就見原本睡在石頭上的大皇子範毅終於是蘇醒了過來,坐在了石頭上。
天玄真人和慧覺禪師忙拱手輕聲問道:“我二人在此見過殿下。殿下,您醒了,身體可還好?”
範毅剛剛從昏迷中醒來,腦袋裏還是一片混沌。他聽見有人唿喚他,雙眼隨著聲音望去,看見了站在自己身邊衝自己行禮的兩位老人。
範毅看著兩位老前輩的麵龐,眼眸閃動,昏迷前所發生的事情一點一點地在他的腦海中浮現。範毅想起遼軍攻破天寧城,自己被王華將軍救出皇宮。不料半路被遼軍圍困,難以突圍。
幸得一僧一道兩位前輩闖入重圍來救,後來王華將軍要獨自留下斷後,並讓兩位前輩帶著自己突圍而走。自己說什麽也不願意,最後自己被王將軍在脖頸上打了一掌,昏迷不醒。後麵發生了什麽,範毅是一概不知。
範毅漸漸想起了自己昏迷前所發生的一切。他又看了看四周,發現自己已經出了天寧城,現在所處的地方是天寧城外的一片樹林中。範毅心裏明白,自己已經逃出了天寧城。
他又往兩邊看了看,一僧一道兩位老前輩在自己身旁站著,一臉關切地看著自己,唯獨不見了王華將軍。他又伸了伸脖子往後麵看了看,還是找不見王將軍的身影。
範毅心中湧上了一股濃濃的不安,不由得有些發愣。這時,慧覺大師見範毅呆呆發愣,忙把手在範毅麵前晃了晃,連聲問道:“殿下可好?殿下可好?”
範毅這才迴過神來,他連忙也還禮道:“我沒事,多謝二位前輩救命之恩,不知王將軍現在何處?”
天玄真人和慧覺禪師聽到大皇子殿下問起王華,心中再度被悲傷的情緒所填滿。兩人的眼眶微微發紅,幾滴淚水不由自主地從眼中滾落,滴在地上。
範毅見二位前輩並不答話,隻是落淚,心中愈發感到不妙。他急聲道:“究竟發生了何事,王將軍到底如何了?”
慧覺禪師見範毅執意要知道此事,無奈之下,隻得歎了口氣:“唉,殿下,王將軍已經為國捐軀了。是這麽這麽迴事情。”
慧覺禪師就把王華將範毅托付給自己與天玄真人,他自己則憑著重傷之軀留下拚死為二人斷後,最終力戰而亡的經過從頭到尾說了一遍。
當範毅聽說王華拚死斷後力戰而亡,頓時悲痛無比。他又想到自己的父皇生死不知,無數親人死在了北遼番兵的彎刀之下,不由得感到心如刀絞一般疼痛難忍。範毅悲怒交加之下,忍不住大叫一聲,兩眼向上一翻,竟背過氣去。
天玄真人和慧覺禪師見範毅有昏了過去,心中大驚。兩人連忙上前,捶打前胸,扒拉後背,不斷給小範毅順氣兒。兩人口中還不斷唿喚:“殿下蘇醒,殿下蘇醒!”
忙活了能有好一陣子,範毅這才緩過這口氣來。範毅睜開雙眼,小臉漲得通紅是放聲大哭:“王將軍,你為國捐軀疼死我也!父皇,您如今可還安好?
北遼番奴滅國之仇,不共戴天!待得日後,我定要領兵殺盡遼寇,一雪今日之恥!”小範毅嚎啕大哭,滿臉通紅,悲痛萬分。
天玄真人和慧覺禪師在一旁不斷勸說:“殿下保重身體,不可過度悲傷。”兩人勸了好一會兒,範毅才逐漸收住了淚水,止住了悲聲。
範毅漸漸止住了悲聲,內心也逐漸冷靜了下來。範毅心裏明白,憑自己現在的這副樣子根本沒法領兵報仇。如今,天寧城已破,不久七州將盡落北遼之手,想去江南已然不可能了。唯有暫時蟄伏,習文練武積蓄力量方是正理。
那位說了,範毅才八歲啊,他一個小孩子哪能想到這麽多的東西?要不怎麽說範毅天資聰明呢?
範毅從小才智過人,四歲就開蒙讀書學習,比一般的孩子還要早一年。再加上他父皇對他期待甚高,給他請了不少名師教導他。
範毅從小對曆史上的眾多典故和經驗教訓都有一定了解,而且他生性冷靜善於思考。如今在這絕境之下,範毅能想到這些,自然是不足為奇。
且說範毅在心中立下了習文練武,積蓄力量的目標。想明白這些後,範毅不假思索地跪倒在天玄真人和慧覺禪師麵前:“小子懇請前輩收我為徒,助我光複河山!”
範毅早已從王華口中得知這二位乃是當世的高人,自己如果能被其中一人收為弟子肯定能學會滿身本領將來光複河山,洗刷國恥定然有望。
天玄真人和慧覺禪師聞聽此言是又驚又喜,他們萬沒想到,範毅會主動提出要向他們拜師學藝,,將來光複河山。這與二人的計劃簡直不謀而合。兩人心中十分高興,同時也對範毅高看了不少。
慧覺禪師忙上前一步道:“承蒙殿下信任,老僧不才願收殿下為徒,定當將平生所學皆傳授與殿下。不知殿下意下如何?”
範毅聞聽此言連忙跪倒磕頭:“師父在上,弟子範毅給師父磕頭。”說著,範毅很虔誠地對著慧覺禪師磕了三個響頭。
慧覺禪師見此情景,心中十分歡喜連忙用手相攙:“殿下快快請起,不必如此多禮。”範毅站起身來,開口糾正道:“師父,從此你我隻是師徒,不是君臣,不必稱弟子為殿下,直唿弟子便可。”
範毅的一番話,讓得慧覺禪師感到有一股暖流湧上心頭。看來範毅這孩子還是個謙虛有禮,重情重義之人,沒有半點皇子的架子。慧覺禪師對範毅是愈發滿意。
慧覺禪師遂道:“如此,就依徒兒所言。”就這樣,範毅算正式拜入了慧覺禪師門下。範毅又給天玄真人行禮:“弟子拜見師伯。”老真人忙把範毅扶起心中也十分高興。
簡單的拜師過後,兩位高人帶著範毅繼續向前趕路。畢竟這是是非之地不敢久留還是先走為妙。
三人一路疾行離開了京畿重地,直到一處岔路口,三人才分道揚鑣。天玄真人自己迴了天玄山,慧覺禪師則帶著範毅迴了寶鼎山。
按下天玄真人迴到天玄山不提,單說慧覺禪師與範毅。這師徒二人輾轉多時終於迴到了寶鼎山寶鼎寺。
迴山之後,慧覺禪師開始教導範毅習文練武。範毅是白天習文,夜間練武,二五更的功夫是十分刻苦。慧覺禪師對範毅可以說是傾囊而贈,將自己的一身本事毫無保留地盡數傳授給了範毅。
這師徒兩個,師父是當世高人,徒弟聰明好學,爺倆齊心合力這麽一幹,範毅的能耐真可以說是突飛猛進,幾乎是一天一個樣。
不僅如此,範毅才智過人,很是擅長舉一反三。在學習過程中,範毅還創出了幾手屬於自己的獨門絕技令慧覺禪師連連稱奇,心裏對這個弟子越發喜愛。
轉眼十年過去了,範毅長到了十八歲。這十年來,範毅在恩師的教導下學會了滿身的本領可以說是文武雙全。
文方麵,範毅熟讀兵書,排兵布陣,攻殺戰守樣樣皆能。而且範毅還讀了不少治國安民的書籍並在恩師教導下,學了很多治國之道。
武的方麵,範毅馬上步下,長拳短打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在老禪師的教導下,範毅慣使一把透龍寶刀是刀法出眾有萬夫不當之勇。
慧覺禪師見範毅武藝學成,便帶他下山遊曆江湖。整整三年時間,師徒二人走過了江南的大小所有地方甚至偷著去了江北七州幾次。書中交代,江北七州已被朝廷割讓給了北遼。江北無數百姓成了亡國之民。
這三年,範毅看到江北亡國百姓的生靈塗炭,苦不堪言。同時範毅還看到,朝廷的偏安一隅,不思進取。
十餘年來,無人想著收複失地,隻想著盤剝百姓,拚命享樂,同時不斷賠款稱臣求得一時苟安。江南的無數百姓也是痛苦不堪,起義造反的人不計其數。江北百姓苦等朝廷大軍光複河山多年可惜看不到半點希望。
三年的遊曆讓範毅對整個天下有了全新的認識,同時也讓他對自己父皇的昏庸不思進取和各種奸臣當道深惡痛絕。範毅曾立下誓言要親手改變這腐朽的大齊。
慧覺禪師聽了很是高興,認為時機已到。老禪師就把自己和師兄想出的救國大計告訴了範毅。範毅聽了很是讚同,表示願意按照師父的計劃去做。
慧覺禪師遂將自己和師兄的一些具體布局告訴了範毅。這十幾年來,慧覺禪師秘密培養了一支暗衛名為玄影衛。這支暗衛人人都是頂尖高手十分厲害。
老禪師把大部分暗衛都派到了如今的大齊京城安陵,負責收集朝廷的各種情報並且為日後範毅入京打下力量基礎。
其餘暗衛一部分留在寶鼎山暗中保護師徒二人,另一部分則被派到了各個州府中潛伏,甚至江北七州內也有玄影衛蟄伏著。
範毅聽了師父的話,暗暗吃驚,連連讚歎師父手段驚人。老禪師遂把玄影令也交給了範毅,算是把這支力量正式交給了範毅。
此後,範毅也從玄影衛的手上得到了不少有用的情報,並且他憑著自己的本事令全體玄影衛心服口服徹底掌握了這股力量。
如今,範毅藝業學成寶鼎山這邊算是一切準備就緒。但是慧覺禪師並沒有讓範毅下山。因為慧覺禪師總認為著準備還不夠充分完全,所以又讓範毅在山上待了幾年。
在這期間,老禪師不斷收集京城的情報,並得知齊安帝雖然昏庸但對範毅這位大皇子還是感情深厚,十餘年來不斷派人尋找。
即使這十餘年間,安帝又有了皇子,但皇太子之位仍然空著。皇上遲遲未立太子,似乎一直在等大皇子歸來。
老禪師得知此事後,方才感到時機已到。好巧不巧,烈虎軍入蜀平叛,趙勇負傷落荒來到寶鼎山下被範毅所救。
慧覺禪師一眼認出趙勇正是自己師兄的徒弟,正好借此機會讓範毅和趙勇一起下山投入烈虎軍,龍虎才得以相會,這就是以往的經過。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迴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