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1章 太平城主
射雕四部曲之三,破虜英雄傳 作者:暴雨梨花孤燈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作者:暴雨梨花孤燈下
歡迎關注,放入書架觀看,後麵更多精彩
郭襄道:“烏閣主你打聽出來什麽?”
烏托邦道:“我也沒打聽,隻是猜測的。我來到鏡花城,覲見太平王,看到曆代太平王的畫像和生平經曆,這才知道,第一代太平王就是老祖的外孫。而老祖的女兒在老祖離開鏡花城前就離開了人世,所以老祖才離開鏡花城。”
郭襄道:“原來如此,但那外孫到底也是老祖的後人,為何老祖不派人去鏡花城通知?”
烏托邦道:“當年先祖六人也疑惑不解,雖是外孫,但也是老祖唯一的親人,老祖為何寧願讓以後未知的弟子接掌鏡花水月,帶領塑方軍逐鹿中原,爭奪天下,而不是親外孫?”
郭襄也是疑惑道:“是啊,我外公也隻有我娘一個女兒,聽說他也不喜歡我父親,不過外公去世後,遺產仍是留給了我娘。”
停了片刻,又道:“可惜我爹娘都不要外公的遺物,後來都給了我師叔,也就是我外公的徒弟了。是不是老祖的女婿外孫也不稀罕老祖的遺物?”
烏托邦道:“自然不是,爭奪天下的機會,不是人人有機會能得到的。二百多年來,我們六大門派一直不明白,直到我看到第一代太平王的畫像時,我才明白,老祖為何不認這個外孫的。”
郭襄問道:“為什麽?難道這個外孫長的很醜不成?”
烏托邦搖頭道:“自然不是,因為這個外孫竟是一個西域人的模樣,還是特別西邊的西域人,長鼻凹目卷發,身材高大,一點都不像是中原人。我猜測老祖的女兒嫁給了一個西域胡人,生下孩子自然是西域胡人血統。老祖身為中原人,自然不想異族人統治中原。所以才不給外孫女婿兵符和令牌,並要他們起誓,有一天有人手持令牌與兵符,就讓塑方軍將士跟隨他重返中原!誓言就刻在鏡花城王宮前的一塊巨石上。鏡花城原先由塑方軍將士所築造,雖也有不少西域人,但大多都是中原人,老祖的女婿和外孫自然不敢違抗。”
郭襄道:“我在東城內外看到的漢人,原來都是塑方軍的後代!那為何還要分南城、西城和北城,還不能互通,這是為什麽?”
烏托邦“唉”的一聲,歎息道:“以前的鏡花城都是塑方軍後代,大多是漢人,經過了二百多年,現在已沒有鏡花城了,隻有太平城。或者說以前的鏡花城就是現在的東城。其他三城裏都不是漢人,而是各種各樣的西域人,他們從南西北各地而來,依次住在南城、西城和北城中!可能其他三城也是他們所築建的。四城的人均不相同,為避免引起紛爭,才不讓四城互通的。隻有從王城才可以到四城去。而且塑方軍後人不願意與其他各色人雜居生活在一起,所以至死也不願意去其他三城,更不願意與其他三城人交往。”
郭襄聽了,又是疑惑又是好奇,問道:“這裏不是與世隔絕嗎?其他人怎麽進來的?”
烏托邦道:“這裏並不是與世隔絕,都有道路與外相通的,就像我們從西昆侖山到這裏一般,雖然難走,但還是有路。隻有西昆侖山通往這裏的道路最是隱蔽,想來是害怕中原王朝大軍發現。其他三城通往外麵的道路就沒那麽隱蔽了,不過很是陡峭,都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最主要一條道路,則是太平城西邊的一條大峽穀,許多西域人都是從那裏進入太平城的。現在蒙古人勢大,不僅中原被占領,就是西域、波斯、大食,還有北邊等地,都被蒙古人占領,許多胡人不願受蒙古人統治,有的也逃到這裏。這裏很安全,也的確如世外桃源一般。不過最近聽聞外麵伊爾汗國的蒙古人入侵過幾次這裏,但都被大峽穀攔住。大峽穀地勢險要,易守難攻,隻要數百人扼守大峽穀,就是再多的蒙古人也攻不進來。”
郭襄心道,可能與四川劍門關相似。郭襄遊曆過劍門關,在那裏幫抵抗過蒙古大軍。
烏托邦又繼續道:“可能那些西域人湧入太平城之後,慢慢築建了南西北三城,於是太平城也分開管理。但漢人已經占不了多數了。”
郭襄若有所思道:“是不是太平王是西域人,故意讓西域人進來,好製衡漢人的?”
烏托邦道:“的確有這個可能。”
郭襄道:“怪不得東城那幾人提到其他三城,麵露不屑之色!”
烏托邦道:“郭姑娘,等你揭開貂裘長袍,我帶你去其他三城看看。”??
郭襄點頭道:“也好。”然後又道:“那當今太平王是一個什麽樣的人?他們會遵守誓言嗎?”
烏托邦道:“應該會,當我找到鏡花城以後,隻有定東侯很是高興,其他三侯並不在意,我手持老祖令牌幾次要見鏡花城主,可是他們說這裏沒有鏡花城主,隻有太平王,我隻好接受,說找太平王。可是三侯總是找各種理由拖延,說太平王沒有時間。過了一個多月才見到太平王,他更是反應平淡,不願搭理。我說出老祖遺言,以及老祖外孫發的誓言,還有巨石石刻作證,太平王才我找征西侯和望北侯商量相關事宜,而不是定東侯。我要求太平王派人去接主公前來,他們準備許久,才派出使者,並不要我去,而是留在這裏商議出兵之事。以至於使者不識得主公,隻認識兵符,才接到上官一劍等人前來,這一切都是我的過錯!”
郭襄忙道:“烏閣主,這也怪不得你,破虜丟落兵符才是罪魁,你已經盡力了!何況鏡花城已經過去了二百多年,他們還能承認老祖已經算是不錯了!”
烏托邦道:“當初他們發下誓言極為惡毒,而且西域胡人又有信仰,他們不敢違背誓言。以後你看到巨石就明白了!”
郭襄點頭道:“隻要遵守誓言就好!”
烏托邦氣憤道:“他們是遵守誓言,可是一直在拖延,我在這裏過了兩三個月都沒見到他們幾次。後來才知道征西侯和望北侯乃是太平王的堂叔。”
郭襄道:“那太平王到底是一個什麽樣的人?”
烏托邦搖頭道:“我隻是遠遠見到過兩次,臉都沒有看清,說不上來什麽感覺,他身居王宮,很少露麵,據說他極為貪圖享受,不喜朝政,至今都沒有立下王後。太平城一切都交由四侯負責,而望北侯與征西侯是太平王的堂叔,總攬太平王大權,一切都由他們兩人說的算,太平王也樂享其成。”
郭襄道:“原來是這樣,這太平王真是奇葩,竟然不喜權力!”
烏托邦道:“這是有原因的。”郭襄道:“什麽原因?”
烏托邦道:“據說太平王前麵還有兩個哥哥先後夭折,老太平王心生害怕,就偷偷把第三個兒子放在王宮外麵,讓外人撫養長大。這件事誰也不知道,在老太平王死前,才告訴四侯,他還有一個兒子,才把當今太平王接進王城裏,接任太平王。這個太平王進宮時已有二十來歲,對朝政一無所知,一入王宮,就身居王宮,極少外出露麵,把一切朝政教給兩位堂叔打理!”
郭襄道:“他倒是一個逍遙王爺!”
烏托邦又道:“他倒想做一個逍遙王爺,但兩位王叔大權獨攬,獨斷專行,飛揚跋扈,激起其他兩侯及四城官員百姓不滿,眾人聯名非要兩位王叔還政於太平王。但依照太平城的規矩,太平王登基之日,必須冊封王後和王妃,但是太平王一直沒有合適的王後和王妃,甚至沒有一個女人在身邊,所以遲遲無法正式登基掌權。兩位王叔安排了許多女子進宮,想取悅太平王,但都被冷落,俱都說不合心意,被趕出王宮。其他人進獻的美女,也都沒有好下場。所以才有了這次選美大會,讓太平王親自挑選心儀的女子,選中的女子就會被立為王後和王妃。所以四城中女子都是踴躍參加。”
郭襄道:“原來如此!既然太平王如此不喜朝政,那豈不是以後的王後就要代王理政了?”
烏托邦點頭道:“太平城裏都有這個說法,所以無心其他事,都在為太平王準備選美之事!”
郭襄想到半路上聽到薩滿教人所說,他們已有一位女堂主潛入鏡花城,準備爭當王後或者王妃,看來是所言不虛。
郭襄道:“這太平王如此懦弱無能,看來是指望不上了,隻要破虜能率兵離開就行。”
烏托邦道:“是啊,隻要過了選美大會,太平王正式登基掌權,他就要兌現諾言。太平城裏這些亂七八糟的事不理也罷!”這話剛說完,突然道:“什麽人?”
突聽得房頂有人嘿嘿幾聲,沙啞聲音說道:“烏老頭,你的耳朵真長,我剛到片刻,就被你發現了!”說著啪啪幾聲,一個從房頂掀開瓦片,飄落到房中。
郭襄這才感覺到有人進來,暗想這貂裘長袍果然密不透風,自己竟然聽不到房頂細微的聲音,若是遇到高手,自己就無還手之力了。黑暗中也不知來人長的什麽樣子?
烏托邦道:“楚老大既然來了,為何不走大門進來?”
那人道:“烏老頭,你見過幾個盜賊走過大門?”
烏托邦笑道:“這真是盜亦有道,老朽失言。楚老大,我要辦的事,你可知道,能否辦到?”
那人道:“我兄弟都告訴我了,我既然來了,自然是有辦法辦到。不過你這次拿什麽奇聞異事或者精妙招式來答謝我?”
烏托邦道:“老朽所知的奇聞異事都向你說盡了,再也沒有了。所學精妙招式也傾囊相授,其他招式,你也看不上!”
那人聽了,說道:“既然沒有,還求我幫你,你這不是戲耍我嗎?所謂賊不空手,我可不做虧本的買賣,等你有了本錢再來找來,我走了!”說著轉身就要離開。
烏托邦伸手攔住那人道:“我雖然沒有了,不代表別人沒有!”他指了指郭襄,說道:“她剛從中原而來,她知道的奇聞異事比我多百倍,隻要你幫她揭開貂裘長袍,就是說上一年,你都聽不完!而她所學武功更是精妙絕倫,你學上三五年,恐怕也學不完!”
那人聽了,遲疑看著郭襄,說道:“烏老兒,你又來騙我,他被大野忽兒的幽靈貂裘長袍罩住,隻有死路一條。就是有再多的故事,恐怕也說出來了。再好的武功也是束手無策。大野忽兒馬上就能追到這裏,來給他收屍,我勸你趕快想法逃命吧!”
烏托邦聽了,笑道:“大名鼎鼎的大盜楚天飛,也沒辦法揭開這貂裘長袍嗎?看來是我高看你了!”
那人嘿嘿笑道:“烏老兒,你不必激我,我有自知之明,我自問能打開所有鑰匙,卻沒有辦法揭開這貂裘長袍。你等著收屍吧!”說著又要離開。
烏托邦連忙說道:“我不要你揭開貂裘長袍,隻要你把她送出城就行了。你可有辦法?”
那人說道:“城中正大肆搜捕他,此時城門緊閉,官兵侍衛四處搜捕,想出城的確有些難。”聽了一下,又道:“不過這區區小事,還是難不倒我,就看你們有沒有本錢,讓我滿意!”
烏托邦道:“一定會讓你滿意的!”然後拉過郭襄,低聲說道:“郭姑娘,此人愛聽的中原的故事,你說上幾個精彩的武林故事,讓他聽聽,他自會帶你出城!”
其實他們兩人說話,郭襄聽得一清二楚,沒想到世間還有人愛聽故事的,真是無奇不有。想了想於是說起了九陰真經和第一次華山論劍的故事。
這一段故事,郭襄從小就聽不同的人說起過,她外公還是其中的當事人之一,自然說的繪聲繪色,精彩紛呈,別說那人,就連烏托邦都聽得驚呆住了。當郭襄說到最後全真教主王重陽技高一籌,打敗四絕,奪得九陰真經。兩人久久沒有聲音,過了一會,那楚老大咳嗽一聲,說道:“中原武林,果然是高人輩出。前輩軼事,更是讓人心儀。真想去中原武林走一走,見識一下中原武林群雄的風采!”
烏托邦道:“這有何難,我家主公就是遵從老祖的遺命,來率領塑方軍後人重返中原的!”
歡迎關注,放入書架觀看,後麵更多精彩
郭襄道:“烏閣主你打聽出來什麽?”
烏托邦道:“我也沒打聽,隻是猜測的。我來到鏡花城,覲見太平王,看到曆代太平王的畫像和生平經曆,這才知道,第一代太平王就是老祖的外孫。而老祖的女兒在老祖離開鏡花城前就離開了人世,所以老祖才離開鏡花城。”
郭襄道:“原來如此,但那外孫到底也是老祖的後人,為何老祖不派人去鏡花城通知?”
烏托邦道:“當年先祖六人也疑惑不解,雖是外孫,但也是老祖唯一的親人,老祖為何寧願讓以後未知的弟子接掌鏡花水月,帶領塑方軍逐鹿中原,爭奪天下,而不是親外孫?”
郭襄也是疑惑道:“是啊,我外公也隻有我娘一個女兒,聽說他也不喜歡我父親,不過外公去世後,遺產仍是留給了我娘。”
停了片刻,又道:“可惜我爹娘都不要外公的遺物,後來都給了我師叔,也就是我外公的徒弟了。是不是老祖的女婿外孫也不稀罕老祖的遺物?”
烏托邦道:“自然不是,爭奪天下的機會,不是人人有機會能得到的。二百多年來,我們六大門派一直不明白,直到我看到第一代太平王的畫像時,我才明白,老祖為何不認這個外孫的。”
郭襄問道:“為什麽?難道這個外孫長的很醜不成?”
烏托邦搖頭道:“自然不是,因為這個外孫竟是一個西域人的模樣,還是特別西邊的西域人,長鼻凹目卷發,身材高大,一點都不像是中原人。我猜測老祖的女兒嫁給了一個西域胡人,生下孩子自然是西域胡人血統。老祖身為中原人,自然不想異族人統治中原。所以才不給外孫女婿兵符和令牌,並要他們起誓,有一天有人手持令牌與兵符,就讓塑方軍將士跟隨他重返中原!誓言就刻在鏡花城王宮前的一塊巨石上。鏡花城原先由塑方軍將士所築造,雖也有不少西域人,但大多都是中原人,老祖的女婿和外孫自然不敢違抗。”
郭襄道:“我在東城內外看到的漢人,原來都是塑方軍的後代!那為何還要分南城、西城和北城,還不能互通,這是為什麽?”
烏托邦“唉”的一聲,歎息道:“以前的鏡花城都是塑方軍後代,大多是漢人,經過了二百多年,現在已沒有鏡花城了,隻有太平城。或者說以前的鏡花城就是現在的東城。其他三城裏都不是漢人,而是各種各樣的西域人,他們從南西北各地而來,依次住在南城、西城和北城中!可能其他三城也是他們所築建的。四城的人均不相同,為避免引起紛爭,才不讓四城互通的。隻有從王城才可以到四城去。而且塑方軍後人不願意與其他各色人雜居生活在一起,所以至死也不願意去其他三城,更不願意與其他三城人交往。”
郭襄聽了,又是疑惑又是好奇,問道:“這裏不是與世隔絕嗎?其他人怎麽進來的?”
烏托邦道:“這裏並不是與世隔絕,都有道路與外相通的,就像我們從西昆侖山到這裏一般,雖然難走,但還是有路。隻有西昆侖山通往這裏的道路最是隱蔽,想來是害怕中原王朝大軍發現。其他三城通往外麵的道路就沒那麽隱蔽了,不過很是陡峭,都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最主要一條道路,則是太平城西邊的一條大峽穀,許多西域人都是從那裏進入太平城的。現在蒙古人勢大,不僅中原被占領,就是西域、波斯、大食,還有北邊等地,都被蒙古人占領,許多胡人不願受蒙古人統治,有的也逃到這裏。這裏很安全,也的確如世外桃源一般。不過最近聽聞外麵伊爾汗國的蒙古人入侵過幾次這裏,但都被大峽穀攔住。大峽穀地勢險要,易守難攻,隻要數百人扼守大峽穀,就是再多的蒙古人也攻不進來。”
郭襄心道,可能與四川劍門關相似。郭襄遊曆過劍門關,在那裏幫抵抗過蒙古大軍。
烏托邦又繼續道:“可能那些西域人湧入太平城之後,慢慢築建了南西北三城,於是太平城也分開管理。但漢人已經占不了多數了。”
郭襄若有所思道:“是不是太平王是西域人,故意讓西域人進來,好製衡漢人的?”
烏托邦道:“的確有這個可能。”
郭襄道:“怪不得東城那幾人提到其他三城,麵露不屑之色!”
烏托邦道:“郭姑娘,等你揭開貂裘長袍,我帶你去其他三城看看。”??
郭襄點頭道:“也好。”然後又道:“那當今太平王是一個什麽樣的人?他們會遵守誓言嗎?”
烏托邦道:“應該會,當我找到鏡花城以後,隻有定東侯很是高興,其他三侯並不在意,我手持老祖令牌幾次要見鏡花城主,可是他們說這裏沒有鏡花城主,隻有太平王,我隻好接受,說找太平王。可是三侯總是找各種理由拖延,說太平王沒有時間。過了一個多月才見到太平王,他更是反應平淡,不願搭理。我說出老祖遺言,以及老祖外孫發的誓言,還有巨石石刻作證,太平王才我找征西侯和望北侯商量相關事宜,而不是定東侯。我要求太平王派人去接主公前來,他們準備許久,才派出使者,並不要我去,而是留在這裏商議出兵之事。以至於使者不識得主公,隻認識兵符,才接到上官一劍等人前來,這一切都是我的過錯!”
郭襄忙道:“烏閣主,這也怪不得你,破虜丟落兵符才是罪魁,你已經盡力了!何況鏡花城已經過去了二百多年,他們還能承認老祖已經算是不錯了!”
烏托邦道:“當初他們發下誓言極為惡毒,而且西域胡人又有信仰,他們不敢違背誓言。以後你看到巨石就明白了!”
郭襄點頭道:“隻要遵守誓言就好!”
烏托邦氣憤道:“他們是遵守誓言,可是一直在拖延,我在這裏過了兩三個月都沒見到他們幾次。後來才知道征西侯和望北侯乃是太平王的堂叔。”
郭襄道:“那太平王到底是一個什麽樣的人?”
烏托邦搖頭道:“我隻是遠遠見到過兩次,臉都沒有看清,說不上來什麽感覺,他身居王宮,很少露麵,據說他極為貪圖享受,不喜朝政,至今都沒有立下王後。太平城一切都交由四侯負責,而望北侯與征西侯是太平王的堂叔,總攬太平王大權,一切都由他們兩人說的算,太平王也樂享其成。”
郭襄道:“原來是這樣,這太平王真是奇葩,竟然不喜權力!”
烏托邦道:“這是有原因的。”郭襄道:“什麽原因?”
烏托邦道:“據說太平王前麵還有兩個哥哥先後夭折,老太平王心生害怕,就偷偷把第三個兒子放在王宮外麵,讓外人撫養長大。這件事誰也不知道,在老太平王死前,才告訴四侯,他還有一個兒子,才把當今太平王接進王城裏,接任太平王。這個太平王進宮時已有二十來歲,對朝政一無所知,一入王宮,就身居王宮,極少外出露麵,把一切朝政教給兩位堂叔打理!”
郭襄道:“他倒是一個逍遙王爺!”
烏托邦又道:“他倒想做一個逍遙王爺,但兩位王叔大權獨攬,獨斷專行,飛揚跋扈,激起其他兩侯及四城官員百姓不滿,眾人聯名非要兩位王叔還政於太平王。但依照太平城的規矩,太平王登基之日,必須冊封王後和王妃,但是太平王一直沒有合適的王後和王妃,甚至沒有一個女人在身邊,所以遲遲無法正式登基掌權。兩位王叔安排了許多女子進宮,想取悅太平王,但都被冷落,俱都說不合心意,被趕出王宮。其他人進獻的美女,也都沒有好下場。所以才有了這次選美大會,讓太平王親自挑選心儀的女子,選中的女子就會被立為王後和王妃。所以四城中女子都是踴躍參加。”
郭襄道:“原來如此!既然太平王如此不喜朝政,那豈不是以後的王後就要代王理政了?”
烏托邦點頭道:“太平城裏都有這個說法,所以無心其他事,都在為太平王準備選美之事!”
郭襄想到半路上聽到薩滿教人所說,他們已有一位女堂主潛入鏡花城,準備爭當王後或者王妃,看來是所言不虛。
郭襄道:“這太平王如此懦弱無能,看來是指望不上了,隻要破虜能率兵離開就行。”
烏托邦道:“是啊,隻要過了選美大會,太平王正式登基掌權,他就要兌現諾言。太平城裏這些亂七八糟的事不理也罷!”這話剛說完,突然道:“什麽人?”
突聽得房頂有人嘿嘿幾聲,沙啞聲音說道:“烏老頭,你的耳朵真長,我剛到片刻,就被你發現了!”說著啪啪幾聲,一個從房頂掀開瓦片,飄落到房中。
郭襄這才感覺到有人進來,暗想這貂裘長袍果然密不透風,自己竟然聽不到房頂細微的聲音,若是遇到高手,自己就無還手之力了。黑暗中也不知來人長的什麽樣子?
烏托邦道:“楚老大既然來了,為何不走大門進來?”
那人道:“烏老頭,你見過幾個盜賊走過大門?”
烏托邦笑道:“這真是盜亦有道,老朽失言。楚老大,我要辦的事,你可知道,能否辦到?”
那人道:“我兄弟都告訴我了,我既然來了,自然是有辦法辦到。不過你這次拿什麽奇聞異事或者精妙招式來答謝我?”
烏托邦道:“老朽所知的奇聞異事都向你說盡了,再也沒有了。所學精妙招式也傾囊相授,其他招式,你也看不上!”
那人聽了,說道:“既然沒有,還求我幫你,你這不是戲耍我嗎?所謂賊不空手,我可不做虧本的買賣,等你有了本錢再來找來,我走了!”說著轉身就要離開。
烏托邦伸手攔住那人道:“我雖然沒有了,不代表別人沒有!”他指了指郭襄,說道:“她剛從中原而來,她知道的奇聞異事比我多百倍,隻要你幫她揭開貂裘長袍,就是說上一年,你都聽不完!而她所學武功更是精妙絕倫,你學上三五年,恐怕也學不完!”
那人聽了,遲疑看著郭襄,說道:“烏老兒,你又來騙我,他被大野忽兒的幽靈貂裘長袍罩住,隻有死路一條。就是有再多的故事,恐怕也說出來了。再好的武功也是束手無策。大野忽兒馬上就能追到這裏,來給他收屍,我勸你趕快想法逃命吧!”
烏托邦聽了,笑道:“大名鼎鼎的大盜楚天飛,也沒辦法揭開這貂裘長袍嗎?看來是我高看你了!”
那人嘿嘿笑道:“烏老兒,你不必激我,我有自知之明,我自問能打開所有鑰匙,卻沒有辦法揭開這貂裘長袍。你等著收屍吧!”說著又要離開。
烏托邦連忙說道:“我不要你揭開貂裘長袍,隻要你把她送出城就行了。你可有辦法?”
那人說道:“城中正大肆搜捕他,此時城門緊閉,官兵侍衛四處搜捕,想出城的確有些難。”聽了一下,又道:“不過這區區小事,還是難不倒我,就看你們有沒有本錢,讓我滿意!”
烏托邦道:“一定會讓你滿意的!”然後拉過郭襄,低聲說道:“郭姑娘,此人愛聽的中原的故事,你說上幾個精彩的武林故事,讓他聽聽,他自會帶你出城!”
其實他們兩人說話,郭襄聽得一清二楚,沒想到世間還有人愛聽故事的,真是無奇不有。想了想於是說起了九陰真經和第一次華山論劍的故事。
這一段故事,郭襄從小就聽不同的人說起過,她外公還是其中的當事人之一,自然說的繪聲繪色,精彩紛呈,別說那人,就連烏托邦都聽得驚呆住了。當郭襄說到最後全真教主王重陽技高一籌,打敗四絕,奪得九陰真經。兩人久久沒有聲音,過了一會,那楚老大咳嗽一聲,說道:“中原武林,果然是高人輩出。前輩軼事,更是讓人心儀。真想去中原武林走一走,見識一下中原武林群雄的風采!”
烏托邦道:“這有何難,我家主公就是遵從老祖的遺命,來率領塑方軍後人重返中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