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2章 峨眉金頂
射雕四部曲之三,破虜英雄傳 作者:暴雨梨花孤燈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作者:暴雨梨花孤燈下
歡迎關注,放入書架觀看,後麵更多精彩
可是長生子率領薩滿教人,剛走出兩裏多路,來到一片密林,長生子突地“啊”的一聲大叫,口吐鮮血不已。夜鬼等人圍住長生子,道:“大長老,你怎麽了?”
長生子強行止住吐血,淒然道:“身體內支離破碎,難以愈合!”
薩滿教人道:“我們來幫你!”說著伸手各按在長生子身上,把內力輸入過去。
過了片刻,長生子擺了擺手道:“不必費力,救不好了!”
眾人撤迴,道:“這如何是好?”有人道:“快迴去找邪醫!”
夜鬼黯然道:“邪醫被殺了!”
長生子道:“這就是宿命,我活不了多久,快把我用布包裹住,不可透風,我在裏麵寫出《長生訣》,你們盡快選出十名長老,然後抬著我的屍體迴漠北!不可讓任何人知道我的傷勢,不然薩滿教就會被天下人圍攻!”
薩滿教人問道:“大長老死之後還能複活嗎?”長生子搖頭道:“本體傷勢太重,複活隻會更加虛弱,還是讓我長眠吧!等待十八年後再重新複活!”
薩滿教等人聽了,立即照做。好在他們行走江湖,帶著蒙古包氈,立時就搭起了一座蒙古包。然後砍竹伐樹做成一個四人轎子,讓長生子坐在裏麵,薩滿教人中不乏輕功卓著的人,他們抬著轎子疾馳向東北前行,倒也平穩。他們下了昆侖山,直接迴漠北蒙古,就不再細表。
薩滿教人離開後,苗道一立時躍到茅屋內,隻見鐵鍋上一堆血肉,如爛泥一般,已看不清邪醫模樣?
苗道一又四處尋找郭襄,終於在床下找到郭襄,拉了出來,看到郭襄後背藥膏已經滲入進去,白肉長出。
苗道一大喜,卻見郭襄閉著眼睛,也不知她是否睡著,不敢叫醒郭襄。這時童子進來,讓苗道一把郭襄拉出茅屋。
此時院落裏已亂成一團,看病療傷的人紛紛離開。但還剩下一些山民村夫,在院落裏痛哭不已。
而那中年人與兩個年輕人好似沒事一般,仍在為剩下的人治病療傷。好在剩下的人都是尋常傷病,不多時,三人就把人全都治好。
那童子看著院落裏的人都已沒事,於是向中年人與兩個年輕人說道:“你們替爺爺做完了事,我們也該分家散夥了!爺爺說了,茅屋裏草藥可以拿走,其他任何東西,都是買命之物,不可留下來,都要燒給閻王鬼差。不然爺爺看好的傷病又會複發。金銀珠寶,換成同樣的冥幣,燒給鬼差。剩下的都由你們分配。為他哭泣流淚的人,也要分些錢財,你們看著分吧。”
中年男人於是與兩個年輕人商議一番,道:“師弟,你先挑些東西,剩下的我們再分。”童子道:“我不要了,爺爺給我留好了東西,我也要離開這裏。你們這裏全靠你們了!”
中年男子說好,於是與兩個年輕人把剩下的金銀珠寶全都發給山民村夫,然後把草藥和珠寶分成三份。接著一把火燒了茅屋。熊熊大火下,眾人都是失聲痛哭。
過了一會,山民村夫陸續離開。
這時郭襄也醒了過來,中年人問向郭襄,道:“姑娘,剛才屋內的事,到底發生了什麽事?”
郭襄茫然道:“你們出去後,我就暈了過去,醒來已是此時,發生了什麽事嗎?”
中年人把剛才的事說了一遍,郭襄驚訝道:“邪醫真的把那死人複活了,真是神奇,邪醫之名真是名不虛傳!”
中年人看問不出什麽,與那兩個年輕人向童子辭行,然後離開。隻剩下童子與苗道一郭襄在燒盡的廢墟前。
郭襄對童子道:“你爺爺要我以後照顧你,你就跟著我們迴中原吧!”
童子點頭道:“爺爺早就告訴我了,我以後就跟著你們了!”
郭襄好奇道:“邪醫前輩難道早已算出我們會來嗎?”童子道:“沒有,是爺爺此前占卜出今日是他歸天之日。於是這才廣開善緣,替人治病療傷,幾乎有求必應。他算出我將來運程都在東南方向,也就是中原,所以在此等待東歸的中原人,想不到竟然是你們!”
苗道一道:“原來如此,邪醫前輩算出今日是殞命之日,為何不舍法避開?”童子道:“爺爺說,他已經避了幾十年了,不想在繼續逃避了。而且他這次無法逃避,也不能逃避了,他說上天決定的事,誰也逃避不了,不如坦然麵對,於是才在此治病救人,等待厄運!”
苗道一雖是修道之人,但也搞不懂占卜卦象之類的,說道:“將死之人,其言也善,其心也善,怪不得邪醫與以前大不相同,我還以為十幾年來昆侖山中傳聞有假。”
郭襄道:“邪醫前輩能在臨死前廣開善緣,治病救人,也算是大功德。”
苗道一點頭道:“不錯!小朋友,我們就帶你迴中原,你叫什麽名字?”
童子道:“我叫清風!”苗道一道:“你姓什麽?”童子搖頭道:“我不知道!”苗道一又道:“邪醫前輩叫什麽?”童子道:“我爺爺叫無相!”苗道一詫異道:“他也沒姓嗎?”童子道:“我不知道!”苗道一瞬時心中明白幾分。
郭襄道:“不要問了,你爺爺讓你跟我們迴中原,就忘了以前的事吧!你今年有多大了?”童子道:“我十二歲了!”
郭襄又道:“我與苗師兄,都要迴中原,居住在不同的地方,你是想跟我還是想跟著苗師兄?”
童子看了看兩人,瞬間明白這次選擇,可能決定以後的人生,思索片刻,說道:“我想跟著姑姑!”
苗道一啞然笑道:“為何不跟著叔叔?”童子道:“爺爺說了,他替哪位治病療傷,就要我跟哪位!既然是為姑姑療傷,我隻能跟著姑姑!而且姑姑背上的傷還沒好,我也要幫姑姑換藥!”
郭襄道:“小鬼頭,還挺會說話,我答應邪醫前輩以後照顧你,就會說話算數的。邪醫前輩要你忘卻以前,不許報仇,重新開始生活,我給你取名重生吧!”
童子道:“我也想有個姓,這樣才能重新開始生活。姑姑你幫我取個姓吧。”
幫人取名是常有的事,幫人取姓,郭襄還是第一次見到,思索片刻道:“我姓郭,在前麵加個北,你姓北郭吧,就叫北郭重生!”
童子不解道:“為什麽加北啊?”郭襄道:“等你以後就明白了!”童子道:“也好,爺爺叫我以後聽你的,我就聽你的,那我以後就叫北郭重生!”
郭襄道:“你看看我後背上的傷痕,能不能行走了!時間不早了,我們是不是也該走了?”
童子看了看道:“藥膏已經凝固了,肌肉慢慢生出,但還不能使太大力氣,以免出血!”
苗道一道:“襄兒,還是我背著你走吧!”郭襄道:“也好,我們走吧!”於是苗道一又背起郭襄,帶著童子離開紅楓峽穀。
三人在昆侖山一路向東南方向行走,山高路險,一路艱辛自不必細說,走了一個月有餘,天氣漸漸暖和,郭襄後背上的肌肉皮膚也已經長出,跟後背上其他皮膚並無多大差別,可以正常下路行走。郭襄便暗中修習少林《洗髓經》,經脈中也可運氣貫通,隻是修複經脈絕非一時半會能好,不過郭襄看到內力真氣漸漸複原,心情異常高興。
但一路上並無媚姬與風雨煙的消息,苗道一詢問山民村夫以及過往客商,都沒有打聽到兩人信息。苗道一又去幾處山寨門派詢問,也沒聽到什麽消息。
郭襄道:“寧兒聰穎過人,她不惹別人就好,不會有事。煙兒武功高強,也有不少江湖經驗,壞人也不敢惹。他們應該都沒事。”
苗道一道:“不錯,隻要不搭話,直向前走,壞人也沒辦法!她們一定早迴中原了,我們也趕快走吧!”
郭襄說好,於是一路繼續向東而去。
這一日,已走出西昆侖山原始森林,山間道路漸漸多了起來,來往行人也多了一些。許多秋冬離開的采參客,做生意的商販,還有各種工匠,在春暖花開時就會返迴昆侖山。山路上也熱鬧起來。三人吃穿住行就好很多。
這一日。郭襄問起苗道一昆侖山離中原哪裏最近?
苗道一想也沒想,便道:“自然是天府之國四川了。”
郭襄想到許久沒迴峨眉山,於是道:“苗師兄,那我們去一下峨眉山,再從四川迴中原可好!”
苗道一點頭道:“這樣也好,從四川順江而下,到中原江南等地更近一些!那我們就先去四川峨眉山!”
於是三人直接朝南而走,天氣越發暖和。不幾日山勢越來越緩,道路平坦,村莊城鎮多了起來,那北郭重生哪裏見過如此多的人與東西,一時目不暇接,高興不已。郭襄告訴他,先不要太激動,後麵人更多更熱鬧。三人在城鎮裏添置了衣物與食物,又買了一輛馬車,一路朝南而去。
這一日來到四川境內,郭襄已恢複如初,對四川更是輕車熟路,指揮苗道一駕車趕往峨眉山。不幾日就到了峨眉山下。三人下車登山而行。這時已是春季,氣候暖和,到處花開正豔,綠樹成蔭,北郭重生興奮不已。
三人從昆侖山下來,再攀爬峨眉山自然是如履平地。三人自套走小路險路,不想與人接觸。半個時辰就登上峨眉金頂。
峨眉金頂雲霧繚繞,如騰雲駕霧一般,郭襄指著遠處天空中的雲霧。道:“這就是雲海景象,若是早來還可以看到日出,太陽一跳一跳出來,更是好看。等大霧散去,就能看到佛光,夜裏還有聖燈,煞是好看!”
金頂上的寺廟,有不少遊人和僧侶,正張燈結彩,重塑佛身,郭襄道:“過幾日就是佛祖的涅盤節,這裏乃佛門聖地,要舉行涅盤大會!”郭襄領著北郭重生進去拜了幾拜。等郭襄出來,苗道一道:“襄兒,你在峨眉山多年,在哪裏苦修!”
郭襄指著不遠處更高山峰道:“我在那裏苦修!”苗道一道:“這金頂香火鼎盛,我就想你絕不會在這裏修行!”
郭襄道:“那裏人跡罕至,十分簡陋,比較清靜,正適合苦修。我帶你們過去!”說著又帶苗道一與北郭重生趕往那處山峰。
那座山峰叫做千佛頂,比金頂更高,山路更加陡峭,山路古樹參天,野藤繞樹,鳥獸眾多,人跡罕至。三人登上千佛頂,苗道一才發現這裏真是絕壁淩空,雲霧似海,時而波濤翻滾,時而風平浪靜,變幻莫測,奇妙無比,苗道一見多識廣,見到此景也被震驚住。
郭襄指著山頂樹林中道:“我苦修木屋在那裏!”說著帶著兩人過去,隻見樹林中有一大片木屋。木屋前有些花草與蔬菜。
郭襄道:“這裏有十幾位姐妹,都是傷心失意的人,本來想在舍身崖了結性命,被我救下,我便帶她們在這裏一起生活!我們一起搭屋建房,開墾土地,養雞種菜,這裏已經具備簡單的生活條件!”
到了近處,郭襄立時奔了過去,大聲道:“霞姑,雲娘,晴兒,我迴來了!”
有人大喜道:“郭姑娘,你終於迴來了!”說著說著十幾個女子從木屋裏奔了出來,圍住郭襄七嘴八舌大叫起來。
苗道一看到這十幾個女子大多是三四十歲以上的女人,也有三四個十來歲的少女,還有一個五六歲的女孩,兩個七八歲的男孩。
郭襄也是一一與她們說話,但看到其中幾個女子身穿緇衣,頭戴圓帽,大驚道:“霞姑,雲娘,柳姑,你怎麽怎麽出家做尼姑了?”
苗道一這才看到人群中有幾個女尼姑打扮,其中一個女尼道:“郭姑娘,我們本來是心死之人,被你所救來到這裏生活,雖然生活過得去,但心中沒有依托,後來日夜聽佛鍾,看佛光聖燈,心中便想修佛。但金頂是和尚寺廟,不收女子出家。正當我們苦悶之時,有一日來了一位女尼,她了解我們心中所求,並向我們講述佛經故事,佛經典故,我們聽了豁然開朗,要跟她出家為尼。她說‘在家出家,出家在家,心中有佛,一切如故’。於是那女尼幫我們剃度出家,這才做了尼姑,並讓我們在這裏修行,心中有所依托,不再迷茫苦悶,與眾姐妹生活更加融洽!”
歡迎關注,放入書架觀看,後麵更多精彩
可是長生子率領薩滿教人,剛走出兩裏多路,來到一片密林,長生子突地“啊”的一聲大叫,口吐鮮血不已。夜鬼等人圍住長生子,道:“大長老,你怎麽了?”
長生子強行止住吐血,淒然道:“身體內支離破碎,難以愈合!”
薩滿教人道:“我們來幫你!”說著伸手各按在長生子身上,把內力輸入過去。
過了片刻,長生子擺了擺手道:“不必費力,救不好了!”
眾人撤迴,道:“這如何是好?”有人道:“快迴去找邪醫!”
夜鬼黯然道:“邪醫被殺了!”
長生子道:“這就是宿命,我活不了多久,快把我用布包裹住,不可透風,我在裏麵寫出《長生訣》,你們盡快選出十名長老,然後抬著我的屍體迴漠北!不可讓任何人知道我的傷勢,不然薩滿教就會被天下人圍攻!”
薩滿教人問道:“大長老死之後還能複活嗎?”長生子搖頭道:“本體傷勢太重,複活隻會更加虛弱,還是讓我長眠吧!等待十八年後再重新複活!”
薩滿教等人聽了,立即照做。好在他們行走江湖,帶著蒙古包氈,立時就搭起了一座蒙古包。然後砍竹伐樹做成一個四人轎子,讓長生子坐在裏麵,薩滿教人中不乏輕功卓著的人,他們抬著轎子疾馳向東北前行,倒也平穩。他們下了昆侖山,直接迴漠北蒙古,就不再細表。
薩滿教人離開後,苗道一立時躍到茅屋內,隻見鐵鍋上一堆血肉,如爛泥一般,已看不清邪醫模樣?
苗道一又四處尋找郭襄,終於在床下找到郭襄,拉了出來,看到郭襄後背藥膏已經滲入進去,白肉長出。
苗道一大喜,卻見郭襄閉著眼睛,也不知她是否睡著,不敢叫醒郭襄。這時童子進來,讓苗道一把郭襄拉出茅屋。
此時院落裏已亂成一團,看病療傷的人紛紛離開。但還剩下一些山民村夫,在院落裏痛哭不已。
而那中年人與兩個年輕人好似沒事一般,仍在為剩下的人治病療傷。好在剩下的人都是尋常傷病,不多時,三人就把人全都治好。
那童子看著院落裏的人都已沒事,於是向中年人與兩個年輕人說道:“你們替爺爺做完了事,我們也該分家散夥了!爺爺說了,茅屋裏草藥可以拿走,其他任何東西,都是買命之物,不可留下來,都要燒給閻王鬼差。不然爺爺看好的傷病又會複發。金銀珠寶,換成同樣的冥幣,燒給鬼差。剩下的都由你們分配。為他哭泣流淚的人,也要分些錢財,你們看著分吧。”
中年男人於是與兩個年輕人商議一番,道:“師弟,你先挑些東西,剩下的我們再分。”童子道:“我不要了,爺爺給我留好了東西,我也要離開這裏。你們這裏全靠你們了!”
中年男子說好,於是與兩個年輕人把剩下的金銀珠寶全都發給山民村夫,然後把草藥和珠寶分成三份。接著一把火燒了茅屋。熊熊大火下,眾人都是失聲痛哭。
過了一會,山民村夫陸續離開。
這時郭襄也醒了過來,中年人問向郭襄,道:“姑娘,剛才屋內的事,到底發生了什麽事?”
郭襄茫然道:“你們出去後,我就暈了過去,醒來已是此時,發生了什麽事嗎?”
中年人把剛才的事說了一遍,郭襄驚訝道:“邪醫真的把那死人複活了,真是神奇,邪醫之名真是名不虛傳!”
中年人看問不出什麽,與那兩個年輕人向童子辭行,然後離開。隻剩下童子與苗道一郭襄在燒盡的廢墟前。
郭襄對童子道:“你爺爺要我以後照顧你,你就跟著我們迴中原吧!”
童子點頭道:“爺爺早就告訴我了,我以後就跟著你們了!”
郭襄好奇道:“邪醫前輩難道早已算出我們會來嗎?”童子道:“沒有,是爺爺此前占卜出今日是他歸天之日。於是這才廣開善緣,替人治病療傷,幾乎有求必應。他算出我將來運程都在東南方向,也就是中原,所以在此等待東歸的中原人,想不到竟然是你們!”
苗道一道:“原來如此,邪醫前輩算出今日是殞命之日,為何不舍法避開?”童子道:“爺爺說,他已經避了幾十年了,不想在繼續逃避了。而且他這次無法逃避,也不能逃避了,他說上天決定的事,誰也逃避不了,不如坦然麵對,於是才在此治病救人,等待厄運!”
苗道一雖是修道之人,但也搞不懂占卜卦象之類的,說道:“將死之人,其言也善,其心也善,怪不得邪醫與以前大不相同,我還以為十幾年來昆侖山中傳聞有假。”
郭襄道:“邪醫前輩能在臨死前廣開善緣,治病救人,也算是大功德。”
苗道一點頭道:“不錯!小朋友,我們就帶你迴中原,你叫什麽名字?”
童子道:“我叫清風!”苗道一道:“你姓什麽?”童子搖頭道:“我不知道!”苗道一又道:“邪醫前輩叫什麽?”童子道:“我爺爺叫無相!”苗道一詫異道:“他也沒姓嗎?”童子道:“我不知道!”苗道一瞬時心中明白幾分。
郭襄道:“不要問了,你爺爺讓你跟我們迴中原,就忘了以前的事吧!你今年有多大了?”童子道:“我十二歲了!”
郭襄又道:“我與苗師兄,都要迴中原,居住在不同的地方,你是想跟我還是想跟著苗師兄?”
童子看了看兩人,瞬間明白這次選擇,可能決定以後的人生,思索片刻,說道:“我想跟著姑姑!”
苗道一啞然笑道:“為何不跟著叔叔?”童子道:“爺爺說了,他替哪位治病療傷,就要我跟哪位!既然是為姑姑療傷,我隻能跟著姑姑!而且姑姑背上的傷還沒好,我也要幫姑姑換藥!”
郭襄道:“小鬼頭,還挺會說話,我答應邪醫前輩以後照顧你,就會說話算數的。邪醫前輩要你忘卻以前,不許報仇,重新開始生活,我給你取名重生吧!”
童子道:“我也想有個姓,這樣才能重新開始生活。姑姑你幫我取個姓吧。”
幫人取名是常有的事,幫人取姓,郭襄還是第一次見到,思索片刻道:“我姓郭,在前麵加個北,你姓北郭吧,就叫北郭重生!”
童子不解道:“為什麽加北啊?”郭襄道:“等你以後就明白了!”童子道:“也好,爺爺叫我以後聽你的,我就聽你的,那我以後就叫北郭重生!”
郭襄道:“你看看我後背上的傷痕,能不能行走了!時間不早了,我們是不是也該走了?”
童子看了看道:“藥膏已經凝固了,肌肉慢慢生出,但還不能使太大力氣,以免出血!”
苗道一道:“襄兒,還是我背著你走吧!”郭襄道:“也好,我們走吧!”於是苗道一又背起郭襄,帶著童子離開紅楓峽穀。
三人在昆侖山一路向東南方向行走,山高路險,一路艱辛自不必細說,走了一個月有餘,天氣漸漸暖和,郭襄後背上的肌肉皮膚也已經長出,跟後背上其他皮膚並無多大差別,可以正常下路行走。郭襄便暗中修習少林《洗髓經》,經脈中也可運氣貫通,隻是修複經脈絕非一時半會能好,不過郭襄看到內力真氣漸漸複原,心情異常高興。
但一路上並無媚姬與風雨煙的消息,苗道一詢問山民村夫以及過往客商,都沒有打聽到兩人信息。苗道一又去幾處山寨門派詢問,也沒聽到什麽消息。
郭襄道:“寧兒聰穎過人,她不惹別人就好,不會有事。煙兒武功高強,也有不少江湖經驗,壞人也不敢惹。他們應該都沒事。”
苗道一道:“不錯,隻要不搭話,直向前走,壞人也沒辦法!她們一定早迴中原了,我們也趕快走吧!”
郭襄說好,於是一路繼續向東而去。
這一日,已走出西昆侖山原始森林,山間道路漸漸多了起來,來往行人也多了一些。許多秋冬離開的采參客,做生意的商販,還有各種工匠,在春暖花開時就會返迴昆侖山。山路上也熱鬧起來。三人吃穿住行就好很多。
這一日。郭襄問起苗道一昆侖山離中原哪裏最近?
苗道一想也沒想,便道:“自然是天府之國四川了。”
郭襄想到許久沒迴峨眉山,於是道:“苗師兄,那我們去一下峨眉山,再從四川迴中原可好!”
苗道一點頭道:“這樣也好,從四川順江而下,到中原江南等地更近一些!那我們就先去四川峨眉山!”
於是三人直接朝南而走,天氣越發暖和。不幾日山勢越來越緩,道路平坦,村莊城鎮多了起來,那北郭重生哪裏見過如此多的人與東西,一時目不暇接,高興不已。郭襄告訴他,先不要太激動,後麵人更多更熱鬧。三人在城鎮裏添置了衣物與食物,又買了一輛馬車,一路朝南而去。
這一日來到四川境內,郭襄已恢複如初,對四川更是輕車熟路,指揮苗道一駕車趕往峨眉山。不幾日就到了峨眉山下。三人下車登山而行。這時已是春季,氣候暖和,到處花開正豔,綠樹成蔭,北郭重生興奮不已。
三人從昆侖山下來,再攀爬峨眉山自然是如履平地。三人自套走小路險路,不想與人接觸。半個時辰就登上峨眉金頂。
峨眉金頂雲霧繚繞,如騰雲駕霧一般,郭襄指著遠處天空中的雲霧。道:“這就是雲海景象,若是早來還可以看到日出,太陽一跳一跳出來,更是好看。等大霧散去,就能看到佛光,夜裏還有聖燈,煞是好看!”
金頂上的寺廟,有不少遊人和僧侶,正張燈結彩,重塑佛身,郭襄道:“過幾日就是佛祖的涅盤節,這裏乃佛門聖地,要舉行涅盤大會!”郭襄領著北郭重生進去拜了幾拜。等郭襄出來,苗道一道:“襄兒,你在峨眉山多年,在哪裏苦修!”
郭襄指著不遠處更高山峰道:“我在那裏苦修!”苗道一道:“這金頂香火鼎盛,我就想你絕不會在這裏修行!”
郭襄道:“那裏人跡罕至,十分簡陋,比較清靜,正適合苦修。我帶你們過去!”說著又帶苗道一與北郭重生趕往那處山峰。
那座山峰叫做千佛頂,比金頂更高,山路更加陡峭,山路古樹參天,野藤繞樹,鳥獸眾多,人跡罕至。三人登上千佛頂,苗道一才發現這裏真是絕壁淩空,雲霧似海,時而波濤翻滾,時而風平浪靜,變幻莫測,奇妙無比,苗道一見多識廣,見到此景也被震驚住。
郭襄指著山頂樹林中道:“我苦修木屋在那裏!”說著帶著兩人過去,隻見樹林中有一大片木屋。木屋前有些花草與蔬菜。
郭襄道:“這裏有十幾位姐妹,都是傷心失意的人,本來想在舍身崖了結性命,被我救下,我便帶她們在這裏一起生活!我們一起搭屋建房,開墾土地,養雞種菜,這裏已經具備簡單的生活條件!”
到了近處,郭襄立時奔了過去,大聲道:“霞姑,雲娘,晴兒,我迴來了!”
有人大喜道:“郭姑娘,你終於迴來了!”說著說著十幾個女子從木屋裏奔了出來,圍住郭襄七嘴八舌大叫起來。
苗道一看到這十幾個女子大多是三四十歲以上的女人,也有三四個十來歲的少女,還有一個五六歲的女孩,兩個七八歲的男孩。
郭襄也是一一與她們說話,但看到其中幾個女子身穿緇衣,頭戴圓帽,大驚道:“霞姑,雲娘,柳姑,你怎麽怎麽出家做尼姑了?”
苗道一這才看到人群中有幾個女尼姑打扮,其中一個女尼道:“郭姑娘,我們本來是心死之人,被你所救來到這裏生活,雖然生活過得去,但心中沒有依托,後來日夜聽佛鍾,看佛光聖燈,心中便想修佛。但金頂是和尚寺廟,不收女子出家。正當我們苦悶之時,有一日來了一位女尼,她了解我們心中所求,並向我們講述佛經故事,佛經典故,我們聽了豁然開朗,要跟她出家為尼。她說‘在家出家,出家在家,心中有佛,一切如故’。於是那女尼幫我們剃度出家,這才做了尼姑,並讓我們在這裏修行,心中有所依托,不再迷茫苦悶,與眾姐妹生活更加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