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8章 四象掌法
射雕四部曲之三,破虜英雄傳 作者:暴雨梨花孤燈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作者:暴雨梨花孤燈下
歡迎關注,放入書架觀看,後麵更多精彩
媚姬驚訝道:“風姑娘聽了我們的談話,這才去了毒王穀?”
郭襄點頭道:“應該是這樣的,煙兒聽到我要去毒王穀,知道明月樓不會善待,所以她才去了。”
媚姬知道一些明月樓喜歡風雨煙,隻要風雨煙開口,他什麽事都可以做。可是風雨煙也要違心嫁給他。
媚姬道:“那該怎麽辦?”
郭襄想了想道:“不行,我不能眼睜睜看著煙兒做違背內心之事,我要去毒王穀找她。寧兒,你去光明頂通知破虜與明教眾人,讓他們早做準備!”
媚姬聽了,說道:“我怕我去說,沒人相信!”郭襄道:“寧兒,你聰明伶俐,定有辦法的!隻是路上要小心,不要與那些迴教聖使發生衝突。對了,我看你的武功大有長進,我再傳你一些新創的招式防身。”
媚姬聽了大喜,郭襄又把最近新創的招式與口訣一一傳給了媚姬。有掌法、劍法、內功心法,全都是郭襄新創,是郭襄把以前所學的各種武功去繁化簡,去蕪存菁,自創出適合自己身體與九陽內功的招式。如四象掌,飄雪穿雲掌,截手九式等,都是精妙絕倫的武功招式。
郭襄因為學過太多門派的武功,雖然自創出新的武功招式,卻難以忘記以前所學,與人打鬥時,各種武功招式不自然便使將出來。而媚姬隻學了郭襄新創的各種武功招式,使將出來威力更加厲害。
媚姬聰穎過人,一學即會,郭襄也是高興,說道:“好,我果然沒看錯人,可惜倚天劍我借給了程姑姑她們防身了,若是你再拿著倚天劍,我就可以放心了!”
媚姬跪倒在地,哭泣不止,說道:“多謝二姐傳藝之恩,寧兒萬死難報大恩!”
郭襄連忙扶起她道:“寧兒,哭什麽,我還要謝你讓我看到所創武功的威力。”
媚姬哭泣道:“二姐,那是你不知道,我在薩滿教為了能學到一招半式的武功吃了多少苦,二姐你卻傾囊相授,沒有半分遮掩與隱瞞。我這才知師徒之情情深意重,遠不是薩滿教中那般爾虞我詐!”
郭襄道:“寧兒,就算你與破虜不相識,我也會想辦法收你為徒。你不僅天資聰穎,脾氣性格也與我以前相同,這樣的徒弟才能將我的武功發揚光大。”
媚姬道:“那你不計較我以前是邪門左道之人?”
郭襄搖頭道:“那又有什麽關係,師徒是一種緣份與親情。以前有一個大和尚,與我爹乃是對手,卻想收我為徒,傾囊相授。我現在才能體會他當時是真的求徒若渴的心情!”
媚姬道:“二姐,你拜他為師了嗎?”
郭襄道:“沒有。他是一個大惡人,最後死於非命!好了,不說了,我們分頭行事。不然兩邊都救不了。”
媚姬說好,郭襄告訴她去光明頂之路,並畫了一張光明頂的圖,媚姬一一記下,兩人把身上水囊與幹糧分配一下,這才分道揚鑣。
郭襄去毒王穀暫且不表,先說說媚姬趕往光明頂。
媚姬知道情況緊急,不敢怠慢,直向昆侖山而去。路上媚姬拿出麵具帶上,立時變成了一個白麵文士。
昆侖山就在沙漠西北,看著雖在眼前,可是走起來卻是遙遠。媚姬走了兩個多時辰,這才走到山腳下。
昆侖山連綿不絕,從東到西長度有兩千多公裏,幅員廣闊,其中藏龍臥虎,門派眾多。而光明頂隻是昆侖山中一個小小的山峰,如九牛一毛一般。幸好郭襄告訴地點,不然媚姬很難能找到。
媚姬來到山腳下,這裏隻是昆侖山一個偏峰,要到光明頂還要有兩三天的路程。
山上雖然行走不便,但是山上還是比沙漠好太多,至少不是荒漠,所謂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昆侖山鍾靈毓秀 ,物華天寶,許多人為了躲避兵荒戰亂到昆侖山求生。
果然走不多遠,就看到前方有一處小村莊,媚姬連忙過去,找一戶人家買了幾套衣衫和幹糧,又向光明頂行去。
漸行漸西,天氣一天冷似一天,寒風凜冽,幸好媚姬自小生活在東北,早已習慣。一路上媚姬為趕在迴教聖使之前到達光明頂,是星夜兼程,風餐露宿,艱辛困苦自不必說。但路上沒遇到什麽意外之事,也沒遇到迴教聖使等人,倒也相安無事。
這一日媚姬正走在一處山下,路上行人也漸漸多了起來,有采參客、有山民,也有流浪之人,當然也有一些江湖豪客,操著天南地北的口音。他們雖然打扮成了普通人,可是媚姬從他們的矯健的步伐,就能看出他們都是喬裝而成。其中有漢人,也有胡人。
繼續往光明頂方向走去,普通人越來越少,江湖中人越來越多。隻是不知他們有多少人是明教中人,有多少人是其他武林門派中人?他們彼此並不說話,隻是默默朝光明頂方向而去。
媚姬第一次來到昆侖山,並不太清楚明教與中原西域武林各大門派之間的恩怨,也不想過問,仍是朝著光明頂走去。媚姬暗中觀察,並沒有看到迴教聖使等人。
又走半日,眾人俱都看向遠處西北雲霧中的一個山峰,有人低聲道:“那就是光明頂!”
媚姬抬頭看去,那山峰果然如郭襄所畫的差不多,媚姬心中大喜,看來已到了光明頂峰下。
繼續向前走去,果然來到一處高聳入雲的山峰下,媚姬隻見山峰高聳,極是陡峭,山石上滿是積雪,甚是滑溜,山下已有許多人從上麵跌落下來,或死或傷,也沒有人搭理施救。媚姬到了山下歇息片刻,不時從半山傳來“啊啊”的慘叫聲,接著就有人從山上滾落下來。
山下眾人看著跌落之人,都是麵無表情,有人停滯不前,有人繼續前行。這時有人道:“此次光明頂大會,有能者上去。無能者沒有必要上去自尋死路!”
有人一聽,便不在上前,而是轉身下山。有的人還在猶豫。
這時旁邊一個漢子看到山下跌落的人,說道:“就憑這點本事也想上光明頂,真是不自量力。”說著身子一縱就向山峰上飛躍過去。其他人也跟著上山,這一上峰,各人輕功強弱立時便顯了出來。
媚姬自然不甘人後,也飛躍上山,一路上山勢陡峭,岩石積雪,幾乎沒有落腳之處,上山之人眾多,隻得縱來躍去,不時有人掉落下山。
也不知縱躍多久,終於到了崖頂,隻見崖頂聚集了許多白袍之人,衣服上都繡著火焰。正是明教弟子守在崖頂。
媚姬到了崖頂,隻見遠處雲霧中殿堂樓閣,隱約可見,大殿前一壇火焰甚是高大明亮,正是明教的聖火。
崖頂人聲嘈雜,站著黑壓壓的人,卻不向前行去。一些武林漢子脫下外衣,露出裏麵的白色長袍,自然是明教弟子。上了光明頂自然不需要在掩飾身份。其他武林豪客仍是穿著自己的衣服,顯然不是明教中人。
看著前麵的不動,反而在前麵嚷叫,媚姬聽不清楚,甚是奇怪,於是施展剛學的滑身之法擠了過去。擠到了前麵,不禁倒吸一口涼氣。隻見前方乃是一處山穀,有五六丈寬,中間一根鐵鏈連接。下麵山穀亂石嶙峋,五六丈處滿是積雪,也不知下麵還有多深?可是瞧著山穀中的石頭很是鮮亮,想來是剛開山鑿開的。
媚姬不禁奇怪,郭襄告訴他到了崖頂,一路上前就可以到了明教大殿,並沒有深穀。
其實這深穀乃是才挖出不久,去年光明頂被元兵用迴迴炮攻破,明教弟子死傷無數,幸虧郭破虜與石心蘭發現石元留下的密道,才帶領幸存的明教弟子逃到坐忘峰。
元兵占領光明頂後,沒有發現明教弟子,並且上麵天寒地凍,還經常被神出鬼沒的明教弟子伏擊,卻找不到明教弟子在何處,傷亡慘重,於是最後隻得撤軍。
元兵撤離光明頂之後,留守在坐忘峰上的厚土旗主與巨木旗主便帶領兩旗弟子返迴光明頂,看到光明頂成了廢墟,便決定重建光明頂。
可是想到就連元兵能能輕易攻上光明頂,就決定修造在上山之路挖出一條深穀,如同城池的護城河一般,把普通元兵阻擋在外麵。
這五六丈寬的深穀說寬不寬,但要一躍而過,卻也非世間任何輕功所能辦到。就是踏索而過,也絕非一般武林高手所能辦到。
這深穀自然阻擋不了武林高手,而是專門攔截元軍大部隊所建。隻要不是大批元軍拉著迴迴炮上山,光明頂上自然是安然無憂。
巨木旗主與厚土旗主的建議得到明教上下一致同意,於是厚土旗負責挖深穀,巨木旗負責建房子,而挖出的山石正好可以重建大殿房屋。
兩旗說幹就幹,雷厲風行,其他各旗也是前來增援。光明頂上雖有七崖十三峰,但是上山之路隻有一條,其他各處都是懸崖峭壁,一般人也上不來。
兩大旗耗費八九個月才把深穀修好,光明頂也重建好了,可謂是固若金湯,而且光明頂還修有多處密道,進可攻退可守,再也不懼元軍進犯。所以郭襄所畫的光明頂地形圖與此時大不相同。
這時有人對守在此處的明教弟子說道:“這是什麽意思,以前光明頂不是這樣的。難道是不讓明教弟子上山了嗎?”
還有人道:“要不是看在石元乃是多年老友,才在他大奠之日前來吊孝,明教這樣做,分明是拒人千裏之外!”
其他人也是眾說紛紜。
這時一個明教首領模樣的人說道:“大家稍安勿躁,這是光明頂新立的規矩,想去光明頂就要從這鐵鏈上過去,不然大家就請迴吧!明教弟子可以留在這裏守山!”眾人聽了都靜了下來。
這時一個錦衣老者說道:“好,既然來到此,怎麽也要去送石元最後一程!”說著他雙臂一振,旱地拔蔥,身子斜斜的躥了出去,好像有意要在這些人麵前顯露一下他的輕功。??
他的輕功確實不弱,一躥之勢,已出去二四丈。在鐵鏈上一點,又一個翻身,身子直向對麵飛去,竟施展出“燕子飛雲縱”的絕頂輕功。??眼看再一個縱躍,就到了對岸,突聽\\\"嗖\\\"的一聲,一個人輕飄飄的從他頭頂掠過,毫不費力就趕過了他,卻是一個白白淨淨的白衣文士。
這人當然是媚姬,她體內九陽真氣流轉,施展郭襄所傳的輕功身法,身子輕飄飄向前飛行,飛出四丈多遠,一個縱躍就到了對岸。
媚姬剛到對岸,就聽有人道:“好俊的輕功,來者何人,請報上名來!”隻見十幾個明教弟子手持各種兵刃攔在她身前。
媚姬說道:“我來找你們教主,有要事相告!還不讓路!”
其中一個明教弟子說道:“石教主剛剛去逝,你若是來參加石教主大奠的,請報上名來,我們先安排你住宿。明日參加大奠。”
媚姬搖頭道:“這事十萬火急,不能耽誤,我不能跟你去,你帶我去找石心蘭或者碧玉生也行!”
那明教弟子道:“大小姐與碧左使現在不見客,你還是等明天再見他們!你若是不跟我們去,那就請迴吧!”
媚姬聽了道:“你們若不帶路,那我就自己進去!”說著身子一躍,騰空而起,就向前方飛去。
明教弟子看到媚姬躍起,口中長嘯一聲,立時就有幾個明教弟子從前麵奔來,攔住媚姬,其中一人手持長劍指著媚姬,怒道:“想闖光明頂,我看你是活得不耐煩!”
媚姬說道:“我真有要事要找你們教主或者大小姐、碧左使相告!”這時其他明教弟子各挺兵刃,將她圍在中間。
一個明教弟子說道:“他們正在大殿內商量要事,要見他們明日吧!”
媚姬道:“明日就來不及了,不然明教就會萬劫不複!”
那明教弟子聽了大怒道:“你敢詛咒我們明教,分明找死!那就不要怪我們無禮了!”語聲甫畢,長劍晃動,踏奇門,走偏鋒,一招“分花拂柳”刺向媚姬前胸。??
這一劍竟是當胸直刺。須知劍走輕靈,講究偏鋒側進,這一招又快又疾,直欲將媚姬刺殺。須知明教弟子都是兇猛鬥狠之人,此時又是教主大奠之期,遇到前來搗亂者,自然是出手無情。
媚姬眼見一劍刺向當胸,伸食指扣在拇指之下,對準劍尖一彈,嗡的一聲,那人長劍立時斷成數截,手中隻留下一個劍柄。媚姬道:“還不讓開!”
那人臉色大變,就向後退去,大叫道:“殺無赦!”
他一說出,其他明教弟子揮動兵刃,一起攻來。媚姬已經手下留情,看到明教弟子糾纏不清,也是大怒,於是使出“四象掌法”,便向大殿方向衝去。那明教弟子裏外圍成幾圈,攔住媚姬。
媚姬也是又氣又怒,見明教弟子蜂擁而來,於是出手也是淩厲起來。她這“四象掌法”乃是新學,正想試一試威力。
四象掌法,乃是郭襄新創,博采眾家之長,精微淵深,神奇奧妙,掌法以河洛四象為義理,配合步法與身法,飄逸靈動之中又不失大氣,輕盈之中威力卻是剛猛。剛柔並濟,變化莫測。
媚姬使將而出,但是身子飄忽不定,招式精妙絕倫,隻聽啪啪之聲不絕於耳,霎那間就有數人被掌力擊中,倒在地上。媚姬隻想讓他們知難而退,讓開道路,並不想傷他們性命。
明教弟子雖多,卻也阻擋不住媚姬向大殿奔去,眼看就要到大殿,守備在附近的明教弟子越來越多。媚姬絲毫不懼,隻想把明教高層驚出,最好郭破虜也出來,好告知他們迴教聖使前來的消息。
哪知她相鬥雖是激烈,卻沒看到任何一個明教中所認識之人。媚姬眼見人數越來越多,再鬥下去,恐怕難以脫身。於是唿唿幾掌,把人擊退,就向大殿躍去。
哪知她就要躍進大殿,突然裏麵掠出一個人影。人還沒到,相隔甚遠,便唿的一掌,虛飄飄劈出。這一掌力道雖柔,但其中顯是蘊有極渾厚的內力。
媚姬知道這一掌是一位大高手所發,不敢怠慢,也是揮掌劈出。兩人掌力在半空相交,內力相激,各自凝了凝神。那人道:“好強的內力,能接我一招,也是高手,你是何人,還不報上名來!”
媚姬聽到是女子聲音,並且有些熟悉,定睛向那人瞧去,這才看清,那人乃是班衣軒。
媚姬沒想到出來的是班衣軒,兩人相鬥數次,互為死敵,自然不肯報出名字。
歡迎關注,放入書架觀看,後麵更多精彩
媚姬驚訝道:“風姑娘聽了我們的談話,這才去了毒王穀?”
郭襄點頭道:“應該是這樣的,煙兒聽到我要去毒王穀,知道明月樓不會善待,所以她才去了。”
媚姬知道一些明月樓喜歡風雨煙,隻要風雨煙開口,他什麽事都可以做。可是風雨煙也要違心嫁給他。
媚姬道:“那該怎麽辦?”
郭襄想了想道:“不行,我不能眼睜睜看著煙兒做違背內心之事,我要去毒王穀找她。寧兒,你去光明頂通知破虜與明教眾人,讓他們早做準備!”
媚姬聽了,說道:“我怕我去說,沒人相信!”郭襄道:“寧兒,你聰明伶俐,定有辦法的!隻是路上要小心,不要與那些迴教聖使發生衝突。對了,我看你的武功大有長進,我再傳你一些新創的招式防身。”
媚姬聽了大喜,郭襄又把最近新創的招式與口訣一一傳給了媚姬。有掌法、劍法、內功心法,全都是郭襄新創,是郭襄把以前所學的各種武功去繁化簡,去蕪存菁,自創出適合自己身體與九陽內功的招式。如四象掌,飄雪穿雲掌,截手九式等,都是精妙絕倫的武功招式。
郭襄因為學過太多門派的武功,雖然自創出新的武功招式,卻難以忘記以前所學,與人打鬥時,各種武功招式不自然便使將出來。而媚姬隻學了郭襄新創的各種武功招式,使將出來威力更加厲害。
媚姬聰穎過人,一學即會,郭襄也是高興,說道:“好,我果然沒看錯人,可惜倚天劍我借給了程姑姑她們防身了,若是你再拿著倚天劍,我就可以放心了!”
媚姬跪倒在地,哭泣不止,說道:“多謝二姐傳藝之恩,寧兒萬死難報大恩!”
郭襄連忙扶起她道:“寧兒,哭什麽,我還要謝你讓我看到所創武功的威力。”
媚姬哭泣道:“二姐,那是你不知道,我在薩滿教為了能學到一招半式的武功吃了多少苦,二姐你卻傾囊相授,沒有半分遮掩與隱瞞。我這才知師徒之情情深意重,遠不是薩滿教中那般爾虞我詐!”
郭襄道:“寧兒,就算你與破虜不相識,我也會想辦法收你為徒。你不僅天資聰穎,脾氣性格也與我以前相同,這樣的徒弟才能將我的武功發揚光大。”
媚姬道:“那你不計較我以前是邪門左道之人?”
郭襄搖頭道:“那又有什麽關係,師徒是一種緣份與親情。以前有一個大和尚,與我爹乃是對手,卻想收我為徒,傾囊相授。我現在才能體會他當時是真的求徒若渴的心情!”
媚姬道:“二姐,你拜他為師了嗎?”
郭襄道:“沒有。他是一個大惡人,最後死於非命!好了,不說了,我們分頭行事。不然兩邊都救不了。”
媚姬說好,郭襄告訴她去光明頂之路,並畫了一張光明頂的圖,媚姬一一記下,兩人把身上水囊與幹糧分配一下,這才分道揚鑣。
郭襄去毒王穀暫且不表,先說說媚姬趕往光明頂。
媚姬知道情況緊急,不敢怠慢,直向昆侖山而去。路上媚姬拿出麵具帶上,立時變成了一個白麵文士。
昆侖山就在沙漠西北,看著雖在眼前,可是走起來卻是遙遠。媚姬走了兩個多時辰,這才走到山腳下。
昆侖山連綿不絕,從東到西長度有兩千多公裏,幅員廣闊,其中藏龍臥虎,門派眾多。而光明頂隻是昆侖山中一個小小的山峰,如九牛一毛一般。幸好郭襄告訴地點,不然媚姬很難能找到。
媚姬來到山腳下,這裏隻是昆侖山一個偏峰,要到光明頂還要有兩三天的路程。
山上雖然行走不便,但是山上還是比沙漠好太多,至少不是荒漠,所謂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昆侖山鍾靈毓秀 ,物華天寶,許多人為了躲避兵荒戰亂到昆侖山求生。
果然走不多遠,就看到前方有一處小村莊,媚姬連忙過去,找一戶人家買了幾套衣衫和幹糧,又向光明頂行去。
漸行漸西,天氣一天冷似一天,寒風凜冽,幸好媚姬自小生活在東北,早已習慣。一路上媚姬為趕在迴教聖使之前到達光明頂,是星夜兼程,風餐露宿,艱辛困苦自不必說。但路上沒遇到什麽意外之事,也沒遇到迴教聖使等人,倒也相安無事。
這一日媚姬正走在一處山下,路上行人也漸漸多了起來,有采參客、有山民,也有流浪之人,當然也有一些江湖豪客,操著天南地北的口音。他們雖然打扮成了普通人,可是媚姬從他們的矯健的步伐,就能看出他們都是喬裝而成。其中有漢人,也有胡人。
繼續往光明頂方向走去,普通人越來越少,江湖中人越來越多。隻是不知他們有多少人是明教中人,有多少人是其他武林門派中人?他們彼此並不說話,隻是默默朝光明頂方向而去。
媚姬第一次來到昆侖山,並不太清楚明教與中原西域武林各大門派之間的恩怨,也不想過問,仍是朝著光明頂走去。媚姬暗中觀察,並沒有看到迴教聖使等人。
又走半日,眾人俱都看向遠處西北雲霧中的一個山峰,有人低聲道:“那就是光明頂!”
媚姬抬頭看去,那山峰果然如郭襄所畫的差不多,媚姬心中大喜,看來已到了光明頂峰下。
繼續向前走去,果然來到一處高聳入雲的山峰下,媚姬隻見山峰高聳,極是陡峭,山石上滿是積雪,甚是滑溜,山下已有許多人從上麵跌落下來,或死或傷,也沒有人搭理施救。媚姬到了山下歇息片刻,不時從半山傳來“啊啊”的慘叫聲,接著就有人從山上滾落下來。
山下眾人看著跌落之人,都是麵無表情,有人停滯不前,有人繼續前行。這時有人道:“此次光明頂大會,有能者上去。無能者沒有必要上去自尋死路!”
有人一聽,便不在上前,而是轉身下山。有的人還在猶豫。
這時旁邊一個漢子看到山下跌落的人,說道:“就憑這點本事也想上光明頂,真是不自量力。”說著身子一縱就向山峰上飛躍過去。其他人也跟著上山,這一上峰,各人輕功強弱立時便顯了出來。
媚姬自然不甘人後,也飛躍上山,一路上山勢陡峭,岩石積雪,幾乎沒有落腳之處,上山之人眾多,隻得縱來躍去,不時有人掉落下山。
也不知縱躍多久,終於到了崖頂,隻見崖頂聚集了許多白袍之人,衣服上都繡著火焰。正是明教弟子守在崖頂。
媚姬到了崖頂,隻見遠處雲霧中殿堂樓閣,隱約可見,大殿前一壇火焰甚是高大明亮,正是明教的聖火。
崖頂人聲嘈雜,站著黑壓壓的人,卻不向前行去。一些武林漢子脫下外衣,露出裏麵的白色長袍,自然是明教弟子。上了光明頂自然不需要在掩飾身份。其他武林豪客仍是穿著自己的衣服,顯然不是明教中人。
看著前麵的不動,反而在前麵嚷叫,媚姬聽不清楚,甚是奇怪,於是施展剛學的滑身之法擠了過去。擠到了前麵,不禁倒吸一口涼氣。隻見前方乃是一處山穀,有五六丈寬,中間一根鐵鏈連接。下麵山穀亂石嶙峋,五六丈處滿是積雪,也不知下麵還有多深?可是瞧著山穀中的石頭很是鮮亮,想來是剛開山鑿開的。
媚姬不禁奇怪,郭襄告訴他到了崖頂,一路上前就可以到了明教大殿,並沒有深穀。
其實這深穀乃是才挖出不久,去年光明頂被元兵用迴迴炮攻破,明教弟子死傷無數,幸虧郭破虜與石心蘭發現石元留下的密道,才帶領幸存的明教弟子逃到坐忘峰。
元兵占領光明頂後,沒有發現明教弟子,並且上麵天寒地凍,還經常被神出鬼沒的明教弟子伏擊,卻找不到明教弟子在何處,傷亡慘重,於是最後隻得撤軍。
元兵撤離光明頂之後,留守在坐忘峰上的厚土旗主與巨木旗主便帶領兩旗弟子返迴光明頂,看到光明頂成了廢墟,便決定重建光明頂。
可是想到就連元兵能能輕易攻上光明頂,就決定修造在上山之路挖出一條深穀,如同城池的護城河一般,把普通元兵阻擋在外麵。
這五六丈寬的深穀說寬不寬,但要一躍而過,卻也非世間任何輕功所能辦到。就是踏索而過,也絕非一般武林高手所能辦到。
這深穀自然阻擋不了武林高手,而是專門攔截元軍大部隊所建。隻要不是大批元軍拉著迴迴炮上山,光明頂上自然是安然無憂。
巨木旗主與厚土旗主的建議得到明教上下一致同意,於是厚土旗負責挖深穀,巨木旗負責建房子,而挖出的山石正好可以重建大殿房屋。
兩旗說幹就幹,雷厲風行,其他各旗也是前來增援。光明頂上雖有七崖十三峰,但是上山之路隻有一條,其他各處都是懸崖峭壁,一般人也上不來。
兩大旗耗費八九個月才把深穀修好,光明頂也重建好了,可謂是固若金湯,而且光明頂還修有多處密道,進可攻退可守,再也不懼元軍進犯。所以郭襄所畫的光明頂地形圖與此時大不相同。
這時有人對守在此處的明教弟子說道:“這是什麽意思,以前光明頂不是這樣的。難道是不讓明教弟子上山了嗎?”
還有人道:“要不是看在石元乃是多年老友,才在他大奠之日前來吊孝,明教這樣做,分明是拒人千裏之外!”
其他人也是眾說紛紜。
這時一個明教首領模樣的人說道:“大家稍安勿躁,這是光明頂新立的規矩,想去光明頂就要從這鐵鏈上過去,不然大家就請迴吧!明教弟子可以留在這裏守山!”眾人聽了都靜了下來。
這時一個錦衣老者說道:“好,既然來到此,怎麽也要去送石元最後一程!”說著他雙臂一振,旱地拔蔥,身子斜斜的躥了出去,好像有意要在這些人麵前顯露一下他的輕功。??
他的輕功確實不弱,一躥之勢,已出去二四丈。在鐵鏈上一點,又一個翻身,身子直向對麵飛去,竟施展出“燕子飛雲縱”的絕頂輕功。??眼看再一個縱躍,就到了對岸,突聽\\\"嗖\\\"的一聲,一個人輕飄飄的從他頭頂掠過,毫不費力就趕過了他,卻是一個白白淨淨的白衣文士。
這人當然是媚姬,她體內九陽真氣流轉,施展郭襄所傳的輕功身法,身子輕飄飄向前飛行,飛出四丈多遠,一個縱躍就到了對岸。
媚姬剛到對岸,就聽有人道:“好俊的輕功,來者何人,請報上名來!”隻見十幾個明教弟子手持各種兵刃攔在她身前。
媚姬說道:“我來找你們教主,有要事相告!還不讓路!”
其中一個明教弟子說道:“石教主剛剛去逝,你若是來參加石教主大奠的,請報上名來,我們先安排你住宿。明日參加大奠。”
媚姬搖頭道:“這事十萬火急,不能耽誤,我不能跟你去,你帶我去找石心蘭或者碧玉生也行!”
那明教弟子道:“大小姐與碧左使現在不見客,你還是等明天再見他們!你若是不跟我們去,那就請迴吧!”
媚姬聽了道:“你們若不帶路,那我就自己進去!”說著身子一躍,騰空而起,就向前方飛去。
明教弟子看到媚姬躍起,口中長嘯一聲,立時就有幾個明教弟子從前麵奔來,攔住媚姬,其中一人手持長劍指著媚姬,怒道:“想闖光明頂,我看你是活得不耐煩!”
媚姬說道:“我真有要事要找你們教主或者大小姐、碧左使相告!”這時其他明教弟子各挺兵刃,將她圍在中間。
一個明教弟子說道:“他們正在大殿內商量要事,要見他們明日吧!”
媚姬道:“明日就來不及了,不然明教就會萬劫不複!”
那明教弟子聽了大怒道:“你敢詛咒我們明教,分明找死!那就不要怪我們無禮了!”語聲甫畢,長劍晃動,踏奇門,走偏鋒,一招“分花拂柳”刺向媚姬前胸。??
這一劍竟是當胸直刺。須知劍走輕靈,講究偏鋒側進,這一招又快又疾,直欲將媚姬刺殺。須知明教弟子都是兇猛鬥狠之人,此時又是教主大奠之期,遇到前來搗亂者,自然是出手無情。
媚姬眼見一劍刺向當胸,伸食指扣在拇指之下,對準劍尖一彈,嗡的一聲,那人長劍立時斷成數截,手中隻留下一個劍柄。媚姬道:“還不讓開!”
那人臉色大變,就向後退去,大叫道:“殺無赦!”
他一說出,其他明教弟子揮動兵刃,一起攻來。媚姬已經手下留情,看到明教弟子糾纏不清,也是大怒,於是使出“四象掌法”,便向大殿方向衝去。那明教弟子裏外圍成幾圈,攔住媚姬。
媚姬也是又氣又怒,見明教弟子蜂擁而來,於是出手也是淩厲起來。她這“四象掌法”乃是新學,正想試一試威力。
四象掌法,乃是郭襄新創,博采眾家之長,精微淵深,神奇奧妙,掌法以河洛四象為義理,配合步法與身法,飄逸靈動之中又不失大氣,輕盈之中威力卻是剛猛。剛柔並濟,變化莫測。
媚姬使將而出,但是身子飄忽不定,招式精妙絕倫,隻聽啪啪之聲不絕於耳,霎那間就有數人被掌力擊中,倒在地上。媚姬隻想讓他們知難而退,讓開道路,並不想傷他們性命。
明教弟子雖多,卻也阻擋不住媚姬向大殿奔去,眼看就要到大殿,守備在附近的明教弟子越來越多。媚姬絲毫不懼,隻想把明教高層驚出,最好郭破虜也出來,好告知他們迴教聖使前來的消息。
哪知她相鬥雖是激烈,卻沒看到任何一個明教中所認識之人。媚姬眼見人數越來越多,再鬥下去,恐怕難以脫身。於是唿唿幾掌,把人擊退,就向大殿躍去。
哪知她就要躍進大殿,突然裏麵掠出一個人影。人還沒到,相隔甚遠,便唿的一掌,虛飄飄劈出。這一掌力道雖柔,但其中顯是蘊有極渾厚的內力。
媚姬知道這一掌是一位大高手所發,不敢怠慢,也是揮掌劈出。兩人掌力在半空相交,內力相激,各自凝了凝神。那人道:“好強的內力,能接我一招,也是高手,你是何人,還不報上名來!”
媚姬聽到是女子聲音,並且有些熟悉,定睛向那人瞧去,這才看清,那人乃是班衣軒。
媚姬沒想到出來的是班衣軒,兩人相鬥數次,互為死敵,自然不肯報出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