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5章 白金盔甲
射雕四部曲之三,破虜英雄傳 作者:暴雨梨花孤燈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作者:暴雨梨花孤燈下
歡迎關注,放入書架觀看,後麵更多精彩
郭襄聽了,一時不知所措。道:“我萬萬做不得這大將軍之位的!”這倒不是郭襄故意推辭,她雖在襄陽城長大,經曆過幾次襄陽大戰。可是長大之後,常年遊曆江湖,對排兵布陣之事隻是大致了解,並不精通。而弟弟郭破虜與她相反,年幼時在外麵吃苦學武,長大後一直在襄陽城幫助父母守城,精通兵法。以至於江湖中很少有人知道郭破虜的大名。
郭襄此時心中滿是後悔,不該把時間都浪費在虛無縹緲的感情上,而是該與父母家人一起守城。
定東侯看郭襄仍是沉默不語,說道:“黃兄弟你就不要推辭了,這次退敵能否成功,就全靠你了。為了太平城的安危,為了完成老祖的遺願,你也要承擔此重任!”
烏托邦也道:“是啊,定東侯所言極是,有百利而無一害,黃兄弟你就不要推辭了!”
郭襄思索片刻,說道:“這計策雖是我出的,可是城中將士卻一無所知,如何能擔當大將軍?還是另選賢能,我在一旁輔佐吧!”
太平王道:“所謂千軍易得,一將難求,這裏隻有你適合做這個大將軍,你就不要推辭了,至於調兵遣將之事,三位侯爺都會輔佐你。我們可把太平城交付與你,你可不要讓我們失望!”
定東侯道:“是啊,黃兄弟,知己知彼百戰百勝。這裏隻有你從外麵來,對蒙古人的戰法有所了解,又是你提出破敵之法,你就不要再推辭了,定東侯位副將,他可以輔佐你!”
衛南侯也道:“是的,隻要能解太平城之危,我們都會全力以赴,聽你號令!”
郭襄聽了,知道無法推辭,說道:“好,我就先做這個大將軍!不過我要定東侯、征西侯與衛南侯做我的副將,我不在,就由定東侯指揮,軍令如山,如有違抗,定斬不饒!”
定東侯與衛南侯聽了大喜,征西侯心中卻道:“望北侯不在,就讓你們先得意,且看你們如何退敵?”
太平王大喜道:“太好了,本王和三位侯爺俱聽號令,太平城中不聽號令者,逐出太平城!請大將軍下令吧!”
郭襄思索片刻,凝重說道:“先做好四項準備,一,修築高牆,防止敵人進攻。二,選拔城中高手。三,尋找打造神兵利器。四,準備繩索、蓬傘,以及火藥火把等物。趁著敵人還未發動新一輪攻勢前,要即刻完成!”
太平王聽了道:“好,三位侯爺你們分工一下,即刻去辦,不得有誤!”定東侯說道:“老夫認為第一項由烏閣主在此督辦築牆。”
“第二項,太平城中數的上高手,除了三位侯爺外,隻有王宮中禁衛,和各侯府中的侍衛和將領,還有各個城中最近請來的高手。”
太平王道:“王宮中的禁衛,本王可讓他們盡數上來。至於四城中各侯府中的侍衛和將領,可讓他們即刻上山來。”
衛南侯道:“好,本侯府中的高手,我即刻傳令讓他們上山來!不過本侯府中人馬最少,還是要依仗定東侯和征西侯府中高手!”
定東侯道:“我府中和軍中高手,會盡數前來!”征西侯道:“我府中高手也會前來,隻是他們能不能進入將軍法眼,就不得而知了!”
定東侯知道西城中人以身高力大為主,輕身功夫就差了許多。
郭襄道:“這次突襲兵力貴在精,而不是在多,主要是輕身功夫和力量!人數控製在三百人左右,出去可能是九死一生,自願前去,不可強求。定東侯與征西侯你們負責選人。”
定東侯與征西侯連聲說好。
烏托邦突然道:“風雲閣府邸周圍也有不少高手,不知他們屬於哪裏?”他想起那天晚上遇到阻攔的高手,武功都是不凡。
定東侯與征西侯聽了,都是大驚,道:“風雲閣府邸周圍哪裏有什麽高手?不過是宮中的老人,出宮後在那生活罷了。”
太平王說道:“他們中也有不少先王的侍衛,若是缺人手,也可讓他們過來。”
烏托邦想到那些人中大多是風燭殘年的老人,於是道:“不必了,讓他們頤養天年吧!”
然後定東侯說道:“至於在城中尋找神兵利器和物資,就交由衛南侯負責吧!”
衛南侯連聲說好。
郭襄道:“那就各行其事,這一切要在傍晚前完成。”
定東侯三人齊聲道:“得令!”於是就要下去準備。
太平王看著郭襄道:“那我做什麽?”郭襄看著他一潭秋水的眼睛老是盯著自己,心想道:“這年輕王子眼神真是奇怪,為何老是看著我,難道是看出我是女扮男裝不成?”
郭襄還沒說話,那長須老者說道:“這裏太危險,太平王身份尊貴,還是先迴宮吧!”太平王道:“不要,我也要和大將軍一起突襲敵營!”
定東侯聽了,臉色大變道:“大王,這萬萬不可,我答應先王,一定不能讓你涉險,你這次私自出宮已經違反規矩了,還是盡快迴宮吧!”然後道:“薩總管,還不帶大王迴王宮?”
那長須老人聽到定東侯如此說,對太平王說道:“大王,我們還是迴宮吧!”
太平王道:“大難當前,人人守土有責,我身為太平王,又怎麽能置身事外呢?何況現在是大戰時刻,以前的宮中規矩做不得數,現在一切由大將軍做主。”
然後對郭襄道:“大將軍,我願與你一起殺敵!”郭襄道:“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定東侯說得對,這裏太危險了,大王還是迴宮吧!”
太平王道:“跟大將軍在一起,怎麽會有危險,我已經決定要跟隨大將軍左右,絕不迴去!”
長須老者:“大王不要任性,一切以大局為重,等到大將軍大勝時,我們再來也不遲!”
定東侯也道:“大王還是迴去吧!等到大王親政後,你想怎麽都依你!”
太平王沉默片刻,道:“好,我走。”定東侯與長須老者大喜,長須老者走來道:“大王,我送你迴去吧!”
這時郭襄突然想起一人,攔住長須老者問道:“大總管,想問你一件事?”
長須老者疑惑道:“大將軍所問何事?”郭襄道:“那大盜楚天飛,現在如何?”
長須老者聽了,好奇盯著郭襄道:“大將軍認識他嗎?”
郭襄搖頭道:“自然不認識,我在西城看到你們捉走他,隨口問問而已。大總管不願迴答也無妨。”
定東侯與征西侯也道:“那大盜可曾處死?”
長須老者道:“迴兩位侯爺,剛把那大盜押迴王宮,就看到太平王離開王宮,奔向峽穀,所以我們隻得先把大盜楚天飛關押起來,就來追大王了,還沒審訊,更沒有處死!”
郭襄聽了,長舒一口氣。心想,既然沒死,還有機會救他。他雖是大盜,還救過自己,可俠義之心更是讓人敬佩。
太平王這時說道:“大將軍,若是你凱旋歸來,想要什麽封賞?”
郭襄思索片刻道:“我與蒙古有深仇大恨,能打退蒙古,也是我份內之事。並不想要什麽封賞。若是大王執意封賞,我請大王大赦全城,讓全城所有人同享此榮!”
烏托邦與定東侯本以為郭襄會要求太平王認定郭破虜才是真正的老祖傳人,商討出兵中原之事。沒想到郭襄隻是要求大赦全城如此簡單的事。
太平王聽了,過了片刻道:“好,隻要你打退敵人,我就依你所言,大赦全城。”
然後又道:“不過我走之前,要送大將軍一份厚禮!”
郭襄不解問道:“什麽禮物?”太平王道:“就是我身上這套白金盔甲,你穿上它,我就放心了,它刀槍不入,可抵禦一切傷害,重要的是穿上白金盔甲,如同太平王親至,無人敢不聽從你的號令!”
定東侯、征西侯、衛南侯,還有長須老者聽了大驚失色,一起說道:“大王,這萬萬不可!這盔甲乃是曆代太平王出征打仗所穿的盔甲,怎麽可以送給他人?”
太平王道:“這件白金盔甲乃是我家先祖所製,我想送給誰,你們就不要管了。”
太平王說完,伸手解下臉上的麵具,露出一張高鼻深目胡人的麵孔,與西城胡人無異。隻是他皮膚白皙,麵孔精致細膩,相貌很是俊俏,郭襄看著,不禁有些呆了。心想:“這太平王真是英俊,怪不得要帶上麵具。如同蘭陵王,隻因為相貌太英俊柔弱,每次出征都帶著麵具。”
太平王解下麵具,遞給郭襄,郭襄這時才知道這白金盔甲的來曆,於是道:“我是萬萬不能接受大王如此貴重禮物,還請收迴吧!”
太平王這時已解開盔甲,說道:“中原有句話說,紅粉贈佳人,寶劍贈英雄。大將軍為救太平城九死一生,我送盔甲也是幫你退敵守城。大將軍收下,我才安心,不然我心難安。若你不接受,就由我與大將軍一起突襲殺敵去吧?”
定東侯一聽,連忙道:“黃兄弟你就暫且先收了盔甲,等你凱旋歸來,再還給大王也行!”
郭襄怕太平王糾纏,於是道:“好,我先收下,等我迴來再還給你。”
太平王見郭襄收下盔甲,大喜道:“也好,我等著你迴來!快穿上吧!”
郭襄接過白金盔甲,這才發覺盔甲竟然全是用白金絲線編織而成,拿在手中並不感覺沉重,知道極為珍貴,不次於桃花島的軟蝟甲。
郭襄穿上盔甲,雖有些大,可是裏麵穿著棉衣,套在外麵,也差不多合適。
太平王滿意看著郭襄,低聲說道:“我走了,我等你迴來。”這語氣好似妻子在送別出征的丈夫。
郭襄聽了,隻感覺有些異樣肉麻的感覺,渾身起雞皮疙瘩,這太平王雖然相貌俊秀,渾沒有多少男子氣概,如同女人一般。心想:難道西方胡人男子都是如此多情的嗎?前邊有了一個馬可波羅,還有西城裏那些胡人女子也俱是如此,也許這可能是西方胡人的天性吧!
又想到此前發現大盜楚天飛是女子身份,她竟然要以身相許,真是荒唐之極。
太平王這才隨長須老者離開。接著定東侯、衛南侯與征西侯也都離開。
他們剛一離開,西方又傳來唿嘯之聲,隻見天空又是黑壓壓一片,郭襄大叫道:“小心掩護!”此時石牆已建好大半,太平士兵躲到石牆後,不多時大批圓石通通砸在石牆上,太平士兵雖有傷亡,卻少了許多。
迴迴炮飛擲一盞茶的功夫,又停了下來,想來是石塊短缺,運輸供應不上。趁迴迴炮停下,太平士兵又開始築牆。由於剛才看到石牆的威力,於是太平士兵築牆更加專心!
沒過多久,蒙古人又開始飛擲石頭過來,大多都被石牆攔住,傷亡又少了許多。太平將士頓時歡唿雀躍,對郭襄大是感激和信服。
突然有人道:“你們看蒙古人的大炮好像少了!”郭襄聽了大驚,連忙向西看去,果然看到高架的迴迴炮少了一些。太平士兵議論紛紛道:“蒙古人是不是要撤退了!”
還有人道:“蒙古人肯定是怕了我們!”一時間峽穀上眾說紛紜,大多是喜悅之色。
郭襄暗想,蒙古人絕不可能撤離。於是使出“上天梯”輕身功夫,身子一躍就向山崖攀爬而上,片刻間到了山崖一塊平坡,連忙凝神看向蒙古大營,才發現黑壓壓的蒙古士兵正在迴迴炮前砸石鋪路,清理石頭,把後麵的迴迴炮拆解下來。郭襄大叫不好,蒙古人是想把迴迴炮向前移動。那時這邊新築的石牆再高再固,蒙古人的迴迴炮仍是能飛過來。
果然是道高一丈,魔高一尺。蒙古人也是審時度勢,相應再調整。可是定東侯他們仍沒有過來,郭襄此時也隻能在此等待。
真是山雨欲來風滿樓,暴風雨來臨前的寧靜最是可怕。
歡迎關注,放入書架觀看,後麵更多精彩
郭襄聽了,一時不知所措。道:“我萬萬做不得這大將軍之位的!”這倒不是郭襄故意推辭,她雖在襄陽城長大,經曆過幾次襄陽大戰。可是長大之後,常年遊曆江湖,對排兵布陣之事隻是大致了解,並不精通。而弟弟郭破虜與她相反,年幼時在外麵吃苦學武,長大後一直在襄陽城幫助父母守城,精通兵法。以至於江湖中很少有人知道郭破虜的大名。
郭襄此時心中滿是後悔,不該把時間都浪費在虛無縹緲的感情上,而是該與父母家人一起守城。
定東侯看郭襄仍是沉默不語,說道:“黃兄弟你就不要推辭了,這次退敵能否成功,就全靠你了。為了太平城的安危,為了完成老祖的遺願,你也要承擔此重任!”
烏托邦也道:“是啊,定東侯所言極是,有百利而無一害,黃兄弟你就不要推辭了!”
郭襄思索片刻,說道:“這計策雖是我出的,可是城中將士卻一無所知,如何能擔當大將軍?還是另選賢能,我在一旁輔佐吧!”
太平王道:“所謂千軍易得,一將難求,這裏隻有你適合做這個大將軍,你就不要推辭了,至於調兵遣將之事,三位侯爺都會輔佐你。我們可把太平城交付與你,你可不要讓我們失望!”
定東侯道:“是啊,黃兄弟,知己知彼百戰百勝。這裏隻有你從外麵來,對蒙古人的戰法有所了解,又是你提出破敵之法,你就不要再推辭了,定東侯位副將,他可以輔佐你!”
衛南侯也道:“是的,隻要能解太平城之危,我們都會全力以赴,聽你號令!”
郭襄聽了,知道無法推辭,說道:“好,我就先做這個大將軍!不過我要定東侯、征西侯與衛南侯做我的副將,我不在,就由定東侯指揮,軍令如山,如有違抗,定斬不饒!”
定東侯與衛南侯聽了大喜,征西侯心中卻道:“望北侯不在,就讓你們先得意,且看你們如何退敵?”
太平王大喜道:“太好了,本王和三位侯爺俱聽號令,太平城中不聽號令者,逐出太平城!請大將軍下令吧!”
郭襄思索片刻,凝重說道:“先做好四項準備,一,修築高牆,防止敵人進攻。二,選拔城中高手。三,尋找打造神兵利器。四,準備繩索、蓬傘,以及火藥火把等物。趁著敵人還未發動新一輪攻勢前,要即刻完成!”
太平王聽了道:“好,三位侯爺你們分工一下,即刻去辦,不得有誤!”定東侯說道:“老夫認為第一項由烏閣主在此督辦築牆。”
“第二項,太平城中數的上高手,除了三位侯爺外,隻有王宮中禁衛,和各侯府中的侍衛和將領,還有各個城中最近請來的高手。”
太平王道:“王宮中的禁衛,本王可讓他們盡數上來。至於四城中各侯府中的侍衛和將領,可讓他們即刻上山來。”
衛南侯道:“好,本侯府中的高手,我即刻傳令讓他們上山來!不過本侯府中人馬最少,還是要依仗定東侯和征西侯府中高手!”
定東侯道:“我府中和軍中高手,會盡數前來!”征西侯道:“我府中高手也會前來,隻是他們能不能進入將軍法眼,就不得而知了!”
定東侯知道西城中人以身高力大為主,輕身功夫就差了許多。
郭襄道:“這次突襲兵力貴在精,而不是在多,主要是輕身功夫和力量!人數控製在三百人左右,出去可能是九死一生,自願前去,不可強求。定東侯與征西侯你們負責選人。”
定東侯與征西侯連聲說好。
烏托邦突然道:“風雲閣府邸周圍也有不少高手,不知他們屬於哪裏?”他想起那天晚上遇到阻攔的高手,武功都是不凡。
定東侯與征西侯聽了,都是大驚,道:“風雲閣府邸周圍哪裏有什麽高手?不過是宮中的老人,出宮後在那生活罷了。”
太平王說道:“他們中也有不少先王的侍衛,若是缺人手,也可讓他們過來。”
烏托邦想到那些人中大多是風燭殘年的老人,於是道:“不必了,讓他們頤養天年吧!”
然後定東侯說道:“至於在城中尋找神兵利器和物資,就交由衛南侯負責吧!”
衛南侯連聲說好。
郭襄道:“那就各行其事,這一切要在傍晚前完成。”
定東侯三人齊聲道:“得令!”於是就要下去準備。
太平王看著郭襄道:“那我做什麽?”郭襄看著他一潭秋水的眼睛老是盯著自己,心想道:“這年輕王子眼神真是奇怪,為何老是看著我,難道是看出我是女扮男裝不成?”
郭襄還沒說話,那長須老者說道:“這裏太危險,太平王身份尊貴,還是先迴宮吧!”太平王道:“不要,我也要和大將軍一起突襲敵營!”
定東侯聽了,臉色大變道:“大王,這萬萬不可,我答應先王,一定不能讓你涉險,你這次私自出宮已經違反規矩了,還是盡快迴宮吧!”然後道:“薩總管,還不帶大王迴王宮?”
那長須老人聽到定東侯如此說,對太平王說道:“大王,我們還是迴宮吧!”
太平王道:“大難當前,人人守土有責,我身為太平王,又怎麽能置身事外呢?何況現在是大戰時刻,以前的宮中規矩做不得數,現在一切由大將軍做主。”
然後對郭襄道:“大將軍,我願與你一起殺敵!”郭襄道:“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定東侯說得對,這裏太危險了,大王還是迴宮吧!”
太平王道:“跟大將軍在一起,怎麽會有危險,我已經決定要跟隨大將軍左右,絕不迴去!”
長須老者:“大王不要任性,一切以大局為重,等到大將軍大勝時,我們再來也不遲!”
定東侯也道:“大王還是迴去吧!等到大王親政後,你想怎麽都依你!”
太平王沉默片刻,道:“好,我走。”定東侯與長須老者大喜,長須老者走來道:“大王,我送你迴去吧!”
這時郭襄突然想起一人,攔住長須老者問道:“大總管,想問你一件事?”
長須老者疑惑道:“大將軍所問何事?”郭襄道:“那大盜楚天飛,現在如何?”
長須老者聽了,好奇盯著郭襄道:“大將軍認識他嗎?”
郭襄搖頭道:“自然不認識,我在西城看到你們捉走他,隨口問問而已。大總管不願迴答也無妨。”
定東侯與征西侯也道:“那大盜可曾處死?”
長須老者道:“迴兩位侯爺,剛把那大盜押迴王宮,就看到太平王離開王宮,奔向峽穀,所以我們隻得先把大盜楚天飛關押起來,就來追大王了,還沒審訊,更沒有處死!”
郭襄聽了,長舒一口氣。心想,既然沒死,還有機會救他。他雖是大盜,還救過自己,可俠義之心更是讓人敬佩。
太平王這時說道:“大將軍,若是你凱旋歸來,想要什麽封賞?”
郭襄思索片刻道:“我與蒙古有深仇大恨,能打退蒙古,也是我份內之事。並不想要什麽封賞。若是大王執意封賞,我請大王大赦全城,讓全城所有人同享此榮!”
烏托邦與定東侯本以為郭襄會要求太平王認定郭破虜才是真正的老祖傳人,商討出兵中原之事。沒想到郭襄隻是要求大赦全城如此簡單的事。
太平王聽了,過了片刻道:“好,隻要你打退敵人,我就依你所言,大赦全城。”
然後又道:“不過我走之前,要送大將軍一份厚禮!”
郭襄不解問道:“什麽禮物?”太平王道:“就是我身上這套白金盔甲,你穿上它,我就放心了,它刀槍不入,可抵禦一切傷害,重要的是穿上白金盔甲,如同太平王親至,無人敢不聽從你的號令!”
定東侯、征西侯、衛南侯,還有長須老者聽了大驚失色,一起說道:“大王,這萬萬不可!這盔甲乃是曆代太平王出征打仗所穿的盔甲,怎麽可以送給他人?”
太平王道:“這件白金盔甲乃是我家先祖所製,我想送給誰,你們就不要管了。”
太平王說完,伸手解下臉上的麵具,露出一張高鼻深目胡人的麵孔,與西城胡人無異。隻是他皮膚白皙,麵孔精致細膩,相貌很是俊俏,郭襄看著,不禁有些呆了。心想:“這太平王真是英俊,怪不得要帶上麵具。如同蘭陵王,隻因為相貌太英俊柔弱,每次出征都帶著麵具。”
太平王解下麵具,遞給郭襄,郭襄這時才知道這白金盔甲的來曆,於是道:“我是萬萬不能接受大王如此貴重禮物,還請收迴吧!”
太平王這時已解開盔甲,說道:“中原有句話說,紅粉贈佳人,寶劍贈英雄。大將軍為救太平城九死一生,我送盔甲也是幫你退敵守城。大將軍收下,我才安心,不然我心難安。若你不接受,就由我與大將軍一起突襲殺敵去吧?”
定東侯一聽,連忙道:“黃兄弟你就暫且先收了盔甲,等你凱旋歸來,再還給大王也行!”
郭襄怕太平王糾纏,於是道:“好,我先收下,等我迴來再還給你。”
太平王見郭襄收下盔甲,大喜道:“也好,我等著你迴來!快穿上吧!”
郭襄接過白金盔甲,這才發覺盔甲竟然全是用白金絲線編織而成,拿在手中並不感覺沉重,知道極為珍貴,不次於桃花島的軟蝟甲。
郭襄穿上盔甲,雖有些大,可是裏麵穿著棉衣,套在外麵,也差不多合適。
太平王滿意看著郭襄,低聲說道:“我走了,我等你迴來。”這語氣好似妻子在送別出征的丈夫。
郭襄聽了,隻感覺有些異樣肉麻的感覺,渾身起雞皮疙瘩,這太平王雖然相貌俊秀,渾沒有多少男子氣概,如同女人一般。心想:難道西方胡人男子都是如此多情的嗎?前邊有了一個馬可波羅,還有西城裏那些胡人女子也俱是如此,也許這可能是西方胡人的天性吧!
又想到此前發現大盜楚天飛是女子身份,她竟然要以身相許,真是荒唐之極。
太平王這才隨長須老者離開。接著定東侯、衛南侯與征西侯也都離開。
他們剛一離開,西方又傳來唿嘯之聲,隻見天空又是黑壓壓一片,郭襄大叫道:“小心掩護!”此時石牆已建好大半,太平士兵躲到石牆後,不多時大批圓石通通砸在石牆上,太平士兵雖有傷亡,卻少了許多。
迴迴炮飛擲一盞茶的功夫,又停了下來,想來是石塊短缺,運輸供應不上。趁迴迴炮停下,太平士兵又開始築牆。由於剛才看到石牆的威力,於是太平士兵築牆更加專心!
沒過多久,蒙古人又開始飛擲石頭過來,大多都被石牆攔住,傷亡又少了許多。太平將士頓時歡唿雀躍,對郭襄大是感激和信服。
突然有人道:“你們看蒙古人的大炮好像少了!”郭襄聽了大驚,連忙向西看去,果然看到高架的迴迴炮少了一些。太平士兵議論紛紛道:“蒙古人是不是要撤退了!”
還有人道:“蒙古人肯定是怕了我們!”一時間峽穀上眾說紛紜,大多是喜悅之色。
郭襄暗想,蒙古人絕不可能撤離。於是使出“上天梯”輕身功夫,身子一躍就向山崖攀爬而上,片刻間到了山崖一塊平坡,連忙凝神看向蒙古大營,才發現黑壓壓的蒙古士兵正在迴迴炮前砸石鋪路,清理石頭,把後麵的迴迴炮拆解下來。郭襄大叫不好,蒙古人是想把迴迴炮向前移動。那時這邊新築的石牆再高再固,蒙古人的迴迴炮仍是能飛過來。
果然是道高一丈,魔高一尺。蒙古人也是審時度勢,相應再調整。可是定東侯他們仍沒有過來,郭襄此時也隻能在此等待。
真是山雨欲來風滿樓,暴風雨來臨前的寧靜最是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