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暴雨梨花孤燈下


    歡迎關注——傳統武俠小說《破虜英雄傳》


    張誌仙說完轉過身對釋迦摩薩道:“一入道門,永不叛道。有發無發,心中有道。隻要我全真教還有一人在,也要弘揚道法,普渡蒼生。我等雖不如法王神功蓋世,卻也不會束手就擒,任人宰割!”釋迦摩薩看他態度如此堅決,心知全真教雖武功不高,但教眾甚多,聽聞護教大陣天罡北鬥大陣威力無窮,如全真教殊死一搏,自己這邊也並無把握取勝。何況中原佛門並不與西藏密宗佛門同心,中原第一大佛門聖地少林寺就沒來參與此次佛道大會。此次來的中原佛門都是一些偏僻勢弱的小寺廟,武功都並不高,都是不想得罪朝廷才不得不來參加此次佛道大會。若是相逼太甚,佛道群戰起來,還不知哪方得勝?縱是藏佛密宗得勝,隻怕也是傷亡慘重,更無法令天下人信服。


    釋迦摩薩暗想片刻,突然哈哈大笑,伸出左腳,以右腳為中心,身體轉動,左腳尖在地上劃了一個圓,竟然是完整渾圓的圓圈,猶如圓周所劃,圓圈痕跡深入山石近一寸。這山石是終南山上特有的石頭,麵積甚大,堅硬如鐵,數百年人來人往,亦無多少磨耗,他竟然隨意用腳輕輕揮劃,竟然深陷盈寸,這份內功實是世間罕見。眾人心頭不禁暗自心驚,不知他此意為何。釋迦摩薩笑道道:“聽聞中原人最是講究仁義禮智信,我也不多造殺生,讓這終南山上血流成河,褻瀆我佛慈悲之心,我想掌教也不想如此吧?那我們就做一個賭局如何?”張誌仙道:“什麽賭局?說出來聽聽!”釋迦摩薩道:“我們都是練武之人,聽聞當年重陽真人力壓群雄,令人折服,我雖不才,也學一下重陽真人,我在這圓圈之內,隻要終南山上有人能在酉時把我逼出這圓圈之外,我便下山走人;如果無人能逼出我走出這圓圈,便不要怪我出手無情了!”說完緩緩坐在地上,將左手握拳放在腰上,右掌向上,觸及在乳上方,然後一邊唱著真言,一邊將兩手左右伸開,接著,再於頭上合掌。往下拉胸前,就此停止,隨後,保持原狀。正是“臨兵鬥者接陣列在前”密宗九字真言中臨手印。端是法相莊嚴,肅穆深沉,如佛祖端坐。


    眾人聽來,才知道釋迦摩薩的意思,心想此人狂妄之極,如此托大。但其實也是暗藏玄機。隻要無人逼他出這圓圈,就是全真教不解散,隻怕也會被天下人恥笑,無顏在江湖立足。剛才他擊退南宗五人聯手,又顯露如此厲害的內力,隻怕早已是天下無敵。


    此時剛過午時,到酉時還有五六個時辰,天下道門和全真教生死就在這五六個時辰了。


    就在這時一個身材肥胖的道人也不知是哪個道觀的,突然從群道中向後跑去一段距離,然後大吼一聲:“都讓來!”眾人見他身材寬大,竟有一般人兩個寬,雖沒那圓圈寬,但也有一半左右。眾人一看他的體型,都知道他用意何為。但看他步伐所有蠻力,卻不穩健,就知道其武功並不高深,隻會些健身招式吧。他若撞去,那釋迦摩薩隻要輕輕躍起,就可躲開,根本不可能被他撞出圓圈外。


    眾人都讓開一條大道,隻見他健步如飛,直朝釋迦摩薩撞去。眾人心想釋迦摩薩肯定會躍起躲過。可是距離越來越近,釋迦摩薩卻並沒有躍起的意思,麵露微笑著看著奔來的那身寬的道士。


    隻聽“啪\\\"的一聲,身寬的道士竟真的撞上了釋迦摩薩,可是一撞之下,釋迦摩薩身形穩如磐石屹然不動,晃都沒晃一下。那身寬的道士卻如離弦的箭直朝後飛去,撲通一聲撞到了山石上才停了下來。有人圍上去,隻見他口吐鮮血,已是出氣多吸氣少了。一人扶起他悲痛道:“道兄你這是何苦呢?明知不是他的對手,為何還要一試,枉費性命!”那身寬道士口吐鮮血大聲道:“我哪裏不知,隻是我即入道門,就當有護教之責,不能護教,活著也是愧對道祖。我隻讓別人知曉,道門不可欺!”他說完這話,腿腳抽蓄幾下,就沒有了唿吸。


    看著身寬道士死去,群道都異常憤怒起來,幾個道士大喊“道門不可欺”紛紛縱身朝釋迦摩薩撞去,明知去死,而更加義無反顧。


    看到那麽多人一起撞來,釋迦摩薩仍是微笑著。這些人撞來無意是自殺。就在這時,一個鶉衣百結的身影如飛虹一般閃了過來。隻見他雙手在那些道士腰間輕輕一扶,那些道士在他手上轉了一個圈,站立在地上,還不知為何。隻見他身形晃動,幾十個道士都被他輕輕一扶,都好好站在地上。


    這些道士站穩後才看到身前早已站有一個滿臉大胡子,身穿百孔千瘡破道袍道士。此人正是張三豐。本來還微笑的釋迦摩薩也有些驚異,驚奇的看著張三豐,不想終南山上還有如此高手。


    釋迦摩薩站了起來看著張三豐道:“你是何人?好俊的功夫!”張三豐道:“在下武當張三豐!”釋迦摩薩搖了搖頭,自從襄陽城破後,中原並無出眾人物出現。中原有點名氣的高手他早就調查清楚,人物相貌武功都心中有數。聽到張三豐說出名字,釋迦摩薩卻沒有聽說過這一號人物。


    他看了看張三豐道:“你的武功是誰教的?師從何人?剛才使的是什麽武功?”張三豐聽了搖了搖頭,不知如何說起,雖然覺遠是他師傅,但覺遠並沒有教過他任何武功,因為覺遠也不會半點武功。隻斷斷續續傳授了《九陽真經》,就不治身亡。要說武功,隻有當年郭襄給他那對鐵羅漢,自己跟著學習了一點。


    張三豐搖了搖頭道:“並沒有人傳授我武功,剛才那些都是我自己亂想出來的,並沒有名字!”他一說出,道門人士都不住搖頭,暗想這人太傻了,怎麽什麽都說出來了。可是釋迦摩薩聽來可不這樣想,因為他一切武功也都是自己悟出的。隻有新悟出的武功才無跡可尋,難以破解。


    釋迦摩薩對著張三豐道:“那你既沒有拜師,是怎麽入的道門?”張三豐道:“其實我還沒有正式入道門,隻想多學習道家經典,再去武當山正式結廬修道!”釋迦摩薩一聽大喜道:“既然你還沒有入道,那就不要入道了,不如入我密宗佛門,拜在我門下,我傳你“大日如來神功”如何?”藍袍公子九個人一聽都大感意外,他們跟隨師父多年,師父隻是傳授他們密宗裏的一些武功,他的絕世武功從沒說過要傳過他們師兄弟十三人,特別是“大日如來神功”都很少在他們麵前施展。所以一聽師父要傳授張三豐“大日如來神功”都大感意外,不知師父如何對這邋遢道人如何青睞?


    張三豐搖頭道:“我自小就在少林寺長大,對佛經也多有理解,佛曰: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佛門有好生之德,大師為何還要苦苦相逼,致人於絕地,實違佛門慈悲之心!”釋迦摩薩看他對佛門如此了解,更為驚奇,道:“我乃是度他們,讓他們不要再執迷不悟,不要在歧路上徘徊,早歸正道!”張三豐道:“佛不度人,佛法隻是給指明彼岸,讓人自度,才是佛之所講!”釋迦摩薩沒想到張三豐竟用佛經來反駁他,一時語塞,不知如何迴答。


    藍袍公子卻接話道:“這些道人不遵道規,不修道,不朝政,勾引亂民,犯上作亂,致使百姓無法安居樂業,使得官兵奔波征討,勞民傷財,既是沒有佛道矛盾,大皇帝也不會放過這些反道!”他說的義正言辭大義凜然,似乎不是普通蒙古人。他說完這話,群道中就有人大聲道:“你簡直胡說八道,顛倒黑白!是蒙古人侵我中原,殺害我百姓,荼毒生靈,我們才反抗抗爭!”藍袍公子大聲道:“你們不知悔改,還亂說一通,汙蔑我朝,當是早該誅殺!一個不留!”


    張三豐看著藍袍公子道:“你是何人,看來你年紀不大,不超過二十歲吧!”藍袍公子驚奇道:“你怎麽知道我不到二十?”他說這話就無疑已承認自己不到二十了。


    張三豐正色道:“那是因為二十年前,我大宋軍民安居樂業,自由生活。可蒙古人侵入我大宋,殺我百姓,占領家園,民不聊生,如何能不反抗!”那藍袍公子道:“一派胡言,我蒙古大軍進入江南,乃是因為趙宋無道,君昏民困,奸佞當朝,忠良含冤,撕毀盟約,殘殺我蒙古軍兵,我蒙古不忍見南朝陷於疾苦之中,才順應天意,發兵伐宋,為的是給千萬子民一個清平安樂的生活環境。但一些亂民不忍失去既得利益,更是仇視蒙古大汗,假借道教之名,煽動暴民,勾結武林敗類,以下犯上,我蒙古大汗一忍再忍,他們卻更無忌惦,肆意所為,天怒人怨,我大國師不忍兵戎相向,血流成河,才邀請佛門高僧,來終南山上勸阻道門弟子解械歸降,不想道門如此頑固,殊死抵抗。直到此刻,國師仍沒放棄以德服人,不想大開殺戒。張公子若能改弦更張,棄暗投明,歸於我師門下,不僅是蒙古之幸,更是你自己之幸。機會難得,我師父可不是隨意收徒傳藝的!”


    他此言一出,張三豐還沒說話,一個頭戴麵具的青衣人大聲道:“你真是顛倒黑白,你蒙古兵侵宋以來,殘民以逞,白骨為墟,血流成河。我大宋百姓家破人亡,不知有多少性命送在你蒙古兵刀箭之下,說什麽不忍軍民陷於水火,說什麽都讓民眾安居樂業,看看中原十室九空,千裏荒野都是蒙古所致。我中原有識之士,有能之人,崇尚氣節,從不屈膝異族,無不以驅逐異族,光複中原為己任。早晚有一日定能收複失地,重建我中原王朝。”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射雕四部曲之三,破虜英雄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暴雨梨花孤燈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暴雨梨花孤燈下並收藏射雕四部曲之三,破虜英雄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