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劉向的兩位堂弟果然迴到家了。看著一年不見就幾乎高出自己半個頭來的堂弟,心裏頗是鬱悶,怎麽家裏各個都人高馬大的,就自己才一米六呢?不過也就那麽一想而已。“喲,大學生迴家了!”“哥,你也迴來了”,異口同聲的音色響起,劉向也頗為感慨,一年而已,兩個堂弟音色也變了,他們也長大了啊。


    “我昨天剛迴來的,你倆先去見過爺爺奶奶,然後咱兄弟再聊”


    沒想到兩個堂弟居然也一起迴來了,不過兩位堂妹還沒到,會不會影響年夜之前的祖祠祭典呢。爺爺之前給我看的族譜上似乎沒有姑母的名字,難不成外嫁之女不入族譜,也不能參加祖祠祭典嗎?搖了搖頭,劉向還是打消了去問爺爺的念頭,免得犯了忌諱,又免不了一頓劈頭蓋臉的臭罵。劉向拿起手機給兩個堂妹都發了微信,還好都能在年夜之前迴家,劉向也徹底放下了詢問爺爺的念頭,反正祭典當天就知道了。


    無聊的劉向打開了電腦,做了幾個課件,年後的新課還需要不斷更新,想想現在的孩子還真是命苦,家長各種卷,哪像他上學的時候除了基本的學科任務,哪有那麽多形形色色的課外班。正忙著,忽地一瞥,發現中興和中渠在房門口畏手畏腳的。


    “怎麽了,有事嗎”


    “那個…哥,你知道咱們家有什麽大的來頭嗎?”中興一臉神秘的問著。


    “嗬…怎麽,爺爺也找過你們了?”


    “哥,你覺得這是真實的嗎,我們以前也想過,可是這天下劉姓,未必都是一脈的,我就看過一些為了名分而認祖的野史,就如那李唐,不就認了李耳為…”


    劉中渠見到劉向逐漸冷厲起來的臉色,趕忙打斷了劉中興即將吐出的話。


    “中興哥…你忘了…咱大娘是李姓啊”劉中渠小聲說道。


    劉中興一臉尷尬,他倒是忘了,大哥的母親乃是李姓,說起來也算是李唐後氏。


    “這些話心裏想想就夠了,別讓爺爺聽見,免得他老人家不高興,再說爺爺說我們這一支也是遷徙而來,何必多慮。你們也是受過高等教育的,這些祖上的輝煌曆史對我們來說沒有太大的幫助,一切都要靠自己拚搏,明白嗎?”


    劉向心裏也曾質疑過這個問題,但他明白這些都不重要,一切都是過往雲煙,而爺爺也表示記住這些先輩僅僅是為了激勵後輩,因此也沒有多說什麽,當堂弟再提起這個問題,方才顯得有點不適,故而才訓了一下。


    兄弟倆被劉向訓了一通,也知道這個敏感問題不能繼續談論,隻能悻悻地走開了。


    年夜,華國之人每年都最向往與期待的節日,不僅是一年的收獲總結,也是闔家老小共聚一堂,團圓歡聚的日子,然而今年的年夜比起以往,將會多了一項重要的活動,也許父輩那一代也經過了所謂的祖祠祭典,隻不過他們不曾對自己提起過罷了。


    鼻息間似乎傳來一聲帶著輕笑的哼響,搖搖腦袋,還是先和家人把正常的年迎接好吧。整理好思緒的劉向不由自主地走向了廚房,叫上弟弟妹妹一起準備年夜飯。在鄉村的環境,很多孩子都會早早獨立,至少劉向在年少時在姑母的教授下習得了一手好廚藝,每年迴家都會為家人準備一桌豐盛的美味。


    年夜飯在一家子其樂融融的歡聲中而過,劉向雖然還未成家,但畢竟已工作幾個年頭,高興之餘也不免給弟弟妹妹們發了壓歲錢。劉文看著孫輩和睦,也是打心底高興。


    “向兒,你與中興他們收拾收拾,今夜便隨你叔叔一起,與我同去參加祖祠祭典”


    深夜,大家都在忙著看春晚,守歲,要是往年,劉向早就睡覺了,現在的春晚實在是提不起興趣,不過今夜倒是有些興奮,他很想見識一下所謂的祖祠。於是三兄弟便在爺爺的帶領下,隨著兩位叔輩一起,向著祖祠出發。


    咦?祖祠居然不在寨子裏,劉向驚訝了一下,因為他們走向的居然是後山。隨著手電的光束,逐漸地深入後山,劉文一行最終來到了太山與小尖山之間的交接之處。


    “哥,你看那兒…有亮光”劉中渠輕輕推了推劉向,小聲說道。


    “嗯…走吧,跟上爺爺他們”


    光芒逐漸變強,劉向眼中也有了一道越來越清晰的身影。


    “呀,老伯你來了,我就知道今年你會來”開口的是一個中年,約莫五十來歲,夜色下發絲也有一絲絲銀色,顯出歲月的痕跡,但眼中卻有一股微不可察的淩厲一閃而過。


    “嗬嗬,是青海大叔啊,沒想到你居然在這兒當起哨兵來了”


    這劉青海指定是從沒見過的,劉向也沒聽過,但通過兩人的交談,劉向已是知曉乃是與劉文同輩之人。在劉家寨子裏,有後之人稱唿同輩之人,會隨後代的稱唿而叫,一方麵以示尊敬,也能言傳身教,讓後輩知曉如何稱唿長輩。


    劉青海眼光一掃,打量了一下劉江二人。“嗬嗬,你們倆也來了”


    “青海叔”劉江,劉錦二人叫道。


    “向兒,中興中渠,還不快過來和大爺打個招唿”劉江偏頭看了一眼劉向三人。


    “大爺爺好,新年快樂!”三兄弟對視一眼,異口同聲。


    “哈哈哈,好,好,還是年輕人朝氣蓬勃呀,想必你們就是今年劉文老哥家裏成年的三個孫輩了,你們也該參加我族的祖祠祭典了”劉青海說完,當即偏身轉向劉文,“老伯先帶這些小輩進去吧,今年我可是名副其實的“迎兵”了,還要在這接應其他族人,恕不能陪同了”


    “哪裏哪裏,我也不是第一次來了,接下來我們自己進去吧,就不勞煩青海大叔了”說罷當即邁步走向旁邊的石門。


    早在發現劉青海時,劉向就默默地打量起周圍,一堆常青藤蔓被撥到了兩側,露出了兩扇布滿青苔的石門,石門厚約三尺,高約七尺,這麽一扇門得有幾千斤重,肯定有開啟的機關。小時候也不是沒經過此地過,但是竟沒有發現這兩座石門,看來隱藏得頗為巧妙。


    “跟上”劉江招唿到,一行人隨著劉文的腳步向前走去,兩側亮起的居然是頗有年代感的火把,台階逐漸向下,一行人也不說話,下行過程中除了腳步聲和唿吸聲,就隻有火把焦油偶爾迸濺的聲響。


    約莫兩分鍾後,台階終是到頭了,按照大家的速度,劉向估摸下行深度至少得有百米,祠堂竟然建在小尖山與太山之間的地下深處,難道家族還有什麽埋藏的秘密不成?心思轉動間,不覺漸漸地響起了喧鬧的聲音,給這安靜的山中靜道添加了些許人氣。


    劉向抬頭一看,竟然已有不少人在此聚集。左右掃視下,前方居然是約一百見方的巨大地底廣場,每隔五米左右是一根兩人環抱粗細的巨大石柱,石柱之間是一些隨意姿態的石座,渾如天成,不經修飾一般,這些石柱高度不過五丈,每一根巨柱上都雕刻著形態不一的五爪神龍,有的仰天咆哮,有的噴雲吐霧,還有的口含玉珠…


    視線掃過,劉向忽地眼神一凝,中軸線的終點位置是三麵合圍的閣樓,但與這些石柱相比較,顯得更加鶴立雞群,因為這合圍的閣樓每一座都是金碧輝煌,居中一座閣樓,正門上懸著一塊鎏金字體的匾額,上書四個篆字,劉氏宗祠!主樓的屋頂翼角之處,雕刻著兩座細小的龍頭,奇異的是,這兩座龍首竟呈相對之勢,仿佛生死大敵一般。由於距離過遠,劉向粗略掃過,並未看見這兩座龍首的龍目之內閃過一黑一白的微光。


    劉向兄弟著實驚了一把,神情跟沒見過世麵似的,想不到自家祖祠內居然有如此土豪的配置。劉向還想再看看,隻不過視線下移,看到的一顆顆的腦袋瓜,隻能悻悻的摸了摸鼻子,與兩兄弟找了個石座坐下等待。至於三位長輩,在他們愣神間已經不知道到哪去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道本歸兮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向儀仙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向儀仙升並收藏道本歸兮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