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出兵!
三國:我張角隻玩法術 作者:天馬絕塵O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三日後,祝元德被擒,哭著要尋大賢良師,可黃巾士兵並沒有理會,斬無赦!
祝元德身死,全家充公,百姓紛紛叫好。
在這五郡之地,大賢良師的威望早就難以撼動,隻要大賢良師振臂高唿,便會有無數人遞上黃袍。
遭遇王越刺殺事件之後,張角召開會議,陶安易千裏迢迢從北麵趕迴,將大軍指揮權交於大將顏良手中。
賈詡、李儒並無迴歸,依舊隨軍,對抗那公孫瓚大軍。
田豐迴轉,南邊的防線,全部交到周倉的手中,同時讓張寶、張梁進入作戰狀態,全力防務,以免袁紹軍有可乘之乘。
堂上,陶安易、田豐、沮授、李立全部在列,武將卻無一人,全部在外領兵對抗兩位大敵。
袁紹和公孫瓚形成的夾擊之勢,不可小覷,隻要稍不注意,張角建立起來的根據地,便要毀於一旦。
“前些日子,那袁本初因懼我,派出劍士王越刺殺於我,被我輕鬆化解。”
“這袁本初真是跳梁小醜,可笑至極,堂堂四世三公也不過如此。”
“我意,即可親自率領兵馬,與那袁本初一戰,攻克袁本初,一統冀州,諸位怎麽看?”
張角笑道。
“主公,萬萬不可啊,兵馬連連征戰,已經困乏不堪。”
“而且糧草已經不支持兩線作戰,還請主公三思!\\u0027
陶安易聞言,立即出列,懇求道。
“北麵公孫瓚虎視眈眈,北麵必須留一萬兵馬警備。”
“西麵張楊態度不明,如若袁紹給予好處,可能會出兵,援助袁紹,不得不防。”
“我方能調動的兵馬也不過三萬多,而據在下所知,袁紹整合韓遂舊部,如今兵馬已然達到八萬!”
“主公親自出征,那袁本初肯定會死死盯住主公,派出大軍來圍剿。”
“主公率領的這一路如若出現劣勢,那麽其餘路的主將肯定無心作戰,全力救援主公。”
“那袁紹隻需要圍點打援,那後果便無法想象。”
沮授出列,將張角率領兵馬出戰的情況,一一闡述給張角聽。
主要還是黃巾軍在其他諸侯眼中,就是經驗寶寶,誰都想要過來吃塊肉,於是便要麵臨三線作戰,甚至是四線作戰。
這便是黃巾軍如今麵對的困境,想要起兵,一鼓作氣拿下大勢力,太難了。
“公孫瓚不足為懼,此人善妒,知道袁紹拿他當擋箭牌,自己在背後謀取利益,肯定懷恨在心,隻要派出一位能說會道的,就能讓公孫瓚起疑心。”
“當公孫瓚受挫,便不會全力攻打我們,坐看我們和袁紹軍鬥個死去活來,然後收漁翁之利。”
“並州張楊和袁紹關係密切,派兵援助,十有八九,但我方有大將呂布,與那張楊也是舊識。”
“隻需呂布引一路兵馬,就能震懾住並州張楊,而我們真正的對手也隻有一人,那便是四世三公袁本初!”
“此時起兵時機不對,不過也是最好的機會,如若坐看袁紹將韓遂的地盤給消化掉,那袁紹隻會比今日更強大!”
“而且袁紹新敗,部隊士氣不高,乘勝追擊,也妥。”
“隻是怒而興兵,必敗無疑!”
田豐看了張角一眼,不偏不倚道。
“先生,為何覺得我是憤而起兵?”
張角笑道。
“難道不是嗎?”
田豐根本就沒有理會沮授的暗示,怒懟道。
“田元皓,你在質疑什麽!”
陶安易看不下去了,喊道。
“無妨,先生的話,不無道理,怒而興兵,確實是兵家大忌。”
“但區區刺殺,就覺得我被怒火衝昏頭腦,那你也太小看我了。”
“確實,正如諸位所說,想要討伐袁紹,困難重重。”
“可我自創立太平道以來,那次不困難重重,兵陷廣宗,命懸一線,還不是叫我殺迴來了。”
“今日家大業大,就想求穩,不敢一戰,這絕不是我的作風!”
“既然這袁本初想要一決高下,那我便成全他,諸位,今日不用談其他,隻談討伐袁本初的計劃!”
張角大手一揮,沉聲道。
三線作戰又怎麽樣、困難重重又怎麽樣,既然袁紹這麽想除他,那他不迴應,豈是大丈夫!
“這……”
李立頓時失神,他自從加入太平道,正式跟隨張角,基本上都是做賑災等民事。
平日裏隻知道張角打仗頗為激進,現在看來,果然激進。
這番困境,都要舉兵攻打袁紹,強硬迴應袁紹,恐怕這世上也隻有大賢良師張角能夠做得出來。
陶安易低頭不語,心中頗感慚愧,隻覺得自己與張角相比,還隔了十萬八千裏,這番魄力,讓他學一百年,都學不會。
“哼,那我就坐等主公凱旋而歸!”
田豐也是臭脾氣,看見張角一意孤行,直接發作,拂袖而去。
張角沒有挽留,他也知道曆史,知道田豐的脾氣,田豐肯定是對自己不滿,覺得自己腦子秀逗了。
不過無傷大雅,畢竟如若不是跟隨他許久的將領,根本不會對此行行動,抱有樂觀態度。
但張角自己相信自己便足夠了,他什麽大風大浪沒見過,區區袁本初也想在他頭上拉屎拉尿,他不可能答應!
“首先要解決的乃糧草問題,主公治理有方,麾下百姓都頗為富裕,手中肯定有餘糧。”
“隻要向百姓強征,那行軍打仗的糧草便可到手。”
沮授提議道。
“主公萬萬不可,此乃自毀根基的做法。”
陶安易連忙出聲勸阻道。
沮授卻未覺得不妥,大漢境內盜賊四起,漢靈帝欲要出兵鎮壓這些反賊,都會強征,沮授都習以為常。
如若張角硬要出兵的話,也隻有這條辦法可行。
“糧草肯定是要籌的,這樣吧,給老百姓寫借條,來年繳稅的時候,便可拿借條抵。”
張角取了個折中的辦法。
在冀州五郡內,張角免了老百姓幾年稅,隻要撐過今年,便能收稅,收上來的糧草,足以支撐黃巾軍帶兵打仗。
畢竟在張角的經營下以及法術的加持下,麾下老百姓沒有建立戰亂、幹旱以及剝削等等,可謂是各個都有餘糧。
強征是可取的,不過肯定會加重老百姓心中的怨氣,正如陶安易所言,此乃自毀根基。
要知道,張角自打下四郡以來,都是以老百姓為根基,極得民心,強征的做法,完全就是自廢武功,張角也能意識到,所以自打開始,就沒打算強征。
祝元德身死,全家充公,百姓紛紛叫好。
在這五郡之地,大賢良師的威望早就難以撼動,隻要大賢良師振臂高唿,便會有無數人遞上黃袍。
遭遇王越刺殺事件之後,張角召開會議,陶安易千裏迢迢從北麵趕迴,將大軍指揮權交於大將顏良手中。
賈詡、李儒並無迴歸,依舊隨軍,對抗那公孫瓚大軍。
田豐迴轉,南邊的防線,全部交到周倉的手中,同時讓張寶、張梁進入作戰狀態,全力防務,以免袁紹軍有可乘之乘。
堂上,陶安易、田豐、沮授、李立全部在列,武將卻無一人,全部在外領兵對抗兩位大敵。
袁紹和公孫瓚形成的夾擊之勢,不可小覷,隻要稍不注意,張角建立起來的根據地,便要毀於一旦。
“前些日子,那袁本初因懼我,派出劍士王越刺殺於我,被我輕鬆化解。”
“這袁本初真是跳梁小醜,可笑至極,堂堂四世三公也不過如此。”
“我意,即可親自率領兵馬,與那袁本初一戰,攻克袁本初,一統冀州,諸位怎麽看?”
張角笑道。
“主公,萬萬不可啊,兵馬連連征戰,已經困乏不堪。”
“而且糧草已經不支持兩線作戰,還請主公三思!\\u0027
陶安易聞言,立即出列,懇求道。
“北麵公孫瓚虎視眈眈,北麵必須留一萬兵馬警備。”
“西麵張楊態度不明,如若袁紹給予好處,可能會出兵,援助袁紹,不得不防。”
“我方能調動的兵馬也不過三萬多,而據在下所知,袁紹整合韓遂舊部,如今兵馬已然達到八萬!”
“主公親自出征,那袁本初肯定會死死盯住主公,派出大軍來圍剿。”
“主公率領的這一路如若出現劣勢,那麽其餘路的主將肯定無心作戰,全力救援主公。”
“那袁紹隻需要圍點打援,那後果便無法想象。”
沮授出列,將張角率領兵馬出戰的情況,一一闡述給張角聽。
主要還是黃巾軍在其他諸侯眼中,就是經驗寶寶,誰都想要過來吃塊肉,於是便要麵臨三線作戰,甚至是四線作戰。
這便是黃巾軍如今麵對的困境,想要起兵,一鼓作氣拿下大勢力,太難了。
“公孫瓚不足為懼,此人善妒,知道袁紹拿他當擋箭牌,自己在背後謀取利益,肯定懷恨在心,隻要派出一位能說會道的,就能讓公孫瓚起疑心。”
“當公孫瓚受挫,便不會全力攻打我們,坐看我們和袁紹軍鬥個死去活來,然後收漁翁之利。”
“並州張楊和袁紹關係密切,派兵援助,十有八九,但我方有大將呂布,與那張楊也是舊識。”
“隻需呂布引一路兵馬,就能震懾住並州張楊,而我們真正的對手也隻有一人,那便是四世三公袁本初!”
“此時起兵時機不對,不過也是最好的機會,如若坐看袁紹將韓遂的地盤給消化掉,那袁紹隻會比今日更強大!”
“而且袁紹新敗,部隊士氣不高,乘勝追擊,也妥。”
“隻是怒而興兵,必敗無疑!”
田豐看了張角一眼,不偏不倚道。
“先生,為何覺得我是憤而起兵?”
張角笑道。
“難道不是嗎?”
田豐根本就沒有理會沮授的暗示,怒懟道。
“田元皓,你在質疑什麽!”
陶安易看不下去了,喊道。
“無妨,先生的話,不無道理,怒而興兵,確實是兵家大忌。”
“但區區刺殺,就覺得我被怒火衝昏頭腦,那你也太小看我了。”
“確實,正如諸位所說,想要討伐袁紹,困難重重。”
“可我自創立太平道以來,那次不困難重重,兵陷廣宗,命懸一線,還不是叫我殺迴來了。”
“今日家大業大,就想求穩,不敢一戰,這絕不是我的作風!”
“既然這袁本初想要一決高下,那我便成全他,諸位,今日不用談其他,隻談討伐袁本初的計劃!”
張角大手一揮,沉聲道。
三線作戰又怎麽樣、困難重重又怎麽樣,既然袁紹這麽想除他,那他不迴應,豈是大丈夫!
“這……”
李立頓時失神,他自從加入太平道,正式跟隨張角,基本上都是做賑災等民事。
平日裏隻知道張角打仗頗為激進,現在看來,果然激進。
這番困境,都要舉兵攻打袁紹,強硬迴應袁紹,恐怕這世上也隻有大賢良師張角能夠做得出來。
陶安易低頭不語,心中頗感慚愧,隻覺得自己與張角相比,還隔了十萬八千裏,這番魄力,讓他學一百年,都學不會。
“哼,那我就坐等主公凱旋而歸!”
田豐也是臭脾氣,看見張角一意孤行,直接發作,拂袖而去。
張角沒有挽留,他也知道曆史,知道田豐的脾氣,田豐肯定是對自己不滿,覺得自己腦子秀逗了。
不過無傷大雅,畢竟如若不是跟隨他許久的將領,根本不會對此行行動,抱有樂觀態度。
但張角自己相信自己便足夠了,他什麽大風大浪沒見過,區區袁本初也想在他頭上拉屎拉尿,他不可能答應!
“首先要解決的乃糧草問題,主公治理有方,麾下百姓都頗為富裕,手中肯定有餘糧。”
“隻要向百姓強征,那行軍打仗的糧草便可到手。”
沮授提議道。
“主公萬萬不可,此乃自毀根基的做法。”
陶安易連忙出聲勸阻道。
沮授卻未覺得不妥,大漢境內盜賊四起,漢靈帝欲要出兵鎮壓這些反賊,都會強征,沮授都習以為常。
如若張角硬要出兵的話,也隻有這條辦法可行。
“糧草肯定是要籌的,這樣吧,給老百姓寫借條,來年繳稅的時候,便可拿借條抵。”
張角取了個折中的辦法。
在冀州五郡內,張角免了老百姓幾年稅,隻要撐過今年,便能收稅,收上來的糧草,足以支撐黃巾軍帶兵打仗。
畢竟在張角的經營下以及法術的加持下,麾下老百姓沒有建立戰亂、幹旱以及剝削等等,可謂是各個都有餘糧。
強征是可取的,不過肯定會加重老百姓心中的怨氣,正如陶安易所言,此乃自毀根基。
要知道,張角自打下四郡以來,都是以老百姓為根基,極得民心,強征的做法,完全就是自廢武功,張角也能意識到,所以自打開始,就沒打算強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