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嫂與三哥,總是這樣事事占先,你也是爹娘親生,這樣下去,你生下那四個兒子,是為何?”
耿老四抽著旱煙袋,火星一閃一閃,不時冒出一股煙霧來,坐在炕頭,正在聽自家婆娘嘮叨。耿家兄弟五個,隻有老五被過繼去給鄰居,耿家四個兄弟,都與爹娘一起過活。
這十年來,帝國沒有徭役,沒有賦稅,早就不再納糧,耿家父母每年,還都能從縣衙領到十五斤粗糧,五兩銀子。
耿家五年前,因為鄰村大戶龍家觸犯國法,抄家之後,耿家倒是得利,從其中分得旱田一百五十畝。
弟兄四人,耿老四最小,還不到三十歲,然而父母婚事提的早,耿老四長子,已經十三歲,其他三個兒子,最小也是六歲。
今年,最小兒子已經去縣裏匠人學堂,除非十八歲成人,不然也不會迴來。長子已經去了縣裏醫官學堂四年,十八歲成人之後,也會跟隨縣裏醫官學徒五年。
若是出師,以後也是縣裏醫官,吃喝不愁,前幾天,已經有本村好友開始給他長子提起親事,要定親。可是耿家兄弟四個,妯娌之間,磕磕絆絆也不少。
弟兄四個或許親密無間,可都有自家婆娘,加上自家兒女不少,耿家父母當家,也未必事事都能一碗水平端。幾年下來,日積月累,弟兄妯娌之間,矛盾越來越重。
“你也不要在一旁說起來沒完沒了,等後天,我自會去和爹娘還有三個哥哥一起商量,分家。”耿老四低聲迴應,他不想繼續聽婆娘一旁抱怨。
“你說起來真是輕鬆,分家?這家產如何分?”
抱怨兄弟之間矛盾是一迴事,要涉及到劃分家產,那就是另一迴事,耿老四婆娘眼睛瞪起來溜圓,她可不能吃虧。尤其三哥三嫂,那都是針尖上人物,一點虧都不吃。
“上月,大哥請我前去吃酒,說過此事。我們耿家,兄弟四個,咱家四個兒子,一個女兒,女兒要嫁人,也就是準備一份嫁妝,倒還不用惦記。
三哥家裏兒子三個,二哥家裏兒子六個,大哥家裏兒子兩個,大哥家裏大侄兒年底就要拜堂成親,大哥還不到四十,眼看就要當上爺爺。耿家分家合適。
大哥,也給我出了主意。”耿老四端起一碗茶水,慢悠悠喝下。
大舅哥是縣衙做差事,以前也做過醫官,自家婆娘最信任大舅哥。果然,一聽自家大哥,耿老四婆娘不做聲,聽自家丈夫說話。
“大哥說,上月起,廠公他老人家那邊就已經下令。鼓勵各縣百姓分家。隻要本縣百姓,願意分家,父親年紀六十歲以下,都可分家。
一旦在縣衙確立戶籍,田地宅院歸屬確定之後,帝國賞下十五兩銀子分家費。
要是願意攜帶家小,前往北方東方,西方各處行省落戶,一家再給五十兩銀子賞銀,各地行省獎勵移民,分地給錢,路程上包吃包住前去,再加上那邊分地給糧食,給牲口給銀子給房,倒是不錯。
大舅哥有個遠房堂弟,就在東麗行省那邊,生活還不錯。據說兒子也要拜堂成親。”
“那你是要去北方?”耿老四婆娘有些猶豫,還是下不定這個決心。
“你明日迴趟娘家,二哥也要舉家去西域行省。你家二哥與二嫂加起來三子三女,加上咱家,大哥也同意搬家。”耿老四婆娘沒有繼續開口,她在尋思。
自家老大已經要定下親事,在縣裏醫官學堂學上幾年,十八成人之後,不願意前往西域行省,自家大哥與三哥,外加三個叔伯,也能照拂。繼續留在這大家裏,妯娌之間,十分煩躁,有如坐監牢。
“還有本村耿小泉家,他兩口子加上兩個兒子,願意一起去西域行省闖闖。他家比起咱家,還麻煩,兄弟六七個,更是要命。”
耿老四夫婦,躺在自家炕頭,低聲商談,直到後半夜才睡去。自家大舅哥也說過,如今分家,隻是官府鼓勵嚐試,再過一二年,說不定就是強令分家。
當然,朝廷肯定要給補貼許多銀子。可帝國缺少人口,分家,才能讓帝國人口快速增加。
耿老四抽著旱煙袋,火星一閃一閃,不時冒出一股煙霧來,坐在炕頭,正在聽自家婆娘嘮叨。耿家兄弟五個,隻有老五被過繼去給鄰居,耿家四個兄弟,都與爹娘一起過活。
這十年來,帝國沒有徭役,沒有賦稅,早就不再納糧,耿家父母每年,還都能從縣衙領到十五斤粗糧,五兩銀子。
耿家五年前,因為鄰村大戶龍家觸犯國法,抄家之後,耿家倒是得利,從其中分得旱田一百五十畝。
弟兄四人,耿老四最小,還不到三十歲,然而父母婚事提的早,耿老四長子,已經十三歲,其他三個兒子,最小也是六歲。
今年,最小兒子已經去縣裏匠人學堂,除非十八歲成人,不然也不會迴來。長子已經去了縣裏醫官學堂四年,十八歲成人之後,也會跟隨縣裏醫官學徒五年。
若是出師,以後也是縣裏醫官,吃喝不愁,前幾天,已經有本村好友開始給他長子提起親事,要定親。可是耿家兄弟四個,妯娌之間,磕磕絆絆也不少。
弟兄四個或許親密無間,可都有自家婆娘,加上自家兒女不少,耿家父母當家,也未必事事都能一碗水平端。幾年下來,日積月累,弟兄妯娌之間,矛盾越來越重。
“你也不要在一旁說起來沒完沒了,等後天,我自會去和爹娘還有三個哥哥一起商量,分家。”耿老四低聲迴應,他不想繼續聽婆娘一旁抱怨。
“你說起來真是輕鬆,分家?這家產如何分?”
抱怨兄弟之間矛盾是一迴事,要涉及到劃分家產,那就是另一迴事,耿老四婆娘眼睛瞪起來溜圓,她可不能吃虧。尤其三哥三嫂,那都是針尖上人物,一點虧都不吃。
“上月,大哥請我前去吃酒,說過此事。我們耿家,兄弟四個,咱家四個兒子,一個女兒,女兒要嫁人,也就是準備一份嫁妝,倒還不用惦記。
三哥家裏兒子三個,二哥家裏兒子六個,大哥家裏兒子兩個,大哥家裏大侄兒年底就要拜堂成親,大哥還不到四十,眼看就要當上爺爺。耿家分家合適。
大哥,也給我出了主意。”耿老四端起一碗茶水,慢悠悠喝下。
大舅哥是縣衙做差事,以前也做過醫官,自家婆娘最信任大舅哥。果然,一聽自家大哥,耿老四婆娘不做聲,聽自家丈夫說話。
“大哥說,上月起,廠公他老人家那邊就已經下令。鼓勵各縣百姓分家。隻要本縣百姓,願意分家,父親年紀六十歲以下,都可分家。
一旦在縣衙確立戶籍,田地宅院歸屬確定之後,帝國賞下十五兩銀子分家費。
要是願意攜帶家小,前往北方東方,西方各處行省落戶,一家再給五十兩銀子賞銀,各地行省獎勵移民,分地給錢,路程上包吃包住前去,再加上那邊分地給糧食,給牲口給銀子給房,倒是不錯。
大舅哥有個遠房堂弟,就在東麗行省那邊,生活還不錯。據說兒子也要拜堂成親。”
“那你是要去北方?”耿老四婆娘有些猶豫,還是下不定這個決心。
“你明日迴趟娘家,二哥也要舉家去西域行省。你家二哥與二嫂加起來三子三女,加上咱家,大哥也同意搬家。”耿老四婆娘沒有繼續開口,她在尋思。
自家老大已經要定下親事,在縣裏醫官學堂學上幾年,十八成人之後,不願意前往西域行省,自家大哥與三哥,外加三個叔伯,也能照拂。繼續留在這大家裏,妯娌之間,十分煩躁,有如坐監牢。
“還有本村耿小泉家,他兩口子加上兩個兒子,願意一起去西域行省闖闖。他家比起咱家,還麻煩,兄弟六七個,更是要命。”
耿老四夫婦,躺在自家炕頭,低聲商談,直到後半夜才睡去。自家大舅哥也說過,如今分家,隻是官府鼓勵嚐試,再過一二年,說不定就是強令分家。
當然,朝廷肯定要給補貼許多銀子。可帝國缺少人口,分家,才能讓帝國人口快速增加。