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迴:臨安城裏故人會
射雕四部曲之三,破虜英雄傳 作者:暴雨梨花孤燈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裏潼關路。
望西都,意躊躇,
傷心秦漢經行處, 宮闕萬間都做了土。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這首小令是天曆二年(公元1329年),關中大旱,張養浩被征召任陝西行台中丞,在他赴任途中經過潼關時觸發了追念古代情懷而作的,看到兵家必爭之地潼關而決定王朝興衰更迭,表現了作者對民間疾苦的關心和同情。
這支小令,使詩人以曆史眼光揭示出一條顛撲不破的規律:“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即不管王朝如何更迭,在他們的爭城奪地的戰爭中蒙受災難的,還是那些無辜的老百姓。
而在五十年前,宋末元初年前,中原大地上另一個和潼關一樣重要的地方,也同樣上演著一場事關王朝興衰更迭的慘烈故事,那就是襄陽城。這座蒙古和大宋爭奪二三十年的城市最後以蒙古勝利而告終。
可是有多少忠臣義士為此獻上寶貴的生命,譜寫了一段段可歌可泣的故事。
小說的故事就是從襄陽城破後開始的。
這一年是大元五年(1276年),也就是襄陽城破五年後,蒙元軍攻占南宋都府臨安城(今杭州),俘獲5歲的南宋皇帝恭宗。二月初五,臨安城裏舉行和平受降儀式,趙隰正式退位,但趙隰之弟趙昰和趙昺被大臣保護逃出臨安。
南宋殘餘勢力陸秀夫、文天祥和張世傑等人連續擁立了兩個幼小的皇帝(端宗、幼主)。 蒙元對小皇帝窮追不舍,不斷逃亡至南方,在閩粵等地繼續抗擊蒙古。趙昰在福州即位,是為端宗,改元景炎(1276年)。
此時中原已全部淪陷被蒙元占領,但各種反抗蒙古人的起義時常發生,讓元朝皇帝忽必烈大傷腦筋。
這一日,天高氣爽,在江南臨安府一個小村莊外卻顯的格外的熱鬧非凡,這個小村莊名字叫牛家村。
臨安城中已經戒備森嚴,大批蒙古士兵已經進駐了整個臨安城中,在通往牛家村的路上也有很多的蒙古士兵站崗,牛家村更是戒備森嚴。 並隱約有大批石刻工匠趕到牛家村。
牛家村本來人就不多,大多都是流落這裏的北方人,但由於幾十年的戰亂,牛家村的人口就更少了,現在這裏都已是荒郊野外了,不多的幾戶人家也不敢出門,不知外麵到底發生了什麽事。
蒙古士兵最是兇殘,仇恨南朝宋人,一般是見人就殺,這次卻沒有怎麽為難村裏的人,村裏的人也不敢多問。天天在家中聽到村子裏敲磚打石的聲音,卻不知在做什麽。 臨安城裏的百姓也是惶惶不安,不敢出門,但是最近卻有好多外地人湧入城裏,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和尚尼姑道士,不光有中原人還有以前的金人西夏人,還有大批蒙古人來,竟然還有高鼻凹目藍眼睛的西域人及外國人。
自大元統一中原以後,大元疆土廣闊,人口眾多,民族複雜,元皇帝為了好治理國家,引入西域諸地的人來,更是把人口分為四等,南朝漢人為第四等最底,最無地位。
話說臨安城中有一家萬通鏢局,主人姓黎,名勝天,四十多歲,也是武林世家。家傳的武功劍法也頗有名氣,萬通鏢局經幾代人經營,在全盛時有鏢師十多人,趟子手五十多個,可同時出鏢六個鏢隊,幾無失手,卻已是五年前的事了。
自從襄陽城失守後,蒙古大軍長驅直入,短短半年就統一了南朝,宋室滅亡。蒙古人為怕南人造反,收繳鐵器,解散幫派,那些山上的門派,蒙古人沒有辦法,就隻有解散城裏的武館鏢局了。像萬通鏢局就首當其衝了,再說現在到處都是蒙古人,比山賊還兇,見東西就搶,看到鏢車直接就搶走,所以也不敢再接鏢了,在官府還沒解散令下來前,鏢局已經自己解散了。
黎鏢頭解散鏢局後,沒事就在家教教兒子女兒看書習武,現在是亂世,兵荒馬亂,能圖個全家平安就行。
諾大的家業就顯的空空蕩蕩了,當年給鏢使趟子手還有下人住的房間都空了下來,黎鏢頭每次看到空寂的房間,想起以前一百多人吃飯喝酒的情景就暗暗心傷。
鏢局雖在臨安城中,但偏處一角,而且房間甚多,空著也是可惜。有人建議不如改做客棧,賺點零散銀子養家糊口,雖然也不缺那點銀兩,但也知道坐吃山空的道理,再說現在兵荒馬亂的,還是多賺點錢好,多少能貼補一下。
但是現在都是逃難的很多,也沒幾個客人來住,所以房間一直都空著,生意一直不太好。
現在黎鏢頭卻不心傷了,因為空蕩的房間現在都已經住滿了人。早年黎鏢頭押鏢幾十年,也認識了江湖上不少人物,各門各派,三教九流都有。押鏢武功很重要,關係更重要,有時候關係比武功還重要。江湖人雖講的義氣和實力,但若能和各門各派各個山頭搞好關係來往,就省去了打打殺殺,何樂而不為呢?黎勝天走了這麽年的鏢,深知這個道理,一直上下打通各方關係,而且黎勝天義氣雲天,出手豪爽,鏢局生意是沒出過什麽意外,認識的江湖朋友當然更多。
現在黎鏢頭卻很詫異,想不到他十幾年前曾經認識的江湖朋友,在短短半個月內,竟然齊聚在自己的鏢局內。
每個人來了,隻說了兩句話:一是這裏能暫住幾天嗎?二是你敢讓住下嗎?
黎鏢頭最近也注意到臨安城裏來了好多人,早已知道,現在臨安城的大小旅店客棧已是人滿為患。三教九流,西域諸地的都有。他們當然不怕官府,但是漢人就要小心一些了,不敢太招搖了。於是也隻能找隱蔽的地方住了,而萬通鏢局正好適合。
黎鏢頭聽了他們言語,雖不知道他們此行目的,卻也二話沒說,就讓住了下來,反正房間都是空的,但沒想到卻是越來越多,許多人慕名而來。認識的不認識的都來了,都是聽說了這裏有房間都趕了過來的!
黎鏢頭也是行走過江湖的,知道江湖規矩,他本人也是豪爽,隻要來的人,他都安排住了下來,他甚至為了安排幾個女賓,把女兒的房間都讓了出去。可是他也發現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就是這一百多人,都互不理睬,就像沒看到對方似的。就是以前互相認識的人,也隻是詭秘的笑笑,並不說話,讓黎鏢頭大惑不解。好在這些人隻是住在這裏,吃喝拉撒自己解決,倒也方便。 這些人白天待在房間不動,很少出去。最近幾日外麵蒙古兵很多,也不到百姓中盤查了。黎鏢頭雖百思不得其解,不知發生了什麽事,倒也落得清閑。
這一天,黎鏢頭正在和家人吃晚飯,突然外麵又有人敲門說要投宿。院裏房間已經住滿了,本想讓下人說已沒房間了,卻感覺聲音有些熟悉,就開門一看,卻是當年的鏢師王長通帶著幾個人在門口叫門。
這王長通三十多歲,乃是河北大刀門的弟子,一口大刀使得出神入化,已有當年萬勝刀王郝三空的樣子。而且王長通在鏢局六七年護鏢從無失手,深得黎鏢頭器重。
王長通一見黎鏢頭開門,忙抱拳一恭道:“總鏢頭,打擾了。”黎鏢頭擺了擺手道:“算了,還什麽總鏢頭,都解散好久了,都是兄弟了,再喊可就見外了。”王長通笑了笑道:“好的,黎大哥,那我就直說了,不知可還有住的地方?讓小弟的朋友住幾天。”
黎鏢頭這才看清,王長通後麵還有五六個人,俱都身穿白袍,低著頭左右四顧,看不清具體長相,高矮不等,好在都是男人,但太陽穴高高鼓起,想是功力不凡。
黎鏢頭看了看天色已是黃昏,知道城裏客棧不好找房間了,但家裏確實都住滿了人,想了想也隻有兒子的書房還空著,卻不知能不能住下,他們願不願意住,想著皺了皺眉頭,拿不定主意。
那王長通也是精明之人,看了看道:“如果大哥太麻煩,我們就再想辦法。”黎鏢頭搖了搖頭道:“兄弟誤會了,房間大的沒有了,倒還有個小房間,就是林兒的書房,我知道太小了,就怕幾位嫌小不願住。” 王長通一聽,大喜道:“有就行,隻要能坐一下也可以,大小就無所謂了。”
黎鏢頭聽了大喜,忙把眾人讓進院中。再叫下人把少爺黎林的書房打掃一下,收拾好了,讓他們住了進去。那王長通也不客氣,就帶著六個白袍人一起住了進去。
黎勝天又叫下人重擺上一桌酒席,準備請王長通六人一起吃酒。誰知過一會,卻隻有王長通一個人前來,說那五人已經吃過休息了,不想來打擾。黎鏢頭也不計較,就和王長通一起喝酒敘舊了。
這王長通在萬通鏢局六七年,武功高強,人緣甚好,辦事賣力,任勞任怨,很和黎鏢頭的脾氣,黎鏢頭和王長通也早已情同手足。
見到王長通朋友不來,又是多年未見的兄弟,黎鏢頭就把黎夫人,兒子黎林,女兒黎鳳,都喊過來與王長通相見。黎林黎鳳一一拜見過了王長通,王長通又拜見黎夫人,都不勝唏噓。
王長通離開萬通鏢局時,黎林黎鳳還都很小,現在都長大成人,黎勝天和王長通少不了又是一番歲月的感慨。說了一些閑話,開始了喝酒吃飯,酒過三巡,黎夫人不勝酒力,感覺有些疲倦,就和女兒去後房休息去了。
黎林正是十八,年方氣盛,黎鏢頭本來也想讓黎林去休息,好和王長通來敘舊。誰知黎林就是不去,黎鏢頭也沒有辦法,正不知怎麽開口時,王長通大笑了幾聲道:“大哥我知道你有話要問我,就盡管說,也沒什麽可隱瞞的,小弟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黎鏢頭大喜,黎林剛想說話,黎鏢頭按下黎林,端起一杯酒,王長通也端起酒杯,兩人一飲而盡。
黎鏢頭道:“王兄弟離開鏢局已有七年了吧!”王長通點了點頭。黎鏢頭繼續道:“你卻是在我要宣布解散鏢局半年前離開的,看來你的離開並不是因為我要解散鏢局吧!你走的很匆忙,你是有急事才走的吧?”
王長通自斟自飲一杯酒,長歎一聲道:“我也沒想到,當年威鎮武林大江南北的萬達鏢局,也會解散。” 說著,他手握緊拳頭,隻砸向了桌麵,怒道,“真是國已不在,何以有家?”
隻聽“哢”的一聲,諾大的圓桌邊竟被砸掉拳頭大小一塊木頭,而桌上酒菜竟一點沒灑出。黎鏢頭看的不禁大驚,這桌子可是上好的柳木做成,比一般磚石還堅固,竟被砸出一個洞,心知王長通的武功精進不少。
王長通見了忙起來陪禮道:“小弟魯莽,竟打破大哥桌子,實在對不住了。”黎鏢頭起來按下王長通道:“賢弟所言極是啊!何錯之有,快說說你去了哪裏?武功精進不少,有何遭遇?”王長通坐了下來了,靠近黎鏢頭,壓低聲音道:“大哥不是外人,小弟就直說了吧!”黎鏢頭也靠近了些,知道可能事情不小。黎林也湊了過來聆聽。
王長通看了看兩人,道:“七年前一次走鏢,有次在路上,竟遇到了以前的同門師弟,才知同門中師兄弟,大多都去了一個地方了!”他說著,停了停,喝口酒。
黎鏢頭知道他開始說了,也不打擾他。王長通繼續道,“我們大刀門在金人入侵時,就已經滅門了,很多人都流落四方了,我也來到南朝,混口飯吃,可卻是無時無刻不想著重迴故鄉,重開我派。可是金人被打敗後,蒙古人又來了,眼看就要打到南朝,朝廷卻不思進取,諾大的朝廷卻無心反抗。南方的人,是沒有嚐過亡國離家的痛苦,我們北方人卻是知道。”說完他看向北麵的方向。黎鏢頭低下了頭,他現在也知道了亡國的痛苦了。
王長通又繼續說道:“一問才知道,同門師兄弟大多都去襄陽城了,大哥你也知道襄陽城吧?”一說到襄陽,他整個人好像暴漲了起來。黎鏢頭也興奮起來,道:“天下誰人不知誰人不曉襄陽城,郭靖郭大俠帶人孤守襄陽城二十多年,才讓南朝子民有了二十多年的安樂生活。可惜皇上不知居安思危,二十多年毫無作為,才落得如此現場。”他歎息著道。
黎林興奮地說道:“王叔叔可看到了郭大俠?”這也正是黎鏢頭想問的問題。
殊不知,郭靖孤守襄陽城二十多年,讓南宋免受蒙古侵犯,在民間,郭靖已如神話中的人物了,許多人已能見到郭靖為榮了。
王長通哽咽道,“見到了,我也見到郭夫人,還有丐幫幫主和天下間好多的英雄豪傑。”停了下,又喝一杯酒道,“郭大俠武功蓋世,為人親切隨和,經常沒事時指點大家一些武功,所以我也受益匪淺,才有這些進步。”
黎鏢頭這才明白,王長通的武功為什麽這麽厲害了。王長通接著道:“在襄陽城裏,無人不受到郭大俠的指點,就是士兵想學點,郭大俠都會抽出時間教大家一點的。”
黎林聽了,興奮不已,但隨即又黯然失色,能得到郭靖的指點,要比苦練很多年還有效。可是現在襄陽城已破。他不甘心道:“王叔叔,郭大俠他們難道真的已經……”說著他已經說不出話了。
王長通端起酒杯撒在地上,撫了撫黎林的頭,長歎道:“郭大俠夫妻真的已經殉城了,還有他的女兒女婿還有大批武林英雄。”
雖然這件事五年前就傳遍了武林,可現在聽到,黎家父子仍是難以相信。三個人誰也不說話,都默默地喝酒。
過了一會,黎林看了看王長通道:“王叔叔,你是怎麽逃出來的啊?怎麽郭大俠就不能逃出來嗎?”黎鏢頭也看著王長通,也想知道。王長通苦笑道,“就我這點雕蟲小技根本是逃不出來的,那天的蒙古兵特別多,又出動了大批高手,看來是蒙古皇帝不耐煩了,十幾倍的兵力圍攻襄陽城,隻怕一隻蒼蠅也飛不出去的。”
黎家夫子更加疑惑了,看著王長通。王長通道:“但大家誰也沒想著再活著出去,隻想著能多殺幾個蒙古兵就行了,不然以郭大俠夫妻及女兒女婿的武功出去還是易如反掌的。襄陽城已是南宋朝最後一道屏障了,襄陽城如果被攻破,南宋也就離滅亡不遠了,所有的江湖義士早已抱著必死之心,誰也沒想著要逃出去,再說也不知道蒙古人這次攻勢如此兇猛的。”王長通慢慢地說著,似乎又迴到了襄陽戰場了。黎家夫子聽得更加專注。
王長通繼續道:“我之所以現在能活著,是因為當日正好輪到我們這一隊人去城外接應糧草和藥材,當我們出去後,蒙古人就開始攻城了,我們也就迴不去襄陽城了,沒多久襄陽城就被攻破,郭大俠殉城的消息也就傳出來了,我們沒辦法就在外麵隱藏了下來。所以才活到了現在。”
王長通說的不急不慢,聽得黎家父子卻熱血沸騰。隻恨沒參加襄陽之戰。 王長通又說道:“停了兩個多月,襄陽城沒那麽嚴格盤查時,我們偷偷去了襄陽城一次,想確認郭大俠到底怎麽了?去了後,才發現,襄陽城裏的大宋人的屍骨到處都是,想是襄陽城全民皆兵,城毀人亡了。”黎林急切道,“郭大俠到底怎麽樣了?”王長通幽幽道:“我們打聽到,郭大俠夫妻女兒女婿等人看城被攻破,大勢已去,就一起齊齊殉城自盡了!”說完,三個人都已淚流滿麵,不能自已。
過了會,王長通道:“蒙古人倒是沒有為難郭大俠等人的遺骸,據說郭大俠是蒙古皇帝的叔叔,二是因為蒙古人也敬重英雄,把他們的屍骨一直放在上好的棺木裏,隻是一直沒安葬。”聽完王長通說完一代大俠的故事,三個人又是不住的歎息。
三個人幾杯酒下肚,黎鏢頭道:“賢弟,還有件事,就是這次是為何而來臨安城?”
王長通笑了笑道:“哥哥你是真的不知道嗎?”黎鏢頭歎了聲道:“慚愧啊!最近一直沒出門,真的不知這是所為何事,還請相告。”王長通看了看黎鏢頭道:“這也難怪你不知,本來這件事也沒幾個人知道的,何況你已離開了江湖,現在全江湖的人好像都知道了,就也不是什麽秘密了,說出來也無妨了。”
黎鏢頭感覺臉都燙燙的,以前江湖中有什麽事,他幾乎很早就知道了,現在大批江湖人到他家裏,他卻還什麽都不知道。
王長通倒沒有發覺什麽,繼續道:“本來郭大俠等人的遺骨已火化放在了襄陽城裏安放,不知蒙古皇帝怎麽想的,說要把郭大俠等人安葬在郭大俠的老家牛家村。”
黎勝天這才恍然大悟,拍著腦袋道:“我怎麽忘記郭大俠的老家就是臨安府牛家村的,原來這麽多武林中人來到臨安城,都和郭大俠有關。真是糊塗,怎麽沒想到這一點!”說著不住的搖頭歎息。
黎林聽了急忙道:“是不是你們來護送郭大俠的。”說完感覺不對,因為郭靖等人的骨灰是在蒙古人手裏的。
王長通說道:“郭大俠已死了好多年了,能在故鄉入土為安也算是能得到安息了,可據說這次安葬的,還有郭大俠以前的許多遺物一起安葬,畢竟郭大俠是蒙古皇帝的結義兄弟,蒙古人不敢太怠慢了。”
黎林聽了道:“這蒙古大汗還不是太無情,能讓郭大俠的遺物和郭大俠一起安葬在老家,也是對得起郭大俠了。”黎鏢頭也點頭稱是。王長通又道,“問題就出現在這裏,” 黎家父子齊聲道,“為什麽啊!”王長通道,“你們也知道的,郭靖郭大俠的武功出神入化,是百年來少有的高手,從師從江南七俠起,再學全真派內功心法,再拜丐幫幫主洪七公為師,學習降龍十八掌,再學九陰真經,學習空明拳,雙手互搏,還有郭夫人黃蓉身兼丐幫幫主,可以說他們任何一門武功都能縱橫武林。自從襄陽城一戰後,眾多的武林豪傑都一起戰死,中原武林可以說是日漸凋零,大不如前了,許多武功都失傳了。據說郭大俠生前就怕所有武功失傳,就把所有武功記了下來,還有那本《武穆遺書》,後來都不知所蹤了,蒙古人搜索五年多都沒找到,郭大俠的大女兒女婿都殉城了,另一個女兒郭襄又一直在外麵,不可能拿到,而他唯一的兒子一直和他們一起在城裏,城破後就不知所蹤了,也不知是死是活。很多人都說已經死了,因為當時襄陽城裏沒一個漢人活著的。於是江湖中人就以為,那些武功秘笈就在郭大俠的遺物中,隻是蒙古人找不到而已,所以這次才齊聚臨安城。”
黎家父子聽了這才如夢方醒,終於明白臨安城裏為何突然出現這麽多江湖中人。 黎林突然道:“王叔叔,你們都是來搶書的嗎?”王長通臉上一紅,道:“我們倒不是,我們以後都投身起義反元中了,武功高低倒沒所謂,但這裏有好多人倒是來搶書的。以前有蒙古皇帝,他們不敢,隻是安葬在牛家村後,蒙古皇帝就管不了了,我們是想把郭大俠的遺物妥善安排好,免得被西域人和江湖敗類搶走,為害江湖。”
雖然黎鏢頭聽起來,感覺怪怪的,但想想也是,這些東西到好人手裏比到壞人手裏要強多了。 沉默了一會,黎鏢頭忽然問道:“剛才那五個人好像不是你的同門師兄弟吧?”
王長通聽了一怔,道:“是,他們是我的朋友。”黎鏢頭又道:“他們的武功路數好像也不是我中原的吧?”王長通有點驚愕,看看黎鏢頭道:“大哥好眼力,他們得確不是中原武功,但都是中原人士,這次來與兄弟一樣的想法,絕沒有其他的意思。隻是敬重郭大俠而已。”
黎鏢頭笑了笑道:“這個我管不了,也不想管,江湖人行江湖事,你們可知郭大俠的遺骨何時來安葬啊?”王長通搖了搖頭說:“具體我也不知道,應該就在這幾天吧。這次是蒙古皇帝親自下的聖旨,馬虎不得,蒙古派出很多高手來護送,隻能等待了。”黎鏢頭感覺也是,隻想等事情結束了,能再讓他平靜幾天。江湖已不屬於他了。
三個人又說了會閑話,喝酒聊天敘舊,看天已不早了,就都迴去休息了。
一夜無表,到了第二天,王長通也不再過來了,待在房間一直沒有出現。黎林幾次想去看看,都被黎鏢頭拉住,知道他既然不出來,去見也問不出什麽。
就這樣相安無事又過了幾天。
望西都,意躊躇,
傷心秦漢經行處, 宮闕萬間都做了土。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這首小令是天曆二年(公元1329年),關中大旱,張養浩被征召任陝西行台中丞,在他赴任途中經過潼關時觸發了追念古代情懷而作的,看到兵家必爭之地潼關而決定王朝興衰更迭,表現了作者對民間疾苦的關心和同情。
這支小令,使詩人以曆史眼光揭示出一條顛撲不破的規律:“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即不管王朝如何更迭,在他們的爭城奪地的戰爭中蒙受災難的,還是那些無辜的老百姓。
而在五十年前,宋末元初年前,中原大地上另一個和潼關一樣重要的地方,也同樣上演著一場事關王朝興衰更迭的慘烈故事,那就是襄陽城。這座蒙古和大宋爭奪二三十年的城市最後以蒙古勝利而告終。
可是有多少忠臣義士為此獻上寶貴的生命,譜寫了一段段可歌可泣的故事。
小說的故事就是從襄陽城破後開始的。
這一年是大元五年(1276年),也就是襄陽城破五年後,蒙元軍攻占南宋都府臨安城(今杭州),俘獲5歲的南宋皇帝恭宗。二月初五,臨安城裏舉行和平受降儀式,趙隰正式退位,但趙隰之弟趙昰和趙昺被大臣保護逃出臨安。
南宋殘餘勢力陸秀夫、文天祥和張世傑等人連續擁立了兩個幼小的皇帝(端宗、幼主)。 蒙元對小皇帝窮追不舍,不斷逃亡至南方,在閩粵等地繼續抗擊蒙古。趙昰在福州即位,是為端宗,改元景炎(1276年)。
此時中原已全部淪陷被蒙元占領,但各種反抗蒙古人的起義時常發生,讓元朝皇帝忽必烈大傷腦筋。
這一日,天高氣爽,在江南臨安府一個小村莊外卻顯的格外的熱鬧非凡,這個小村莊名字叫牛家村。
臨安城中已經戒備森嚴,大批蒙古士兵已經進駐了整個臨安城中,在通往牛家村的路上也有很多的蒙古士兵站崗,牛家村更是戒備森嚴。 並隱約有大批石刻工匠趕到牛家村。
牛家村本來人就不多,大多都是流落這裏的北方人,但由於幾十年的戰亂,牛家村的人口就更少了,現在這裏都已是荒郊野外了,不多的幾戶人家也不敢出門,不知外麵到底發生了什麽事。
蒙古士兵最是兇殘,仇恨南朝宋人,一般是見人就殺,這次卻沒有怎麽為難村裏的人,村裏的人也不敢多問。天天在家中聽到村子裏敲磚打石的聲音,卻不知在做什麽。 臨安城裏的百姓也是惶惶不安,不敢出門,但是最近卻有好多外地人湧入城裏,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和尚尼姑道士,不光有中原人還有以前的金人西夏人,還有大批蒙古人來,竟然還有高鼻凹目藍眼睛的西域人及外國人。
自大元統一中原以後,大元疆土廣闊,人口眾多,民族複雜,元皇帝為了好治理國家,引入西域諸地的人來,更是把人口分為四等,南朝漢人為第四等最底,最無地位。
話說臨安城中有一家萬通鏢局,主人姓黎,名勝天,四十多歲,也是武林世家。家傳的武功劍法也頗有名氣,萬通鏢局經幾代人經營,在全盛時有鏢師十多人,趟子手五十多個,可同時出鏢六個鏢隊,幾無失手,卻已是五年前的事了。
自從襄陽城失守後,蒙古大軍長驅直入,短短半年就統一了南朝,宋室滅亡。蒙古人為怕南人造反,收繳鐵器,解散幫派,那些山上的門派,蒙古人沒有辦法,就隻有解散城裏的武館鏢局了。像萬通鏢局就首當其衝了,再說現在到處都是蒙古人,比山賊還兇,見東西就搶,看到鏢車直接就搶走,所以也不敢再接鏢了,在官府還沒解散令下來前,鏢局已經自己解散了。
黎鏢頭解散鏢局後,沒事就在家教教兒子女兒看書習武,現在是亂世,兵荒馬亂,能圖個全家平安就行。
諾大的家業就顯的空空蕩蕩了,當年給鏢使趟子手還有下人住的房間都空了下來,黎鏢頭每次看到空寂的房間,想起以前一百多人吃飯喝酒的情景就暗暗心傷。
鏢局雖在臨安城中,但偏處一角,而且房間甚多,空著也是可惜。有人建議不如改做客棧,賺點零散銀子養家糊口,雖然也不缺那點銀兩,但也知道坐吃山空的道理,再說現在兵荒馬亂的,還是多賺點錢好,多少能貼補一下。
但是現在都是逃難的很多,也沒幾個客人來住,所以房間一直都空著,生意一直不太好。
現在黎鏢頭卻不心傷了,因為空蕩的房間現在都已經住滿了人。早年黎鏢頭押鏢幾十年,也認識了江湖上不少人物,各門各派,三教九流都有。押鏢武功很重要,關係更重要,有時候關係比武功還重要。江湖人雖講的義氣和實力,但若能和各門各派各個山頭搞好關係來往,就省去了打打殺殺,何樂而不為呢?黎勝天走了這麽年的鏢,深知這個道理,一直上下打通各方關係,而且黎勝天義氣雲天,出手豪爽,鏢局生意是沒出過什麽意外,認識的江湖朋友當然更多。
現在黎鏢頭卻很詫異,想不到他十幾年前曾經認識的江湖朋友,在短短半個月內,竟然齊聚在自己的鏢局內。
每個人來了,隻說了兩句話:一是這裏能暫住幾天嗎?二是你敢讓住下嗎?
黎鏢頭最近也注意到臨安城裏來了好多人,早已知道,現在臨安城的大小旅店客棧已是人滿為患。三教九流,西域諸地的都有。他們當然不怕官府,但是漢人就要小心一些了,不敢太招搖了。於是也隻能找隱蔽的地方住了,而萬通鏢局正好適合。
黎鏢頭聽了他們言語,雖不知道他們此行目的,卻也二話沒說,就讓住了下來,反正房間都是空的,但沒想到卻是越來越多,許多人慕名而來。認識的不認識的都來了,都是聽說了這裏有房間都趕了過來的!
黎鏢頭也是行走過江湖的,知道江湖規矩,他本人也是豪爽,隻要來的人,他都安排住了下來,他甚至為了安排幾個女賓,把女兒的房間都讓了出去。可是他也發現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就是這一百多人,都互不理睬,就像沒看到對方似的。就是以前互相認識的人,也隻是詭秘的笑笑,並不說話,讓黎鏢頭大惑不解。好在這些人隻是住在這裏,吃喝拉撒自己解決,倒也方便。 這些人白天待在房間不動,很少出去。最近幾日外麵蒙古兵很多,也不到百姓中盤查了。黎鏢頭雖百思不得其解,不知發生了什麽事,倒也落得清閑。
這一天,黎鏢頭正在和家人吃晚飯,突然外麵又有人敲門說要投宿。院裏房間已經住滿了,本想讓下人說已沒房間了,卻感覺聲音有些熟悉,就開門一看,卻是當年的鏢師王長通帶著幾個人在門口叫門。
這王長通三十多歲,乃是河北大刀門的弟子,一口大刀使得出神入化,已有當年萬勝刀王郝三空的樣子。而且王長通在鏢局六七年護鏢從無失手,深得黎鏢頭器重。
王長通一見黎鏢頭開門,忙抱拳一恭道:“總鏢頭,打擾了。”黎鏢頭擺了擺手道:“算了,還什麽總鏢頭,都解散好久了,都是兄弟了,再喊可就見外了。”王長通笑了笑道:“好的,黎大哥,那我就直說了,不知可還有住的地方?讓小弟的朋友住幾天。”
黎鏢頭這才看清,王長通後麵還有五六個人,俱都身穿白袍,低著頭左右四顧,看不清具體長相,高矮不等,好在都是男人,但太陽穴高高鼓起,想是功力不凡。
黎鏢頭看了看天色已是黃昏,知道城裏客棧不好找房間了,但家裏確實都住滿了人,想了想也隻有兒子的書房還空著,卻不知能不能住下,他們願不願意住,想著皺了皺眉頭,拿不定主意。
那王長通也是精明之人,看了看道:“如果大哥太麻煩,我們就再想辦法。”黎鏢頭搖了搖頭道:“兄弟誤會了,房間大的沒有了,倒還有個小房間,就是林兒的書房,我知道太小了,就怕幾位嫌小不願住。” 王長通一聽,大喜道:“有就行,隻要能坐一下也可以,大小就無所謂了。”
黎鏢頭聽了大喜,忙把眾人讓進院中。再叫下人把少爺黎林的書房打掃一下,收拾好了,讓他們住了進去。那王長通也不客氣,就帶著六個白袍人一起住了進去。
黎勝天又叫下人重擺上一桌酒席,準備請王長通六人一起吃酒。誰知過一會,卻隻有王長通一個人前來,說那五人已經吃過休息了,不想來打擾。黎鏢頭也不計較,就和王長通一起喝酒敘舊了。
這王長通在萬通鏢局六七年,武功高強,人緣甚好,辦事賣力,任勞任怨,很和黎鏢頭的脾氣,黎鏢頭和王長通也早已情同手足。
見到王長通朋友不來,又是多年未見的兄弟,黎鏢頭就把黎夫人,兒子黎林,女兒黎鳳,都喊過來與王長通相見。黎林黎鳳一一拜見過了王長通,王長通又拜見黎夫人,都不勝唏噓。
王長通離開萬通鏢局時,黎林黎鳳還都很小,現在都長大成人,黎勝天和王長通少不了又是一番歲月的感慨。說了一些閑話,開始了喝酒吃飯,酒過三巡,黎夫人不勝酒力,感覺有些疲倦,就和女兒去後房休息去了。
黎林正是十八,年方氣盛,黎鏢頭本來也想讓黎林去休息,好和王長通來敘舊。誰知黎林就是不去,黎鏢頭也沒有辦法,正不知怎麽開口時,王長通大笑了幾聲道:“大哥我知道你有話要問我,就盡管說,也沒什麽可隱瞞的,小弟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黎鏢頭大喜,黎林剛想說話,黎鏢頭按下黎林,端起一杯酒,王長通也端起酒杯,兩人一飲而盡。
黎鏢頭道:“王兄弟離開鏢局已有七年了吧!”王長通點了點頭。黎鏢頭繼續道:“你卻是在我要宣布解散鏢局半年前離開的,看來你的離開並不是因為我要解散鏢局吧!你走的很匆忙,你是有急事才走的吧?”
王長通自斟自飲一杯酒,長歎一聲道:“我也沒想到,當年威鎮武林大江南北的萬達鏢局,也會解散。” 說著,他手握緊拳頭,隻砸向了桌麵,怒道,“真是國已不在,何以有家?”
隻聽“哢”的一聲,諾大的圓桌邊竟被砸掉拳頭大小一塊木頭,而桌上酒菜竟一點沒灑出。黎鏢頭看的不禁大驚,這桌子可是上好的柳木做成,比一般磚石還堅固,竟被砸出一個洞,心知王長通的武功精進不少。
王長通見了忙起來陪禮道:“小弟魯莽,竟打破大哥桌子,實在對不住了。”黎鏢頭起來按下王長通道:“賢弟所言極是啊!何錯之有,快說說你去了哪裏?武功精進不少,有何遭遇?”王長通坐了下來了,靠近黎鏢頭,壓低聲音道:“大哥不是外人,小弟就直說了吧!”黎鏢頭也靠近了些,知道可能事情不小。黎林也湊了過來聆聽。
王長通看了看兩人,道:“七年前一次走鏢,有次在路上,竟遇到了以前的同門師弟,才知同門中師兄弟,大多都去了一個地方了!”他說著,停了停,喝口酒。
黎鏢頭知道他開始說了,也不打擾他。王長通繼續道,“我們大刀門在金人入侵時,就已經滅門了,很多人都流落四方了,我也來到南朝,混口飯吃,可卻是無時無刻不想著重迴故鄉,重開我派。可是金人被打敗後,蒙古人又來了,眼看就要打到南朝,朝廷卻不思進取,諾大的朝廷卻無心反抗。南方的人,是沒有嚐過亡國離家的痛苦,我們北方人卻是知道。”說完他看向北麵的方向。黎鏢頭低下了頭,他現在也知道了亡國的痛苦了。
王長通又繼續說道:“一問才知道,同門師兄弟大多都去襄陽城了,大哥你也知道襄陽城吧?”一說到襄陽,他整個人好像暴漲了起來。黎鏢頭也興奮起來,道:“天下誰人不知誰人不曉襄陽城,郭靖郭大俠帶人孤守襄陽城二十多年,才讓南朝子民有了二十多年的安樂生活。可惜皇上不知居安思危,二十多年毫無作為,才落得如此現場。”他歎息著道。
黎林興奮地說道:“王叔叔可看到了郭大俠?”這也正是黎鏢頭想問的問題。
殊不知,郭靖孤守襄陽城二十多年,讓南宋免受蒙古侵犯,在民間,郭靖已如神話中的人物了,許多人已能見到郭靖為榮了。
王長通哽咽道,“見到了,我也見到郭夫人,還有丐幫幫主和天下間好多的英雄豪傑。”停了下,又喝一杯酒道,“郭大俠武功蓋世,為人親切隨和,經常沒事時指點大家一些武功,所以我也受益匪淺,才有這些進步。”
黎鏢頭這才明白,王長通的武功為什麽這麽厲害了。王長通接著道:“在襄陽城裏,無人不受到郭大俠的指點,就是士兵想學點,郭大俠都會抽出時間教大家一點的。”
黎林聽了,興奮不已,但隨即又黯然失色,能得到郭靖的指點,要比苦練很多年還有效。可是現在襄陽城已破。他不甘心道:“王叔叔,郭大俠他們難道真的已經……”說著他已經說不出話了。
王長通端起酒杯撒在地上,撫了撫黎林的頭,長歎道:“郭大俠夫妻真的已經殉城了,還有他的女兒女婿還有大批武林英雄。”
雖然這件事五年前就傳遍了武林,可現在聽到,黎家父子仍是難以相信。三個人誰也不說話,都默默地喝酒。
過了一會,黎林看了看王長通道:“王叔叔,你是怎麽逃出來的啊?怎麽郭大俠就不能逃出來嗎?”黎鏢頭也看著王長通,也想知道。王長通苦笑道,“就我這點雕蟲小技根本是逃不出來的,那天的蒙古兵特別多,又出動了大批高手,看來是蒙古皇帝不耐煩了,十幾倍的兵力圍攻襄陽城,隻怕一隻蒼蠅也飛不出去的。”
黎家夫子更加疑惑了,看著王長通。王長通道:“但大家誰也沒想著再活著出去,隻想著能多殺幾個蒙古兵就行了,不然以郭大俠夫妻及女兒女婿的武功出去還是易如反掌的。襄陽城已是南宋朝最後一道屏障了,襄陽城如果被攻破,南宋也就離滅亡不遠了,所有的江湖義士早已抱著必死之心,誰也沒想著要逃出去,再說也不知道蒙古人這次攻勢如此兇猛的。”王長通慢慢地說著,似乎又迴到了襄陽戰場了。黎家夫子聽得更加專注。
王長通繼續道:“我之所以現在能活著,是因為當日正好輪到我們這一隊人去城外接應糧草和藥材,當我們出去後,蒙古人就開始攻城了,我們也就迴不去襄陽城了,沒多久襄陽城就被攻破,郭大俠殉城的消息也就傳出來了,我們沒辦法就在外麵隱藏了下來。所以才活到了現在。”
王長通說的不急不慢,聽得黎家父子卻熱血沸騰。隻恨沒參加襄陽之戰。 王長通又說道:“停了兩個多月,襄陽城沒那麽嚴格盤查時,我們偷偷去了襄陽城一次,想確認郭大俠到底怎麽了?去了後,才發現,襄陽城裏的大宋人的屍骨到處都是,想是襄陽城全民皆兵,城毀人亡了。”黎林急切道,“郭大俠到底怎麽樣了?”王長通幽幽道:“我們打聽到,郭大俠夫妻女兒女婿等人看城被攻破,大勢已去,就一起齊齊殉城自盡了!”說完,三個人都已淚流滿麵,不能自已。
過了會,王長通道:“蒙古人倒是沒有為難郭大俠等人的遺骸,據說郭大俠是蒙古皇帝的叔叔,二是因為蒙古人也敬重英雄,把他們的屍骨一直放在上好的棺木裏,隻是一直沒安葬。”聽完王長通說完一代大俠的故事,三個人又是不住的歎息。
三個人幾杯酒下肚,黎鏢頭道:“賢弟,還有件事,就是這次是為何而來臨安城?”
王長通笑了笑道:“哥哥你是真的不知道嗎?”黎鏢頭歎了聲道:“慚愧啊!最近一直沒出門,真的不知這是所為何事,還請相告。”王長通看了看黎鏢頭道:“這也難怪你不知,本來這件事也沒幾個人知道的,何況你已離開了江湖,現在全江湖的人好像都知道了,就也不是什麽秘密了,說出來也無妨了。”
黎鏢頭感覺臉都燙燙的,以前江湖中有什麽事,他幾乎很早就知道了,現在大批江湖人到他家裏,他卻還什麽都不知道。
王長通倒沒有發覺什麽,繼續道:“本來郭大俠等人的遺骨已火化放在了襄陽城裏安放,不知蒙古皇帝怎麽想的,說要把郭大俠等人安葬在郭大俠的老家牛家村。”
黎勝天這才恍然大悟,拍著腦袋道:“我怎麽忘記郭大俠的老家就是臨安府牛家村的,原來這麽多武林中人來到臨安城,都和郭大俠有關。真是糊塗,怎麽沒想到這一點!”說著不住的搖頭歎息。
黎林聽了急忙道:“是不是你們來護送郭大俠的。”說完感覺不對,因為郭靖等人的骨灰是在蒙古人手裏的。
王長通說道:“郭大俠已死了好多年了,能在故鄉入土為安也算是能得到安息了,可據說這次安葬的,還有郭大俠以前的許多遺物一起安葬,畢竟郭大俠是蒙古皇帝的結義兄弟,蒙古人不敢太怠慢了。”
黎林聽了道:“這蒙古大汗還不是太無情,能讓郭大俠的遺物和郭大俠一起安葬在老家,也是對得起郭大俠了。”黎鏢頭也點頭稱是。王長通又道,“問題就出現在這裏,” 黎家父子齊聲道,“為什麽啊!”王長通道,“你們也知道的,郭靖郭大俠的武功出神入化,是百年來少有的高手,從師從江南七俠起,再學全真派內功心法,再拜丐幫幫主洪七公為師,學習降龍十八掌,再學九陰真經,學習空明拳,雙手互搏,還有郭夫人黃蓉身兼丐幫幫主,可以說他們任何一門武功都能縱橫武林。自從襄陽城一戰後,眾多的武林豪傑都一起戰死,中原武林可以說是日漸凋零,大不如前了,許多武功都失傳了。據說郭大俠生前就怕所有武功失傳,就把所有武功記了下來,還有那本《武穆遺書》,後來都不知所蹤了,蒙古人搜索五年多都沒找到,郭大俠的大女兒女婿都殉城了,另一個女兒郭襄又一直在外麵,不可能拿到,而他唯一的兒子一直和他們一起在城裏,城破後就不知所蹤了,也不知是死是活。很多人都說已經死了,因為當時襄陽城裏沒一個漢人活著的。於是江湖中人就以為,那些武功秘笈就在郭大俠的遺物中,隻是蒙古人找不到而已,所以這次才齊聚臨安城。”
黎家父子聽了這才如夢方醒,終於明白臨安城裏為何突然出現這麽多江湖中人。 黎林突然道:“王叔叔,你們都是來搶書的嗎?”王長通臉上一紅,道:“我們倒不是,我們以後都投身起義反元中了,武功高低倒沒所謂,但這裏有好多人倒是來搶書的。以前有蒙古皇帝,他們不敢,隻是安葬在牛家村後,蒙古皇帝就管不了了,我們是想把郭大俠的遺物妥善安排好,免得被西域人和江湖敗類搶走,為害江湖。”
雖然黎鏢頭聽起來,感覺怪怪的,但想想也是,這些東西到好人手裏比到壞人手裏要強多了。 沉默了一會,黎鏢頭忽然問道:“剛才那五個人好像不是你的同門師兄弟吧?”
王長通聽了一怔,道:“是,他們是我的朋友。”黎鏢頭又道:“他們的武功路數好像也不是我中原的吧?”王長通有點驚愕,看看黎鏢頭道:“大哥好眼力,他們得確不是中原武功,但都是中原人士,這次來與兄弟一樣的想法,絕沒有其他的意思。隻是敬重郭大俠而已。”
黎鏢頭笑了笑道:“這個我管不了,也不想管,江湖人行江湖事,你們可知郭大俠的遺骨何時來安葬啊?”王長通搖了搖頭說:“具體我也不知道,應該就在這幾天吧。這次是蒙古皇帝親自下的聖旨,馬虎不得,蒙古派出很多高手來護送,隻能等待了。”黎鏢頭感覺也是,隻想等事情結束了,能再讓他平靜幾天。江湖已不屬於他了。
三個人又說了會閑話,喝酒聊天敘舊,看天已不早了,就都迴去休息了。
一夜無表,到了第二天,王長通也不再過來了,待在房間一直沒有出現。黎林幾次想去看看,都被黎鏢頭拉住,知道他既然不出來,去見也問不出什麽。
就這樣相安無事又過了幾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