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0章 就是搶了怎麽了
穿越大唐:當個閑王這麽難 作者:悟途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長孫無忌聽到李慎的話一瞬間就明白了李慎的意思。
這是在拿鹽鐵威脅自己,也是在威脅世家。
陛下特批紀王府專營鹽鐵牌照的事情數年前大家就知道了。
當時還起了一些小波瀾,世家士族還有有鹽鐵牌照的貴族全都在朝廷上反對過此事。
他們最懼怕紀王做大做強,他們更加懼怕紀王會給他們來一個釜底抽薪,
從酒水,茶葉,布匹,酒樓就已經能夠證明這一點。
這些以前大家都賺錢的產業,如今已經被紀王府壟斷,他們隻能做底層百姓的生意。
上層社會的消費群體全都被紀王府搶走了。
若是紀王在涉獵鹽鐵,來一個一家獨大,他們真的要瘋了。
所以他們才會聯合起來反對給紀王頒發鹽鐵專營的牌照。
但最後失敗了,因為他們沒有辦法拿出來一個合理的理由阻止。
就在他們憂心忡忡準備迎接紀王府鹽鐵大批量出售的時候,紀王府仿佛是沒有這迴事一樣。
數年時間從來都沒有出售過鹽鐵,這讓大部分家族放心不少。
不管是什麽原因,紀王選擇沉默,不買鹽鐵,對他們來說都是一件好事。
而當時最著急也是最害怕的就是長孫無忌。
他們家是大唐最大的精鐵供應商,朝廷大部分的武器裝備都是由長孫府負責製作。
長孫無忌都想過紀王會不會搶奪他們生意。
本來這件事大家都快要忘記了,因為過去了很多年。
可現在紀王不但提起,甚至還用鹽鐵的事情威脅他和世家,讓長孫無忌始料未及。
“紀王說這些到底是什麽意思,臣怎麽沒有聽懂呢?”
長孫無忌選擇了裝傻。
“嗬嗬,舅父啊,你可是宰相,本王說的話怎麽能聽不明白呢?”
李慎輕輕一笑,臉上全都是你懂得的表情。
心中確實對長孫無忌鄙視,這個老賊居然還跟自己揣著明白裝糊塗。
“臣愚鈍,紀王殿下剛剛問在哪裏能賣個好價錢臣真的不知。
紀王殿下知道,臣一直身在朝堂,對商賈之事一竅不通。
都說紀王殿下聰慧過人,還是紀王殿下自己好好斟酌斟酌。
以免日後會出現不必要的損失。”
長孫無忌在斟酌二字上加重了語氣,他當然不希望李慎銷售鹽鐵,還是這麽大量的銷售鹽鐵。
但是他又無法阻止,若是普通百姓,或者是普通的貴族,他都有很多辦法製止。
可紀王不一樣,他是大唐最頂尖的貴族,地位崇高。
雖然自己位列三公,宰相之職,當朝國公,可跟紀王比還是要差一些。
主要紀王深受陛下寵信,這一點無解。
所以長孫無忌隻能用潛台詞告訴李慎,你自己好好想想要不要這麽做。
李慎聽出長孫無忌的意思,臉上的笑容依舊:
“舅父說的事,本王也一直都在斟酌。
本王打算先運送一批鋼鐵來長安售賣。
若是賣不出去,本王就去找太子,讓太子幫忙想想辦法,看看能不能跟朝廷合作。
聽聞朝廷馬上就有戰事,想必正確武器鎧甲。
不如就低價賣給朝廷,一來本王也能為朝廷出一出力,省的我阿耶總說我成日遊手好閑,不能夠為他分憂。
二來的也能夠賺取不少的錢財。
舅父你是不知,我紀王府現在窮困潦倒,都快吃不上飯了。
陛下三天就罰了本王九年俸祿,讓本就不富裕的紀王府雪上加霜。”
李慎就像是嘮家常一樣,跟長孫無忌訴起苦來。
不過他說出的事情,確實讓長孫無忌眉頭緊蹙。
和朝廷合作,賣朝廷武器鎧甲,還要低價售賣,這不是擺明了要搶他們長孫家的生意麽?
若是不跟朝廷合作,他們長孫無忌一年的收益將會下降一半。
想到這裏,長孫無忌終於不再那麽鎮定自若,他盯著李慎語氣冰冷的說道:
“紀王殿下,你這麽做是不是有些過了,你這不是明著搶我們長孫家的生意麽?”
“沒錯,本王就是搶你長孫家的生意怎麽了?”
見到長孫無忌不再裝了,李慎也是收起了笑容,一拍桌子直接攤牌。
“紀王殿下,你若是如此,可不單單是搶我一家生意,大唐所有的世家士族王公貴胄都或多或少跟鹽鐵有些關係。
你這般做,是打算與天下人為敵麽?
紀王殿下就不怕被世人唾棄,被所有人攻擊?”
聽到李慎如此直接的肯定,長孫無忌冷聲說道。
在他看來就算是紀王有錢有勢,但也抵不過全大唐的貴族和世家。
商賈對他們來說隻不過是賤民,紀王唯一仰仗的就是自己的親王身份。
哪個親王也不敢跟世家貴族同時作對啊。
可他忽略了一點,紀王是一個什麽樣的人,初生牛犢不怕虎,他就沒有接受過那種對貴族要敬畏的教育,
也沒有被世家的強大所渲染過。
在李慎自己看來,他是皇帝的兒子,應該是最牛x的那種。
李慎看到長孫無忌有些激動,他的情緒反倒是更加的平穩,不急不緩的說道:
“趙國公,你說本王會不會害怕?
這大唐的王公貴胄,世家士族,本王沒都得罪也至少得罪一大半了吧。
本王連李治都敢揍,還能怕你們這群烏合之眾?
反正本王與世家之間也是死敵,再增加的仇怨也無所謂。
倒是趙國公,你說我若是把朝廷的鋼鐵生意全都搶過來,你長孫家會怎麽樣?
還有鹽,本王的鹽比你長孫家得來的容易,成本低很多。
現在的鹽價二十五文一鬥,跟米價差不多。
你說要是本王賣一文錢一斤,天下百姓會不會感激本王?”
李慎說到最後臉上再次露出笑容。
虱子多了不癢,債多了不愁。
李慎心中明白,自己跟世家之間的仇怨是解不開的,隻能有一個存活。
就算自己不主動招惹,世家也一樣會想辦法算計自己。
西州的事情不就是個例子麽?
處心積慮謀劃了這麽多年,就是想要給自己定一個大罪,這其中不知道有多少人枉死,又有多少百姓備受欺淩。
這是在拿鹽鐵威脅自己,也是在威脅世家。
陛下特批紀王府專營鹽鐵牌照的事情數年前大家就知道了。
當時還起了一些小波瀾,世家士族還有有鹽鐵牌照的貴族全都在朝廷上反對過此事。
他們最懼怕紀王做大做強,他們更加懼怕紀王會給他們來一個釜底抽薪,
從酒水,茶葉,布匹,酒樓就已經能夠證明這一點。
這些以前大家都賺錢的產業,如今已經被紀王府壟斷,他們隻能做底層百姓的生意。
上層社會的消費群體全都被紀王府搶走了。
若是紀王在涉獵鹽鐵,來一個一家獨大,他們真的要瘋了。
所以他們才會聯合起來反對給紀王頒發鹽鐵專營的牌照。
但最後失敗了,因為他們沒有辦法拿出來一個合理的理由阻止。
就在他們憂心忡忡準備迎接紀王府鹽鐵大批量出售的時候,紀王府仿佛是沒有這迴事一樣。
數年時間從來都沒有出售過鹽鐵,這讓大部分家族放心不少。
不管是什麽原因,紀王選擇沉默,不買鹽鐵,對他們來說都是一件好事。
而當時最著急也是最害怕的就是長孫無忌。
他們家是大唐最大的精鐵供應商,朝廷大部分的武器裝備都是由長孫府負責製作。
長孫無忌都想過紀王會不會搶奪他們生意。
本來這件事大家都快要忘記了,因為過去了很多年。
可現在紀王不但提起,甚至還用鹽鐵的事情威脅他和世家,讓長孫無忌始料未及。
“紀王說這些到底是什麽意思,臣怎麽沒有聽懂呢?”
長孫無忌選擇了裝傻。
“嗬嗬,舅父啊,你可是宰相,本王說的話怎麽能聽不明白呢?”
李慎輕輕一笑,臉上全都是你懂得的表情。
心中確實對長孫無忌鄙視,這個老賊居然還跟自己揣著明白裝糊塗。
“臣愚鈍,紀王殿下剛剛問在哪裏能賣個好價錢臣真的不知。
紀王殿下知道,臣一直身在朝堂,對商賈之事一竅不通。
都說紀王殿下聰慧過人,還是紀王殿下自己好好斟酌斟酌。
以免日後會出現不必要的損失。”
長孫無忌在斟酌二字上加重了語氣,他當然不希望李慎銷售鹽鐵,還是這麽大量的銷售鹽鐵。
但是他又無法阻止,若是普通百姓,或者是普通的貴族,他都有很多辦法製止。
可紀王不一樣,他是大唐最頂尖的貴族,地位崇高。
雖然自己位列三公,宰相之職,當朝國公,可跟紀王比還是要差一些。
主要紀王深受陛下寵信,這一點無解。
所以長孫無忌隻能用潛台詞告訴李慎,你自己好好想想要不要這麽做。
李慎聽出長孫無忌的意思,臉上的笑容依舊:
“舅父說的事,本王也一直都在斟酌。
本王打算先運送一批鋼鐵來長安售賣。
若是賣不出去,本王就去找太子,讓太子幫忙想想辦法,看看能不能跟朝廷合作。
聽聞朝廷馬上就有戰事,想必正確武器鎧甲。
不如就低價賣給朝廷,一來本王也能為朝廷出一出力,省的我阿耶總說我成日遊手好閑,不能夠為他分憂。
二來的也能夠賺取不少的錢財。
舅父你是不知,我紀王府現在窮困潦倒,都快吃不上飯了。
陛下三天就罰了本王九年俸祿,讓本就不富裕的紀王府雪上加霜。”
李慎就像是嘮家常一樣,跟長孫無忌訴起苦來。
不過他說出的事情,確實讓長孫無忌眉頭緊蹙。
和朝廷合作,賣朝廷武器鎧甲,還要低價售賣,這不是擺明了要搶他們長孫家的生意麽?
若是不跟朝廷合作,他們長孫無忌一年的收益將會下降一半。
想到這裏,長孫無忌終於不再那麽鎮定自若,他盯著李慎語氣冰冷的說道:
“紀王殿下,你這麽做是不是有些過了,你這不是明著搶我們長孫家的生意麽?”
“沒錯,本王就是搶你長孫家的生意怎麽了?”
見到長孫無忌不再裝了,李慎也是收起了笑容,一拍桌子直接攤牌。
“紀王殿下,你若是如此,可不單單是搶我一家生意,大唐所有的世家士族王公貴胄都或多或少跟鹽鐵有些關係。
你這般做,是打算與天下人為敵麽?
紀王殿下就不怕被世人唾棄,被所有人攻擊?”
聽到李慎如此直接的肯定,長孫無忌冷聲說道。
在他看來就算是紀王有錢有勢,但也抵不過全大唐的貴族和世家。
商賈對他們來說隻不過是賤民,紀王唯一仰仗的就是自己的親王身份。
哪個親王也不敢跟世家貴族同時作對啊。
可他忽略了一點,紀王是一個什麽樣的人,初生牛犢不怕虎,他就沒有接受過那種對貴族要敬畏的教育,
也沒有被世家的強大所渲染過。
在李慎自己看來,他是皇帝的兒子,應該是最牛x的那種。
李慎看到長孫無忌有些激動,他的情緒反倒是更加的平穩,不急不緩的說道:
“趙國公,你說本王會不會害怕?
這大唐的王公貴胄,世家士族,本王沒都得罪也至少得罪一大半了吧。
本王連李治都敢揍,還能怕你們這群烏合之眾?
反正本王與世家之間也是死敵,再增加的仇怨也無所謂。
倒是趙國公,你說我若是把朝廷的鋼鐵生意全都搶過來,你長孫家會怎麽樣?
還有鹽,本王的鹽比你長孫家得來的容易,成本低很多。
現在的鹽價二十五文一鬥,跟米價差不多。
你說要是本王賣一文錢一斤,天下百姓會不會感激本王?”
李慎說到最後臉上再次露出笑容。
虱子多了不癢,債多了不愁。
李慎心中明白,自己跟世家之間的仇怨是解不開的,隻能有一個存活。
就算自己不主動招惹,世家也一樣會想辦法算計自己。
西州的事情不就是個例子麽?
處心積慮謀劃了這麽多年,就是想要給自己定一個大罪,這其中不知道有多少人枉死,又有多少百姓備受欺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