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舫閨房內,若霜聽著李洵陽的話,一臉的不可置信,但見著李洵陽真誠的眼神,也不再多問什麽,畢竟涉及皇家密事。
“如此說來,那奴家倒是要謝謝李公子了…”若霜聽從李洵陽的話,改口了,這倒讓二人的關係拉近了些,若霜說完,倒了杯茶,恭敬的遞向李洵陽。
李洵陽受寵若驚的接過茶杯,聞著茶香四溢,為了緩和氣氛,玩笑般得說道“美人倒的茶,喝著是香了些…哈哈……”
若霜聽著這般玩笑話,自然明白李洵陽並不是打笑自己,捂嘴掩笑,一改之前的麵臉愁容。
李洵陽心中又想起了前幾日誇讚若霜的詩句,“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不知我如今該叫林姑娘還是若霜姑娘呢?”李洵陽想著二人同為姓林,便問道。
若霜聽罷,嫣然一笑,俏臉有些發燙,低頭說道“李公子救了我妹妹,便是我們姐妹的恩人,若是李公子不嫌棄,便叫我若霜即可…”
見著美人有些害羞,李洵陽抓了抓腦袋,二人又冷場起來。
還是林若霜打開僵局,嘴唇輕啟,說道“李公子,奴家為你彈奏一曲吧,上次匆忙而走,都沒來得及彈給你聽………”說到最後,那聲音逐漸變小,也不管李洵陽是何反應,離開了去。
李洵陽見著林若霜提起那日,本來頗為尷尬,自己那日不小心吃了她豆腐,不過依著她剛才的意思,倒是並沒有怪罪自己,幸好她也夠聰明,離開身子去了屏風裏。
這時,悠揚的琴聲傳了過來,入耳甚為動聽,李洵陽前世琴棋書畫都有涉獵,雖說不會彈奏,不過曲子一出來,他便知道林若霜的琴法頗有造詣。
從琴聲中,李洵陽感覺到林若霜十分投入,曲子時而纏綿,時而歡快,又時而悲傷。
李洵陽大腦中思索著,竟覺得和前世的古琴名曲‘鳳求凰’甚為相似,那首鳳求凰的曲意便是求愛。
不自覺的李洵陽心跳加快,看向林若霜的眼神也熱烈起來,嘴上也不自覺的念著鳳求凰的詩詞起來:
“有美人兮,見之不忘。
一日不見兮,思之如狂。
鳳飛翱翔兮,四海求凰。
無奈佳人兮,不在東牆。
張琴代語兮,聊訴衷腸。
何時見許兮,慰我傍徨。
願言配德兮,攜手相將。
不得於飛兮,使我淪亡,使我淪亡。
琴挑鳳得凰,題橋誌氣昂,千古姓名揚。”
李洵陽滿懷深情的將這詩詞念罷,正巧林若霜的琴音漸落,二人搭配相得益彰。
林若霜琴音落下,眼神頗為熾熱的看著李洵陽,雖說自己琴音剛起時專注其中,可李洵陽一開口,便聽得清楚,她也不知為何,李洵陽的這首詩詞配上自己的琴曲,竟然天衣無縫,怎能叫自己不震撼?
李洵陽見著林若霜撫琴停下,手掌相拍,眼神癡迷,嘴用讚歎道“沒想到若霜這琴曲驚為天人,若是以後我聽不到了這可怎麽辦?”說著還無奈的搖了搖頭。
李洵陽的話將林若霜思緒拉了迴來,嘴中頗為激動的問道“敢問林公子……剛剛奴家撫琴時,你……所唱詩詞,可有其名?”
李洵陽原以為林若霜沒聽著自己剛剛念的詩詞,沒想到她還聽著了,但並不正麵迴答,反問道“那我卻要問問若霜啦,你剛所奏的曲子可有名字?”
林若霜俏臉一紅,有些難以啟齒,低聲說道“這曲子,是奴家所作…今日,李公子是第一個聽到這首曲子的人………”心中想著,李洵陽既然能配合著曲子唱出詩詞,自然能聽懂曲中之意,在這氛圍下,怎能不害羞的臉紅。
李洵陽聽後,深情的看向林若霜,問道“若霜,可有紙筆?”
林若霜聽罷,點點頭,拿了紙筆來,李洵陽接過,將剛才吟唱的鳳求凰寫了出來。
李洵陽這一句,林若霜便跟著念一句,直到李洵陽寫完,林若霜看著這首鳳求凰,心中有些悸動。
“不知這首詩詞,配上若霜的曲子可好?”李洵陽笑著問道。
林若霜捧著這首詩詞,驚訝的問道“李公子真的將它送與我?”
“好曲子應有好詞相配…嘿嘿…若是你能將她吟唱,自然是天下的福音!”李洵陽笑著迴答。
此刻二人的心中都有別樣的心緒圍繞,李洵陽很享受此刻的時光,不知為何,腦子出現了昨日林若雪那悲傷的眼神,又想著兩個姐妹,漂泊江湖,侮辱紅塵,不覺得有些心疼,不自覺的握住了林若霜那雙修長的柔荑。
林若霜見著自己的手被李洵陽握著,並沒有拒絕,就連她自己也不知為何沒有掙脫開。
心中如同小鹿亂撞,一雙明眸緊盯著李洵陽,急促的唿吸使得胸前不停起伏,楚楚動人。
“若霜,我想知道你為何會入這淩煙閣,還有,林姑娘又為何要刺殺榮王二人?雖然林姑娘沒有提及,倒是我想知道其中隱情……”李洵陽深情的問道。
林若霜秀眉微顰,李洵陽這般一問,自然是勾起了不願迴憶的往事,有些傷感的抽出小手,起身走到窗前,看著窗外平靜的秦河水。
駐足一會,才緩緩道來“我與妹妹,本是黔州人士,我林家在當地也算是富庶人家…”
此時林若霜將稱謂從奴家改成了我,由此可見,她並不喜歡奴家這個稱謂。
“二叔從小天資聰慧,在我們當地頗有名氣,而我爹卻從小跟著祖父走南闖北學習經商之道…”
李洵陽聽著,想到若霜口中的二叔,想必便是林若雪的父親了。
“二叔十五歲便在貢試奪得第一,第二年便來到都城參加科舉,那時李公子的外公還不是國相,而且吏部尚書,你的父皇也還未登基,恰巧當今的林相十分看好二叔,並將其收入門下,成為他的門生……”
李洵陽靜靜的聽她講述,沒想到自己的外公竟是林若雪父親的老師,想著外公看上她父親的天資,應是有意提攜。
“而那年的科舉二叔也不出意外,奪得探花,時任吏部尚書的林相一番運作,二叔不出意外的也在吏部任職,而後李公子的父皇登基,你的外公便成了大華朝的國相…”
“二叔也平步青雲,任吏部侍郎之職,或許是二叔自小讀書的原因,讀書人的那股偏執也在他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在朝中不會拉幫結派,更不會貪圖腐敗,故而其身邊沒有一位知心好友…”
說道此處,林若霜也有些無奈,迴身坐下,喝了口茶,繼續說道“可是,再朝為官,靠著清正廉明是行不通的,二叔執拗固執的性格,得罪了許多人,若是沒有林相從中斡旋,隻怕二叔做官做不得長久。”
“吏部掌管天下官員的升遷和調度,以及每年的科舉考試,正是幾年後的一次科舉,二叔作為主考官,從黔州而來的一名學子慕名來找二叔,二叔深知我黔州出一名走出一名學子不易,自然答應了關照一番,科舉過後,那學子奪得榜眼,本來是件喜事,可不知為何,朝中傳出風言,說是二叔徇私,故意將那學子提至探花…”
李洵陽聽到此處,眉頭緊皺,這定是有人要陷害林姑娘的父親,不為了別的,隻是她父親的偏執,不懂變通而已,不用多想,便知道那探花定是犧牲品了。
“如此說來,那奴家倒是要謝謝李公子了…”若霜聽從李洵陽的話,改口了,這倒讓二人的關係拉近了些,若霜說完,倒了杯茶,恭敬的遞向李洵陽。
李洵陽受寵若驚的接過茶杯,聞著茶香四溢,為了緩和氣氛,玩笑般得說道“美人倒的茶,喝著是香了些…哈哈……”
若霜聽著這般玩笑話,自然明白李洵陽並不是打笑自己,捂嘴掩笑,一改之前的麵臉愁容。
李洵陽心中又想起了前幾日誇讚若霜的詩句,“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不知我如今該叫林姑娘還是若霜姑娘呢?”李洵陽想著二人同為姓林,便問道。
若霜聽罷,嫣然一笑,俏臉有些發燙,低頭說道“李公子救了我妹妹,便是我們姐妹的恩人,若是李公子不嫌棄,便叫我若霜即可…”
見著美人有些害羞,李洵陽抓了抓腦袋,二人又冷場起來。
還是林若霜打開僵局,嘴唇輕啟,說道“李公子,奴家為你彈奏一曲吧,上次匆忙而走,都沒來得及彈給你聽………”說到最後,那聲音逐漸變小,也不管李洵陽是何反應,離開了去。
李洵陽見著林若霜提起那日,本來頗為尷尬,自己那日不小心吃了她豆腐,不過依著她剛才的意思,倒是並沒有怪罪自己,幸好她也夠聰明,離開身子去了屏風裏。
這時,悠揚的琴聲傳了過來,入耳甚為動聽,李洵陽前世琴棋書畫都有涉獵,雖說不會彈奏,不過曲子一出來,他便知道林若霜的琴法頗有造詣。
從琴聲中,李洵陽感覺到林若霜十分投入,曲子時而纏綿,時而歡快,又時而悲傷。
李洵陽大腦中思索著,竟覺得和前世的古琴名曲‘鳳求凰’甚為相似,那首鳳求凰的曲意便是求愛。
不自覺的李洵陽心跳加快,看向林若霜的眼神也熱烈起來,嘴上也不自覺的念著鳳求凰的詩詞起來:
“有美人兮,見之不忘。
一日不見兮,思之如狂。
鳳飛翱翔兮,四海求凰。
無奈佳人兮,不在東牆。
張琴代語兮,聊訴衷腸。
何時見許兮,慰我傍徨。
願言配德兮,攜手相將。
不得於飛兮,使我淪亡,使我淪亡。
琴挑鳳得凰,題橋誌氣昂,千古姓名揚。”
李洵陽滿懷深情的將這詩詞念罷,正巧林若霜的琴音漸落,二人搭配相得益彰。
林若霜琴音落下,眼神頗為熾熱的看著李洵陽,雖說自己琴音剛起時專注其中,可李洵陽一開口,便聽得清楚,她也不知為何,李洵陽的這首詩詞配上自己的琴曲,竟然天衣無縫,怎能叫自己不震撼?
李洵陽見著林若霜撫琴停下,手掌相拍,眼神癡迷,嘴用讚歎道“沒想到若霜這琴曲驚為天人,若是以後我聽不到了這可怎麽辦?”說著還無奈的搖了搖頭。
李洵陽的話將林若霜思緒拉了迴來,嘴中頗為激動的問道“敢問林公子……剛剛奴家撫琴時,你……所唱詩詞,可有其名?”
李洵陽原以為林若霜沒聽著自己剛剛念的詩詞,沒想到她還聽著了,但並不正麵迴答,反問道“那我卻要問問若霜啦,你剛所奏的曲子可有名字?”
林若霜俏臉一紅,有些難以啟齒,低聲說道“這曲子,是奴家所作…今日,李公子是第一個聽到這首曲子的人………”心中想著,李洵陽既然能配合著曲子唱出詩詞,自然能聽懂曲中之意,在這氛圍下,怎能不害羞的臉紅。
李洵陽聽後,深情的看向林若霜,問道“若霜,可有紙筆?”
林若霜聽罷,點點頭,拿了紙筆來,李洵陽接過,將剛才吟唱的鳳求凰寫了出來。
李洵陽這一句,林若霜便跟著念一句,直到李洵陽寫完,林若霜看著這首鳳求凰,心中有些悸動。
“不知這首詩詞,配上若霜的曲子可好?”李洵陽笑著問道。
林若霜捧著這首詩詞,驚訝的問道“李公子真的將它送與我?”
“好曲子應有好詞相配…嘿嘿…若是你能將她吟唱,自然是天下的福音!”李洵陽笑著迴答。
此刻二人的心中都有別樣的心緒圍繞,李洵陽很享受此刻的時光,不知為何,腦子出現了昨日林若雪那悲傷的眼神,又想著兩個姐妹,漂泊江湖,侮辱紅塵,不覺得有些心疼,不自覺的握住了林若霜那雙修長的柔荑。
林若霜見著自己的手被李洵陽握著,並沒有拒絕,就連她自己也不知為何沒有掙脫開。
心中如同小鹿亂撞,一雙明眸緊盯著李洵陽,急促的唿吸使得胸前不停起伏,楚楚動人。
“若霜,我想知道你為何會入這淩煙閣,還有,林姑娘又為何要刺殺榮王二人?雖然林姑娘沒有提及,倒是我想知道其中隱情……”李洵陽深情的問道。
林若霜秀眉微顰,李洵陽這般一問,自然是勾起了不願迴憶的往事,有些傷感的抽出小手,起身走到窗前,看著窗外平靜的秦河水。
駐足一會,才緩緩道來“我與妹妹,本是黔州人士,我林家在當地也算是富庶人家…”
此時林若霜將稱謂從奴家改成了我,由此可見,她並不喜歡奴家這個稱謂。
“二叔從小天資聰慧,在我們當地頗有名氣,而我爹卻從小跟著祖父走南闖北學習經商之道…”
李洵陽聽著,想到若霜口中的二叔,想必便是林若雪的父親了。
“二叔十五歲便在貢試奪得第一,第二年便來到都城參加科舉,那時李公子的外公還不是國相,而且吏部尚書,你的父皇也還未登基,恰巧當今的林相十分看好二叔,並將其收入門下,成為他的門生……”
李洵陽靜靜的聽她講述,沒想到自己的外公竟是林若雪父親的老師,想著外公看上她父親的天資,應是有意提攜。
“而那年的科舉二叔也不出意外,奪得探花,時任吏部尚書的林相一番運作,二叔不出意外的也在吏部任職,而後李公子的父皇登基,你的外公便成了大華朝的國相…”
“二叔也平步青雲,任吏部侍郎之職,或許是二叔自小讀書的原因,讀書人的那股偏執也在他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在朝中不會拉幫結派,更不會貪圖腐敗,故而其身邊沒有一位知心好友…”
說道此處,林若霜也有些無奈,迴身坐下,喝了口茶,繼續說道“可是,再朝為官,靠著清正廉明是行不通的,二叔執拗固執的性格,得罪了許多人,若是沒有林相從中斡旋,隻怕二叔做官做不得長久。”
“吏部掌管天下官員的升遷和調度,以及每年的科舉考試,正是幾年後的一次科舉,二叔作為主考官,從黔州而來的一名學子慕名來找二叔,二叔深知我黔州出一名走出一名學子不易,自然答應了關照一番,科舉過後,那學子奪得榜眼,本來是件喜事,可不知為何,朝中傳出風言,說是二叔徇私,故意將那學子提至探花…”
李洵陽聽到此處,眉頭緊皺,這定是有人要陷害林姑娘的父親,不為了別的,隻是她父親的偏執,不懂變通而已,不用多想,便知道那探花定是犧牲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