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迴:佛道論戰各出招
射雕四部曲之三,破虜英雄傳 作者:暴雨梨花孤燈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作者:暴雨梨花孤燈下
歡迎關注——原創傳統武俠小說《破虜英雄傳》
群道聽到釋迦摩薩如此說,一起又大叫起來,紛紛痛斥最近喇嘛的種種惡行。
藍袍公子笑道:“你們所說都是一麵之詞無憑無據,我們可有證據!”群道一起道:“那拿出證據看看?”藍袍公子冷笑幾聲,道:“好,就讓你們心服口服,”轉頭道:“把證據拿來,讓他們看看!“這時群僧中走出幾個僧人,手裏各拿厚厚幾本雕刻書籍,來到群道前,放在地上。群道走過去,各拿一本看了看,眾道看到封麵,頓時無言,隻見那幾本書,分別是《混元上德皇帝明威化胡成佛經》,《老子化胡經》,《老君八十一化經》等道教書籍。
西晉時,道教流傳《老子化胡經》,記述老子入天竺變化為佛陀,教胡人為佛教之事。“胡”指的就是釋迦牟尼。後來,這本經書成了道教徒眾的依據,借此說明道教地位高於佛教。到了宋代後,有了活字印刷術,這些書籍紛紛印刷成冊。曆史上儒家、佛、道三家多次辯論,其中以佛道論戰尤甚激烈,大小幾十迴辯論,雙方各有輸贏勝負,大多以當時皇帝喜好為勝負關鍵。每當一個新朝代興起,儒佛道論戰尤其多,今蒙元初立,趙宋敗亡之際,佛道論戰又起,世人也見多不怪了。
藍衣公子又道:“慧慶禪師你來說說這是怎麽迴事?”這是眾僧中走出一名中年僧人,他雙手合十道:“貧僧法號慧慶,這幾本道教臧典嚴重違背褻瀆佛門,道士欺騙民眾,淨做不軌、不法之事,在這些書中說老子李耳生在“五運”——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太極之前,如此妄言,根據在何處?還說老子還曾到天竺度化佛祖如來,更是無恥之極!《史記》明明講老子、孔子同時處在衰周之際,是周的後期。你們還對抗朝廷,依仗人多事眾,武功高強,然後就到處做惡,占領眾多佛寺,損毀佛像,打擊石塔,占植寺家園果梨栗,霸占寺院的水土田地,大略言之,十年前我們星雲寺就被道士強搶占走,害的我師父悲痛而死,我們是兄弟無寺可去,流離失所,吃盡苦頭。這個公道今日一定要討迴,還請國師主持公道!!!”
釋迦摩薩聽了點頭道:“不知張掌教如何解釋?”這佛道之爭自古有之,自從佛教進入中國後就時常有之,雙方互有勝負,所以王重陽創立全真教融會三教經藏,宣揚三教合一,但還是無法阻止三教之爭,特別是佛道之爭。
這時群道中走出一個道人道:“聽聞佛教的《釋迦文佛像讚序》中說:“昔周姬之末,有大聖號佛;……絡聘周以曾玄。”其大意是佛不但是老子的師父,而且還是他的“太爺”輩,老子和莊子都是佛的“曾孫”和“玄孫”,連當弟子的資格都不夠。這又如何解釋!”又有一個道士出來道:“《正誣論》,說老子聞道於竺乾古先生。古先生即是佛,所以老子不過是佛的徒弟。這不也違背事實嗎?”又站出來一個道士道:“還有一本有個《清淨法行經》說:“佛遣三弟子到震旦教化,儒童菩薩,彼稱孔丘。淨光菩薩,彼稱顏迴。摩訶迦葉,彼稱老子。”震旦即中國,這一下,把儒、道的祖師,都“包容”成了佛弟子的化身。這不光褻瀆了道祖老子,連儒教祖師孔子也一起褻瀆,不知各位高僧又如何解釋?”
那藍袍公子和慧慶一時無語,就連釋迦摩薩也不知如何應對。
張誌仙聽了,道:“這些當然都是下麵歹人偽作,故意製造佛道兩教矛盾,眾位高僧和我們道門並不知情。我們道門願意嚴查以往道門占領寺廟的事件,發現一起就退還一起,還請佛門也能如此,至於這些偽作的經書,我們雙方都不必理會即可。這樣做方能消弭兩教的矛盾,化幹戈為玉帛,不知法王意下如何?”
原來張誌仙聽聞郭破虜報告說東門欲對全真教不利,就暗中叫全真門下做了準備。這佛道之爭在曆史上也曾有過,無非是互相貶低對方,抬高自己,佛道兩教都有人偽作了大量的經書。哪一教得勢時候就會拿來說事,所以就叫弟子以及一些道士收集以前佛門所著作的偽經。不想被他完全猜中,才沒被佛門突然發難而無言以對。
釋迦摩薩大笑幾聲道:“這些都是前人所做的我們本不必理會。”張誌仙大喜道:“這樣最好!”釋迦摩薩又接著道:“但佛道之爭已延續數百年,兩教弟子互有死傷,廟宇道觀接連被毀,實非我釋門弟子清靜所為,也擾亂我等修行之心,真是罪過罪過!阿彌陀佛!”眾人看他突然又發悲憫之心,猜不出他是何用意,一時沒人接他話頭。
但這好比說相聲一般,一個人幹巴巴的在那裏說,別人聽了也乏味,也聽不明白他到底說的什麽意思,所以一般都要有個問的,在要來一個說的,這樣才能通暢說下去,別人聽了也清楚,也不會聽的鬱悶煩厭。釋迦摩薩說完看到張誌仙突然不接他的話了,咳嗽一聲,那藍袍公子走上前道:“師傅慈悲為懷,你老人家可有辦法解決這千百年來兩教之間的紛爭,消除兩教的隔痕,如剛才張掌教所說的化幹戈為玉帛,這也是兩教各位高人共同的心願吧!”
其實眾人也都想知道有什麽辦法消除兩教之爭,隻是不好插口,以免落入他的詭計,留下話柄,於是都靜靜聽著釋迦摩薩如何訴說。釋迦摩薩道:“每每看到兩教弟子衝突,我都痛心疾首,每次都在佛祖麵前替傷亡的兩教弟子暗念《般若波羅蜜心經》,希望能化解兩教之間的瘴氣煞氣。大皇帝統一中原建立大元帝國後,每每和貧僧談論如何才能讓各族各地人民過上安居生活,貧僧愚鈍,每日在佛祖麵前苦苦思索,終於想到如何才能消除兩角之爭,不再有弟子死於兩教之爭!”
眾人終於看到他說到正題了,都想知道他想的如何消除兩角之爭。卻不想他停了下來不在說了。藍袍公子見沒人接話,又問道:“師傅你有什麽良策消除兩教之爭,我想這也是諸位高僧真人都想知道的!”釋迦摩薩繼續道:“千百年來,不知有多少兩教弟子死於非命,推原溯因,多半是因教派之見而起。在下常想,倘若世間之中並無教派宗派之別,天下一家,人人皆如同胞手足,那麽種種流血慘劇,十成中至少可以減去九成。就沒有這麽多無辜弟子死於非命。因此在下深覺這種種紛爭都是因為教派之別而引起,若兩教歸一,世間再無紛爭。我想這也是和全真道義相合,昔年王重陽真人也主張三教合一的吧!紅花白藕青蓮葉,三教本是一家。”他這番話中充滿了悲天憫人之情,極大多數人都不禁點頭。
張誌仙聽到他提到重陽祖師,不能不在接口,道:“我師祖主張的三教合一,乃是三教為本,盡我所用,但不知法王所說的三教合一是什麽意思?”釋迦摩薩道:“我所說的三教合一,是三教歸一,大家若都是同教弟子,也就再無三教之爭了。”他這話一出口,不論僧道都是大感意外。要知道儒佛道三教都是經過了千百年的發展才有今日的成就,三教的教義和思想又差別太大,修行方法和入世思想也差別很大,根本沒有辦法合而為一。
藍袍公子接口道:“師傅你說的三教歸一,一是哪一教?”許多人也都想知道。後麵有一僧人接口道:“佛教已被立為國教,當然是三教歸與佛教。何況除了國師,誰還能讓天下釋門弟子信服!”此言一出,眾僧人中就有許多人大聲叫好,並勸釋迦摩薩趕快上任。就如三教都已同意歸順佛教一般。
許多道人一聽都大聲叫嚷起來道:“道佛各不相同,誰說要歸於佛教了,簡直是癡心說夢!”僧人中有人道:“佛門最是寬容,就是你們道士歸順了佛門也不必擔心剃掉頭發,我們佛門有行者,就是帶發修行的。還有俗家弟子,在家也可以修行,不影響結婚生子!”
道佛兩教弟子越吵越厲害,聲音也越來越大,也越來越近了,有些已經動上手。突然一聲大喝道:“都住手!”眾人隻覺聲如晴空霹靂一般,頓時感覺頭腦嗡嗡直響,如撞擊重物。立刻聲音都停了下來,人也分開兩邊。
釋迦摩薩看了看道:“張掌教,你是明白人,你看我這個提議怎麽樣?”
歡迎關注——原創傳統武俠小說《破虜英雄傳》
群道聽到釋迦摩薩如此說,一起又大叫起來,紛紛痛斥最近喇嘛的種種惡行。
藍袍公子笑道:“你們所說都是一麵之詞無憑無據,我們可有證據!”群道一起道:“那拿出證據看看?”藍袍公子冷笑幾聲,道:“好,就讓你們心服口服,”轉頭道:“把證據拿來,讓他們看看!“這時群僧中走出幾個僧人,手裏各拿厚厚幾本雕刻書籍,來到群道前,放在地上。群道走過去,各拿一本看了看,眾道看到封麵,頓時無言,隻見那幾本書,分別是《混元上德皇帝明威化胡成佛經》,《老子化胡經》,《老君八十一化經》等道教書籍。
西晉時,道教流傳《老子化胡經》,記述老子入天竺變化為佛陀,教胡人為佛教之事。“胡”指的就是釋迦牟尼。後來,這本經書成了道教徒眾的依據,借此說明道教地位高於佛教。到了宋代後,有了活字印刷術,這些書籍紛紛印刷成冊。曆史上儒家、佛、道三家多次辯論,其中以佛道論戰尤甚激烈,大小幾十迴辯論,雙方各有輸贏勝負,大多以當時皇帝喜好為勝負關鍵。每當一個新朝代興起,儒佛道論戰尤其多,今蒙元初立,趙宋敗亡之際,佛道論戰又起,世人也見多不怪了。
藍衣公子又道:“慧慶禪師你來說說這是怎麽迴事?”這是眾僧中走出一名中年僧人,他雙手合十道:“貧僧法號慧慶,這幾本道教臧典嚴重違背褻瀆佛門,道士欺騙民眾,淨做不軌、不法之事,在這些書中說老子李耳生在“五運”——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太極之前,如此妄言,根據在何處?還說老子還曾到天竺度化佛祖如來,更是無恥之極!《史記》明明講老子、孔子同時處在衰周之際,是周的後期。你們還對抗朝廷,依仗人多事眾,武功高強,然後就到處做惡,占領眾多佛寺,損毀佛像,打擊石塔,占植寺家園果梨栗,霸占寺院的水土田地,大略言之,十年前我們星雲寺就被道士強搶占走,害的我師父悲痛而死,我們是兄弟無寺可去,流離失所,吃盡苦頭。這個公道今日一定要討迴,還請國師主持公道!!!”
釋迦摩薩聽了點頭道:“不知張掌教如何解釋?”這佛道之爭自古有之,自從佛教進入中國後就時常有之,雙方互有勝負,所以王重陽創立全真教融會三教經藏,宣揚三教合一,但還是無法阻止三教之爭,特別是佛道之爭。
這時群道中走出一個道人道:“聽聞佛教的《釋迦文佛像讚序》中說:“昔周姬之末,有大聖號佛;……絡聘周以曾玄。”其大意是佛不但是老子的師父,而且還是他的“太爺”輩,老子和莊子都是佛的“曾孫”和“玄孫”,連當弟子的資格都不夠。這又如何解釋!”又有一個道士出來道:“《正誣論》,說老子聞道於竺乾古先生。古先生即是佛,所以老子不過是佛的徒弟。這不也違背事實嗎?”又站出來一個道士道:“還有一本有個《清淨法行經》說:“佛遣三弟子到震旦教化,儒童菩薩,彼稱孔丘。淨光菩薩,彼稱顏迴。摩訶迦葉,彼稱老子。”震旦即中國,這一下,把儒、道的祖師,都“包容”成了佛弟子的化身。這不光褻瀆了道祖老子,連儒教祖師孔子也一起褻瀆,不知各位高僧又如何解釋?”
那藍袍公子和慧慶一時無語,就連釋迦摩薩也不知如何應對。
張誌仙聽了,道:“這些當然都是下麵歹人偽作,故意製造佛道兩教矛盾,眾位高僧和我們道門並不知情。我們道門願意嚴查以往道門占領寺廟的事件,發現一起就退還一起,還請佛門也能如此,至於這些偽作的經書,我們雙方都不必理會即可。這樣做方能消弭兩教的矛盾,化幹戈為玉帛,不知法王意下如何?”
原來張誌仙聽聞郭破虜報告說東門欲對全真教不利,就暗中叫全真門下做了準備。這佛道之爭在曆史上也曾有過,無非是互相貶低對方,抬高自己,佛道兩教都有人偽作了大量的經書。哪一教得勢時候就會拿來說事,所以就叫弟子以及一些道士收集以前佛門所著作的偽經。不想被他完全猜中,才沒被佛門突然發難而無言以對。
釋迦摩薩大笑幾聲道:“這些都是前人所做的我們本不必理會。”張誌仙大喜道:“這樣最好!”釋迦摩薩又接著道:“但佛道之爭已延續數百年,兩教弟子互有死傷,廟宇道觀接連被毀,實非我釋門弟子清靜所為,也擾亂我等修行之心,真是罪過罪過!阿彌陀佛!”眾人看他突然又發悲憫之心,猜不出他是何用意,一時沒人接他話頭。
但這好比說相聲一般,一個人幹巴巴的在那裏說,別人聽了也乏味,也聽不明白他到底說的什麽意思,所以一般都要有個問的,在要來一個說的,這樣才能通暢說下去,別人聽了也清楚,也不會聽的鬱悶煩厭。釋迦摩薩說完看到張誌仙突然不接他的話了,咳嗽一聲,那藍袍公子走上前道:“師傅慈悲為懷,你老人家可有辦法解決這千百年來兩教之間的紛爭,消除兩教的隔痕,如剛才張掌教所說的化幹戈為玉帛,這也是兩教各位高人共同的心願吧!”
其實眾人也都想知道有什麽辦法消除兩教之爭,隻是不好插口,以免落入他的詭計,留下話柄,於是都靜靜聽著釋迦摩薩如何訴說。釋迦摩薩道:“每每看到兩教弟子衝突,我都痛心疾首,每次都在佛祖麵前替傷亡的兩教弟子暗念《般若波羅蜜心經》,希望能化解兩教之間的瘴氣煞氣。大皇帝統一中原建立大元帝國後,每每和貧僧談論如何才能讓各族各地人民過上安居生活,貧僧愚鈍,每日在佛祖麵前苦苦思索,終於想到如何才能消除兩角之爭,不再有弟子死於兩教之爭!”
眾人終於看到他說到正題了,都想知道他想的如何消除兩角之爭。卻不想他停了下來不在說了。藍袍公子見沒人接話,又問道:“師傅你有什麽良策消除兩教之爭,我想這也是諸位高僧真人都想知道的!”釋迦摩薩繼續道:“千百年來,不知有多少兩教弟子死於非命,推原溯因,多半是因教派之見而起。在下常想,倘若世間之中並無教派宗派之別,天下一家,人人皆如同胞手足,那麽種種流血慘劇,十成中至少可以減去九成。就沒有這麽多無辜弟子死於非命。因此在下深覺這種種紛爭都是因為教派之別而引起,若兩教歸一,世間再無紛爭。我想這也是和全真道義相合,昔年王重陽真人也主張三教合一的吧!紅花白藕青蓮葉,三教本是一家。”他這番話中充滿了悲天憫人之情,極大多數人都不禁點頭。
張誌仙聽到他提到重陽祖師,不能不在接口,道:“我師祖主張的三教合一,乃是三教為本,盡我所用,但不知法王所說的三教合一是什麽意思?”釋迦摩薩道:“我所說的三教合一,是三教歸一,大家若都是同教弟子,也就再無三教之爭了。”他這話一出口,不論僧道都是大感意外。要知道儒佛道三教都是經過了千百年的發展才有今日的成就,三教的教義和思想又差別太大,修行方法和入世思想也差別很大,根本沒有辦法合而為一。
藍袍公子接口道:“師傅你說的三教歸一,一是哪一教?”許多人也都想知道。後麵有一僧人接口道:“佛教已被立為國教,當然是三教歸與佛教。何況除了國師,誰還能讓天下釋門弟子信服!”此言一出,眾僧人中就有許多人大聲叫好,並勸釋迦摩薩趕快上任。就如三教都已同意歸順佛教一般。
許多道人一聽都大聲叫嚷起來道:“道佛各不相同,誰說要歸於佛教了,簡直是癡心說夢!”僧人中有人道:“佛門最是寬容,就是你們道士歸順了佛門也不必擔心剃掉頭發,我們佛門有行者,就是帶發修行的。還有俗家弟子,在家也可以修行,不影響結婚生子!”
道佛兩教弟子越吵越厲害,聲音也越來越大,也越來越近了,有些已經動上手。突然一聲大喝道:“都住手!”眾人隻覺聲如晴空霹靂一般,頓時感覺頭腦嗡嗡直響,如撞擊重物。立刻聲音都停了下來,人也分開兩邊。
釋迦摩薩看了看道:“張掌教,你是明白人,你看我這個提議怎麽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