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5章 兵變
爭霸水滸這係統功能有限 作者:葛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日子一天天過去,自那日王垚和經嘉績那日鬧騰之後,齊國朝廷日漸平穩,反正左右不過是不娶十六歲以下的妾室,還有就是妾室數量不能多,問題不大。
不然呢,普世價值觀的大旗之下,誰能硬扛這事?
寧教人知,不教人見啊~
五六十歲的時候,再娶十多歲的妾室,別人知道了,說一句風流不減當年,老當益壯?
然後被禦史言官彈劾,像韓澄一樣,官都做不成,還得等刑部檢查結果,如今人都已經被拘役在家了~
這事還沒過去,然後···
然後王垚就理發了。
朝堂之上,又一次,雞飛狗跳,呃,這個是貶義詞,反正就是好一通鬧騰。
整體來說,王燁在拉偏架,趙鼎選擇沉默,王垚在舌戰群儒,一通引經據典的,盡是歪理邪說,因為這一次理發事件,鬧出諸多波折出來。
異想天開,滿腦子離經叛道~
說的就是王垚。
可以說,王垚雖然沒到得罪滿朝文武的程度,但是確實是在朝廷百官之中,留下了一個折騰的印象,直到,後來~
經嘉績也理了短發···
哦,原來這特麽還是個政治戰隊問題。
是嘞,短發的好處大家都知道,現在太子銳意進取,一點沒強製大家理發的意思,隻是以身作則,想民間推廣短發,有什麽錯?
太子做了,百官再表率一番,這民間不就能流行開了?
退一萬步說,這是齊國儲君,以後都要在他手底下做官的,你就不考慮一下他的個人喜好問題?
何況這些事情,雖然看上去離經叛道的,可是它本來也是對的呀~
是的,迴過頭看,王垚做的事情,好像他麽確實是對的呀。
這特麽就很內傷了。
因為王垚理發的事情,到底是沒有折騰太久,齊國那麽大,事情那麽多,總不能光盯著王垚發型來說事,人家那毛寸看久了,也挺順眼的。
再說,人家親爹坐在那,啥都沒說,這事你還能怎麽整?真敢扣不孝的帽子?
明眼人都能看出來,到底想幹這事的人是誰。
實話講,王燁已經很給麵子了,如果理發的不是王垚,而是王燁,朝堂百官如何自處?
現在最起碼麵子裏子都給你留了,王垚年紀不大不小的,說胡鬧也行,說人家以身作則也行,反正從近衛軍團開始,已經開始理發了,短發寸頭和長發冠冕的爭鋒,就在這種奇奇怪怪的氛圍中,逐漸開始了。
有一說一,大夏天的,短發真的舒服啊~
··· ···
齊國燕京城中,八卦天天有,很快,大家的注意力就轉移了。
八月底,就有新的八卦了。
曲端。
寧遠侯曲端,一個沒怎麽來過燕京城的齊國帥臣,天輝軍都統製。
這次的主角就是他。
做了什麽事呢?
滅國。
黃頭迴鶻。
嗯,就是滅國。
黃頭迴鶻是誰?
不太清楚。
不過被不到三萬的天輝軍滅了國,想來也不是很強,齊國一路走來,滅國好多個,如今也不差這麽一個。
黃頭迴鶻強不強的不是重點,重點是齊國如今又滅了國,這該是舉國歡慶的事情,結果呢?
禮部主官是幹什麽吃的?
這般大事,一點動作都沒嗎?
不休沐個三五天慶祝下?最好再發一波福利,大夏天的,不該有個消暑費嗎?
當然,普通民眾關心放假問題,有些讀書人,關心的就不是這個了。
他們討論的問題就是圍繞兩個了。
一個是曲端的處理問題。
作為西軍降將,曲端本來在齊國朝堂就比不得根正苗紅的梁山泊頭領,如今又立下這般大的功勞,脫離野戰軍走上養老崗位,簡直就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甚至喝了酒的,都開始打賭曲端什麽時候被調迴來了。
心思陰暗些的,甚至連曲端如何死於意外都盤算好了~
當然,曲端的問題,隻能是八卦,這事稍微議論下,證明自己見多識廣就可以了,也不合適多說,更切身的事情,是朝堂再一次開疆拓土了。
開疆拓土=更多官吏需求。
這些讀書識字,甚至就在燕京城太學的學生,實際就是齊國朝堂最大規模的官吏培養基地,平常學的就是如何為官做吏,還有一些,是要參與朝廷選才的地方讀書人,反正都是要做官的。
所以,誰想去黃頭迴鶻那裏?
齊國如今已經沒了當年一步登天的好事,隻要讀書識字,人品不差,升官比生孩子都快,如今,便是有真才實學,那也是需要熬資曆的。
而齊國升職的渠道,或者說資曆要求,相當清楚。
在邊遠苦寒地區熬資曆的,比繁華地區積累經驗更快,如果是這種新近占領的區域,就更是有極大的加成,表現好的,三年鎮長結束,就能做知縣了,升遷之路可謂是快馬加鞭。
就看是不是怕死了~
畢竟之前西夏新附,可是死了不少縣鎮官吏的。
··· ···
各人有各人的緣法,各人有各人的選擇。
都是成年人了,自然要對自己的行為和選擇負責的。
比如有些人,曾經想做皇帝,如今人家新皇雖然隻有半壁江山,但是地位一日比一日穩固了,那這個曾經想做皇帝的,自然就容易出岔子。
縱觀曆史,殺兄弟、妻子、兒子最多的群裏,就是皇帝,而且借口都是一樣的,那就是窺視皇權。
大宋的皇位繼承,可以說是曆朝曆代最溫和的了,一般不出人命,而且大宋的王爺,是最安分守己的一群,其他朝各種搞事,但是大宋不會,基本都是當個富家翁了事。
但是~
凡事都有但是。
人隻要足夠多,就一定會有異類,那隻要王爺這個群體足夠多,那自然就有雄心壯誌的。
比如說趙楷。
曆史上的趙楷,被金國俘虜,便是再有雄心壯誌,雄才大略,那也是完蛋。
但是現在的趙楷不是。
趙楷一直都是跟著趙桓的,或者說一直都是在這個權力圈周圍的,甚至因為南宋風雨飄搖,人才稀少的問題,趙楷還開始接觸權力了。
這也正常,拋開大宋朝廷曆曆代閑散王爺的傳統不談,那趙楷確實算是相當優秀的人才了,人家是真憑本事考的狀元,別管中間什麽黑幕,最起碼才學大略不假。
而且長相英俊,待人接物也穩妥,出口成章,擅長書畫,然後就是~
曾經的趙楷離皇位很近。
趙佶,宋徽宗,如今的太上皇,對這個極為像自己的兒子,一直都是青睞有加,所以曾經的趙楷,也是有自己的班底的。
然後在南宋朝廷極度缺人的情況下,趙楷獲得權力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趙桓到底知道,軍權不合適讓一個王爺碰,所以趙楷隻能做文官,然後一不小心就做到了禮部尚書的位置。
然後···
然後這個禮部尚書就越做越好,並且選擇了最簡單直接的方式來獲得皇權。
兵變!
不然呢,普世價值觀的大旗之下,誰能硬扛這事?
寧教人知,不教人見啊~
五六十歲的時候,再娶十多歲的妾室,別人知道了,說一句風流不減當年,老當益壯?
然後被禦史言官彈劾,像韓澄一樣,官都做不成,還得等刑部檢查結果,如今人都已經被拘役在家了~
這事還沒過去,然後···
然後王垚就理發了。
朝堂之上,又一次,雞飛狗跳,呃,這個是貶義詞,反正就是好一通鬧騰。
整體來說,王燁在拉偏架,趙鼎選擇沉默,王垚在舌戰群儒,一通引經據典的,盡是歪理邪說,因為這一次理發事件,鬧出諸多波折出來。
異想天開,滿腦子離經叛道~
說的就是王垚。
可以說,王垚雖然沒到得罪滿朝文武的程度,但是確實是在朝廷百官之中,留下了一個折騰的印象,直到,後來~
經嘉績也理了短發···
哦,原來這特麽還是個政治戰隊問題。
是嘞,短發的好處大家都知道,現在太子銳意進取,一點沒強製大家理發的意思,隻是以身作則,想民間推廣短發,有什麽錯?
太子做了,百官再表率一番,這民間不就能流行開了?
退一萬步說,這是齊國儲君,以後都要在他手底下做官的,你就不考慮一下他的個人喜好問題?
何況這些事情,雖然看上去離經叛道的,可是它本來也是對的呀~
是的,迴過頭看,王垚做的事情,好像他麽確實是對的呀。
這特麽就很內傷了。
因為王垚理發的事情,到底是沒有折騰太久,齊國那麽大,事情那麽多,總不能光盯著王垚發型來說事,人家那毛寸看久了,也挺順眼的。
再說,人家親爹坐在那,啥都沒說,這事你還能怎麽整?真敢扣不孝的帽子?
明眼人都能看出來,到底想幹這事的人是誰。
實話講,王燁已經很給麵子了,如果理發的不是王垚,而是王燁,朝堂百官如何自處?
現在最起碼麵子裏子都給你留了,王垚年紀不大不小的,說胡鬧也行,說人家以身作則也行,反正從近衛軍團開始,已經開始理發了,短發寸頭和長發冠冕的爭鋒,就在這種奇奇怪怪的氛圍中,逐漸開始了。
有一說一,大夏天的,短發真的舒服啊~
··· ···
齊國燕京城中,八卦天天有,很快,大家的注意力就轉移了。
八月底,就有新的八卦了。
曲端。
寧遠侯曲端,一個沒怎麽來過燕京城的齊國帥臣,天輝軍都統製。
這次的主角就是他。
做了什麽事呢?
滅國。
黃頭迴鶻。
嗯,就是滅國。
黃頭迴鶻是誰?
不太清楚。
不過被不到三萬的天輝軍滅了國,想來也不是很強,齊國一路走來,滅國好多個,如今也不差這麽一個。
黃頭迴鶻強不強的不是重點,重點是齊國如今又滅了國,這該是舉國歡慶的事情,結果呢?
禮部主官是幹什麽吃的?
這般大事,一點動作都沒嗎?
不休沐個三五天慶祝下?最好再發一波福利,大夏天的,不該有個消暑費嗎?
當然,普通民眾關心放假問題,有些讀書人,關心的就不是這個了。
他們討論的問題就是圍繞兩個了。
一個是曲端的處理問題。
作為西軍降將,曲端本來在齊國朝堂就比不得根正苗紅的梁山泊頭領,如今又立下這般大的功勞,脫離野戰軍走上養老崗位,簡直就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甚至喝了酒的,都開始打賭曲端什麽時候被調迴來了。
心思陰暗些的,甚至連曲端如何死於意外都盤算好了~
當然,曲端的問題,隻能是八卦,這事稍微議論下,證明自己見多識廣就可以了,也不合適多說,更切身的事情,是朝堂再一次開疆拓土了。
開疆拓土=更多官吏需求。
這些讀書識字,甚至就在燕京城太學的學生,實際就是齊國朝堂最大規模的官吏培養基地,平常學的就是如何為官做吏,還有一些,是要參與朝廷選才的地方讀書人,反正都是要做官的。
所以,誰想去黃頭迴鶻那裏?
齊國如今已經沒了當年一步登天的好事,隻要讀書識字,人品不差,升官比生孩子都快,如今,便是有真才實學,那也是需要熬資曆的。
而齊國升職的渠道,或者說資曆要求,相當清楚。
在邊遠苦寒地區熬資曆的,比繁華地區積累經驗更快,如果是這種新近占領的區域,就更是有極大的加成,表現好的,三年鎮長結束,就能做知縣了,升遷之路可謂是快馬加鞭。
就看是不是怕死了~
畢竟之前西夏新附,可是死了不少縣鎮官吏的。
··· ···
各人有各人的緣法,各人有各人的選擇。
都是成年人了,自然要對自己的行為和選擇負責的。
比如有些人,曾經想做皇帝,如今人家新皇雖然隻有半壁江山,但是地位一日比一日穩固了,那這個曾經想做皇帝的,自然就容易出岔子。
縱觀曆史,殺兄弟、妻子、兒子最多的群裏,就是皇帝,而且借口都是一樣的,那就是窺視皇權。
大宋的皇位繼承,可以說是曆朝曆代最溫和的了,一般不出人命,而且大宋的王爺,是最安分守己的一群,其他朝各種搞事,但是大宋不會,基本都是當個富家翁了事。
但是~
凡事都有但是。
人隻要足夠多,就一定會有異類,那隻要王爺這個群體足夠多,那自然就有雄心壯誌的。
比如說趙楷。
曆史上的趙楷,被金國俘虜,便是再有雄心壯誌,雄才大略,那也是完蛋。
但是現在的趙楷不是。
趙楷一直都是跟著趙桓的,或者說一直都是在這個權力圈周圍的,甚至因為南宋風雨飄搖,人才稀少的問題,趙楷還開始接觸權力了。
這也正常,拋開大宋朝廷曆曆代閑散王爺的傳統不談,那趙楷確實算是相當優秀的人才了,人家是真憑本事考的狀元,別管中間什麽黑幕,最起碼才學大略不假。
而且長相英俊,待人接物也穩妥,出口成章,擅長書畫,然後就是~
曾經的趙楷離皇位很近。
趙佶,宋徽宗,如今的太上皇,對這個極為像自己的兒子,一直都是青睞有加,所以曾經的趙楷,也是有自己的班底的。
然後在南宋朝廷極度缺人的情況下,趙楷獲得權力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趙桓到底知道,軍權不合適讓一個王爺碰,所以趙楷隻能做文官,然後一不小心就做到了禮部尚書的位置。
然後···
然後這個禮部尚書就越做越好,並且選擇了最簡單直接的方式來獲得皇權。
兵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