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8章 外貿公司(二)
重迴84東北開局幹死一頭大野豬 作者:大肥橘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去西崗。”
許大海心裏想的是,在1988年1月,王鍵林就成立了“西崗住宅開發公司”。
幾年後這家公司就改名了,也就是後世的“萬達”。
現在這家公司還是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呢,別說在大連了,就是在西崗區,恐怕都沒有多少人知道它。
……
時間匆匆,轉眼一個月過去了。
1988年10月17日,周一,再過兩天就是重陽節。
一大早天空陰沉沉的,好像要下雨,許大海蹬著一輛二八大杠去了郵電局一趟,給家裏發了電報。
“昨天秀秀發了一封電報過來,問我重陽節迴不迴家,事情千頭萬緒的,最近幾天還是迴不去的啊。”
許大海發完電報後。
又趕緊蹬著二八大杠往迴趕,車輪子飛快轉動,蹬的兩腿發酸。
即便如此。
還沒趕迴公司呢,唿~一陣冷風吹來,陰沉沉的天空中就有雨點砸落下來了。
劈裏啪啦~
落在幹燥的街道上後,很快暈染開來,街道上的行人也不由得加快腳步,一片嘈雜。
好在,等到來到公司樓下後。
身上隻是落了一些雨點,並沒有濕透。
哢噠~
等他鎖好自行車,沿著樓梯往三樓走去時,在拐角處正好遇到了下樓的黃威。
“老板,我正找你呢,第一批兩千隻大鵝已經裝船,今天中午12點就會起航,運往日本東京港。
接貨人員和買家,也聯係好了。”
“嗯呐,那就行,辛苦你了。”
兩人邊聊,邊往樓上走去。
結果剛到三樓樓梯口,正好碰見了腳步匆匆的王鍵林,後者帶著幾個人往樓下走,似乎是有什麽急事。
“王哥,幹啥去啊?”
“是小海啊?黃河路那邊兒出了點小狀況,我去看看,迴來再聊,迴來再聊……”
王鍵林笑了笑,他的西崗住宅開發公司和許大海的公司挨著,同在三樓。
經過一個月的經常見麵,偶爾還在樓梯口一起抽煙,閑聊,也算是有些熟悉了。
側身讓開通道。
目送王鍵林他們下樓後,許大海帶著黃威繼續順著樓道往前走,大約走了十幾米後,左手邊的門就是他們公司。
右手邊的門就是王鍵林的西崗公司,都很小,也就50多平米罷了。
沈峰早就離開了大連。
潘老六,楊大頭兩人帶著十幾個新招收的員工在農村收大鵝呢。
公司裏除了許大海和黃威外,就還剩下兩個女文員,一高一矮,都隻有十八九歲的樣子。
“這一迴把路跑通了,下一迴再出口大鵝啥的,就容易多了。“
經理辦公室內有兩張桌子,一張屬於許大海,另一張屬於黃威。
一屁股坐在椅子上,許大海邊給自己倒了一杯茶水喝,邊道:
“公司這邊兒沒什麽事兒了,那再過幾天我就迴去了。“
“啊?“
黃威站在辦公桌旁邊,微微一愣,笑道:
“老板你別急著迴去啊,事情還多著呢,總讓潘老六他們這些業務員,一個屯子接著一個屯子的去買鵝,效率也不高。
況且運輸成本也太大了……還有日本那邊兒,現在就一個日籍雇員,他忙不過來,恐怕還要再雇一兩個日籍雇員。“
許大海又抿了一口茶水,沉吟後道:
“第一個問題,可以聯係各個供銷社,咱們是外資公司,能提供外匯,應該會有供銷社願意合作。
第二個問題,該雇就雇嘛,不用節省那點兒錢。“
“行,有了老板你這話,我心裏就有底了。“
說完了正事兒後,黃威突然又壓低聲音道:
“隔壁那個什麽西崗公司,最近好像遇到麻煩了,他們不是在改造北京街嗎??好像是有一群地痞流氓在找他們的麻煩。“
“聽誰說的啊?“
“咱樓下不也有一家房地產公司嗎?聽他們經理說的。“
黃威說完這句話後,就迴他自己的座位了,還有一些文件要他處理。
窗外的雨越來越大,還伴隨著陣陣悶雷聲,轟隆隆~聲音低沉響亮,更伴隨著陣陣嗚嗚嗚的風聲。
許大海則是抽出一張紙來,把鋼筆吸滿墨水後,開始計算第一筆交易的利潤。
筆尖在紙上劃過,墨跡勾勒出一個個文字。
“大鵝2000隻,買時2塊人民幣一斤。
運到日本,差不多是435日元一斤賣給農貿市場,換算成人民幣的話,差不多就是15塊錢一斤。
一斤的差價就是13塊。
而2000隻大鵝,差不多有1萬4千斤,毛利潤18萬多,除去雜七雜八的花銷,能有15萬人民幣就不錯了。“
對這份收入,許大海還是很滿意的。
畢竟這才是第一次出口大鵝,等以後,還可以繼續挖掘貿易潛力。
啪嗒~
放下筆後,許大海靠在了椅背上,心裏暗道:
“也就是趁著現在日本經濟好,民眾舍得花錢,先賺幾年錢再說吧。
等幾年以後日本經濟崩了,恐怕進出口業務也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時間流逝,臨近中午。
就在許大海想著中午吃些啥的時候,突然,有敲門聲傳來。
“進來。“
“老板,對門的王總找您。“一個女員工道。
等許大海從公司走出來後,隻見王鍵林正站在樓道口,一隻腳踩在旁邊的台子上,大喇喇的抽著煙。
眼睛看著窗外的雨,也不知道在想什麽。
“王哥?看啥呢?“
“小海,來,抽煙,咱繼續聊日本的地產啊。“
王鍵林迴了神,笑著從兜裏拿出一包“紅山茶“來,抽出一根遞給許大海。
大約是半個月以前的一天,當他知道許大海在炒日本房子後,簡直驚為天人!
沒想到自己身邊還真是臥虎藏龍。
他今年已經32歲了,看著比自己還小幾歲的許大海,不由的感歎長江後浪推前浪。
“行啊。“
許大海也沒拒絕,反正閑著也沒事兒,純粹當嘮閑嗑兒玩。
另外。
也許是知道王鍵林以後會很牛,還當過首富,因此帶來了一些光環效應,導致許大海發現王鍵林身上有很多需要自己學習的優點。
比如心態穩,勤勉,樂觀,有拚勁兒……
許大海覺的後者的成功和運氣因素分不開,但和他的性格也有很大關係。
……
一聊就是一個多小時,直到黃威來喊他,才知道已經中午12點半了。
“哈哈,先去吃飯,我請客,吃完飯再聊。“
王鍵林聽的意猶未盡,收獲良多,日本先行一步,那華夏的地產業是不是也可以摸著日本的地產業過河?
許大海心裏想的是,在1988年1月,王鍵林就成立了“西崗住宅開發公司”。
幾年後這家公司就改名了,也就是後世的“萬達”。
現在這家公司還是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呢,別說在大連了,就是在西崗區,恐怕都沒有多少人知道它。
……
時間匆匆,轉眼一個月過去了。
1988年10月17日,周一,再過兩天就是重陽節。
一大早天空陰沉沉的,好像要下雨,許大海蹬著一輛二八大杠去了郵電局一趟,給家裏發了電報。
“昨天秀秀發了一封電報過來,問我重陽節迴不迴家,事情千頭萬緒的,最近幾天還是迴不去的啊。”
許大海發完電報後。
又趕緊蹬著二八大杠往迴趕,車輪子飛快轉動,蹬的兩腿發酸。
即便如此。
還沒趕迴公司呢,唿~一陣冷風吹來,陰沉沉的天空中就有雨點砸落下來了。
劈裏啪啦~
落在幹燥的街道上後,很快暈染開來,街道上的行人也不由得加快腳步,一片嘈雜。
好在,等到來到公司樓下後。
身上隻是落了一些雨點,並沒有濕透。
哢噠~
等他鎖好自行車,沿著樓梯往三樓走去時,在拐角處正好遇到了下樓的黃威。
“老板,我正找你呢,第一批兩千隻大鵝已經裝船,今天中午12點就會起航,運往日本東京港。
接貨人員和買家,也聯係好了。”
“嗯呐,那就行,辛苦你了。”
兩人邊聊,邊往樓上走去。
結果剛到三樓樓梯口,正好碰見了腳步匆匆的王鍵林,後者帶著幾個人往樓下走,似乎是有什麽急事。
“王哥,幹啥去啊?”
“是小海啊?黃河路那邊兒出了點小狀況,我去看看,迴來再聊,迴來再聊……”
王鍵林笑了笑,他的西崗住宅開發公司和許大海的公司挨著,同在三樓。
經過一個月的經常見麵,偶爾還在樓梯口一起抽煙,閑聊,也算是有些熟悉了。
側身讓開通道。
目送王鍵林他們下樓後,許大海帶著黃威繼續順著樓道往前走,大約走了十幾米後,左手邊的門就是他們公司。
右手邊的門就是王鍵林的西崗公司,都很小,也就50多平米罷了。
沈峰早就離開了大連。
潘老六,楊大頭兩人帶著十幾個新招收的員工在農村收大鵝呢。
公司裏除了許大海和黃威外,就還剩下兩個女文員,一高一矮,都隻有十八九歲的樣子。
“這一迴把路跑通了,下一迴再出口大鵝啥的,就容易多了。“
經理辦公室內有兩張桌子,一張屬於許大海,另一張屬於黃威。
一屁股坐在椅子上,許大海邊給自己倒了一杯茶水喝,邊道:
“公司這邊兒沒什麽事兒了,那再過幾天我就迴去了。“
“啊?“
黃威站在辦公桌旁邊,微微一愣,笑道:
“老板你別急著迴去啊,事情還多著呢,總讓潘老六他們這些業務員,一個屯子接著一個屯子的去買鵝,效率也不高。
況且運輸成本也太大了……還有日本那邊兒,現在就一個日籍雇員,他忙不過來,恐怕還要再雇一兩個日籍雇員。“
許大海又抿了一口茶水,沉吟後道:
“第一個問題,可以聯係各個供銷社,咱們是外資公司,能提供外匯,應該會有供銷社願意合作。
第二個問題,該雇就雇嘛,不用節省那點兒錢。“
“行,有了老板你這話,我心裏就有底了。“
說完了正事兒後,黃威突然又壓低聲音道:
“隔壁那個什麽西崗公司,最近好像遇到麻煩了,他們不是在改造北京街嗎??好像是有一群地痞流氓在找他們的麻煩。“
“聽誰說的啊?“
“咱樓下不也有一家房地產公司嗎?聽他們經理說的。“
黃威說完這句話後,就迴他自己的座位了,還有一些文件要他處理。
窗外的雨越來越大,還伴隨著陣陣悶雷聲,轟隆隆~聲音低沉響亮,更伴隨著陣陣嗚嗚嗚的風聲。
許大海則是抽出一張紙來,把鋼筆吸滿墨水後,開始計算第一筆交易的利潤。
筆尖在紙上劃過,墨跡勾勒出一個個文字。
“大鵝2000隻,買時2塊人民幣一斤。
運到日本,差不多是435日元一斤賣給農貿市場,換算成人民幣的話,差不多就是15塊錢一斤。
一斤的差價就是13塊。
而2000隻大鵝,差不多有1萬4千斤,毛利潤18萬多,除去雜七雜八的花銷,能有15萬人民幣就不錯了。“
對這份收入,許大海還是很滿意的。
畢竟這才是第一次出口大鵝,等以後,還可以繼續挖掘貿易潛力。
啪嗒~
放下筆後,許大海靠在了椅背上,心裏暗道:
“也就是趁著現在日本經濟好,民眾舍得花錢,先賺幾年錢再說吧。
等幾年以後日本經濟崩了,恐怕進出口業務也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時間流逝,臨近中午。
就在許大海想著中午吃些啥的時候,突然,有敲門聲傳來。
“進來。“
“老板,對門的王總找您。“一個女員工道。
等許大海從公司走出來後,隻見王鍵林正站在樓道口,一隻腳踩在旁邊的台子上,大喇喇的抽著煙。
眼睛看著窗外的雨,也不知道在想什麽。
“王哥?看啥呢?“
“小海,來,抽煙,咱繼續聊日本的地產啊。“
王鍵林迴了神,笑著從兜裏拿出一包“紅山茶“來,抽出一根遞給許大海。
大約是半個月以前的一天,當他知道許大海在炒日本房子後,簡直驚為天人!
沒想到自己身邊還真是臥虎藏龍。
他今年已經32歲了,看著比自己還小幾歲的許大海,不由的感歎長江後浪推前浪。
“行啊。“
許大海也沒拒絕,反正閑著也沒事兒,純粹當嘮閑嗑兒玩。
另外。
也許是知道王鍵林以後會很牛,還當過首富,因此帶來了一些光環效應,導致許大海發現王鍵林身上有很多需要自己學習的優點。
比如心態穩,勤勉,樂觀,有拚勁兒……
許大海覺的後者的成功和運氣因素分不開,但和他的性格也有很大關係。
……
一聊就是一個多小時,直到黃威來喊他,才知道已經中午12點半了。
“哈哈,先去吃飯,我請客,吃完飯再聊。“
王鍵林聽的意猶未盡,收獲良多,日本先行一步,那華夏的地產業是不是也可以摸著日本的地產業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