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文,熟的不能熟的老朋友了。
真要論起來,也算是有同僚情誼了。
為了撮合林逸和其女鄧萍兒一事,自己也是花費了不少功夫。
如今那對小冤家感情那叫一個甜如蜜啊。
想到這,李洵陽露出一抹笑容,這已經算是自都城出來後第一次笑了。
“鄧大人呐,沒想到你和鄧侍郎是兄弟呀,怪不得方才本王覺得名字熟悉呢。”
鄧武聞言,驚訝道“上官當真認識家兄?”
“嗯,難不成還騙你不成?”
李洵陽眼中閃過一絲鄙夷,語氣帶冷繼續道“鄧大人和我一同出使大理,後在兩國榷場停留下來了…”
''“前些日子,我曾給他寫信讓他從榷場迴來,也不知他此刻到了都城沒有。”
他這一番話說出來,鄧武恍惚間聽到了本王二字,一時間腦子懵了。
旋即他快速清醒了,表情開始哽咽,徑直跪了下去。
“敢問您可是信王殿下啊?”
突然來這麽一跪,李洵陽受寵若驚,當即扶著他起身,點頭迴應著。
可這鄧武硬死活不起身,竟然開始放聲痛哭起來。
“信王啊,救救下官兄長吧…”
聞言,李洵陽急道“莫急,你快說說,什麽情況?”
鄧武悲痛漸止,踉蹌的起身,這才緩緩道。
“嗚唿哀哉啊,信王,兄長在榷場時也曾給下官來信…”
“最後一封信是六天前到的…”
“信中兄長說他已經準備返迴都城來了…”
“下官想著兄長迴來便和他相聚一番,故而這兩日就開始派人盯著沿河渡口及官道了。”
“但前日朝廷下達公文,所有官道渡口城門必須嚴加盤查,謹防有賊人起亂…”
“宣州距離並州不過三日路程,七天前曾聽聞有災民鬧事。”
“下官想著應當也是因為此事才勒令州府下達公文的…”
聞言李洵陽點點頭,確認了此事。
“可就在昨夜…”
“下官家中書房內竟然驚現一封書信。”
“起初我以為是府內下人送上來的,但見著書信沒有署名,我便好奇。”
“等著下官拆開了一看,竟然發現家兄在黔州被賊人逮獲了啊…嗚嗚…”
“什麽?”
李洵陽驚叫起來。
鄧武一把鼻涕一把淚的哽咽不止,旋即從懷中掏出信件遞了過去。
拆開信件:敬拜宣州府尹鄧武鄧大人在上,
見此信,鄧大人定驚訝不止,本王,便不再藏著掖著了。
當今大華朝廷奸臣橫行,皇帝昏聵無道,致使我黔州數數萬百姓民不聊生。
自去年黔地突發山洪天災,我等百姓家園被毀,百姓流離失所。
心中希冀朝廷能有所憐憫,救濟我無數苦難百姓。
怎奈昏官誤國,將賑災款全部貪墨,以至於我苦難百姓活活餓死,死橫遍野。
上天有好生之德,在我黔地百姓垂危之際,降下天人以護我等苦難。
今,我等在天人庇佑之下,鏟除昏官,懲處貪賞救濟黔地百姓,更劃地自立,以求自治。
然聽聞令兄官居大華戶部侍郎之職,有再造新世之能,恰巧又路過我黔地,便邀其入我門下,共襄助民之舉。
今大華朝廷上下腐朽不堪,百姓民不聊生,牛某懷有憐憫之心,欲行推翻大華朝政。
黔地如今皆在我等之手,麾下兵士二十萬,亦可問鼎中原,長驅直入秦安之地,
然無奈並州府尹及並州軍一意孤行,欲與抵抗我黔地大軍。
恰聞鄧大人與鄧侍郎乃親生手足,又官具宣州府尹,特請鄧大人助我大軍過境,並提供所需糧草,我等出奇兵攻下宣州,鄧大人可謂頭功一件!
無奈令兄憐憫蒼生,不願見百姓之苦,然刮骨去毒才可換新生。
四月二十五日子時,我大軍將會抵達宣州渡口,還望鄧大人好生照料,順利通過!
也願鄧大人三思而行,切莫叫今兄寒心!
黔地黔王牛令天敬上!拜禮!
信件看罷…
牛令天?黔王?
李洵陽此刻是眉頭緊鎖,寫信之人口氣倒是不小,什麽助民之舉,造個反都要說的如此冠冕堂皇。
信件通篇文詞華藻,敬意有加,可字裏行間滿是威脅之意。
“哎…”
他此時是悔不當初啊,本意成全好事,這才邀鄧文迴來商談兩家親事。
自己這是好心又辦了壞事,一場動亂,竟然將鄧文也給拉了進去,甚至成了那暴民的座上貴賓。
“鄧大人,今日是何日子?”
鄧武迴道“今日就是二十四了…”
聞言,李洵陽眉頭一皺,失聲道“如此說來,那本就是明日夜半子時了?”
說起來這場雨也是湊巧,將自己就在了宣州,否則可能自己前腳到達並州,後就有賊人跟上了。
眼見鄧文臉色慌亂,六神無主。
李洵陽安心道“鄧大人,你放心,此事本王一定管到底!”
“這次悄悄出行,父皇賜旨本王乃黔州安撫使,為的就是將這夥賊人鏟除!”
聽到這,鄧文這才鬆了一神,可又想到什麽,慌道“王爺,可是您這才不到百人,這如何去與那賊人拚殺?”
“還有,若咱們不按照信上所言,會不會引來賊首憤怒,從而對兄長不利啊…”
人家是親兄弟,自然關心兄長安危多些,李洵陽倒也沒有責備。
深思一番後,他笑了笑,迴道“鄧大人放心!”
“鄧侍郎此行隨本王出使了大理,又在榷場籌建出了大力,對於朝廷來說,怎麽也算是有功之臣!”
“您還不知道吧?其女鄧萍兒已被父皇賜旨嫁與我那表兄去了,今後你那侄女了就是國相孫媳婦了…哈哈……”
“如此還不能叫有功之臣麽?否則本王也不會讓他提前迴都…隻是棋差一招了…”
李洵陽為了使其安心,特意撒了個,情急時分,安內才最為重要。
再說了,那兩個年輕男女估計也就等著鄧文迴去定下婚約麽?
旋即,他繼續道“既然鄧大人他們留在這,就說明他們不敢輕易動手,此刻一個戶部的侍郎,可不是隨便一個縣令小吏能比的!”
“他們其實比我等更怕,若真傷了鄧侍郎,朝廷必定反撲,那他們怎能抵擋的住我大華的精兵強將?”
“所以這不才寫信,讓你從中幫扶,行那偷襲之舉麽?”
“硬碰硬,他們隻有死路一條!”
真要論起來,也算是有同僚情誼了。
為了撮合林逸和其女鄧萍兒一事,自己也是花費了不少功夫。
如今那對小冤家感情那叫一個甜如蜜啊。
想到這,李洵陽露出一抹笑容,這已經算是自都城出來後第一次笑了。
“鄧大人呐,沒想到你和鄧侍郎是兄弟呀,怪不得方才本王覺得名字熟悉呢。”
鄧武聞言,驚訝道“上官當真認識家兄?”
“嗯,難不成還騙你不成?”
李洵陽眼中閃過一絲鄙夷,語氣帶冷繼續道“鄧大人和我一同出使大理,後在兩國榷場停留下來了…”
''“前些日子,我曾給他寫信讓他從榷場迴來,也不知他此刻到了都城沒有。”
他這一番話說出來,鄧武恍惚間聽到了本王二字,一時間腦子懵了。
旋即他快速清醒了,表情開始哽咽,徑直跪了下去。
“敢問您可是信王殿下啊?”
突然來這麽一跪,李洵陽受寵若驚,當即扶著他起身,點頭迴應著。
可這鄧武硬死活不起身,竟然開始放聲痛哭起來。
“信王啊,救救下官兄長吧…”
聞言,李洵陽急道“莫急,你快說說,什麽情況?”
鄧武悲痛漸止,踉蹌的起身,這才緩緩道。
“嗚唿哀哉啊,信王,兄長在榷場時也曾給下官來信…”
“最後一封信是六天前到的…”
“信中兄長說他已經準備返迴都城來了…”
“下官想著兄長迴來便和他相聚一番,故而這兩日就開始派人盯著沿河渡口及官道了。”
“但前日朝廷下達公文,所有官道渡口城門必須嚴加盤查,謹防有賊人起亂…”
“宣州距離並州不過三日路程,七天前曾聽聞有災民鬧事。”
“下官想著應當也是因為此事才勒令州府下達公文的…”
聞言李洵陽點點頭,確認了此事。
“可就在昨夜…”
“下官家中書房內竟然驚現一封書信。”
“起初我以為是府內下人送上來的,但見著書信沒有署名,我便好奇。”
“等著下官拆開了一看,竟然發現家兄在黔州被賊人逮獲了啊…嗚嗚…”
“什麽?”
李洵陽驚叫起來。
鄧武一把鼻涕一把淚的哽咽不止,旋即從懷中掏出信件遞了過去。
拆開信件:敬拜宣州府尹鄧武鄧大人在上,
見此信,鄧大人定驚訝不止,本王,便不再藏著掖著了。
當今大華朝廷奸臣橫行,皇帝昏聵無道,致使我黔州數數萬百姓民不聊生。
自去年黔地突發山洪天災,我等百姓家園被毀,百姓流離失所。
心中希冀朝廷能有所憐憫,救濟我無數苦難百姓。
怎奈昏官誤國,將賑災款全部貪墨,以至於我苦難百姓活活餓死,死橫遍野。
上天有好生之德,在我黔地百姓垂危之際,降下天人以護我等苦難。
今,我等在天人庇佑之下,鏟除昏官,懲處貪賞救濟黔地百姓,更劃地自立,以求自治。
然聽聞令兄官居大華戶部侍郎之職,有再造新世之能,恰巧又路過我黔地,便邀其入我門下,共襄助民之舉。
今大華朝廷上下腐朽不堪,百姓民不聊生,牛某懷有憐憫之心,欲行推翻大華朝政。
黔地如今皆在我等之手,麾下兵士二十萬,亦可問鼎中原,長驅直入秦安之地,
然無奈並州府尹及並州軍一意孤行,欲與抵抗我黔地大軍。
恰聞鄧大人與鄧侍郎乃親生手足,又官具宣州府尹,特請鄧大人助我大軍過境,並提供所需糧草,我等出奇兵攻下宣州,鄧大人可謂頭功一件!
無奈令兄憐憫蒼生,不願見百姓之苦,然刮骨去毒才可換新生。
四月二十五日子時,我大軍將會抵達宣州渡口,還望鄧大人好生照料,順利通過!
也願鄧大人三思而行,切莫叫今兄寒心!
黔地黔王牛令天敬上!拜禮!
信件看罷…
牛令天?黔王?
李洵陽此刻是眉頭緊鎖,寫信之人口氣倒是不小,什麽助民之舉,造個反都要說的如此冠冕堂皇。
信件通篇文詞華藻,敬意有加,可字裏行間滿是威脅之意。
“哎…”
他此時是悔不當初啊,本意成全好事,這才邀鄧文迴來商談兩家親事。
自己這是好心又辦了壞事,一場動亂,竟然將鄧文也給拉了進去,甚至成了那暴民的座上貴賓。
“鄧大人,今日是何日子?”
鄧武迴道“今日就是二十四了…”
聞言,李洵陽眉頭一皺,失聲道“如此說來,那本就是明日夜半子時了?”
說起來這場雨也是湊巧,將自己就在了宣州,否則可能自己前腳到達並州,後就有賊人跟上了。
眼見鄧文臉色慌亂,六神無主。
李洵陽安心道“鄧大人,你放心,此事本王一定管到底!”
“這次悄悄出行,父皇賜旨本王乃黔州安撫使,為的就是將這夥賊人鏟除!”
聽到這,鄧文這才鬆了一神,可又想到什麽,慌道“王爺,可是您這才不到百人,這如何去與那賊人拚殺?”
“還有,若咱們不按照信上所言,會不會引來賊首憤怒,從而對兄長不利啊…”
人家是親兄弟,自然關心兄長安危多些,李洵陽倒也沒有責備。
深思一番後,他笑了笑,迴道“鄧大人放心!”
“鄧侍郎此行隨本王出使了大理,又在榷場籌建出了大力,對於朝廷來說,怎麽也算是有功之臣!”
“您還不知道吧?其女鄧萍兒已被父皇賜旨嫁與我那表兄去了,今後你那侄女了就是國相孫媳婦了…哈哈……”
“如此還不能叫有功之臣麽?否則本王也不會讓他提前迴都…隻是棋差一招了…”
李洵陽為了使其安心,特意撒了個,情急時分,安內才最為重要。
再說了,那兩個年輕男女估計也就等著鄧文迴去定下婚約麽?
旋即,他繼續道“既然鄧大人他們留在這,就說明他們不敢輕易動手,此刻一個戶部的侍郎,可不是隨便一個縣令小吏能比的!”
“他們其實比我等更怕,若真傷了鄧侍郎,朝廷必定反撲,那他們怎能抵擋的住我大華的精兵強將?”
“所以這不才寫信,讓你從中幫扶,行那偷襲之舉麽?”
“硬碰硬,他們隻有死路一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